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疑中之疑——巧施反间计(1 / 1)

鬼谷子说:“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

鬼谷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裂缝,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既然万事万物都存在漏洞,假如在敌我较量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从细微之处发现敌人的矛盾和漏洞所在,在疑中再布下疑阵,使敌人内部产生矛盾,那我们就可以万无一失。核心就是分化离间,在敌人之间或内部挑拨是非,引起纠纷,制造隔阂,破坏敌人内部团结,使之反目成仇。假如敌人内部团结一致,就会形成强大的力量,难以分出胜负。而反间计就是要把敌人分散开来,不管是哪部分遇到危难,其他部分只能袖手旁观,这就是抵巇术。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伏,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入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敲擒,主帅仓皇逃命。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反间计的妙处在于,可以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孙子兵法》里就尤其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一定要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而这些不要靠鬼神,不要靠经验,需要靠间谍去完成。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就是个有名的例子。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但不善于水战。正好有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酝酿成熟。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但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的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周瑜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只要让他产生一丝的怀疑,那就会有利于自己。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发现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使其成为我们进攻的漏洞。假如对方没有矛盾或缝隙让我们可乘,那我们就要随时注意捕捉和利用敌人阵营中的内部矛盾,人为地给对方制造裂缝、矛盾,使之互相猜疑,瓦解内部团结,使其形成内乱,比如周瑜适用的反间计就是如此。

心理支招

鬼谷子认为凡事都有漏洞,那我们就不妨以此攻之,这就是反间计。反间计可以分为几种,有的是利用敌方阵营中的同乡亲友关系打入敌人内部,探测消息;有的是收买敌方的官员充当间谍,比如战国时期秦国贿赂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借刀杀人除掉名将李牧;有的是用乾坤大挪移的方法,借力打人,让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还有就是故意散布一些虚假的情报,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诱使敌人上当,进入自己的谋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