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痛处下手,直接抓住对方的“命根子”(1 / 1)

《厚黑学》认为在运用“恐”字时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制约和影响对方态度、行为的主要矛盾,或点明其症结所在,或分析其利弊得失,或指出其解决的途径,并以此吸引对方听取自己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利用矛盾。以“利用矛盾”的方法去钳制,必须要有政治家和谋略家的眼光,对各种形势深刻地了解,对所求办事之人与其他有关各方的矛盾洞若观火,抓住各自的利益而适时诱之以利,从对方“**”处“恐吓”对方。

古代谋士张仪在游说的策略中主要就是运用“恐”字的厚黑之术,并巧妙地利用了矛盾。

战国时期的张仪,一生的主要生涯就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诸侯列国游说。他是魏国人,早年求学于鬼谷子门下,学成后,游说诸侯,到处碰壁,贫困潦倒,一次因为被怀疑偷楚相的玉璧而遭到痛打。他的妻子说:“如果不读书还不至于此。”张仪虽然屁股上还隐隐作痛,仍伸出舌头让妻子看:“舌头还在吗?”妻子以为他气疯了,笑道:“还在。”张仪说:“这就行了!”这充分展现出张仪的“厚颜黑心”。

公元前329年,张仪到了正在招揽人才的秦国,受秦惠王的赏识,参与朝政。他以“连横”的外交政策,打破诸侯“合纵抗秦”的阵线,的确为秦惠王出了大力。纵观他的游说生涯,“利用矛盾”这一游说策略,张仪算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间的“合纵”之盟,而引发实力强大的楚国出兵救齐,于是派张仪到楚国。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大怒,恨不能将张仪割肉而食之。后来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正想杀他以泄心头之恨,不想张仪早就买通楚王的宠臣靳尚,靳尚又唆使楚王的宠姬郑袖向楚王吹“枕边风”,使得楚王不但不敢妄杀张仪,而且厚待张仪,还乐呵呵地向秦国送上黔中之地,以讨好秦国。张仪从楚国脱险之后,又重操旧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采取利用矛盾的方略,在诸侯国中搬弄是非,极尽破坏诸侯“合纵抗秦”阵线之能事。

张仪高高兴兴地离开楚国,马上到了韩国,对韩国游说道:“韩国的土地多是险恶的大山,生产粮食不多,国家没有储备够两年吃的粮食,士兵不过20万。秦国却有士卒百万。以韩国之力抵抗秦国,就像把千斤重的东西垂挂于鸟窝之上一样,必然没有侥幸的可能!为大王打算,不如事秦而攻楚,既免去秦国进攻的灾祸,也取得了秦国的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果真糊里糊涂地被张仪给“吓”住了。

张仪楚国、韩国之行风尘尚未洗净,就又肩负秦王的使命东行齐国。他到了齐国,对齐王说:“搞合纵的人对大王游说,必定说齐国以三晋韩、赵、魏为屏障,地广人多,兵强将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奈何不得齐国。现在秦、楚已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宜阳之地给秦国,魏国向秦国献出了河外之地,赵国割河间给秦国。独大王你如果不听从秦国,秦国就可以让韩、赵、魏三国进攻齐国;到时候齐想与秦国联合也不可得了。”齐王听从张仪的话,倒向了秦国。

张仪又西去赵国,对赵王说:“大王联合天下之力以抗秦,秦兵不出函谷关已有15年了。大王的威势遍及山东六国,秦国很是恐惧,秣马厉兵、屯积粮草,不敢轻举妄动。但大王您做得太过分了,屡次威胁秦国。秦国虽然处于偏僻遥远之地,但对赵国心怀怨恨已有一段时间。现在秦国的军队已驻扎在渑池。秦王让我先来通知您和您的臣子,现在楚与秦已为兄弟之国,韩、魏已成为秦国的藩臣,齐国已向秦国献上盛产鱼、盐的地方。如今之势,赵国的右臂已经断了。断一右臂的人与别人斗,势单力孤,想要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为大王打算,不如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赵王也被张仪“吓唬”住了。

张仪又北去燕国,对燕王说:“现在赵王已到秦国朝见并送上河间之地以表示臣服。大王如果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让赵国进攻燕国。况且当前齐、赵对秦国来说,不敢轻举妄动,发兵攻伐。大王如果臣服于秦,可以长期免去齐、赵进攻的祸患。”燕王马上请求献上常山一带五座城池,以求得与秦国的和好。

张仪东游西窜,硬是将六国“合纵抗秦”的阵线搞得支离破碎。他成功的奥秘何在?就在于善于利用“恐”的谋略,并抓住主要矛盾来说服对方。经过多年混战,西方之秦国日益崛起,且日夜窥伺着其余六国的疆土。为防止秦国的兼吞,齐、楚、燕、韩、赵、魏采用“合纵”抗秦的方略抵御之。但是这种“合纵”又不可能是真心联合,而是矛盾重重,各有算盘,互有戒备。张仪正是看准这一点,利用彼此之间的矛盾和警戒,各个击破,打破了六国的“合纵”阵线。

张仪这位善于利用矛盾的游说家,不仅以此法破坏了六国的“合纵”局面,使秦国坐收渔利,而且在自己临危之时,还是利用矛盾,保住了老命。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太子即位,为武王。太子与张仪早有矛盾,有心除掉他。诸侯听到张仪失宠的消息,纷纷背离了秦国,又恢复了合纵的态势。惶惶不可终日的张仪为了躲避新秦王的报复,对他说:“为大王考虑,山东六国有变乱,才便于大王多夺取土地。我听说齐王很恨我。我所在的地方,齐国必然要加以讨伐。所以我请求到魏国去,这样齐国必然讨伐魏国,齐、魏打起来了,大王可以趁机伐魏,入三川,挟周王室之威,获得周室的天下图籍、祭器,成帝王之业。”秦武王认为这话不错,也乐得张仪离开泰国,就派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到魏国,魏国接受了张仪,还让他当了相国。魏国果然遭到了齐国的征讨。此时魏王十分惊恐,张仪又对魏王说:“大王不要害怕,我可以让齐国罢兵。”于是,张仪派他的舍人冯喜到楚国,借楚国人为使到齐国,楚使臣对齐王说:“大王听张仪的话,来取悦秦国,太过分了。”齐王大惑不解:“我非常痛恨张仪,正因为恨张仪,所以才讨伐魏国,怎么能说是听张仪的呢?”楚使说:“张仪离开秦国,是与秦王商量好的计谋,让大王攻魏,秦国乘机夺取三川。现在大王果真伐魏,将使国内疲敝不堪,并且得罪了盟国,使张仪在秦王面前更有威信了。”齐王听了这话,就撤兵回国去了。张仪为魏国退了齐兵,受到了魏王的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