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功(1 / 1)

明朝末年,张献忠在湖南起兵造反,他手下有一位名叫马雄飞的副将,能开五石大弓,尤其擅长左右同时开弓。张献忠一直对他十分器重,给他的赏赐特别优厚。马雄飞老家在燕地,与河北涿郡卜大功是好朋友。卜氏也长得高大魁梧,力大无穷,尤其精通文章诗词。二十岁那年,他废弃学业,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丈夫生逢乱世,武力为强,我宁愿学抗御万人之敌的将帅之道,在战场勇敢杀敌,来获取斗大金印,建立功名,哪能整日处理琐碎的小事和毛笔打交道?”人们听后,都被他的雄心壮志震动了。马雄飞自从跟随张献忠后,成为全军最得宠信的人,自以为受到了千载难逢的恩遇,于是派人火速给卜大功送信,邀他也来投靠。卜大功非常气愤,提笔写了回信,当着信使的面怒声骂道:“难道他以为我的头也是可以出卖的吗?姑且看在老朋友的情分上,不将你送交官府。你快走吧!”说完,连信也不打开,就将信使一赶了之。他忠诚耿介的性情可见一斑。

后来,卜大功应征入伍,很快因为战功卓越被提升为州府的守备官,在山东任职,当地土匪贼盗秋毫不敢侵犯。后因张献忠对安徽凤阳紧急进攻,情势危急,抚臣马士英上奏请皇帝下诏书,召集天下兵马前往守卫皇家陵墓。卜大功应征赴命,渡过淮河,与张献忠部队在滁、泗之间鏖战,杀了很多将士。但最终因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被张部俘虏。张献忠爱惜卜大功的勇猛,于是派马雄飞前去游说,劝他投降。

卜大功看见马雄飞走来,闭上眼睛不看他。马雄飞拉起他的手,流着泪说:“没想到老朋友会落到如此不幸的地步!”卜大功猛然睁开双眼,眼眶尽裂,厉声说道:“从前我与你在山上打猎,追逐一只狡兔,你看着我说:‘大丈夫为立志报效国家,捕获贼兵,应当像猎取野兔一样。’那时的意气奋发昂扬,至今誓言犹在。如今你既然已经投降敌人,还有什么资格再把我当作老朋友呢?!”马雄飞无言以对,只好怀着惭愧、沮丧的心情,离开了。想到二人曾经的深情厚谊,不忍心加害,所以编造出一些话来应付张献忠,欺骗他说卜大功只是外表坚强,其实内心早已动摇,如果将他软禁起来,不出十天就会屈服,效忠大王。张献忠相信了马雄飞的话,就将卜大功囚禁在土牢中,派强健的士兵牢牢看守,仅给他粗陋的食物,想消磨他的意志,再将他收买过来。

卜大功想要自尽却不能够,就以绝食等待死亡。夜里,他坐在土牢中,低声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刚吟了两句:“去国离乡事鼓鼙,满拼颈血染虹霓。”后面的句子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忽然听见窗外有人接着咏诵道:“江流不葬英雄骨,好逐青鸾过越西。”声音柔美婉转,不像是男子所吟,卜大功感到很诧异,十分警觉,又忍不住仔细聆听。又听到朗朗说话声:“骏马难免有失蹄的时候,最终必将奔向千里。大丈夫为何不振奋精神,却只想无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说完,竟然破门而入。卜大功一看,原来是一个有十五六岁的年轻女郎,衣着华丽,容貌也美艳绝伦。正在震惊之时,女郎提起衣襟行礼,开口说道:“先生忠贞守志,小女十分尊重爱慕,特来相救。你可以随我逃离这虎口险境。”卜大功自然非常惊喜.顾不上与她交谈。幸好被抓之时没有戴上脚镣手铐,行走方便,女郎拉着他就往外走。刚要跨出土牢的大门,她又返身折回土牢说:“不可让乱臣贼子知道我。”于是从袖子中取出一支笔,在墙壁上写了几个大字,然后招呼卜大功:“走,走!”二人悄悄走出牢门,卜大功望望看守的士兵,如同喝醉酒一般,东倒西歪,相互靠在一处,倒伏在地上,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离开敌营约一里即是长江,早有丫鬟在岸边停船等候接应。女郎催促卜大功一同登上船,扬帆向南行驶,呼吸间已经到了百里之外。船虽然很小,仅能容纳三人,然而尽管江中波浪滔天,小船却如履平地,非常安稳。卜大功此时稍稍稳定心神,才向女郎行礼致谢,说道:“承蒙小姐鼎力相助,将我救出牢笼。敢问芳名、居所,以便将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女郎一听,眼波流转,注视卜大功,微笑着说:“你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诗中所说‘青鸾’,指的就是我自己。我将与先生您一起翱翔九天云霄,像那比翼鸟双飞双宿,直到永远,何必道谢?”卜大功这才领会她的心意,喜出望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武夫,岁数又较大,哪能担当得起小姐如此美意?”女郎笑道:“你是性情刚烈的伟丈夫,我也是贞烈女子,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怎能学那些个凡夫俗子,斤斤计较年龄容貌呢?”说完,女郎又说了自己姓氏,原来是马家小女儿,没有字号,浙江会稽人。卜大功又询问她的生平经历,女郎笑了笑,却不回答。

小船驶至采石矶作短暂停留,天空刚蒙蒙亮,女郎命丫鬟准备早餐。没见怎么烧煮烹调,美味佳肴已摆满一桌,卜大功大吃一顿。吃完早饭,女郞让卜大功安歇,解开缆绳,继续行驶。等到卜大功一觉醒来,询问进程时,船已经抵达钱塘江了。卜大功披上衣服起床,此时正好晚潮涨起,潮水汹涌澎湃,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如同万千铁骑蜂拥而来。卜大功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非常惊讶害怕。女郎告诉他:“这是伍子胥发怒的声威,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小船逆流而上,雪白的浪花冲向天空,女郎面上毫无畏惧的神色。过了一会儿,她说:“离我家已经不远,可以登岸了。”卜大功随她上岸,回头看小丫鬟,只见她与小船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在眨眼之间,心里更加诧异。

两人并肩而行,走了约半里地,见到一座村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很美。进入村子往北走,只看到一幢面朝东的大宅,屋子高高耸起,门窗整洁。屋檐上方有一块石制匾额,上有三个青色大字:“参戎府”。女郎嘱咐卜大功:“你到了我家,别随便插嘴,只管听我向家人介绍情况,不然事情就会失败。”卜大功点头应允。忽见一位少年,系着宽腰带,身穿轻裘,从宅里出来,看见女郎,惊愕地问:“妹妹怎么步行回家?父亲现在情况如何?”女郎泪流满面,说:“父亲不幸以身殉国,庐州已经失守,成为贼人的巢穴。妹妹仰仗这位将军之力,相互依靠扶持这才回到浙江。他乃是山东的卜守府。”少年听后悲痛万分,将客人迎入府内客房安置,来不及行礼客套,就与女郎一起向内屋走去。卜大功心中茫茫然,默默坐在外屋,只听见房中响起悲戚的哭号声,许久才停息。

又过了一会儿,少年从房中走出来,已经换上白衣素冠,他面容惨淡,血泪盈眶,一边向卜大功作揖,一边致歉道:“刚才听到凶讣,内心悲痛犹如刀绞,待慢宾客,多有失礼得罪之处。今奉老母之命,请您相见,特来恭迎。”卜大功随他来到内庭,见婢女老媪簇拥着一位年龄四十岁左右的妇人,走下台阶前来相迎,说:“未亡人不能同丈夫一起殉国,万分惭愧。小女全靠你帮助营救,方得逃脱险境,您对我家的恩德深广如海,难以报答。”说完,再拜致意。卜大功心中明白她是夫人,已经晓得女郎意思,不让他说明事情真相,所以只好不辩言,只是答应并表示逊谢而已。夫人让卜大功入座,刚献上一道茶,就起身说道:“你俩的婚约,我已经都知道了。请你先到甥馆住下,等到我为先夫做完丧事之后,一定履行承诺。”卜大功知道婚姻已得到了长辈的认可,起身道谢,并请求以女婿的身份行礼。夫人面色悲戚,受下了这份礼。又命令仆人清扫房间,让女婿住在厅堂的左边,膳食用品都很丰盛。卜大功私下悄悄地询问仆人,知道了马公名中球,就是庐州殉难的将军。将军出身于世家大族,考中武科,步入仕途,历任至州府参将。娶有两位妻,一位带至任上同住,一位留在家中。女郎就是跟从上任的妻子所生,所以在官署,少年则是她的异母兄长。

第二天,公子与母亲身着丧服,接受吊唁,设立祭位,举行招魂仪式。卜大功代为操持丧事,亲朋众人都将他视为马家女婿。做完七七后,夫人与儿子商议,按照春秋时楚国钟建娶季芈畀我的故事,选择吉日,将卜大功招为赘婿。洞房花烛夜,卜大功对女郎说:“小姐才真正是我的教命恩人,却反而说因我而获救,无功受恩,颇觉羞愧。”女郎愁容满面,说道:“我心里有隐衷,恐怕你听后感到震惊害怕,不敢轻易泄露。现在夫妻名分已经确定,我不忍心再让你蒙在鼓里;而且你也是当世豪杰,说出来大概不至于感到恐惧。”于是女郎边哭泣边倾诉说:“我并非阳间之人,其实是一个女鬼。生前随从父亲出任庐州。刚两年,遇到张献忠造反,父亲死于疆场,城池也随即陷入敌手,全家都四散殆尽,老母上吊而死。我正想自尽,而众贼兵已经冲上来,其中有位将领名叫马雄飞,贪恋我姿容,要对我施行强暴,我先用谎言将他稳住,等贼将看管稍有松懈,就纵身跳进一口枯井,自尽而亡。魂归地狱,遇见父亲,得知射杀我父亲的,就是那个贼将。我因此心怀忿恨,不去想重新投胎转生。感谢孤山小姑怜我一片苦节孝心,赐予我炼形之术,使我得以成为鬼仙。她告诉我命中注定会受一品封诰,而且杀父之仇指日可报。于是我告别小姑,将你救出牢笼,要借你之手,报杀父之仇。昨日前往凤淮,那个贼将已经被砍下首级,总算报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卜大功听后感到惊骇非常,即便如此,脸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害怕的神情。他接着询问具体复仇的经过,女郎回答:“我上次写的题壁诗,诗里写明放走囚犯的是马雄飞。张献忠见后,果然疑心他过去与你交情深厚,不等他辩解,就将他斩首正法。我回到敌营,他的首级已被高高悬挂在辕门之上。”卜大功又问丫鬟是什么人,女郎答道:“她是孤山小姑的侍女。不然,怎么能在汹涌波涛上如行康庄大道上一样,而且瞬间能跨越数千里的距离呢?”谈话间,二人相扶上床,解衣共枕。**之际,女郎犹是处女之身,卜大功对她更加爱慕敬重。

三天后,夫人为新郎新娘举行酒筵,宴请众亲好友。从此夫唱妇随,非常欢乐融洽。度完蜜月,女郎对卜大功说:“庐州那边将有人来,必然会泄露我的秘密。此处不可久留。”于是借口说卜大功思家心切,雇了一条船,打算回家。母亲兄弟挽留不住,便赠送他们银钱千缗。二人转移至浙江秀水,在乡间买了一处住宅住下。

当时有一小股盗贼暗中发动暴乱,卜大功备好兵器,骑着高头大马挽着弓,连杀数人。剩下的盗贼纷纷逃窜,村民依靠他的勇猛神力,得以平安无事。后来朝廷巡抚招募军士,卜大功打算前去投靠,女郎劝阻道:“时势条件还不恰当,还是与我一起隐居,等待时机成熟,必将大有作为。”卜大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及至本朝建立,卜大功方才出来谋求功名,屡建奇功,官至总镇,女郎果然也受册封诰。顺治八年,卜大功到湖襄任职,擒获多个张献忠余党。问及马雄飞,果然因受卜大功逃脱而牵连被杀,卜大功心中不免感伤,为他设立灵位,加以祭奠,还告诉手下将官:“此人志气并非不大,只可惜有眼无珠,没有识人之明。”

卜大功七十岁时,依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生有两个儿子,都考上武进士。卜大功死后,太夫人独居一室,至半夜,忽然不知去向,家里知道这一段离奇故事的人,认为她是跟着小姑仙去了,于是整理好她的冠戴服饰,合葬在卜大功的墓中。

外史氏说:物以类聚,绝非偶然,听卜大功对马雄飞讲的那一番话,至今依然觉得浩然正气激**;即使是贞烈女子,哪有不心悦诚服,以身相许的?然而同样是一个人,有的成为忠臣良将,有的成为贤淑女子,而品行不端的人,却堕落成为叛贼强盗,最终被杀。卜大功所说“有眼无珠”,毕竟是为朋友遮掩文饰,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马雄飞实在是太愚蠢,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