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互联网上这个搞笑好玩的段子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无数父母的“泣血”心声。

“孩子做作业不爱思考,每次教孩子学东西我都崩溃发飙,每次都要做心理调整,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不要发火,耐心、耐心,最后还是大人叫,孩子哭。我也想哭啊,辅导作业太难了,谁试谁知道。”

“去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有频发室性早搏,医生说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能发火。我想来想去只有给孩子辅导作业这种场景下我比较容易发火。四年小学辅导下来,都‘工伤’了……”

“陪写作业,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写名字,结果三分钟过去了,他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想吼硬是憋着,快内伤了。”

…………

现今,儿童因写作业问题被批评、训斥,甚至直接离家出走的情况屡见不鲜;父母因辅导孩子动辄发火,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出现身体健康隐患也很常见……

为什么让孩子写作业这么难?为什么孩子一写作业就开始各种闹,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削铅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磨磨蹭蹭……

要想彻底解决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一难题,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写作业”这一“难题”的本质是孩子缺乏自控力。

家庭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单纯让孩子学会做哪一道题,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他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内心有自己的做事节奏,不必父母监督,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就通过棉花糖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时,米歇尔教授招募了600多名三岁至六岁的孩子作为志愿者参与实验。研究人员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房间,并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棉花糖,米歇尔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棉花糖,我有事要离开十五分钟,等我回来,没有把糖吃掉的孩子,可以得到一块糖作为奖励,但如果你把糖吃掉了,那就什么奖励都没有了。”

接着,所有实验人员都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在门被关上的瞬间就把棉花糖放进了嘴里;有的孩子想得到奖励,忍耐了两三分钟,还是忍不住棉花糖的**,把糖吃掉了;还有一些孩子,为了抵挡糖果的**,或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或一直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们等了十五分钟,成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奖励。

此后,米歇尔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结果发现:那些能够获得奖励的孩子,意志力更强,也更有耐心,表现在学业上,学习成绩更好,能获得更高的学位,他们的抗压能力也优于其他孩子,更少出现诸如犯罪、吸毒等问题。

自控力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长达一生的,让孩子管好自己,父母才能省心。正如《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所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世界这么大,**这么多,身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如让他们拥有让其过好一生的能力。

今天的许多孩子,在“写作业”的问题上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实际上都是自控力缺乏的表现。那么,这些孩子们的自控力为什么会这么差呢?

究其本质,与父母“哄骗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乖乖把饭吃了就出去玩”,“只要把作业写完就可以玩游戏”,“你在家乖乖听话,等妈妈回来给你买麦当劳”……

这是不少家庭中常用的“安抚”孩子大法,那么,你给孩子的每一个承诺,是否真正兑现了呢?“曾子杀猪”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言而有信,哪怕只是一次失信,便会彻底毁了孩子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试想,当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作业,结果说好的“玩游戏”却没能兑现,父母下一次再和孩子说“写完作业就给你买变形金刚”时,又怎么可能会调动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呢?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是一件简单容易、很快就见效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本书围绕“儿童自控力”这一主题,从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培养儿童自控力的全过程,分享了培养儿童自控力的各种实操方法,是家长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