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眼活络,不图小利(1 / 1)

人实则好,火虚则旺。然而商道时实时虚,虚虚实实,真伪难辨,凡行商者,手法不活,难以成大器也。手活,业兴、时顺;手呆,业淡、事殆。

商场上,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主与企业主之间在相处打交道的过程中,都要懂得“心眼活络,不图小利”的原则。因为,这既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还是一种谋略、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1.人情练达,左右逢源

“事事洞明皆学问”。光是死读书、做八股,想由此飞黄腾达,倒不如一字不识,却懂得人情世故。

——胡雪岩

人生在世,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做人的问题。人与人打交道,如何做事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行走于世,拥有非凡的交际能力,人情练达、左右逢源,人们就会更愿意和你打交道,你的事业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财富就会更容易与你相会。胡雪岩是一个精通此道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在清末成为红顶商人,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点。

有一次,胡雪岩买了一批洋枪,要由上海运到浙江,支持当地的清军剿灭太平军。这对胡雪岩来说,是一件可以向政府邀功请赏的好机会,但是枪还没有起运就遇到了一些麻烦。原来,有一伙人盯上了这批枪,准备半路“抢劫”!

承运这批枪的是松江漕帮,当时松江漕帮的负责人姓魏,人们都称他“魏老爷子”。而准备截获这批枪的人正是魏老爷子的“同参兄弟”俞武成,此人带领本帮兄弟在扬州、镇江一带活动。

事情是这样的,俞武成的“事业”正处于低谷,听说他的师兄魏老爷子接到一个肥差——运送枪支,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他想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为手下的弟兄们做些事情了。然而他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不能独自做好这件事,而巧合的是,此时太平军方面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也对这批武器垂涎欲滴。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达成协议“共图大业”。

当初魏老爷子一直以为这批枪支是清政府的,并不知道是胡雪岩的,所以,按照他跟俞武成的关系,也打算帮兄弟一个忙,让他在半路杀出来,截留这批武器。

然而,等胡雪岩来松江拜会魏老爷子的时候,说出了这件事。这时魏老爷子才知道这是胡雪岩的枪,但一方面自己已经答应了俞武成,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得罪胡雪岩,一时间,魏老爷子不知如何是好。这让胡雪岩也感觉很不舒服。

但最终,经过深思熟虑,魏老爷子决定和俞武成断交,答应在运输途中阻止他动手,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个难关。这下胡雪岩的问题解决了,但因为自己的问题现在转嫁到了魏老爷子那里,魏老爷子要因为自己与兄弟反目,这显然不是胡雪岩做事的初衷。胡雪岩的原则是既要把人做好,又要把事情做好。

那么,胡雪岩是怎么帮助魏老爷子解决难题的呢?

首先,他不能让魏老爷子跟俞武成撕破脸皮。

其次,他需要运用一些手段,让俞武成成为自己的朋友。

于是,胡雪岩有了妙计,既能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把这段老交情抚圆。这个妙计就是搬俞武成九十岁的老娘俞三婆婆“出山”,因为他从魏老爷子嘴里得知俞武成是个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如果能让她硬压着俞武成让步,就不至于让魏老爷子为难了。

然而,胡雪岩到了苏州俞三婆婆那里才知道,她原来是个厉害的“老江湖”。当她知晓胡雪岩的目的之后,故意装聋作哑,不想帮这个“忙”。在这种情况之下,胡雪岩屡次说明来意,表示一方面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想解除魏老爷子的窘境;另一方面又不愿请官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和气。

这番话可谓绵里藏针。当听到胡雪岩说“不愿意请官兵护运”这句话时,俞三婆婆暗暗吃了一惊。她当然知道胡雪岩跟官府的关系,更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这话等于指责俞武成伙同太平军抢劫军械,这可是灭门的大罪。

面对这种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一副被不争气的儿子气得发抖的样子,一边拄着拐杖一边厉声吩咐她的孙子俞少武:“赶快派人把你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胡雪岩看到事情有了转机,急忙见缝插针,说:“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我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我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个平安。”

听了这番话,俞三婆婆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说:“这事武成理当效劳。”虽然,事情到此,已解除了魏老爷子的尴尬,且拉拢了俞家,枪支也可以顺利运输了。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胡雪岩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俞武成顺利下“虎背”。

因为俞武成此时正寄人篱下,急于为自家弟兄谋个出路,所以受到当地一个江湖组织的挟制,来抢这批枪支,可谓是骑虎难下。

按理说,胡雪岩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不用再考虑别人了,至于俞武成和江湖组织的恩怨,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反正有了俞三婆婆的施压,俞武成就不敢造次了。

但胡雪岩没有这样做,他不愿意看到不圆满的结局,他要让俞武成彻底成为自己的朋友。因为他觉得,只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大。于是,他又开始为俞武成的难题奔走,考虑下一步的良策。

那么,胡雪岩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他用的方法就是收降。

胡雪岩不仅向俞武成和那个江湖头目讲明了形势利害,并跟他们达成了协议,即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个月粮饷,保证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另外,胡雪岩还拿出一万两银子送给那个江湖头目,说:“我刚在丝上赚了一把,自己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给你分一万两银子的红。”最终,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做事要有左右逢源的心机。这种心机是看待事情的眼光;是抓住机遇的能力;是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一点,专注突破;是英明的选择和在关键时候的稳重;是在做事的时候从全局出发,能谋善断;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和技巧;是做事的过程中必备素质的综合运用。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纷繁复杂,面对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能处理得恰到好处,而有的人却将事情弄得一塌糊涂,其中的原因何在? 做人的学问是永远的难题,不管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应该考虑的都是如何做人。聪明的人善于以最能赢得人心的方式去做人,把各种难以调节的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左右逢源,这样的人不会因人际关系的复杂而感到迷惘,相反,他们会为自己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人生,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亮丽的色彩和活力,在人际关系中独领**。这就是人情练达之人的魅力所在。

2.不图小利,照顾同行

钱有用完的一天,但朋友交情却是得罪了就没得救!

——胡雪岩

我们知道,商场上充满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在这种环境下还要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胡雪岩却做到了。在经商中,胡雪岩一直奉行“不抢人之美”的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样既博得了同行衷心的好感,又在同业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声誉,巩固了自己在商界中的地位,从而为他带来更长远、更巨大的商业利益。

即使对利润极丰的军火生意,胡雪岩也执行“宁可抛却银子,也不得罪同行”的准则。

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外商运进了一批先进、精良的军火。以商人的敏感性,胡雪岩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笔可以赚大钱的好生意。刻不容缓,于是,他马上找外商联系,结果他凭借自己老道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信誉和声望,很快将这笔军火生意做成了。

然而,正当他感到高兴的时候,他听商界的朋友说,有人在指责他做生意不仁义。原来在胡雪岩做这桩生意之前,外商已拟定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出的价格卖给军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那位同行付款稍稍晚了一步,结果就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最终,使那位同行丧失了赚钱的好机会。

胡雪岩得知此事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于是,他马上找来那位同行,希望通过彼此的协商,将这件事圆满解决。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担心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与自己为难,致使生意更加难做,所以只好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在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认为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问题就算是解决了,但胡雪岩却没有这样想,而是主动要求那位同行把这批军火“卖”给他,这样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同行。那位同行甚为佩服胡雪岩的商业道德。

“不让人赚钱的买卖人,不是好买卖人。”这是皮货大王古耕虞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商业社会,做生意总要有合作伙伴、有帮手、有朋友。你照顾了别人的利益,实际上也就照顾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古耕虞又反复解释:“同人来往,事先一定要好好算计,如何使自己能获得最大利益。但无论怎样算计,一定要算得对方也能赚钱,不能叫他亏本。算得他亏本,下次他就不敢再同你打交道了。不仅如此,这样还会激化矛盾,增大了自己管理金钱的难度系数。所以,生意人绝对不能精明过了头。如果说做商人的真理是赚钱,那么精明过头,这个真理同样会变得荒谬。你到处叫人吃亏,就会到处都是你的冤家,你到处打碎别人的饭碗,最后必然会把自己的饭碗也打碎。”

所以,经商推崇以小谋大的智慧。引用到经营管理上来说,就是要做到目光长远、注重大局、能舍能取、能进能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相反,如果紧紧地盯在眼前的利益上,这样的商人不仅是一个见识浅薄的人,而且也会因争利而得罪同行,树敌过多,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

俗话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所以,商人为了更好地赚钱,适当的时候要懂得故意损失一些钱,进而与对方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商场上的风险。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堪称是一种智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聪明的商人要学会让些利润给同行,这虽然听起来好像是自己在吃亏,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不仅不会让同行因利益问题而与你相敌对,反而会为你的仁义行为而动容,信任于你。在商场上,赢得信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赢得同行的信任更是可贵的,因为,这样你既得到了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赢得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3.做生意不要墨守成规

做生意必须手腕活络,不可固守成法。

——胡雪岩

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信息,是商战中出奇制胜的绝招。出奇制胜的关键就是把握商机,及时采取策略应对商战中的风云变幻。很多人能看到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别人成功的原因,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胡雪岩打算做生丝生意,他与阿珠的父亲谈妥,自己出一千两银子做本钱,让阿珠的父亲回老家湖州,马上在湖州开一家丝行坐地收丝。但此时却遇到了一桩麻烦:按照定规,开丝行要领牙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营业执照。

按惯例,丝行牙帖要由京里发下来,因而手续十分繁杂。首先必须由拟开丝行的人先提出申请,再由当地州县层层上报到京,最后由京里审批之后再将照本发下。如此一来,要领到一张牙帖,把这些事情办妥当,最快也得三个月。新丝一般都在四五月间上市,这个时候,乡下正是青黄不接的当口,蚕农都着急钱用,而即使蚕农不着急钱用,也希望能尽快将新丝卖出去,因为新丝存放时间长了会发黄,价钱上会低很多。对于丝行来说,这个时候开秤收购,自然容易有一个好的进价。而如今已经马上要到四月份了,如果按正常手续办理丝行牙帖,一定会耽误了收丝。丝行生意多是一年做一季,错过一季也就只好等到明年了。所以,当老张把这一情况告诉胡雪岩时,胡雪岩要求老张回到湖州想办法,哪怕花上三、五百两银子的租金租一张牙帖也值得,一定先把门面摆开来,他再过半月左右就要到湖州收丝。

胡雪岩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办事总是只要想好了就马上着手去办,决不拖拉;第二,此时,他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周密的盘算,他要用在湖州收到的代理官库的现银,就地买丝。王有龄此时已经得到了外放湖州任湖州知州的肥缺,正操持着要走马上任。而此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已经建立起来了,王有龄既到湖州,也必然要让他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的“收支”,这正是胡雪岩开办钱庄之初就设想好了的。

胡雪岩要来一次移花接木、移东补西的生意运作,即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运到杭州再脱手变现,解交藩库。反正只要到时有银子解交藩库就行,对公家不损一毫一两,对自己却是可以无本求利的买卖,何乐不为?

领导者作为企业执撑大权的人,他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成败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领导者在思维方面敢于突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遇到一个问题,从有悖常规的方向去想一下也未尝不可,也许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领导者的思维方式要立体化、多样化,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因循守旧、向传统低头的人是不会成为强者的。

4.事事灵活,擅长变通

天变了,人应变。

——胡雪岩

孙子兵法》中曾说: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意思是说:在对敌作战时,敌变我变,灵活地决定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能墨守事先订好的计划而一成不变。兵家没有万古不变的胜战之法,商家也同样如此,不可能有通用不变的经营之道,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相机而动,应时而变。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人。既然结果最重要,那行事过程中还是变通为妙,司马光砸缸这个事例,实际上就不是从正常角度出发的,而是换一种角度的具体应用。因为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继续走下去只能错失良机,所以只能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了。

正所谓“做事要做活络的事,做人要做活络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胡雪岩靠着王有龄,生活开始有了着落。此时胡雪岩如果只是满足于有碗饭吃,以一位恩人自居,或者以此发财,不管别人,那么,他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了。胡雪岩不会满足这种结果,他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把自己的靠山经营大,那样才能干大事。所以,每当王有龄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千方百计出谋划策,帮助他渡过难关。

千里做官只为钱,然而,当官的为了保住自己的权杖,除非体己兄弟,否则,他们是不可能公然摆明了向你明明白白地要钱的。所以,聪明的部属一定要能体会上司的所思、所想,经常让上司“心里想的事情”顺利得以实现,在这方面,胡雪岩无疑是个行家里手。按照胡雪岩的点拨,王有龄去做了,效果果然不同凡响。巡抚黄宗汉对王有龄提携有加,到海运局不久,就把催运漕粮的任务交给他去办。

清政府的开支及粮饷多靠江浙支撑,而江浙每年征收的粮食主要靠漕帮经运河运到北京。运送漕粮本来是一项肥差,只是这一年浙江的情况有些特殊。浙江上年闹旱灾,钱粮征收不起来,且河道水浅,不利行船,直至九月漕粮还没有起运。同时,浙江负责运送漕粮的前任藩司由于与巡抚黄宗汉不和,被黄宗汉抓住漕粮问题狠整了一把,以致自杀身亡。到王有龄做海运局坐办时,漕粮已由河运改为海运,也必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用沙船运往京城。现任藩司因有前任的前车之鉴,不想管漕运这块“烫手山芋”,便以改海运为由,将这档子事全部推给了王有龄。

捐官成功,一回到浙江就当上海运局“坐办”的王有龄为此急得团团转,刚刚顺利得到一个实缺而觉得时来运转的那份得意劲儿,被千斤重担压得蔫了下来。因为漕粮是上交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足额运到京城,哪里阻梗哪里的官员就要倒霉,所以,能不能完成这桩公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在官场的前途,而且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和上司的前途。但如果按常规办,王有龄的这桩公事几乎没有能够完成的希望,一是浙江漕粮欠账太多,有十五万石之巨;二是运力不足,本来漕粮可以交由漕帮运到上海,可是由于河运改成了海运,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漕帮巴不得漕粮运不出去,哪里还肯下力?

然而这桩在王有龄看来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麻烦事,对胡雪岩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儿,被他一个“就地买米”之计立马化解。在胡雪岩看来,反正是米,不管哪里的都是一样。朝廷要米,看的是结果,并不管你的米是哪里来的。只要能按时在上海将漕粮交兑足额,也就算完成了任务。既然如此,浙江就可以在上海买米交兑,差多少就买多少,这样省去了漕运的麻烦,问题也就解决了。于是,他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对王有龄说:“雪公(王有龄号雪轩),别着急,世上没有想不出办法的事,只怕不用脑筋。我就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包你省事,不过需要多花些银子,但如果保住了抚台的红顶子,这些银子也值。”“真的吗?”王有龄似乎不大相信,“你有什么好办法?”

“米总归是米,到哪里都是一样。缺多少就地补充。我的意思是咱们来它一个‘移花接木’之计,在上海买了米,交兑足额,不就没事了吗?”

胡雪岩的话还没说完,王有龄就已经高兴得跳了起来:“妙!妙!太好啦,就这么办。”

“不过有一层,风声千万不能传出去。漕米不是小数,风声一旦泄露出去,米商肯定涨价,差额太大,事情也难办。”

“是的。”

胡雪岩又告诉王有龄,此事成功的关键有三,其一,要能得到巡抚黄宗汉的认可,因为买米抵漕粮是违反朝廷规制的。不过,这一点问题不大,浙江漕粮延误,巡抚也脱不了干系。其二,要说动浙江藩司肯垫出一笔现银,做买米之用,这属于挪用公款,拆东墙补西墙,藩司要负责任,不过只要抚台同意,作为下属的藩司也不会不同意。其三,要能在上海找到一个大粮商,愿意垫出一批漕粮,交给江苏藩司,然后等浙江的漕粮运到上海后再归还。换句话说,就是要那粮商先卖出,后买进,虽然买进卖出价钱上肯定有差额,但一般商家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漕粮历来成色极差,这样做明摆着既费力又亏本。

不过,胡雪岩认为,生意人想的就是生意经,只要能给他补贴差价,不仅不让他们吃亏,还让他们有钱可赚,想必米商不会不答应。只是贴补差价,另外再加上运输的损耗,这笔额外的款项出在什么地方,也得预先商量好。恐怕自己得破费些银子。这样,原本的“肥差”很可能就变成了亏本买卖。但胡雪岩心想,如果能够按时足额交兑漕粮,为浙江抚台、藩司分了忧,为王有龄在官场上铺平了路,自己花上些银子也是值得的。

明初谋略家刘伯温所著《百战奇略·变战》中说:“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乱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战场态势,如行云流水,经常变化无穷。生意场上也是如此,必须临机处置,以变应变。

胡雪岩曾有名言:“天变了,人应变。”意思是指时势、时局变了,人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以顺应时局。

简单来说,就是指经商者要想为自己开拓财源就要眼界开阔、头脑灵活。不要死守住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而要善于在其他方面发现可以开发的财源,即要不断寻找新的方向、不断扩大自己的投资范围。相反,一个经商者如果只看到自己正在经营的熟悉的方面,那么最终只能是抱残守缺,连自己正在经营的方面都不一定会经营好,更何谈为自己开拓财源?

因此,经商一定要事事灵活,擅长变通。

5.看透输赢得失,坦然面对

不能怨任何人,连自己也不必怨,要尽力将“得失心”丢开。

——胡雪岩

生意场上风云变幻,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更不能患得患失,失去应变所需要的平和心态。看透得失,坦然面对一切,这才是一个商人应当具备的品格。

由于越南主权所属问题,中、法矛盾激化,导致了上海市面萧条,银根极紧,整个上海谣言遍地,人心惶惶。有钱的人认为手握现款是最妥当的事,所以对手中的银票只提不存,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的钱庄,已经有好几家了。阜康虽然在官商两界极有影响力,实力雄厚,所受的影响不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暗中另有危机。原来,此时胡雪岩准备垄断洋庄市场而囤积起来的生丝,由于洋人联合拒购,出现危机,虽力求摆脱,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得以实现。特别是天津的存丝,即使削价出售也没有人购买。另外,替左宗棠办洋务向洋行借的款,应还的第二期本金期限将至。由于官场之中李鸿章与左宗棠有矛盾,李鸿章为了整垮左宗棠,拿左宗棠的朋友胡雪岩开刀。于是上海道台邵友濂从中作梗,使该拨还洋款的各省“协饷”始终不能到位。没办法,按协议偿还洋款的钱只能由阜康“代垫”。在阜康钱庄银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无异是雪上加霜。不仅如此,为左宗棠协赈和购买军火,一共需要拨出四十五万两银子。虽说这是转运局存在阜康的官款,但总是少了一笔可供调度的头寸。还有,胡雪岩的女儿十一月初五出嫁的吉期在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此种种,正如胡雪岩所说的那样,真正是“不巧是巧,有苦难言”。所谓“不巧是巧”,就是诸多不巧的事全都凑在一起了。

挤兑钱庄的事件是由胡雪岩的商界对头邵友濂与盛宣怀合谋挑起的。邵、盛二人属李鸿章门下,官场之中,李鸿章与左宗棠一向不和,早就有剪除左宗棠羽翼的打算。胡雪岩则属于左宗棠门下,要饷要粮要军械,只要左宗棠开口,都积极主动地办理。这次中法之间战事一起,左宗棠力主与法开战,李鸿章主张讲和,双方再次发生严重冲突,所以李鸿章就暗中做手脚,打算先削弱主战派的实力。邵友濂与盛宣怀为了配合自己的主子李鸿章,就拿胡雪岩开刀,派人暗中四处传谣,谎称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内部空虚,信用不足,鼓动储户都来取钱。

就这样,在盛宣怀的背后策划下,阜康发生了挤兑风潮。挤兑先由上海开始。由于宓本常措置不当,一下子就酿成不可收拾的燎原之势,不到一天就宣布关门歇业,随即牵连到杭州和宁波分号。而这个时候,胡雪岩正在由上海回杭州的船上。杭州虽有螺蛳太太、钱庄档手的勉力支撑,甚至还有浙江藩台德馨的帮忙维护,但也支持不住,到胡雪岩回到杭州时,已经关门停业了。

十一月初三,胡雪岩一到杭州,马上就知道了上海和杭州要命的“噩耗”。钱庄是胡雪岩所有生意的“龙头”和起家的本钱,钱庄一倒,他的整个生意王国就会随之土崩瓦解,难怪他—听到消息,就心头一沉,内心的愤怒让他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在宓本常的脸上,担忧和失望,使他甚至差一点失去控制。

但胡雪岩毕竟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他明白,现在唯一对局面有利的,就是自己的镇静。这就好比一条船,遇到了大风浪,如果船长先慌了手脚,必然会引起船员更大的慌乱。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人人自危,谁也不会设法拯救大船,结果就只能是船毁人亡,无一幸存。反过来,如果船长镇静,能把整船的人都组合起来,同心协力,就有逃出险境、化险为夷的可能。

到了阜康钱庄,胡雪岩才真正使自己冷静下来,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怨任何人,连自己也不必怨,最好忘掉自己是阜康的东家,就当自己是胡雪岩的“总管”,胡雪岩已经“不能问事”,委托他全权处理这一场灾难好了。

胡雪岩这个时候告诫自己要尽力将“得失心”丢开,是因为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思才能集中于一点,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上分析,胡雪岩这样做确实找到了使自己能够冷静下来,集中全部心力应对当时可怕灾难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得失,势必被灾难发生之后的可怕后果所纠缠,无法冷静而清醒地思考摆脱困境的方法,只会让自己在恐惧和慌乱中手足无措,这样一来很可能会使本来还有的一些可以挽回的机会全都丧失了。

俗话说,战场上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同样,商场上也没有常胜不败的商神。生意场上,没有谁敢说自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没有谁真的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说,做生意,成功的把握是相对的,而失败的可能却是绝对的,没有生意人会愿意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事,但没有一个生意是不会遇到出事的状况的。

因此,任何一个纵横商海的人,都要做好“输”的心理准备,都要“有赢得起也输得起”的心理素质。因为只是赢得起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只有输得起、输得洒脱、输得大气,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而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所以,做生意要切记: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投资更是如此。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太快,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能干的人有时也会疏忽大意。故而,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有所失就会有所得。做好手里的事是一种选择,而有时放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天下的商业机会很多很多,真正属于你的、你能把握住的,有一两个也就够了,其他的机会和金钱本来就不是你的,所以,何不在一得一失面前大度一些呢?更何况,更大的商业机会也许正在前面等着你去把握呢,你应该没有时间计较一时的得失才对。

6.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胡雪岩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不管别人怎样,只要自己得到满足,那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先满足他人,再满足自己,这样办起事来才会容易得多。

商场如战场,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在你想要赚钱的时候,也要想到对方与你有同样的想法。因此,在赚钱时要懂得送人情,自己赚也要让对方赚,不要光想着自己捞一把,因为你捞的这一把,不可能够你用上一辈子,而你却为此失去了一个合作者,孰轻孰重,我们都应该知道。

为了浙江防务,胡雪岩建议王有龄向洋人购买洋枪。而且此时胡雪岩已经与洋人进行了沟通,商定以每支二十五两银子(其中五两是自己作为中间人的“好处”)上下的价格购进。然而,没想到,这件事走漏了风声。原来,浙江炮局坐办龚振麟父子看到了这笔交易能大赚一笔,于是,他们父子走了浙江巡抚黄宗汉三姨太的路子,从中间横插了一刀,以每支三十二两银子的价格与洋人签订了购买一万五千支洋枪的合同。

听了这个消息,胡雪岩感到十分诧异。买洋枪本是他想出来的,为什么会中途易手,变成龚家父子成了中间人呢?

自己的生意突然被他人抢走,以胡雪岩的为人和性格,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胡雪岩立即采取行动,他与朋友嵇鹤龄、裘丰言商谈,上下疏通,由裘丰言出面向龚家父子展开攻势,终于迫使他们就范,同意拿出五千支由裘丰言经手,每支三十二两的价格不变,但他们只要每支二两的手续费。如果这样,就等于龚家父子让出了五万两银子的好处。

然而,胡雪岩是如何分配这五万两银子好处的呢?他果然是大义过人,竟一分都没要。因为以裘丰言经手的洋枪每支的向上报价是二十五两,好处减半只有二万五千两,除掉抚台衙门的一万两,到手的只有一万五千两。胡雪岩将这一万五千两分做三股,裘丰言分两股,剩下五千两分给龚家父子,而自己和嵇鹤龄则一分不取。

也许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理解胡雪岩为何如此处理这桩生意。自己的生意,莫名被人抢去,如今再夺回来,从道理上讲,这笔生意的好处胡雪岩无论如何都是应该拿的。更何况,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到手的钱却拱手让人,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千万别忘了,胡雪岩做事一向是有道理的,他知道自己应该拿钱,但拿分到的钱也要拿得舒服,如果拿了以后自己会感到不舒服,即使该拿也宁可不拿。

因为胡雪岩非常清楚,龚家父子之所以最终能忍痛割爱让出五万两银子的好处,实际上是迫于自己的压力,在自己的强烈攻势之下迫不得已的忍痛牺牲,就像把到嘴的肉吐了出来。

一旦自己拿了这笔好处,对方一定会心怀怨恨。从表面上看,自己虽然占了一时的便宜,赚到了更多的钱,但也为自己埋下了一颗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爆炸的“定时炸弹”,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实在不值得。这就等于是拿了一笔会得罪同行、结怨于同行的钱,虽然有可拿的道理,但胡雪岩不愿留下这样的后患,所以他宁可不拿,也不能得罪人。

结果,正是由于胡雪岩不拿一分银子,才使这件事得以化解,更使龚家父子不仅知道胡雪岩的手段厉害,而且也知道胡雪岩是一个做事极“漂亮”的人物,由怨恨转为钦佩,并成为胡雪岩生意场上的朋友,并且马上往胡雪岩的钱庄存进八万两银子的公款。

孔子说:“私惠不归德。”意思是私心惠己不道德。所以,他强调:“货不必藏于己,利不必为己。”这就是说:天下财物不能尽为一人或少数人所占据,人也不能一门心思只为自己谋私利。他倡导:“仁人君子应该乐分施。”这也是孔子所提出的限制“自取之心”的思想主张,它表现出利他、利群的高尚情操。

所以,一个人在从商意识上要跨越狭隘自私的境界,一定要多替别人着想,正确地对待利益分配,以此加大吸引力,以达到乐商忘我的至善境界。

7.不怕吃亏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性,这一面吃了亏,那一面可能就会占便宜。

——胡雪岩

无论在商场中,还是在江湖中,胡氏的阔绰都是出了名的。钱财对他来说,是一项交际的利器,只要能办成事,吃亏都没有关系,这就是一代红顶商人的心胸和气量。

一次,胡雪岩因生意上的事要和江苏淮安的吕公子打交道,他知道吕公子为人傲慢,不轻易与人交往。但吕公子有个嗜好,那就是喜欢打麻将,而且打一次麻将,动辄输赢数万银两,所以能与他交往的都是富甲一方的豪绅。

胡雪岩也喜欢打麻将,但技巧却很普通,如果去拜谒吕公子,少不得要在麻将桌上一分高下,输赢只是小事,但若不能收服吕公子的心,这才是问题。

正当胡雪岩为此事踌躇之时,来了位江湖朋友,胡雪岩顺便向他问及赌场中的事,并问杭州城内谁人善赌。那位江湖朋友向他说了一些赌场中的规矩,并告诉他杭州城中,善赌且有赌品者,唯刘不才。于是胡雪岩派人找到刘不才,希望他能帮自己跑一趟江苏淮安,与吕公子一较高下,并答应无论输赢,皆送他五千两银子。刘不才欣然从命。

到了淮安之后,胡雪岩来到吕府求见,吕公子派人问话:“有何贵干?”

胡雪岩道:“听说吕公子善赌,我千里迢迢特来与之一会。”

听说是来以赌相会的,吕公子大为高兴,连忙请他们进来,然后又命人去请淮安的一些赌友。

麻将桌很快摆开,刘不才亲自上阵,吕公子与另外两位在淮安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坐上桌去。两下开战之后,刘不才果然厉害,两个时辰不到,已赢了数万两银子。这时胡雪岩起身向吕公子等人告辞,道是累了,先去安歇,吕公子等人也不多说,吩咐手下差役领胡雪岩去安歇,然后继续开赌。

这时,刘不才心中泛起了波澜,原来,在来之前,胡雪岩告诉他,此次只准输,不能赢,而且要不动声色地输给吕公子。但今日遇上如此豪赌,吕公子等技艺虽然高超,但毕竟不如自己,如此下去,不赢个十万两才怪呢!只是胡先生交代的事怎么办呢?想一想,胡雪岩才给五千两,今日已赢数万两,自己是凭手气赢来的,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只是今日若无胡先生引见,却也无此赌局,思来想去,刘不才心道:“罢了,赢钱事小,义气事大,难得胡先生如此看重自己,怎能负他?”

于是一时间,刘不才牌风大变,只见吕公子像发了病似的和牌,而刘不才面前的筹码却在渐渐减少。刘不才几乎每打—张牌,都使得另外两位心如火燎,而使吕公子暗喜不已。

这一场赌下来,刘不才不仅把赢来的银子输了个精光,还倒贴出了两万多两银子,而吕公子则是赢了将近三十万两。待那两位赌友怨声载道地离去后,吕公子叫住刘不才,拿出十万两银票对他说:“刘兄,今日之赌,酣畅淋漓,你功不可没。”

刘不才知道吕公子也是老赌徒,自己今日放他一马,他心中何尝不明白,如今给自己十万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颇有些动心。然而一想起胡雪岩的嘱咐,马上又变了心思,他笑着对吕公子道:“公子手技高超,刘某哪敢同你较量,亏得胡先生大量,这些赌本乃他所出。”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此举乃胡雪岩吩咐的。

吕公子于是对胡雪岩产生了极大好感,觉得他这个人出手大方,行事有礼,确实值得交往。所以两人在生意中,也谈得十分投机,后来竟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胡雪岩观察行情世事极精,在他看来,世上无论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在现实生活中,免不了在这一面占便宜,在另一面吃亏。不过吃亏是好还是不好,全在你怎么看。因为吃亏的同时意味着你已经顺便给了别人一个人情,而人情总是有机会回报的。落水的狗人们一般是不会痛打的,占别人便宜的同时也要准备着答应别人的要求,这都是事情两面性的表现,前者是狗以丢脸(丧失尊严)换取退路,后者是人以一时之快引来责任。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落得做顺水人情,只有先彻底满足了对方的要求,才能将已经吃亏的情势转化为有可能带来回报的情势。这就是胡雪岩所说的:“做人一定要漂亮,不能做半吊子”。

何谓“半吊子”?在胡雪岩看来,半吊子就是只占便宜而不吃亏的人。因为吃不了亏,就把吃亏看得很重,一旦发觉自己吃亏,就看不到吃了亏的另一面,不知道吃亏的同时意味着占了“便宜”。自然,这便宜不是面儿上的,而是需要经过转化,甚至还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的。只是,现实中的人功利心太强,套一句京白俗语,就是显得有些“急吼吼”。一旦吃了亏,完了,言语表情不自然尚在其次,还总要当下做出一些事,挽回一些损失来。就好比谈了好几年女朋友的小青年,一看女朋友不能再谈下去了,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自己在她身上的“投入”太多,得想办法要她还回来,如果还不回来也不要紧,总得白占她一个便宜算作“补偿”吧。这样的做事方式便是不地道,用胡雪岩的话说,就是“做人不漂亮”。

胡氏为人豪爽无比,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不论是美女,还是金钱,只要对生意有利、对以后的发展有利,他都能付出,不怕吃亏。当然,这种付出总是要求有回报的。

胡雪岩后来能成为中国首富,在商场中混迹数十年而不倒,与他这种不怕吃亏、敢做、能舍得金钱小利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但要明确亏不能乱吃。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去吃亏,结果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所以,亏要吃在明处,至少要让对方心里有数。如果不懂得让对方知晓,这样即使你吃了亏,哪怕吃了很大的亏,对方也不一定会领你的情,这种亏吃的就没有价值。只有把亏吃在明处,才能让对方打心眼儿里佩服你,这才是做人真正的境界。

8.宁愿亏自己,也别亏别人

一个商人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过于斤斤计较,该出的出,该舍的舍,只有你做得大器,别人才会信任你、接近你,愿意和你合伙。

——胡雪岩

狗熊掰包米的故事警示我们:做事要专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如果想获得下一个“包米”,就要舍弃手中的“包米”。人生也是如此,我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上天也绝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都给一个人享受,所以,要想获得下一项利益,就要舍弃手中的部分利益。这是为人之本,也是经商之道。

胡雪岩做生丝生意,一上手便谋划着“销洋庄”,也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从事外贸经营。为了能做成买卖,胡雪岩在收买人心、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等方面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筹划。他费尽心机周旋于官场势力、江湖老大和洋商买办之间,而且还必须同时与洋人和自己同一战壕中某些心术不正者如朱福年之流斗智斗勇,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终于做成了他的第一桩“销洋庄”的生丝生意,净赚了十八万两银子。然而,这也不过是说来好听,因为合伙人太多,各种额外开支过大,与合伙人分了红利,付出各处利息,做了必要的打点之外,胡雪岩不仅分文不剩,原先的债务也没能清偿,而且还拉下一万多两银子的亏空,实际上甚至连账面上的“虚花头”都没有,等于是白忙活了一场。但与他相**作的朋友,都有好处。因此,胡雪岩除了初算账时有过短暂的不快之外,很快也就释然了。而且,他断然决定即使一两银子不赚,甚至赔钱,也要该分的分,该付的付,决不能亏了朋友。

后来,合伙人之一的庞二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对胡雪岩肃然起敬,他觉得一个商人如果能做到这样一种境界,此人定然是前途无量。于是他决定和胡雪岩联手,再次合伙做洋庄的生意。他想让胡雪岩完全加入自己的生意,帮自己全权照应上海的丝行。庞二想出的办法是由他送胡雪岩股份,算是胡雪岩跟他合伙,也是老板的身份,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他管理上海的生丝生意了。

能够彻底与庞二合伙,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对胡雪岩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胡雪岩没有同意接受他送股份的要求,他认为既然庞二同意让他入股,他就必须拿出现银做股本。虽然他的实力不如庞二,但可以只占两成,庞二拿40万,他拿10万,而且还要立个合伙的协议。胡雪岩的想法很明确,感情和生意不是一回事,不能将两者掺和到一起。此时因为照顾朋友的情分,一时做出慷慨的决定,以后也许会后悔而且还有可能有说不出的苦。朋友相交,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无法达到好的结果了,生意上的合作也是一样。

胡雪岩的做法无疑是高明的。如果他接受庞二要求,对庞二来说是一种损害,而对自己来说可谓是获得了很好的利益,这对胡雪岩来说是有悖初衷的。他只有拿出这10万现银的股本,与庞二之间订立了合伙的合同,双方才有了明确的责任和信用关系。而这种朋友关系之外的责任信用关系,才是他们长期合作的保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雪岩深谋远虑的智慧,因为他知道经商之人,没有不重视自己利益的,也正如他所说的“商人都是重利的,难免斤斤计较”。所以,胡雪岩宁可亏自己,也不想让同行吃亏。同时,为了免除这样的后患,在与庞二做生意的时候,胡雪岩认识到,即使是朋友,即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否则到最后,一旦发生翻脸不认人的情形,这样不仅对大家都不好,而且也有损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为让胡雪岩看重的是不能因此在商界影响了自己的声誉,这样是划不来的。所以,胡雪岩在最初就与庞二讲明生意和朋友不能掺杂在一起,只有搞清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利益才会长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雪岩深谋远虑的智慧。

不仅如此,在商务活动中,许多时候确实不能仅仅在金钱上盘算自己的赚赔,仅仅在自己的赚赔上算账,纵然能凭着精细的算计获得一些利益,但却很难有大的成就。相反,有时在钱财的赚赔上洒脱些、大气些,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而且往往是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功。胡雪岩不在乎银钱上的赚赔出入、分与付之下获得的效益,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大气和远见。

正所谓“吃亏是福”,在商场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要考虑到其他商人的利益,尤其是要照顾到同行的利益。要懂得吃亏,让别人得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帮助你的事业兴旺发达。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商业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敬仰,愿意与你合作,共谋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相反,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的商人,注定是无法向前发展的。

如果每一个老板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整日盘算着如何聚敛更多的财富、如何使自己比别人获得的收益更多,这样有谁还愿意与你合作呢?要知道,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更不可能被某个人独享。一心只为利,得到的只能是小利,是短暂的利;心胸开阔地处世,付出大义,方能得到大的、恒久的利。

9.花钱是为了挣钱

男人当官,女人理财。

——胡雪岩

据说,某企业的老板长期负责大公司的印刷项目,于是,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常施以小惠,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位老板与其他老板不同的地方是,一般公司注重的是与高层人士的友好往来,而他却对这些重要人物的太太也殷勤款待。巧合的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正是这样一种经商之人。

胡雪岩在把阜康的招牌挂出去之后,又想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盘活生意的方法。胡雪岩找来档手刘庆生,要求他按照自己列出的名单,开出12个存折,每个折子存银20两,先由钱庄垫付。然后把这些折子送给名单上的人。

刘庆生一看这些折子的户头,除一个是浙江巡抚黄宗汉的门房主管刘二外,其余的都是一些大员们的太太、姨太太或者小姐。刘庆生对胡雪岩的这一举动感到难以理解。

等刘庆生把12个存折的手续办好,送过来之后,胡雪岩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他对刘庆生说:“世上有两种有钱人,一种是大家都知道的有钱人;一种是有钱不露富的人,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从外表上看起来与穷人没什么两样。如今第一种人大都把钱存进了钱庄,这笔生意竞争十分激烈,一定不容易做,因此阜康只好锁定第二种人。”

刘庆生听后还是感到难以理解,接着问:“胡大先生,你的话十分有道理。可是,这种人既然不露富,一定有他的顾忌,或许是偷来的,或许是骗来的,或许是受贿来的……”

“你说得很对。”胡雪岩赞许地说,“你想想,就是因为这些人的钱来路不正,所以,他们心中才会有些顾忌,不敢露富,自然也就不敢明目张胆地把大笔银子存入钱庄,只好私藏。”刘庆生还是不解,问道:“东家,既然你知道他们有顾忌不敢露富,那你为什么还想让他们把银子存过来呢?”

胡雪岩接着说:“你想想,他们拥有那么多金钱,但却不敢把这些钱存入钱庄,只能藏于家中。而藏于家中,每天都要提心吊胆,怕小偷来偷、怕下人发现、怕强盗来抢、怕官府来查,这样的话,虽然他们有万贯家财,但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听了胡雪岩的话,刘庆生说:“您说的对,这些人绝对不敢把银子拿出来。”

胡雪岩微微一笑,说:“因此现在我要做的便是主动出击。”

此时,刘庆生已经渐渐听出了门道,继续追问道:“那您想到的是怎么个出击法?”胡雪岩说:“我们钱庄刚刚开业,要想做好生意,眼下就必须先从官老爷那儿入手,我刚才让你开的这批存折,都是给府台和藩台的眷属们立的户头,并替她们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他们自然会念及情面,当然就会有所往来了。”

可刘庆生听来听去,还是有些糊涂,问道:“那这些钱应该给官老爷啊,给她们有什么用呢?”胡雪岩哈哈一笑说:“庆生啊,你还是入世太浅啊,俗话说,男人当官,女人理财。官老爷有权势,而这些夫人、太太又管着官老爷。这些官太太、姨太太每天都在官老爷耳边吹枕头风,那些想求官老爷办事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通官太太、姨太太。自然,她们手里拥有的银子一定会很多!但是这些官太太、姨太太平常很少出门,这些私房钱只好日日放在自己手中。咱们这次把折子亲自送到她们手中,钱庄对于官府眷属们存款一律上门服务,她们又怎会不动心。”

胡雪岩又进一步对刘庆生说:“咱们给她们免费开了户头,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她们肯定很高兴,这些小姐、太太们走到一起,再四处一说,这就等于给咱们做了宣传。这样,那些达官显贵们都知道了阜康钱庄,咱们阜康钱庄的名声就顺利地打出去了,以后还怕揽不到生意吗?”

“原来是这样啊!”刘庆生心里的一团迷雾终于解开了,他打心里佩服胡雪岩的生意头脑。

事情果然不出胡雪岩所料,当折子送到刘二手里时,这位老于世故的门房主管也对胡雪岩竖起了大拇指,而且当即就拿出两张共一万两的银票,入了阜康开给自己的户头。

给抚台黄宗汉的姨太太玉菡送存折时,胡雪岩特意挑了一个长相英俊的小伙计谢青,并嘱咐务必见到姨太太讨个回讯。谢青来到抚台府邸,见了姨太太,下跪请安后,从怀里掏出折子递过去说:“禀报夫人,小的把折子送过府来。”

玉菡一头雾水地打开折子,见是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二十两的存折,惊讶道:“我从未存过你家钱庄,是不是送错地方了?”

“没有错,”谢青说,“我们东家吩咐,这二十两银子是敬赠夫人的薄礼,夫人若体恤我们钱庄,有不急用的银钱可存入我们钱庄里,利息优厚,取用方便。”

听他这么一说,玉菡这才明白了,笑着说:“你们东家真是鬼精灵,生意做到人家闺房里来了。可怜他一片苦心,我这里正好有一笔钱不急用,索性就存入你们钱庄里。”说完,拿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交给谢青。谢青回到钱庄,回复胡雪岩后,胡雪岩高兴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于是胡雪岩吩咐伙计们分头去送折子。

没过两天,果然各家官眷纷纷把私房钱都存入了阜康钱庄。

林语堂曾有惊世之语:“中国一向是女权社会,女人总是在暗地里对男人施加影响,左右男人的心理情绪和处世态度,无形中便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所以,一些深谙此道的商人,在想要得到利益的时候,总是喜欢利用女人做文章,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对于商人来说,在女人身上先花钱投资,以此来打开销路,这不能不称得上是商场中的一种投资智慧。此时忽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运用于商道中,就是“先给别人一定的好处,然后别人才能买你的账”。这也是“放长线,钓大鱼”技能的运用。但是在商场中,虽然每个商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却很少有商家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得当,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由于商人的急功近利心理导致的。他们总是希望投入之后马上就能得到回报,所以,一旦投入没有产出,他们从此就会不再使用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小市民的思想。要做大生意,就要有大想法,“先给别人一定的好处”,这不失为一种自我营销之道。

试想,新公司开张或者新产品上市,这时它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为了能够打出良好的知名度,为众人所知,除了现在提倡的广告宣传之外,无偿送给别人一定的好处,也是提高自身知名度的一种不错方法。

所以经商之人,要学会花钱,学会有目的地花钱。俗话说:“不会赚钱的人是气球,只会赚钱的人是机器,不会花钱的人是守财奴,只会花钱的人是败家子。既会赚钱又会花钱的人,能玩转钱;不会赚钱只会花钱的人,只能被钱‘转’。只有将钱‘玩转’于手掌的人,才能充分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