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事缓则圆——疑难之事适时处理(1 / 1)

鬼谷子曰:“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

鬼谷子说:“凡是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有疑难的人委托的。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希望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

鬼谷子认为,人们都希望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希望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那么,遇到了疑难之事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慢慢等待,灵活处理,这才是真正的决术。处世一定要“圆”,尤其是遇到疑难之事,更要以圆融为主。一个人如果太多方正,有棱有角,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反之,一个人若是八面玲珑,圆融,反而事半功倍。做事一定要灵敏通融,灵活应变,适时改变战术。在日常生活中,若是遇到了疑难之事,须记住:万事急不得,越着急,就越有可能办砸。如果你只想用一种方法就解决棘手之事,那成功的概率是不大的。毕竟,棘手的事情所考验的是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如果你总是保持原有的方法,不着眼事情的变化,那极有可能会使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胡雪岩第一桩生意的成功,可以说是“事缓则圆”的最好例子。当时,胡雪岩将在湖州收到的一大批新蚕丝运到上海,他没有像其他商家一样急于脱手。而且,胡雪岩本是借债做生意,钱庄刚开张不久,手头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当年的时局又极其混乱,按常理,他应该急售,将蚕丝换成现银。

可是,胡雪岩不愧为一代商贾。他将那些蚕丝囤积了起来,等待更好的时机脱手。他考虑到:洋商所开出的价格并不理想,而且,为了抑制丝价,须联合江南的丝业同行,时机尚未成熟。另外,胡雪岩本身实力有限,运到上海的蚕丝量少,仅凭自己还不足以与洋人讨价还价。

于是,在囤积蚕丝的过程中,胡雪岩开始联合同行商业,耐心做进一步工作。以他的做事风格,绝不会半途而废,他暂时压下一些资金来耐心等待,以最好的价位脱手。一方面,胡雪岩请熟悉洋务的朋友古应春与洋商谈判;另一方面,吩咐刘不才拉拢上海的丝业巨头,做好联络同行的工作。

到了年初,胡雪岩已经与上海丝商大户结成了丝业同盟,控制了一些散户。这时,洋商迫于江南丝业的压力,价格也开始松动,不过,胡雪岩觉得仍需等待,他依然观望着。就这样,胡雪岩一缓再缓,一直到了第二年新蚕丝上市,由于清政府需要在上海设立内地海关,同时增加了茧捐。迫于情势,洋商低头认输,开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而胡雪岩一直拖延的生丝直到此时才脱手,这笔生意净赚18万元,所得利润令人难以想象。

胡雪岩事缓求圆的经商之道,赚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利润,于此,也奠定了其在江南丝业中的地位。在生意场上打拼的人,都明白凡事需要耐心等待,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草率行事,往往事倍功半。有时候,许多事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慌张、急于求成,如果在做事的时候,暂缓一下,往往不至于如此。

俞万春在《**寇志》中说:“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意思是,遇到了困难的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是需要慢慢地设法应付,这样,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事缓则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修炼的处世策略。在这个世界上,大凡人、事、物乃至各种现象都有其成熟的时机,时机尚未成熟之前的等待,是很有必要的。诸如水果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太早摘取,其滋味一定是苦涩。做事也如此,每件事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显得更完美。

心理支招

鬼谷子的权术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事缓则圆,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遇到不理解的人,不要非去理解,缓一缓,自然会理解的;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不要去想了,缓一缓,自然就想通了;遇到理不顺的事情,不要去理了,缓一缓,自然就理顺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无非就是“圆”,遇到难事,暂缓一下,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