京城有一个歌手,名叫小三,本家姓徐。他容貌清秀,妩媚动人。他的父亲在世时不让他唱歌,父亲死了,为了挣钱奉养母亲,才拜师学唱。他歌唱得非常好听,人们送的财物也多,一时名声大振。师父爱惜他的歌唱天赋,不舍得让他离开半步,就怕他受到**青年的引诱学坏,所以已经十五岁了,仍在师父家睡,只能在白天抽空去探望母亲。
一天,小三的外公生病死了,他母亲一再向师父请求,才同意他前去拜祭,但师父还是亲自陪着他,非常小心谨慎。外公家在城外,离城还有十多里。小三到那里时已经是中午了,小三哭着奠祭外公,花去好些时间。舅舅和小三很久都没有见面了,非要他留下来住一晚,师父不同意,小三也不敢强行留下来,吃过晚饭,就匆忙地告辞离开。走出门外,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他们出来时,本是坐车的,回去路上,马忽然僵直身体倒下了,他们只好下车步行,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天色早已经黑透了,师父估计城门也关上了,不禁焦虑地说:“进不了城,晚上怎么过夜呢?”小三也没有主意。想找旅舍,旅舍也远在城门口,只能加快脚步,继续向前。走了不到一里多,已经到了初更时分。那天正是阴历下旬,没有月色,格外昏暗,远望路边的树木,就好像一个个站着的人影。小三非常恐惧,紧紧地依靠着师父,不敢远离。二人正一脚高一脚低地走着,忽然看见前方有火光闪烁,穿越树林走过来。近了才看清,原来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盏灯笼,穿着黑色的短衣,戴着宽边的帽子,就像舞台上戏子所扮演的家仆。师父和小三都大吃一惊,觉得他是鬼,便想躲开。没想到这个人看见小三,就像是十分熟悉的样子,一直走到他面前,拉住他的手说:“小家伙逃到这里来了,快随我去见驸马爷。我可为你受了大罪啦!”说罢,拉着小三就跑,快得像飞一样,小三吓得哭了起来。他师父来不及把他夺回来,也追不上去。转眼间二人便跑得无影无踪,他师父只是说不出地懊恼丧气。
这个人拉住小三飞跑,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大院,安慰小三说:“你别害怕,这个地方比你家要好得多。”小三抬头看看,满眼都是红墙翠瓦,好像是王侯的府第。小三平时经常出入大户人家,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小家伙逃到这里”的话,担心被拉去责打。走进院子里,只见门墙都造得又高又大,四处灯火通明,众多的官员们来来去去地忙碌着,身穿锦衣、头戴花帽的仆人更是多得数不清,见到这个黑衣人,都恭敬地招呼。黑衣人也不搭理他们,带着小三一直走了进去,经过几重门槛,才走到一间大堂。里边火炬辉煌,上面高高地悬挂着一方匾额:“仪凤双栖”。小三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地方,只看到珠帘垂在地上,画栋凌云,花格的窗棂被烛焰照得雪亮。一会儿,帘后似乎有人影晃动,立刻音乐声响起,笙管齐奏,大堂中一下子出现了许多人。接着有一宫妆打扮的妇人拉开珠帘,询问说:“歌手来了没有?”这个黑衣人答道:“来了。”随即就把小三引到妇人面前,自己退了出去。
小三跟着妇人进入帘内,看到堂中设了两张宴桌,一向南,一向西。向南的桌后坐着一人,就像庙中所塑的圣姥,身披云衣,头上插满了珠翠。向西的桌后也坐着一人,头戴貂饰的金冠,穿着朱紫色的宫袍,似乎是古代的王侯贵戚。二人的左右有十多名美女伺候,有的拿着乐器,有的拿着酒具,都很安静地站着。妇人命令小三跪下拜见,向西坐的人问道:“听说你会唱歌,你会唱多少歌?”小三双腿不停地颤抖,吓得说不出话来。向南坐的人便叫侍从拿酒给小三喝,壮壮胆,又说:“驸马别吓着他。”说话的声音娇细,勉强能听清楚。这时小三心中仍然七上八下,惶恐极了。两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走了过来,都披着长发,一个拿着酒壶,一个拿着酒杯,笑着倒酒给他喝。其中一人穿着杏红色的短衫,淡绿色的裙子,相貌尤其娇美,小三看了,心中微微一动。她们奉命赐酒给小三喝,小三不敢推辞,跪着喝了。穿杏红短衫的丫鬟低声对他说:“今天是公主的生日,你要唱祝寿的歌。”说完,很快退了回去,回过头又微微笑了一下,显然对他很有好感,小三也更加喜欢她了。小三喝过酒后,胆子大了些,站起身手舞足蹈,发声吐气,就唱了起来。歌声抑扬顿挫,轻细处如黄莺啼叫,高昂处如白鹤长鸣,众人听了都拍手叫好。唱了三曲,都是祝寿的歌,向南坐的人更高兴了,娇声说道:“这个小孩真聪明,好像很明白我的心思。”回头命侍从取出两锭银子赏给小三。小三磕头道谢,并报了些歌名,请贵人选择。向西坐的人说:“你自己选着唱吧,这些歌我都没有听过。”小三最是机灵,就专门选自己拿手的,又能助长筵会喜乐气氛的歌唱。每唱完一曲,人们都称好。
这时已经快到半夜了,向南坐的人脸上微微有些倦色,伸了伸腰,对向西坐的人说:“附马,你再听一会儿,我有些困了。”向西坐的人说:“今天是公主的诞辰,特地为你祝寿。兴致正浓,为什么就要走呢?”极力劝说公主留下。又听了两曲,然后对公主说:“这孩子如果是不拴住他的心,一定会闹着要回家。为什么不想些办法,把他留下来?”公主说:“怎么办呢?”驸马答道:“我看他聪明伶俐,男女间的情事不会不懂。假若选一个丫鬟作为藕丝,大鹏鸟的翅膀都可以缚住,更何况是这个小小的燕雀?这办法是否可行,请公主决定。”公主笑道:“这孩子好大的福气,驸马爷亲自替他当媒人啦!”又对小三说:“驸马要派一个人陪你,你可以自己选择,免得以后埋怨月老。”然后就让丫鬟们排成一行,任他选择意中人。众丫鬟听了都很高兴,小三倒有些害羞,谢过公主后便仔细地看着众丫鬟,单单指一人说:“我想要她,不知是不是可以?”人们一看,就是那个穿杏红短衫的女子,堂上的人都笑了,公主和驸马也笑着说:“看来他是早就有意了。”便命令侍从在堂边的小屋内摆设床帐,作为二人新婚的洞房。于是公主和驸马都站了起来,丫鬟们用绛纱灯笼在前面引导,簇拥着纷纷离去,堂中只留下穿着杏红短衫的丫鬟陪着小三。小三问她的姓名,她娇羞地说:“我是公主的贴身丫鬟四喜,公主一直很喜欢我,从来不离开左右。今天把我赏赐给你,她对你可真不错!”话还未说完,刚才那个身着宫妆的妇人和两个丫鬟拿着枕头被子走了进来,笑道:“那么小的一对孩子就结婚了?好啊,恭喜你们!”她们把床铺好后正要走,四喜叫小三向妇人行礼,说:“这是宫中的刘院君,对我有恩,就像母亲一般。”小三听了,就以女婿的礼节参拜,刘院君很开心,笑着走了。这时小三拉着四喜要脱衣服,四喜轻声地说:“我年纪还小,不懂这个。”小三笑道:“我也是试着来,谁又明白呢?”两个人相抱睡下,草草地成了好事。
云雨停歇,四喜对小三说:“你知道驸马是谁吗?”小三说:“我才来,怎么会知道?”四喜说:“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他姓巩,明代末年人,明亡时全家殉难,离现在已有一百年了。上帝怜悯他的一片忠心,命他主管蓟北一带的祸福。这里是他的坟茔。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呢?”小三听了,吓得大哭。四喜急忙制止他说:“别出声,隔壁恐怕有人。我既然嫁给你,就一定要对你讲真话。你只要真的把我当妻子,也就不会长久地留在这里。”小三不再哭泣,双眼盯住她问道:“你难道不是鬼吗?”四喜说:“我是鬼,不过跟随你出去后,还可以变成人。”小三追问她为什么,四喜答道:“我家离这里半里多,本来是好端端的人。因为得了流行病,发不出汗,突然死去。父母不忍心抛弃我,便把我埋葬在公主的墓侧。驸马查我的死籍,阳寿还没有完,但也无法再复生,就给我吃药,救活了我,留着当丫鬟。我现在可以说是一半生一半死。”小三听了仍然不大相信,四喜说:“凡是鬼都没有血,如果有的话,颜色也是很淡的。你不信的话,可以拿金钗刺我的大腿。”小三不忍心,还在犹豫,四喜已经拔了根发簪,自己猛地刺下,顿时鲜血涌出,颜色深红。小三这才相信她说的是真话,便和四喜商量要一起逃走。四喜说:“现在还不行,到晚上再商量。”随后就起身穿上衣服,嘱咐道:“这里阴气盛,不要随意到外面去。”说完自己离开了。
小三遵照她的吩咐,不出房门半步,不久,听到外面人们讲话的声音,闹哄哄的。有人进来报告说:“都城隍前来祝寿。”里边回复说:“请回驾,明天登门道谢。”又报道:“都土地来贺喜。”回答道:“不敢劳驾,请即回府。”之后又有都邑城隍、土神、谷神等,里面便只是传呼登记,小三听了也都记不住。一会儿侍从送了饮食过来,小三心中害怕,不敢吃也不敢喝,一个人默默地坐着,就像一只呆滞的木鸡,不停地流眼泪。傍晚,四喜从外边进来,拿着两只桃子给他,说:“这是阳间的东西,还可以吃。”她见小三满脸泪痕,眼睛红红的,满面愁容,便告诫他说:“不能整天这个样子,小心要挨打。”说罢又走了。小三拿起桃子吃,又甜又鲜,吃了就不再觉得饥饿。
不久,天又黑了,堂上点起了巨大的蜡烛。刘院君走来把小三带到另一间大堂,比昨天晚上那一间还要高大宽敞,更加富丽堂皇。公主与驸马高高地并肩坐在堂上,亲密无间。刘院君先叫小三和四喜一起参拜,然后叫小三唱歌。驸马觉察到小三的神情和昨晚不一样,歌声也变了,惊讶地说:“这丫头大概把我的身分泄露出去了!”又笑道:“这也是我自己糊涂,外边的人本来就留不下来。”接着在公主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一挥手,让小三停止唱歌,并叫他和四喜一起跪下,然后说:“我因为对明朝忠诚不渝所以成为神,并不是一般的鬼。你们侍奉我,可以活到一百多岁。现在既然有别的想法,我也不责备,你们一同回去吧!”小三听了很高兴,四喜却有些惭愧。公主立刻命令丫鬟取了几件钗、钏之类的饰物和一长条黄金赐给他们,并对小三说:“你回去要成家立业,不要再去学唱歌,这是个下贱的职业,带累我的丫鬟也脸上无光。”二人万分感激,磕头道谢。驸马便叫刘院君带领他们出去,然后由以前领小三进来的黑衣仆人送他们回人世。
小三夫妇刚走出高墙,整幢府第都不见了。小三回头一看,只有一座古墓巍然地耸立在大路左侧,这下他更相信四喜所说的话了,就和四喜商量回到什么地方去。四喜说:“不能再在这里住了,住的话必然引起人们的惊疑。可以先到附近的州郡,选一个地方安家,然后把你母亲接来奉养,这是比较妥善的方法。”小三也认为很好。当时因为天黑不能走,就坐在树下休息,躲避霜寒。天一亮,就往近处的村镇赶路。小三用公主所赐的银钱租了一辆车,让四喜坐在车上,向东行驶。走了两天,来到蓟州。他们又拿出黄金买田产,建房屋,就像是乡间的富裕人家。都安置好了,才派遣仆人把母亲接来同住。刚开始,师父因为在半路上把小三丢了,怕小三的母亲告官,不敢回家。小三的母亲每天哭着思念儿子,穷病交加,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时小三把母亲接去,又给师父写信,告诉他自己已在蓟州安家,生活很好,这样师父才放心地回了家。一年多以后,有人从蓟州来到京城,师父询问徐小三的消息,说是已经抱上儿子了。
外史氏说:明末皇戚中为朝廷尽忠报效的只有巩永固一人。想来他的英灵没有消亡,所以特地借小三这位歌手来传播自己的事迹,并不是真的学杨素、裴度,把自己的侍女慷慨地送给别人。只是四喜的经历十分奇异,传染病流行时,死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短命鬼。如果都像四喜这样,那么坟墓中的活鬼一定还有很多。这件事可以笑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