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生名正,字无畏,陕西三原县人。刚开始曾当过道士,后来还俗做了儒生。他很擅长写文章,常常有独特超凡的见解。他曾经指出:《老子》不过五千字,其中的玄言妙旨之深奥,人们已经难于透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更加深奥,怎么会比不上西度函谷关的老子呢?因此他所写的八股文就很不同寻常,很能发挥孔孟之道的精深的要旨,只是词藻还有些不足。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处处依顺老人的心意,奉养很有一套。尽管家里很穷,仅仅只能温饱,但母亲每顿饭都有些好菜。三十岁时母亲病逝,他伤心过度,人一天天地消瘦,形销骨立,不久也跟着死去了。
畅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他的灵魂轻飘飘地,如飞絮一般趁着风飘**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一道巨大的白光,上承天,下接地,不停地旋转。畅生追着白光飞快地飘着,转瞬之间就过了数百里。忽然白光消逝,出现了一座大山。山高数万尺,嵯峨怪状,非常险峻,无路可以攀登。此时暗无天日,畅生心想:我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呢?这难道就是人们所说的阴山吗?于是才感觉到自己早已经死了,异常悲痛。忽然又想母亲已死,也在阴间,正好有机会寻访母亲,于是又高兴起来。随即就顺着山路向前,往山上攀登。正要往上爬,远远传来金石丝竹之声,如击云墩,如弹锦瑟,仔细倾听,乐声竟然是半空中传下来的。接着从山顶上飞下一群羽毛装饰得五光十色的帷盖,如天际翔凤,瞬间就降到平地。等到近前一看,就看到数十名六七岁粉雕玉琢的小童,没有穿衣裤,只围一条花肚兜,下边系着根竹枝。他们手中拿着各种乐器或是旗幡之类的东西,不断地跳着舞。畅生此时震惊不已,他们已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地就把畅生引上一辆四轮蒲车,畅生无奈只好顺从。这时笙乐大作,在数十名小童的主持下,蒲车安安稳稳地越过险阻,向山上飞去。
不久到了一个地方,处处是琼楼玉宇,云霞飘拂。正中间宫门高大而宽敞,阶前立着两个玉兽,上面缀有金沤,上面悬着一匾,书写着“九天文衡之署”。畅生想要下车,小童们拦着他,竟然推着车一窝蜂地闯了进去。经过几道门,才到达正厅,早有十多名身着紫衣的贵官走上前来迎接,扶着他下了车。其中一人面朝着南方站立,手里拿着像皇帝诰敕似的黄色卷子,大声宣读。畅生俯伏在地上听宣。原来并不是天帝的玉旨,而是西王母的诏书。全文有数百字,畅生也不能一一记忆,大意是说西王母驾前的一些侍者都要晋升仙阶,按例需要更换。所以把具有仙质的得道之人,还有狐精中挑选数百名来担任这些职务。过去选的女侍大多空有文采,而品行不佳,最终导致生出许多风流**的事情,被世人嘲讽讥笑。所以现在要纠正这种弊端,不用玉楼中的文人来主管考试,因为畅生文章雅正,品行端方,所以特地聘请他前来。说完又勉励他要认真选拔人才。贵官宣诏结束,畅生叩头谢恩。侍者立即送上主试官的衣饰,有朱衣、赤履,以及绣有獬豸的帽子,畅生穿上后,很有钦差大臣的气派。接着又摆上丰盛的筵席,都是天上仙厨的杰作,饮酒时众人都恭敬地立在一边,只有捧读诏书的使臣坐在主席陪伴着畅生。畅生询问他的官阶门第,原来是清华上仙郑康成。酒过数巡,便撤下筵席。畅生有些微微醉了,但精神爽朗,气骨坚凝,与活着的时候没有两样,心中暗自高兴。
一会儿,众官禀道:“王母的诏命不能够拖延,况且你的阳寿未完,也需早一些回去。现在考院已经封锁,请主试官立即命题。”畅生问郑康成以前历次都考些什么类型的题目,郑回答是诗。畅生说:“近体的律诗、绝句,容易写得轻浮浅薄。”于是出《曹娥祠》《过露筋庙》二题,要求作五、七言古诗各一首。出题后过了几刻时间,考卷都收了上来。畅生一篇篇批阅,共选中十人。郑康成认为太少,又加了十五人,其余都落选。接着宣读录取名单,其一为吴静婉,本是中州读书人家的女儿,丈夫去世后她守节而死,今年仅二十。吕洞宾可怜她,推荐当西王母的侍儿。她写的《过露筋庙》诗,其中有“肌肤可糜心不靡,海枯石烂天为泣”二句,畅生把她定为第一。此外,王昙影、宋修华都是人仙中的佼佼者。天狐有两个,也都已修行数千年,超凡脱俗。郑康成祝贺畅生选得了优秀人才,名单公布后就拿着考卷向西王母复命。不久就和一个穿戴蟒袍玉带的女官骑马一同前来,传达西王母的口谕说:“畅生和所选录诸女有师生之分,你们可以见一见。诸女子先拜见座师,然后到宫中待命。”畅生想要推辞却没有办法,只看到香风拂拂,彩袖翩翩,吴静婉与诸女子都已到来,在嘹亮的天乐声中,一同向畅生参拜。畅生看了看眼前,诸女子每个人都仪态绝俗、才华高妙,远远超过当年狄仁杰推荐的人才。诸女子参拜结束谢恩离开了。女官又传西王母命,赐畅生文星一枚,书香一束,并且告诉他说:“这二者无形无质,清贵非常,不像人间的珠玉金钱,是有形的东西,有来必有去。你能享有这两件东西,自然能够世代书香,翰墨绵延了。”畅生再拜领受,郑康成也向他表达了祝贺。
试事已经完毕,仍命令先前驾车小童送畅生回到阳世。畅生十分思念亡母,向女官询问。女官说:“令母生前没有犯大错,并且还做了不少善事,昨日已去富贵人家投生。你不必再挂念她了。”畅生于是转悲为喜,换上本来的衣服,登上蒲车。出了宫门,并没有走来时的旧路,瞬息之间就到了家中。畅生看见驱车的诸小童长得十分秀美,自己还没有儿子,便想留一个下来。于是紧紧拉住扶车轮的小童不放开,小童大哭,畅生也猛然惊醒,前事仿佛是做梦一样。畅生的真身实际上已经死去整整一天,家中人因为时辰不吉利,还没有收殓。见到畅生忽然转动起立,都非常震惊害怕,想要逃跑。畅生大声呼唤,讲明原因,众人听了,这才不再害怕,转而高兴起来。三日后畅生就可以扶杖而行,五日后可以快步疾走,十天不到旧病便完全好了,而且能看见隔墙的事物,能跃上一丈多高的屋顶,这都是过去做不到的。人们这才相信他是真的遇见了仙人。但畅生非常风雅,从来不炫耀这些。
一天晚上,月光皎洁,他正在庭中闲步,忽然听到空中有女子的声音,说道:“先生近来安好吗?”畅生猜测她们是自己所选拔的女子,抬起头询问,只看到两辆有帷幕的小车从空中降下,车上各坐一位仙子,一个就是吴静婉,另一位不熟识,自报姓名,原来是宋修华。她们走下车来,风度翩翩地向畅生行礼。畅生很高兴,请她们到室内坐下详谈。静婉代表诸女子向老师问安,并献上金丹、雪藕等几十种礼物。畅生推辞说:“你们尊师之情,我已心领。但这些都不是人世间所有的物品,藏起来独自占有,就太自私了;拿出来展现给别人,反倒引起人们的惊怪,违背了儒家立身谨慎的原则,所以不敢领受。如果你们执意要送的话,那不如送我一些日前在文衡署公宴时所饮的仙酒还有考试用的纸张,我便感到很满足了。”宋修华笑道:“这点小事容易办,马上就可以送来。”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两只青鸟飞到阶前,一只背上负着两罐酒,一只颈下系着一袋纸。打开封罐,酒色澄碧中微带青红,宛如一泓春水;袋中纸笺则呈嫩红色,质地细腻光滑洁白。畅生向二位美人询问酒与纸的制作方法,静婉答道:“这酒就是瑶池玉液,不必再加以酿造。纸是用直径十丈的大莲花捣制成的。”二人又再三请求拜见畅生的妻子。畅生刚开始并不同意,不得已才唤她出来,二人用师弟的礼节参见。静婉送金发饰、修华送玉手镯,作为见面的礼物,畅生也叫他的妻子推却了。二人都十分感叹佩服畅生清介廉洁的品德。叙谈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辞别,仍然乘着小车冉冉升空而去。畅生的妻子初出见二女时,见她们宫妆盛服,美貌非凡,十分惊慌失措,后来知道她们是畅生所选拔的才女,便对畅生说:“你有这样好的门生,自然可以立即成仙;就算不当仙人,也可做一个富家翁。为什么把送的礼品全都推却不要,这不是太迂腐、太固执吗?”畅生笑道:“我这样做是有些对不起你,不过这件事你确实是很难理解的。”并告诫她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此后女就不再来了,但是畅生家凡是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其妻一动念头,第二天就会在妆台上见到所想要的东西,金钱玉帛,珍珠绣品,什么都有,畅生家中也渐渐富裕起来。这是二女知道老师清贫耿介,便采取暗中馈赠的方法。
两年后,畅生家生养了一个儿子,面貌和扶车轮的那个小童非常相像。静婉、修华等诸才女都来道喜,每人都送了庆贺的诗文,畅生高兴地接受了。到了三朝洗儿时,她们瞒着畅生,又送来差不多一万枚金钱。小孩长大后非常聪明,十岁便学完了五经。人们都赞许畅家文星辉映、书香绵延,前途无量。
外史氏说:人们通常认为上天是人世间的主宰,没有想到上天品评人物,有时也要借鉴人间的方法。因为畅生的孝心可以感天动地,人品学问足以成为人们的模范,这些都与天上的列仙相似,而修文院中的一些仙官反倒是尸位素餐了。只是畅生一味喜爱推崇质实,贬抑华靡,以此来选拔才女,就有些偏执,就如同拣起了翠羽,遗落了金珠。主考官有眼力,仙女董双成自然不会名落孙山;但是过分看中名节,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便要落第了。吴静婉继《柏舟》之后抒发了节妇的情操,光荣地被选为第一,而一些青衣女流也都被录取在仙榜中。畅生的弟子都不是原来蕊珠宫中的仙子,而一些女鬼灵狐却获得他的赏识,得以名列仙班,这就不奇怪了。长期以来理学与文艺就分成了两派,真正能够用风云月露般的华丽语言,表达仁义道德的深厚的意蕴的人,确实是太稀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