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说,“恭”的对象也可以是上司的亲信,那么历史上李斯择主而仕,投靠吕不韦就是这样。他通过吕不韦,才得以施展才能,获取官位。
李斯,楚国上蔡人。青年时曾为郡中小吏,主管乡文书事宜。常常在厕所中见到老鼠辛辛苦苦地觅食,但得到的仍是污秽不堪的可怜的一点点食物,饥寒交迫,且又常受人和狗的惊扰,惶惶不可终日。再看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人囤积的好粮谷,住的是“高楼大厦”,而且没有人、狗的烦忧,饱食终日,无忧无虑。他由此得出结论:人或富贵或贫贱,如同老鼠一样,关键在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啊!由此,他产生了择地而处、择主而仕的思想,这对他的一生的影响,可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后来,他投到当时大儒家荀卿名下,学习辅佐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看到楚王胸无大志,不足与为谋;又看到六国相继日渐衰弱,无从建立号令天下之奇功。只有秦国,经历了秦孝公以来的六世,特别是秦昭王以后,已经奠定了雄踞于七国之首、可对诸侯国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基础,可望代替已名存实亡的周室而一统天下。于是,李斯对荀卿说:“我听说,得到了时机不得怠惰,而应及时把握住,当今各诸侯倾力相争,游说者参与政事。而秦王想吞并诸侯,一统天下,成就帝王大业,这是智谋之士奔走效力、建功成名的大好时机。处于卑贱的地位而不思有所作为、改变这种境遇的人,与禽兽无异。人的耻辱莫大于卑贱,悲哀莫甚于穷困。永久地处于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地,却表示非议世俗、厌恶功利,自托于无为,这绝不是士人的真实思想。所以,我将西行入秦,去为秦王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公元前247年,李斯满怀壮志,西入咸阳。这年正值秦庄襄王病死,秦王政继位。李斯作为异国平民,想钻进统治阶级的核心中去参谋政事,谈何容易。于是他又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最后选定了以投吕不韦门下为仕途的第一步阶梯。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太子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当上了丞相,被封为文信侯。公元前247年,也就是李斯来到咸阳那一年,庄襄王病死,吕不韦拥立13岁的太子继位,即秦王政,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王政继位时年龄小,大权握在太后赵姬与丞相吕不韦手中。吕不韦仗恃自己与太后及秦王政的特殊关系,以秦王的“仲父”自居,横行于朝中、宫中。李斯投到吕不韦门下,千方百计博得吕不韦的赏识,一直勤勉谨慎,殚精竭虑,最后终于受到吕不韦的青睐,被任为郎,从此参与政事,政治核心的大门为他敞开了。
投靠吕不韦后,李斯终于有机会与秦王会面。如果不投靠吕不韦,李斯也许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李斯的幸运,一开始就碰上这样一个支持自己的国君。于是,他软硬兼施,远交近攻,以武力为后盾、用金钱开路、执“连横”计劝诱六国中止同别国的“合纵”。不消几年,战果累累,李斯也借此被秦王称为“客卿”,进到了秦国领导集团的核心。
不久,他辅佐秦王吞并六国,他也成了九卿之一的廷尉了。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秦王朝建立,秦王自称始皇帝。李斯这个开国功臣也开始了新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