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虽小道,必有可观”,如虚无、权谋、术数、技能之学,非不可超脱世情,若能于本体上得所悟入,俱可通入精妙。但其意有所着,欲以之治天下国家,便不能通,故君子不用。
“明”言今说
“虽小道,必有可观”,例如虚无、权谋、术数、技能之类的学问,并非不能超脱世情,如果能从良知上悟入,都可通达神妙境界。但其指向比较单一,想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行不通,所以君子不用它们。
今人得“道”
孔子门下的著名弟子子夏曾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是说:即使那些小技巧,也有值得一学的地方;为了追求远大目标,恐怕耽误在那些小术中,所以君子不愿学它们。
子夏这句话,耽误了后世许多读书人。他们一门心思追求“大道”,即所谓的“治国平天下”,对那些“小道”不放在心上。若是不幸没有捞到一个官做,其他的事都不太愿意去做,也做不好,只好当一辈子寄生虫,“百无一用是书生”。若是侥幸弄到一个官做,因为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只好想当然,凭小聪明办事,往往把“天下国家”治得一团糟。例如宋朝那群书生,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以司马光为首,反对变法。你把法变过来,我又全盘推翻,再变过去。变法的人不知道变法会造成何种后果,反对变法的人不管反对会带来哪些危害,最后把一个太平盛世,折腾成了国贫民弱。这就是他们的“治国平天下”!
王阳明对子夏这句话作出了新的解释:“小道”如果契入良知,也可“通入精妙”,只是专业化比较明显,用来治理天下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君子不用”。
王阳明的“君子不用”或许跟孔子的“君子不器”含义相同,儒家的志向是“治国平天下”,所以必须成为领导人才,站在领导角度看,孔子或王阳明的结论是正确的,优秀领导往往是“复合型人才”而非“专业人才”。想成为“复合型人才”,后儒所走的路径就错了,排斥其他学问,一门心思钻研儒学,专业化不是太明显了吗?到了明清,读书人甚至专攻八股文章,“专”得可怜,也狭隘得可怜。中国迅速从世界强国变成超级弱国,跟读书人变得越来越愚蠢有很大的关系。
王阳明本人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儒、道、佛无不精研,诗文、武艺无不通晓,“兵家秘籍莫不精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学任何“小道”,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一定会下苦功夫,精通其道。他学书法时,“耗纸数箱,书艺大进”;他学诗时,不仅遍览古诗词,经常与人诗作酬和,入仕前还在老家余姚组织了一个龙泉山诗社,集结了许多诗人、学者共探诗艺。不过,王阳明志在“治国平天下”,所以他遍学“小道”,却又迷恋在任何“小道”中。他曾写过一首诗,可见他对“小道”的清醒认识:
学诗须学古,脱俗去陈言。
譬若千丈木,勿为藤蔓缠。
又如昆仑派,一泄成大川。
人言古今异,此语皆虚传。
吾苟得其意,今古何异焉?
子才良可进,望汝成圣贤。
学文乃余事,聊云子所偏。
所谓“学文乃余事”,上承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意旨,跟做人做事相比,“学文”只是“小道”,有时间可以玩一下,没时间不玩也没什么要紧。
事实上,“小道”或“大道”,只是相对而言,关键看你确定的是怎样的人生志向,对刘翔来说,打球只是“小道”,跑步才是他的人生“大道”;而对姚明来说,打球却是“大道”,跑步反倒成了“小道”。没有志向的人无所谓“小道”、“大道”,一旦你立定志向,你就知道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事,并且不被次要的事所缠缚。
有一个禅宗故事: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烟的人,同行了很长一段山路,坐在河边休息,那人给了慧远一袋烟,慧远尝过后觉得味道很好,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两人分手后,慧远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的禅修,还是趁早戒掉吧!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后来,他又迷上了《易经》,并且能用《易经》卜卦,卜得很准。他又想:“《易经》占卜固然灵验,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全心全意参禅呢?”从此,他再也不学《易经》了。
再后来,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小有所成,引来几个书法家的赞赏。他转念又想:“我偏离了自己的正道,这样下去,我可能成为书法家,却成不了禅师。”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一位禅宗大师。
在儒生眼里,《易经》和书法都是很高雅的东西,尤其是书法,是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评分内容,书法不好,几乎没有可能考举人、中进士,可在慧远眼里,书法只是“小道”,不值得花太多精力。任何东西都值得一学,但你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一个执定志向,埋头走自己的路,懂得放弃其余的人,无疑是聪明人。
但是,无论你立定何种志向,最好坚持一个宗旨。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仁道”,有一个宗旨贯通着,什么宗旨呢?孔子自己没有说,曾参替他做了回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王阳明的志向是学做圣贤,其中也有一个宗旨贯通着:致良知。
志向定了,就不会“走错路”;宗旨定了,就不会“做错事”,也就是说,无论遭际如何,你都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永不迷惑。
一个人可以确定任何志向,也可以确定任何宗旨,比如以快乐为宗旨,以助人为宗旨,以创新为宗旨,诸如此类。假如你志向远大,宗旨健康,无论学任何“小道”,一旦精通其道,做到极致,都可契入“大道”,大放异彩。歌唱家精通歌道,放歌一曲,天下倾倒,岂不是利益众生的“大道”?发明家精通创新之道,推出一个新产品,天下受益,岂不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大道”?列文虎克只是为了乐趣,磨了几十年玻璃,最后磨出了当时最精良的复合镜片,做出了当时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帮助人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岂不是功莫大焉?
其实,一个人根本用不着讲什么“治国平天下”的虚话,只需认真做好一件事,让尽可能让多的人受益,就是“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