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县有个乡民叫金二,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有一幼弟叫作金镛,在邻村私塾上学,年纪不满十三,容貌非常美秀,如同女子一般。每日放学回家,常常有一位老妇人跟随着他一起走,笑着说:“小孩子长得真好看,将来应该找个天上的美人做老婆,世间粗俗愚蠢的女子是配不上你的。你如果有意寻找,我就给你做媒人。”那时侯金镛年幼,还不理解老妇人讲话的含意,但听了,还是很向往未来的。这样过了几个月,老妇人每次见面总要唠叨一番,金镛很害羞,一直没有回答。一年后,金镛长大些,已经懂得了一些男女间的情事。有一天又遇到老妇人还是这样说,便红着脸问道:“天上美人在哪里?能让我见一见吗?”老妇人说:“行。不过我不能陪你去,只能给你指路,你自己去找,如果见面后心中喜欢,可以告诉我。”说着指点道:“离这里三里多路,门前种着桃花的就是她的家。”说完二人就分开了。金镛早饭后上学,便对老师撒谎说:“我外公生了重病,哥哥叫我前去探望,要请一天假。”老师因为他平日敦厚老实,丝毫没有怀疑。这样金镛就离开学校,兴冲冲地去了。

到了那里,果然有一户人家,在门墙之内掩映着数枝红桃。金镛毕竟年少不经事,没有叫门便鲁莽地直接走了进去,才跨过门槛,就听到有人喝斥:“哪家乳臭未干的小孩,竟敢前来偷花!”金镛吓了一跳,看见一个老翁笑着从房内走出来,头发像白鹤的羽毛一样全白,皮肤像鸡皮那样粗糙发皱,大约有七十岁。金镛本来聪明伶俐,觉得老翁并无恶意,便大着胆子,向前作揖行礼。老翁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抚摩着金镛的头顶笑着说:“我看你到这里来可没安什么好心!”金镛理直气壮地说:“听说这里有个天上美人,特地过来看看,有什么不好呢?”老翁说:“这一定又是刘家痴老太多嘴多舌。不过,我也不能让你白跑一次。你随我进来。”说毕便拉着金镛进门。只见桃花树后有三间小屋,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房间里琴书罗列,展现了主人胸襟的不俗。老翁与金镛坐了片刻,便喊道:“紫玉,端茶来!”一会儿布帘掀开一半,一个梳着辫子的少女,年岁比金镛略大,端着漆盘走出,盘中放着茶壶茶杯。金镛仔细看着她,只见她风姿绰约婉丽,美艳动人,就好像一朵新出水的荷花,虽然他还年少无知,也不禁目瞪口呆,眼光再也舍不得离开。老翁命紫玉给金镛斟茶,金镛竟恍然不觉。老翁大笑着说:“真是天生的情种!”又问道:“你已经见到了天上人,应该心满意足了吧!”金镛答道:“心里确实高兴,只是还没有实现我的心愿。”老翁又笑着说:“怎样才能满足你的愿望呢?”金墉说:“我如果能和她朝夕相处,便心满意足了。”老翁说:“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过了一会儿又说:“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留在这儿,不回家,我就让紫玉每天都陪你玩。”金镛十分高兴地答应了。老翁非常高兴,拿出果品糕点,让二人一起吃。紫玉也很喜欢金镛,二人一见如故,你推我让,说个不停。老翁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很欣慰,高兴地说:“阿玉有你做伴,也不会再寂寞了!”于是让他们二人随意嬉戏,没有一点防范。金镛每天晚上和老翁同睡,白天就和紫玉一起游戏,有时在花前斗百草,有时在月下捉迷藏。他们常常肩并肩手挽手,虽然说不上是男女夫妻之爱,却也是两小无猜,结对成双,从不争吵,有着无穷的乐趣,这是出于他们的天性。

住了一年多,他们的饮食衣着都由老翁一手操办。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情谊渐浓,双方眉目之间,都有爱恋之意。一天紫玉起来晚了,在窗下缠足,金镛从窗外偷偷看见,只见她的小脚白如雪,细如锥,就像半枝嫩藕,一握娇莲。看着看着,忍不住神魂颠倒,隔着窗对紫玉说:“我如果能娶你为妻,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话还没有说完,老翁就走了进来,满面怒色地斥责道:“小家伙不成材,竟然想偷走我的掌上明珠!”金镛听了,只觉得无地自容,惭愧非常。老翁又禁止紫玉以后再与金镛在一起玩耍,愤怒地瞪着她,似要动手责打。金镛更怕了,借口小便,匆匆奔出门,逃窜回家。

回到家中,只见大门的样子全变了,四周的景物也和以前大不一样,当年在墙边种的小柳树,已经高耸入天,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金镛大吃一惊,赶紧敲门,有一老人拄着拐杖出来,相貌与其哥哥金二很像,但看上去已有六十多岁,似乎又不是。金镛问他全家的情况,老人惊讶地说:“我就姓金,小朋友从哪里来,和我家有什么关系?”金镛于是简单地说了自己的遭遇,老人笑道:“胡编乱造!我的父母已经死了多年。听说我有个叔父,名叫金镛,他小时候上私塾念书,天晚没回家,早已被豺狼吃掉。因此我生下后,就不再让我去邻村上学。从我叔父死的年分算起,至今已有七十年。假如他还在世,也有八十岁了,一定是白发稀疏,牙齿全掉光了,怎么可能像你这样年轻呢?”金镛不信,还要辩解,金家的一些年青人,也就是老人的儿子、孙子,都在一边大喊:“哪里来的小家伙,竟敢冒充我家祖公!”说着就要动手殴打。邻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翁,听见喧闹之声,便自篱笆洞中张望,见了这番情景,这时连忙走出来拦阻道:“这件事确实有些奇怪,你们不可乱来!”接着对拄杖老人说:“你叔父曾和我一起在私塾念书,面貌还能大略记得。这个小孩确实很像,难道真的是你叔父遇见了仙人?”金家后人说道:“哼!凭什么要我相信他?”邻家老翁说:“我知道他肋下有七颗黑痣,排成北斗形状,老人们说这是要成仙的标志。假若他也有,那就确实是你的叔父了。”金镛听了立刻把衣服脱下给大家看,果然如老翁所说的一样。接着又讲了他的兄嫂金二夫妇的日常行事与面貌特征,丝毫不差。到这时拄杖老人才信服,率领子孙一起下拜,认定金镛是真仙。金镛却笑了笑,自己也不相信。老人请金镛到家内坐,邻家老翁与乡里父老也都来拜访,谈起当年旧事,如在目前,直到夜深,才纷纷离开。

晚上金镛自己独自睡在一间屋子里,一觉睡到天亮。清晨起来,觉得下巴下多了些东西,一摸,原来是一寸多长的胡子,雪白如丝,大吃一惊。再看自己的身子,一夜间暴长,几乎和成人差不多了,不禁感慨万分,感慨地说:“长住仙境,身子一直如孩童一般。现在回到尘世,一夜间便满头白发,难怪说人间劳碌,青春难驻啊!”于是没有和家中人告别,自己直接离去,仍然回到老翁处,可是只见松楸一片,哪里还有茅屋的踪影!正在踟蹰徘徊,忽然发现旧日相随的老妇人又蹒跚着走来,心中大喜过望,便走上前去作揖行礼。老妇人茫然竟不相识,金镛又自道姓名,老妇人笑道:“即使你活了七八十岁,你坟墓上的松柏也已长成大树了,怎么还自称当年金家小儿来欺骗我呢?”金镛无奈只好详细地诉说经过。老妇人听罢,笑着吟诵《诗经》中的两句诗:“未几见兮,突而弁兮。你这老家伙对我弯腰作揖的,莫不是还要我说媒吗?”金镛叹息地说:“你看我的头发又短又少,如何还敢有丝毫的奢望。只盼望能依附着仙人,如果能老而不死,便是万幸了!”老妇人严肃地说:“你要成仙,就应当寻求佳偶,好姻缘还在,切不可灰心丧气。”说着拿出一段一丈多长的红绸,交给金镛说:“拿着这段红绸向东南方走,遇有林木,便用红绸向空中拂去,你要找的人就会出现了。”金镛仍然担心自己太老。老妇人从袖中取出一面镜子照着他说:“看,你又年轻了!”金镛朝镜中望去,果然是一翩翩少年,再摸自己的下巴,胡子全没有了。金镛高兴极了,向老妇人再次拜了拜,老妇人和镜子一下子都不见了。于是他遵照老妇人的指点,向东南走去。行了数里,果然有一片树林,立刻用红绸向空中拂去。绸中似乎裹着一样东西,落地之后,忽然变成了一个美貌女子,微笑着整理自己的衣服,原来正是紫玉。金镛惊喜如狂,急忙地上前拉住她的衣袖,紫玉假装生气说:“这个媒人真是无赖,强迫婚姻,真令人受不了!”金镛急得一边作揖,一边讲好话,紫玉才和他和好。二人又朝东走了数百步,似乎腾云驾雾一般,一幢巨宅突然在眼前拔地而起,峰环水绕,栋宇巍峨。二人还未走进去,屋内就已经声乐大作。老翁与另外十多个人都穿着喜庆的衣服出迎,不再提及前事,大家都忙着安排筵席,举行婚礼。自此以后金镛便开始学道,不食五谷,终于成了地仙。

几年后,金镛的族人扶乩求仙,金镛就借乩仙之笔,补叙了上述的一些细节,并附以诗道:“情缘引到洞中天,再履红尘已惘然。镜里长春无白发,枕边短梦少青年。瑶笙不羡秦楼风,锦瑟休挥赵女弦。直上云霄最深处,几回含笑话桑田。”此后便不再降乩显示自己的踪迹。这件事,不到十天便传遍了南京城。

外史氏说:人们都说仙家日长,人间日短,这是必然的。但人间七十多年仅及是山中一年,这差别也实在太大了。金镛很幸运,能够立即回到老翁处,成了仙人;假若他回家后便长住下去,那么他从十几岁的孩童,转眼间就变为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头,距离死亡,也就没有几天了!因此我说毕竟还是仙家的日子短,远不如人间的日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