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之人最容易从自己身上看到别人,赵匡胤夺走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现在他最怕的就是他手下的将领效法自己,夺取江山。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江山,于是,历史便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一幕。
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创建了大宋王朝,登基帝位,并不是人人都信服的,特别是后周朝廷中的老臣,由于事情来得突然,没来得及选择就成了新天子的臣民,难免心中愤愤不平,甚至有反抗心理。对此,赵匡胤是心明如镜,再清楚不过了。
但是,由于五代时期是一个军阀混战、势力角逐的年代,怀有帝王野心的本来就大有人在,而周世宗去世后所出现的那种“主少国疑”的局面,无疑又刺激了这种野心。特别是手握军权的人,在“陈桥兵变”之前,也想像赵匡胤那样,积蓄力量,发动军事政变实现自己的帝王梦。赵匡胤捷足先登,使有这样野心的人失去了一次机会,但却没有打消他们的野心,仍在等待观望,希冀再起。
面对这种局势,宋太祖和赵普等人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京城局势,因而必须暂时笼络住后周旧臣,使他们保持稳定,然后再寻找解决的方法。为此,宋太祖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并在重大决策上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他们基本上消除了戒备、不安的心理,很快就成为了新王朝积极的拥护者。
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对于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宋太祖则毫不留情地严加处理。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时兵变入城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便横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要见宰相为名,去敲宰相王溥的门,吓得王溥全家惊恐不安,以为大祸临头。他却让王溥摆酒为他宵夜,并乘机敲诈了一大笔银子。宋太祖知道此事后,立即将王彦升贬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这些做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疑惧,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后周旧臣都能被笼络、被“感化”。特别是那些自己也抱着帝王野心而又握有一定兵权、拥有一定地盘的大藩镇,宋太祖的这种优待笼络的政策就较难奏效。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义节度使李筠举兵反宋。李筠是周朝宿将,自称与周世宗情同兄弟,以昭义节度使驻守潞州八年,领有泽、潞、邢、洛、卫等州,跨有河东、河北两个富庶的地区,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地方藩镇。五月,后周太祖的外甥、驻守扬州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也举兵反宋。这一南一北二李的反叛,看似气焰嚣张,却很少有支持者。看准了这一点,宋太祖毫不手软地率领大军向二李发起猛烈进攻。五月,宋太祖亲自率军北上,过黄河,上太行,大败李筠主力部队于长平;六月,攻占了泽州。李筠走投无路,自焚而死。经过短暂休整,十月,宋太祖又亲率大军南下,征服了扬州的李重进。
就这样,宋初的“二李之乱”被平息了,新建的宋王朝与后周旧臣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此时的宋太祖应该是高枕无忧、坐享胜利果实了吧。可是,不久,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随着与后周旧臣矛盾的解决,宋太祖与拥立他当皇帝的新贵之间的矛盾,又显得突出了。作为一名军人,宋太祖亲自参加过拥立后周太祖郭威的行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又被废除而被别人拥立。现在,他结盟的义社十兄弟以及其他曾同他一起冲锋陷阵的兄弟们,威望并不比他低且又拥有重兵,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一旦举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产生了收其兵权的想法。但是,一想到他们曾同他结成生死之交、为了他的理想共同奋斗过,出生入死,情同手足,把他们赶下台去,或干脆置其于死地,颇重情谊的宋太祖还是有些举棋不定。最后他去找赵普商量,赵普说:“并不是忧虑他们本人会背叛您。在我看来,他们都不具备您这样统御天下的才能。但万一他们手下的人要拥立他,也就由不得他了。”赵普的一番话,终使他痛下了决心。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一天,宋太祖召来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设便宴招待他们。酒过三巡,太祖以亲切而忧虑的语气说:“没有你们的拥戴,我不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但是,做皇帝也太难了,真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都睡不安稳啊。”
石守信等忙问:“有什么难事,让您睡不安稳呢?”
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
宋太祖话音刚落,石守信等就惊慌不已,赶紧跪下说:“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呢?现在天命已定,我们哪个还敢有半点私心呢?”
宋太祖说:“那也未必。即使你们无私心,你们手下的人呢?一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当皇帝怕也不行了。”
石守信等人一听此话,吓得不知所措,赶紧叩头,请宋太祖给他们指出一条路来。
宋太祖长叹一声说道:“人生就像是白驹过隙,转眼即逝。那些追求大富大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些金钱,除了供自己吃喝玩乐外,也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我想你们也不会不这样想吧?既然这样,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回去当个地方官,买些好田地,给子孙们创立个永远的基业,自己还可以多置些歌儿舞女,饮酒作乐,快快活活地过完一辈子呢?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我们君臣之间上下相安,两无猜忌,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听后无言以对,只得叩头谢恩。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将领纷纷称病请罢兵权。宋太祖非常高兴,对他们赏赐安抚了一番后,当即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罗彦环等人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到外地当个有名无实的节度使。
为了进一步“安抚”被释去兵权的石守信等人,宋太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表示要和他们结为亲戚。不久,赵匡胤把他的妹妹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赵匡胤的这些措施不仅使石守信等人在失得中获得了心理平衡,而且也避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悲剧的重演,同时,赵匡胤与功臣宿将之间的矛盾终于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决,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历史上被传为趣谈的“杯酒释兵权”。
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身边掌握重兵的禁军将领的军权之后,宋太祖感到这种禁军军事制度仍然是一块能够产生新生实力人物的土壤,必须加以改良,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潜在的威胁。因此,宋太祖在解除禁军将领军职的时候,有的重要职务也就从此撤销了。如在任命慕容延钊为节度使时,就乘机撤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在解除石守信等军职时,又撤销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逐步形成了禁军由官职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统领的“三衙分立”制度,它们之间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权力的过分集中,使那些武将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