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含蓄委婉 转弯说话(1 / 1)

与人相交,贵在坦诚,说话也是如此,但有些时候,过于单刀直入的坦诚会给他人带来致命的伤害。在说话时,多考虑对方的承受力,用一种对方可以接受的婉转方式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于人于己皆是百利而无一害。

第一节委婉是把软刀子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固然可以节省时间,但事情却未必办成。委婉看似在浪费时间,但却能够让对方接受,最终达到目的。委婉说话是把软刀子,它可以在别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让自己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

语言自产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技巧性也越来越强,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语言进步的表现。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很多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来让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语言运用中,他们有着一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委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的他们,深知“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为此,他们运用委婉的语言来达到说服或拒绝对方的目的。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天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

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的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天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这种方式虽然曲折,但却成功的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并放弃了原有的打算。

一个人在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下定决心的。这时,想改变他原有的想法,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谏在此时是一种火上浇油的行为。适当的委婉在让对方明白的同时,也可熄灭对方的怒火,从而让其从谏如流,接受你的劝阻。

春秋时期,齐景公**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有一次,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斩杀烛邹。

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更苛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因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意思。”

说到委婉的劝阻,很多人便会想到一个历史上的名人,那就是魏征,他的直谏,成为刚正不阿的代表。但魏征之所以敢直谏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大度的君主,臣子对他虽然尊重,但却并不惧怕。如果魏征生错了年代,跑到了朱元璋统治时期,怕是直谏也没有用武之地。刚正不阿的结果就是人头早早落地。

我们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天子。天下百姓都忌怕他万分。一次,著名画家周玄素奉朱元璋之命入宫,在宫殿墙壁上描绘明朝的江山地理图。周玄素深知朱元璋的为人,不知他葫芦里卖啥药,画他朱家地图,弄不好,岂不是脑袋不保。思虑再三,周玄素伏地请命:“臣不曾走遍天下九州,孤陋寡闻,未敢受此命,奉请皇上先给出个草图,待臣再依此描绘润色,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周玄素用他的机智巧妙地回答了朱元璋。委婉不但保住了自己的脑袋、维护了皇帝的自尊和面子,同时又显示了自己的谦恭和才华。让朱元璋也要另眼相看。

其实,古代的一些人,一些事都可以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得出一个什么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的结论。当今社会,如果我们遇到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朱元璋,杀头虽然不可能的,但小鞋却避免不了,既然如此,何必自寻烦恼呢?对每个人说话都委婉一些,即使不知道对方的性格,也不至于在言语上得罪他。一种说话方式,可以适用各种场合,何乐而不为?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自己处理,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打乱自己原有的计划,这个时候,让朋友帮忙就成为我们的首选。

赵阳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每天工作家里两点一线,只有周六日才有时间去处理个人事情。赵阳这个人很大方,每次对朋友都是有求必应。这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但却无人照料,而他自己也无法脱身,这时,他想到了朋友,于是打电话给朋友,直接说:“我母亲病了,你去医院照顾一下。”本来这只是一件小事,帮个忙也没什么,但朋友很不满意赵阳对自己的态度,于是说到:“我现在在与客户交谈,没有时间,你找别人吧。”朋友以这个借口推掉了。其实,赵阳只要说话委婉一些,比如说,“我母亲生病了,身边没人,如果你有时间,就帮我去照顾一下”,这种说话方式不但有礼貌,更能让朋友心甘情愿的去帮忙。

委婉的说话是把软刀子,对我们每个人都适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要不断的与人打交道。为人处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有助于拓展我们的人脉,人脉有了,成功还会远吗?

会说话是种本事

委婉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其实,人际交往与市场竞争一样,都有着适者生存的法则,委婉说话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交往难的问题,提高人际关系水平,同时,在处理事件中,委婉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节抓住要害旁敲侧击

行军打仗中,讲究“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这种策略的重要就在于抓住要害。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说服还是劝阻也要以抓住要害为第一策略,与打仗不同的是,人际关系不能直捣黄龙,而是要采用旁敲侧击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加强人际关系,让对方在知错时,还对你心怀感激之心。

人与人相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场战争,但这场战争所要的结果并不是谁胜谁负、两败俱伤。而是以增进了解相互支持为最终目的。说它是一场战争,是因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除了诚心之外,更要在语言上面有所节制,即使对方所做的事情并不合心意,在表达时也要注意方式。其中抓住要害,旁敲侧击是风险小、回报高的人际关系策略之一。

抓住对方的一些“要害”, 旁敲侧击,要隔层纸,不一语点破,点到为止,对方的心理防线无形之中就会被攻破。

裴旻是唐朝开元年间东都洛阳的一位将军,剑法超群,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他。

裴旻不仅剑舞得好,而且酷爱书画。一次,他家有亲人亡故,为表达对死者不尽的哀思,他想请人在天宫寺绘制一幅壁画,一来为亲人超度亡灵,二来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于是,他遍访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画师。

事有凑巧。一日,他来到天宫寺,巧遇画家吴道子和书法家张旭,裴旻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热情地迎上前去,主动报上姓名,盛情邀请二位艺术家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辞,口呼“幸会”,脚也毫不犹豫地迈向酒店。

席间,裴旻虚心请教画坛之事。吴道子像是遇到知己,大谈起画坛境况,裴旻直点头,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启发。酒过三巡,裴旻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并分别给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纹银百两,作为作画、题字的酬礼。

哪知二位艺术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裴旻见状,心想:大概是两位艺术家嫌这些报酬太低,有辱“大师”名声,给他们如此微薄的报酬,太少、太不像话了吧。

他立即带着痛改前非的诚恳表情拦住二位,赶忙赔礼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钱少,我这是分期付款。等画作好之后,我再补齐。”

吴道子听罢,怒从心起:“裴将军不是太小看人了吗?”说罢,气呼呼转头就要走。裴旻觉得十分难堪。他想,论社会地位,我不比你们低,我是将军;论本事,也是各有所长,说不上谁高谁低;你画画得好,字写得棒,我的剑术亦堪称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画,反在这公共场合受到冷落,好生尴尬。裴旻不由怒气上升,一时难以压下。

裴旻有个“毛病”,一怒就要舞剑。这大概是战场上培养出来的条件反射。只见他脱掉孝服,拔剑起舞,身子左旋右转,宝剑上下翻飞。吴、张二位看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在场围观的游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竟都忘了叫好。

裴旻一边挥剑狂舞,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大师!什么书圣!画圣!我看是欺世盗名,徒有其表!光会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于世道无补,甚至不能助我尽一份孝心……还不如咱手中这把剑,可以斩妖驱邪,换来人间太平。有能耐来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吴道子、张旭听着,面面相觑,不禁汗颜。看罢舞剑,上前与裴旻长时间地热情握手、拥抱。“刚才不是我们故意使你难堪,实在是我们太厌恶铜臭。我们绝不为了钱而出卖艺术。”说罢,吴道子灵感大发,挥动如椽大笔,在画壁上舞墨作画,一气绘成了一幅巨型壁画。这就是吴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灾灭患图》。

裴旻的这一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功的指出了两位大家的不尽人情,又表达了自己的孝心,获得他人的赞扬。同时,也让两位大家明白了裴旻出钱做画留书的目的,让他们感到愧疚,并愿意帮助其完成心愿。

交谈中,直截了当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样做成功的机会将变得很小,巧用侧面突袭则会起到平时难以起到的作用。点拨关键点,由对方自己推想后果,可以达到很好的“旁敲侧击,触动心灵”的目的。因为,结论不是强加对方的,—切都是水到渠成,不由得对方不相信。

楚灵王于周景王七年召开诸侯大会后,为了向各诸侯国展示自己兵力强盛,两次攻打吴国,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大兴土木,欲以物力夸示于诸侯。他修建了一座宫殿,名叫章华宫,占地四十里,非常雄伟。周景王十年楚国邀请鲁昭公前来祝贺章华宫落成。

前去邀请的大夫启疆说:“鲁国国君开始还不肯来,我再三向他叙说他与我国大夫婴齐的旧情,又以讨伐相威胁,他害怕被攻打才来的。鲁君对礼仪很熟悉,愿主公多多留意,不要被鲁人笑话。”

楚灵王问:“鲁君相貌如何?”

大夫启疆说:“白面皮、高身材,留着一尺多长的胡子,可谓一表人才。”

楚灵王暗中选了十名大汉,都留着长胡子,让他们学习鲁国的礼仪,作为鲁昭公的陪同。鲁昭公乍见之下,十分吃惊。又见章华官华丽壮观.夸赞之声不绝于耳。

楚灵王十分得意,问:“贵国亦有这样的宫殿吗?”

鲁昭公忙躬身回答,“敝国小得很,比不上贵国万分之一。”

楚灵王更得意扬扬,遂下令在章华宫中宴请鲁昭公。宴毕,楚灵王一时兴起,便将楚国兵库中的镇库宝弓,一只名为“大屈”的弓赠给鲁昭公。

第二天,楚灵王酒醒后就后悔了,他舍不得此弓被别人拿走。

启疆说:“主公放心,我能使鲁君把此弓还给您。”

启疆到公馆拜访鲁昭公,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对鲁昭公说:我国国君昨日宴请时,赠给君王什么东西没有。

鲁昭公拿出了大屈弓。

启疆见了,佯装毕恭毕敬的样子,向鲁昭公祝贺。

鲁昭公说:“一只弓有什么值得祝贺的?”

启疆说:“这只弓可谓名扬天下,齐、晋、越三国,都曾派人来索求它,我国国君都未答应。现在把这弓赠给君王,他们三国,将向贵国索求了。贵国应加强防御,小心地保护着这只宝弓。这还不值得祝贺?”

鲁昭公说;“我不知道这是只宝弓。要知道这样,怎敢接受呢?”于是,便把大屈弓还给楚国。

侧面突袭,务必找到能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这就是 “旁敲侧击”之法的要点所在,启疆表面上是在恭维鲁昭公,而实质上却是在吓唬他,从而达到为楚灵王“要回大屈弓”的真实目的。

职场和生活中,无论我们的目的如何,要想成功达到目标,就离不开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的工具。旁敲侧击就是这样一种承载工具,用曲线的说话方式,来最终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

会说话是种本事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找对突破口,进行旁敲侧击,就可以让对方为之信服,从而达到目的。这种方式,不但为对方下台铺下了阶梯,还在对方心里留下了一个谦谦君子的良好印象。

第三节为拒绝找个借口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是最让人为难的,面对亲戚朋友的请求,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直接拒绝,但接受又实非自己所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找个借口,委婉地进行回绝。这种方式虽然是拒绝,却给对方留了台阶,让对方可以在保留面子的情况下,顺着台阶安全地走下去。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拒绝之事时有发生。但就拒绝行为的双方而言,主动拒绝的人是站在有利立场上的,拒绝的借口有很多,但有一些,一听就很假,这会让对他提出要求的人感到气愤,心中的不满会渐渐滋生,让原本和谐的关系变得尴尬,甚至走向破裂。就算没有闹到很严重的地步,也可能因拒绝而使对方不愉快,长时间耿耿于怀,难以忘记。因此,拒绝时找个好借口,是十分有必要的。

每个去求别人的人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试过很多次,但还是没有办法办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去求人办事,必是经过多方考虑且满怀希望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遭受无情的拒绝,心理多少会有些难过。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犹如一个满身是汗的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人突然间泼了一盆冷水,变得一下子透心凉,这样的打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短时间无法接受和理解的。

“这件事我真的办不到”、“我实在没钱借给你,否则我就不用这样卖命了”、“我们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凭什么要我帮你……”在遭受这些拒绝后,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会很高兴很客气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对不起”吗?恐怕不会。你一定会恼羞成怒,用犀利的言语回击对方:“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同情心啊!难道你一辈子就不求人吗?”然后拂袖而去,从此与原来的朋友形同陌路,甚至伺机报复。

拒绝是一件让双方都没面子的事情,太过绝情的话最好不要说,拒绝是需要策略的。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的多,因此,在拒绝时,我们不妨找个好借口。这样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双方的颜面。

日本影星中野良子35岁尚未结婚,一次在上海进行艺术活动时,有人问及她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这位日本影星回答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这个回答既巧妙地回避了中野良子不想正面回答的问题,又友善地表达出中野良子对中国的喜爱。如果中野良子直接用“无可奉告”、“我还不打算结婚”这类话来回答,将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也冲淡了当时谈话的和谐气氛。这个回答将理性与感情相结合,最终达到了拒绝回答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拒绝的重要性。小李在公司里以老实著称,一次老板派给他一个任务,去出差催款,而小李天性木讷,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催款这种事情他肯定做不来,应该交给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人去做才好。小李心里这么想,却不敢说出来,也没有勇气拒绝老板,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来到目的地,对方热情招待小李,酒桌上对方要小李喝酒。小李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口也不喝,让对方下不了台。对方一气之下,编了一个理由,把小李打发走了。小李没有完成任务,老板自然非常生气。老板说:“如果你办不到,为什么还要答应?这是工作,不是游戏,逞什么英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上司的用人不明,也看到了小李不顾自己能力而接受任务的结果。假如小李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审时度势,看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而选择拒绝老板的任务,结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在很多时候,拒绝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如果仅仅是考虑自己的颜面和对方的为难,而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是十分危险的。当我们无法完成任务时,就要适时地拒绝,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该拒绝时,就要拒绝,要记住一点,你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不可能别人求上门的事,你都能办成,如果时间都用来帮忙,那么,你的人生就迷失了自己。尤其是在没有能力办成时,不要因为面子而轻易承诺,给了别人希望,却最终失望,会让双方更加难堪。

要记住,你不是神仙,也不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该拒绝的,就必须要拒绝。如果不好意思当场拒绝了自己不能、不愿或不必履行的职责,事办不成,以后你会更加难堪。

有这样一个故事,军阀吴佩孚的势力日渐强大,成为独霸一方的实力人物。一天,他的一位同乡来投靠他,想托他找个差事儿。吴佩孚知道那位同乡才能平平,但碍于情面,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上校副官的闲职。不久,那位同乡嫌弃官微职小,再次请求想当个县长,要求派往河南。吴佩孚听了,便在他的申请书上批了“豫民何辜”四个大字,断绝了他的念头。谁知过了一段时间,那人又请求调任旅长,并在申请书上说:“我愿率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班师凯旋,一定解甲归田,以种树自娱。”看到同乡的要求,吴佩孚简直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提笔批了“先种树再说”五个大字。用他人的矛来攻他的盾,其结果必然是难以说清。因此,在拒绝他人时,不妨用一些他人的语言,来为自己拒绝找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这个世界最难处理的就是复杂的人情关系,一旦拒绝不得当,不但会让你之前辛苦经营的人际关系产生裂痕,还会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任何人情味。了解了拒绝,你会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把握好分寸;懂得了拒绝,你就会在一种很幽默的气氛中使自己和他人都不至于陷入两难境地;学会了拒绝,你就能在社会这个竞技场上游刃有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会说话是种本事

我们处理人情关系时,更要慎重,因为在求你办事的人心中,你是有能力的,但如果他所求的事让你很为难,你不得不拒绝时,请找一个好的方法,让对方感到明白你的有心无力,从而主动放弃。

第四节换个思维好办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一条走不通时,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非要在这一条路上执著向前,这是浪费时间与生命的行为。在这种时候,换个思维也许更有利于我们办事的效率。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些难题能否顺利解决关键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有时候这些难题让人头疼,进退两难,但是,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首先要分清对象,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绕道而行的策略,力求用巧妙的方式圆满解决。

这些年讨债难成为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

为了一笔欠款,刘英去了某厂十余次也没个结果。她感到用常规的办法是不行了,于是,她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选择了该厂财务科的副科长小于为突破口。因为她了解到这个小伙子是该厂厂长的外甥。

于是,刘英来到该厂财务科把小于叫了出来。小于为难地说:“大姐,你的事我实在帮不了忙。”

刘英笑着说:“我今天可不是来要欠款的,更不是找你帮忙,我是给你帮忙来的。”

“你给我帮什么忙?”小于不解地问,“给你介绍对象呀。”—句话说得小于的脸微微发红。

刘英接着说:“别不好意思,我已经打听了,你还没有女朋友。正巧我昨天去姑妈家,我有一表妹也没有对象。我表妹长得没说的,也是大学毕业,和你挺般配的。我已经给你们约好了,今天晚上你们在光明电影院见面,这是电影票,可别去晚了,谈恋爱男同志应主动一点。”

第二天,刘英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给表妹打了个电话,从表妹的语气中感到两人“有戏”,她长出了一口气,要回欠款“有门”了。从此以后,她不再去要欠款了,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其他几个欠款的厂家。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方法有些上不了台面,同时,将爱情与讨债放在一起,有轻视爱情之嫌。其实,刘英只是看到两个人合适,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不合适,相信,她也不会用这种方法,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做呢?这也是换个思维办事的好处。

半年后,刘英家里来了两位稀客,是小于和她的表妹。表妹告诉她自己和于安要结婚了,小于也告诉刘英,他们厂最近回来几笔货款,够还她们厂的欠款了,明天就可以办理还款手续。

小于夫妇是刘英要债活动中的关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她自始至终也没有向他们提一句帮忙要债的话,高明的她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她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开口让对方帮忙。由此可见,对于一件从正常渠道入手比登天还难的事,如果善于采取“迂回”方法,结果可能迎刃而解。

面子问题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切的根源,还是人尊严的体现,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或许每个人心中对面子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对面子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因此,在处理矛盾时,我们要兼顾多方的面子。

有一次,一位重要的外国客人圆满结束了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后,决定从上海取道回国。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有关方面在上海一家著名的豪华饭店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宴会。

出于对贵宾的尊重,宴会上使用了极其珍贵的九龙杯。这种酒杯除做工精美、质量上乘外,在斟上酒后杯子上盘旋的龙嘴里衔着的一颗珍珠便会骤然发亮,甚是奇异。这位尊贵的外宾不但赞不绝口,连声称赞,而且爱不释手。可能是已有了醉意,竟顺手将一只九龙杯放进了他的公文包。此事令我方接待人员颇感为难,这套九龙杯堪称国宝,全套36个,少了一个,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时领导正在上海,他听了汇报后批示,九龙杯一定要追回来,但不能轻率行事。究竟怎么做才好呢?他思考了一会儿,询问当天晚上有什么接待活动,负责人回答:“看中国的杂技魔术表演。”这位领导听后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心里马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下去。

晚上魔术节目表演开始,只听一声枪响,桌上放的三个九龙杯突然少了一个,正在观众大感惊讶的时候,只见魔术师微笑着走到外国客人面前,彬彬有礼地说:“我把那只珍贵的九龙杯变到尊贵客人的公文包里了!”外国客人只得将公文包打开,让魔术师取出了九龙杯。

这时场内观众掌声雷动,就连那位外宾也跟着一起鼓起掌来。

我们知道,珍贵的九龙杯是国宝,必须取回,而对方又是非常重要的客人,不仅不能生硬讨要,就连当面询问也不合时宜,在这种非常情况下,要取回九龙杯,就必须讲究策略。该领导采取了绕道攻关、迂回前进的策略,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达到了目的。

会说话是种本事

正如列宁指出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解决的方案,这就是方法的问题。不妨曲线救国,这样以退为进,绕道而行,既“变”回九龙杯,达到了追回国宝的目的,又不伤外宾的自尊,令人钦佩。

第五节钓大鱼须放长线

现代人做事有一种急躁的心理,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对长远利益的规划和追求。最后常常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会钓鱼的人都知道,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现代人缺少的正是这种坚持和忍耐的精神。

“放长线钓大鱼”首先体现了时间上的延长和速度上的放慢。过快的脚步只会加深人们的紧张感,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益处。说服对方事实上是一个说话双方心理较量的过程,“放长线钓大鱼”的目的正是在“延长”和“放慢”中实现主动权的转换,以便在这种较量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说话办事时,—定要懂得“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慢慢收钓线。如此一收一放,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时,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办事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有一位小企业的董事长,他就是一个办事有“手腕”的人,他为了能够长期承包电器公司的工程,常对公司的重要人物施以小恩小惠,因而他的业务不断。而且,他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职员也殷勤款待,这使他赢得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事前,他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虽是“亏本”生意,但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他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也备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就产生了一种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位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大家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会—直记得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纷纷倒闭,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就在于他平常关系投资多。

这位董事长“放长线”的手腕,确实有“老姜”的“辣味”,但这也揭示了人在交友办事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要注意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色,慧眼识英雄,这样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本。

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如果能克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的心理,不仅可以建立信誉,也可以逼人就范。运用“放长线方能钓大鱼”的说话办事技巧,最大的好处是使对方摸不清你的用意,等到摊牌时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以想像的突发事件。这时,急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对根源,才能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从下面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某家里来了贵客,父亲叫儿子去附近小店买一瓶五粮液。待酒买回,父亲发现酒是假货。于是便把酒揣在怀里,去了小店。

这位父亲不急于兴师问罪,而是让店主拿过一瓶五粮液来,仔细看了久,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年头假货太多了。不知道这瓶酒是不是假的;店主说:“你放心,我这店里绝对没有假货!”这位父亲依旧叹息:“上次在市中心一家店铺里买了一瓶,店主也向我打包票说绝对不是假货,但打开来一品,你猜是什么,是两块五一斤的二锅头掺的水。”

“你怎么不去找他。”店主说。父亲苦着脸说:“已经过了好几天喝时才发现的,太晚了,这时去找他,他会认账吗?”店主惋惜道:“你当时发觉就好了,他敢不认账?”

“要是当时发觉他不认账,我又能怎么办呢?父亲认真请教。店主说,“找工商局去呀!人赃俱在,他敢不认账,还不让工商局罚垮他!”

见时机已到,这位父亲朝躲在一边的儿子一招手,从怀中取出五粮液来:“那好!你看该咋办吧!”

这位父亲在这里使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达到“请君入瓮”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说话中自己已掌握了有力证据,但却因为时机不成熟或因环境不适宜而不便抛出,因此才一步步地把话说出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会说话是种本事

步步为营才能了解事情的经过,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考。对事情的利弊进行衡量和判断。从而在各种处理方法甄选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最后记住一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长线方能钓大鱼。

第六节拒绝也要客气

客气这一词有广泛的运用。无论是说话还是处世本着客气的原则,得罪人的情况就会少有发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客气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拒绝他人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能做到客气,那么拒绝者将会让对方感受到压力,主动取消对你的请求。

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闲暇时,能有一知己与你促膝长谈,交流思想,增进友谊,这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比如说,当我们下班后,想休息或看书的时候,总有些不请自来的“好聊”分子来扰你清静。当他海阔天空时,你的内心却丝毫没有兴趣,可以说,这个时候,你完全是处于被动或焦躁的。如果下逐客令,会影响彼此的感情,可如果任由他继续下去,那你的计划就会完全被打乱。鲁迅说过:“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你一定不愿意看到别人对你这样“谋财害命”,那么在这个时候,客气的拒绝就会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语言自出现以来,就因其无穷的魅力而让无数人为之着迷。拒绝的艺术则是语言艺术当中,最高超技巧的展示。如何将拒绝说得美妙动听,让听者既知其意,又明其情是其中的关键。中国人在为人处事中,讲究人情味之说,拒绝也要将这三个字纳入其中。

在拒绝的方法当中,以婉代直是最常用的,也是很多人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的。用婉言柔语来提醒、暗示滔滔不绝的人: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与他闲聊。与冷酷无情直接拒绝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举个例子,当主人不想与他谈时,便可以说:“这几天,我有个报告要写,十分重要,以后我们有机会再畅谈。”这句话是告诉对方,几天内,我是没有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懂事一点的客人就会借台阶离开。这种方法虽然婉转但意思却很明确,这也是人情的一种体现。

拒绝的话不好说出口,说出口后又不能伤害对方,这样的话说实话并不好说。其中以热代冷的方式,可以让拒绝的话说得更加得人心。

用热情的语言和周到的招待来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就会让客人感到主人太过热情,时间一长,就会不好意思多登门。这也是人心理的一种应用。冷若冰霜固然可以表达拒绝之意,但却让人感到这家主人太过冷漠,不懂人情世故,而热情不但可以让客人感到主人的好客,同时,还会产生距离感,这样下次登门时,就会有很多顾虑。在辩证法中,过分的热情也是一种冷待,只是表达上有所不同,给客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同样是拒绝,热情是让客人自己退避三舍,而冷若冰霜则是主人没有待客之道的表现。两者最终目的相同,但给客人的内心带来的感觉却有着天壤之别。

喜欢闲聊的人,大多是想用嚼舌来消磨时间,原因在于他们既无大志又缺乏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改用疏导法,让他能有计划地完成一些事情,他就无暇光顾你这里了。显然,以疏代堵的方法能从根本上防止闲聊者上门干扰。

如果他是青年,你可以用激励的方法疏导他,比如跟他讲:“人生一世,多学些东西是很有必要的,有真才实学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不妨多抽点时间学点你感兴趣的东西,充实充实自己。”如果他是老年人,可根据他的自身条件,诱导他培养某种兴趣爱好,如养花、读书、练习书法等。不妨对他说:“李伯伯,您的毛笔字那真是有功底,如果能再上一层楼,完全可以参加全市书法大赛啦!”这话一定会让他欣喜万分,跃跃欲试。一旦他有了兴趣,恐怕你请他来他都不会来了。

人的习惯是在时间中慢慢形成的。当客人总是来你家的时候,你不妨以闲聊者的身份“杀”入他家。这样,你就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掌握了交谈时间的主动权。你去的次数一多,他就会让你给黏在家里,本来打算去你家的习惯很快就会改变。一段时间后,他很可能就不再“重蹈覆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拒绝别人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但一定的时候还是需要拒绝的。不过,人是需要有点风度的,即使你是在拒绝别人,也应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可能非议的。

在拒绝过程中,我们要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用适合的方法,来完成拒绝这一过程。同时,把握分寸,不但要给对方台阶下,还要给自己的人际交往留下后路。

会说话是种本事

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掌握主动权是十分重要而又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我们而言,一种客气的拒绝,既可以不伤双方的感情,又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让人际关系中平稳中向前发展。

第七节拖延,在时间中淡去

在众多拒绝方法中,拖延是最不得罪人的方法之一,在时间的流逝中,请求者的愿望会越来越淡,他会在时间中明白,对方的拒绝之意。没有任何难堪的语言,就可以将事情轻松解决。

时间对人们而言,是个神奇的所在,它可以让人们在它的不断运转中,忘记曾经的一切,冲淡人们内心对某种事物的执着。当它被用在拒绝当中时,它的神奇再次得到完美的展现。

在一家工厂中,有一名员工向车间主任请求调换工种,对于这种要求,这位主任很清楚,他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为了让这名员工安心工作,并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对他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他用这种拖延战术,避免了双方的尴尬。同时,也给了这名员工心理准备的时间,让他在时间中明白他的请求是不可能得到允许的。

拖延这种方法,在拒绝中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二是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中,请求方会明白,他的请求是不会得到肯定答案的。从而放下执着的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在一般情况下,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后,为了不伤害对方的颜面,你最好不要当场拒绝,不妨说:“让我再考虑一下,下周再答复你。”这样,既让你赢得了考虑符合答复的时间,又会让对方认为你对这件事是一种很认真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比较巧妙的拒绝方法,用让对方等待的方式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

拖延不但可以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还可以维持双方的情感,其实,拒绝之所以很难,就是因为其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感。

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跟一个大买主谈生意时,这位买主突然要求看该汽车公司的成本分析数字,但这些数据是公司的绝密资料,是不可能让外人看到的。但是,如此当时就拒绝给这位客人看,势必会影响两家和气,甚至会失去这位大买主。此时,这位销售主管并没有说“不行”之类的话,而是婉转地说:“这个……好吧,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来吧。”买主听过后便不再来纠缠他了。将事情巧妙地一带而过要比正面拒绝更有效且不伤和气。唯有如此,对方才会把当初急迫的气焰降低下来。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发展高于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人际关系方面多下功夫,然而当面对不得不拒绝的情况时,拖延成为其中一种很好的战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谁能将人际关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语言成为人们最常用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它成功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各种场合当中,人们用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转变。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学会语言的灵活运用,无论什么场合,怎样的不利情形下,都要运用语言优势,转危为安。特别是在拒绝时,更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将不合理的请求婉言拒绝。

会说话是种本事

在很多人的心中,认为拒绝是无论如何都会伤感情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商务场上,语言尚且能力挽狂澜,那么在拒绝中,语言同样能够创造诸多奇迹。我们在拒绝时,将拖延的方法完美地融入其中,让请求者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他的请求,从而让自己在拒绝中扮演一个主动的角色,从容地游走于各种复杂人际关系中。

第八节轻松说“不”的方式

当别人对我们提出请求时,或者我们对某一观点进行反驳时,直接说“不”或“我拒绝”时会显得很生硬。这种生硬不但显得自己不会说话,还会让别人难以下台。学会委婉说“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的表现。

每当面对别人的请求时,我们总是很苦恼,若有能力自然不必说,帮个忙而已,但当我们也没有能力时,拒绝的话想要说出口便没有那么简单了。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的将“不”字说出口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拒绝时,灵活运用。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直言可能逆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例如,在办公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上门来进行推销的人员,这时,如果找借口便会显得做作,说真话是能够让他主动放弃的最佳选择,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 “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但我已经接受了别家的服务,请谅解。”

2??模糊应对

在交往中,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这时就可以用模糊语言来应对。要知道,模糊语最有弹性。

例如.在医院里,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医生回答: “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这个“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是说不清的,但给病人以希望,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至少能够让他在治疗时,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和良好的配合态度。

3??妥协应对

这种方法是明确表示你希望满足对方的要求,并表示同情,可是实际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请对方谅解,而不直接拒绝。这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客户要求电信局安装市内住宅电话,由于供不应求,无法一一满足,但又不能拒绝客户的要求。回答时,应表示同情,并热情地说,“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但是由于目前线路短缺,还不能全都解决,我们还在创造条件,请您耐心等待。”

4??选择应答

选择应答是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对方提出不合己意的问题。例如你的同学问你:“某某小说写得很不错,你认为怎样?”你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说。”

5??巧避分歧

对某一人某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你又一时说不出谁是谁非,这时就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用巧妙的辞令含蓄地加以回避。

人心很难测,但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弱点来达到婉拒的目的。没有人能够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只要擅于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拒绝并不难。

会说话是种本事

拒绝是一门艺术,方法有很多种,就看我们如何运用。运用得当,不但可以让对方明白你的有心无力,同时,还可为以后的正常打交道做下铺垫。不懂拒绝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变得一团糟。学会拒绝,才能更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