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合乎情理——情理中让人无法抗拒(1 / 1)

鬼谷子曰:“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鬼谷子说:“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矢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

鬼谷子认为,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我们在游说时要想对方相信自己所说,那就一定要说得合乎情理,因为合情理才会有人听。合乎情理,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又融合了感情因素,亦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在情理之中,人们之所以会相信,是因为于情于理都是没办法否定的,所以人们就愿意听、愿意相信。

在《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秦国与晋国正在交战,结果秦国大获全胜,而且,还俘虏了晋惠公。秦国答应议和,晋国当即派了阴饴甥前去谈判。

秦国国君说:“晋国意见一致吗?”阴饴甥回答说:“哪里会一致呢?小人们以失去自己的君主为耻,为自己的亲属伤亡而痛苦,这些人不怕征税修治甲兵的困难而拥立太子为国君,声称宁肯屈事戎、狄之国,也一定报这秦国之仇。而君子又明白自己的罪过,他们不怕征税修治甲兵的困难而等待秦国的命令,说宁死也不生二心,一定会报答秦国的恩德,所以,双方的意见不一致。”

秦国国君继续问道:“晋国认为他们的国君的前途会怎么样?”阴饴甥回答说:“小人们感到悲观失望,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们相信秦国会宽恕,认为国君一定会回国。对此,小人们说:我们加害过秦国,秦国岂能放国君回来?君子说: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罪过了,秦国一定会放国君回来的。认罪了就放过他,没有什么比这更宽厚的恩德了,没有比这更威严的刑罚了,他们会怀念秦国的恩德。经过这次战争,大家都认为秦国可以做诸侯的盟主了,假如秦国不放我们的国君回来,不让他君位安定,就会把感恩的人变成怨恨的人,秦国不会这样的。”秦国国君听了,说道:“这就是我的想法啊!”于是,对晋侯改用诸侯之礼。

秦国虽答应议和,但对作为战败方的晋国来说,势头远远低于对方。但是,在议和的整个过程中,阴饴甥这位使臣却表现得临危不乱,说话合情合理,不卑不亢,并以小人和君子作比喻,既表示“一定报仇”,又表示“一定报德”;一边为君王的前途担心,一边又对秦国寄予了厚望。如此,合情合理地表现了晋国敢于抗秦的决心,同时,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与秦国议和的意愿。如此合乎情理的话,打动了秦国国君,使阴饴甥掌控了事情的走势,最终议和成功。

心理支招

鬼谷子认为,只要我们所说的话合乎情理,那就有人会听,有人会信,自然就能达到游说的目的。在生活中,人们不认事实,就是明道理的,不管走到哪里,有理都不怕。假如游说的内容既是有道理的,又是融入感情的,也不是枯燥无味的,那么,这样的游说方法就是令人折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