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人善任,用人之所长(1 / 1)

世上只有偏才,而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即使天才,也不可能72行,行行当状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的用人之“手腕”,在于求其人之长,而不在于求其人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反之用其“短处”,则他就是“笨人”了。

某市一工业公司经理决定任用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件事在公司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镀表10—16只,而这个曾被劳改过的工人所在小组平均组装水平是40—50只,因为这个小组的组长正是这位工人。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气:“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只提高到40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要重用那些合群、有胆量、判断力、足智多谋的有用人才。这些人,他们喜欢与人结交,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喜欢多听听别人的话,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有胆量,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并且对事物的是非有较准确的判断力。他们有较强的思想方法和态度。即:仔细选择有关事物进行思考,把精力用在那些确实可行的目标上去积极思考。一旦成熟,要尽快说出看法,争取支持者,取得立足之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正确对待事业的成功和失败。成功后,他们会冷静思考如何走成功之路;失败了,他们会从中吸取教训。他们总是不愿错过一切成功的机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可见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把眼光都盯在人家的短处上,“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教训不知有多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雄才大略的曹操曾下了一道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在国外,与曹操之宏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高山之下必有低谷”之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格兰特的将军,此人军事才能杰出,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好酒贪杯。当时的情况是,林肯看到只有他是一位帅才,虽有缺点,且很明显,但他人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便力排众议坚决任用格兰特。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呢!”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胜利。在他的统帅下,美国南北战争出现了转折,北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

有短之存,必有用短之术,关键是将短用到正需要短的地方,此即所谓“短中见长之术”。《贞观政要》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有位厂长既善于用人之长,又善于用人之短。比如: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爱注重细节者——安排他去抓劳保;能言善辩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关接待。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手腕”的管理者看来,短也有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管理者用这样的“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会充满生机。

要谨防“以短掩长”。有的人之所以被管理者视为“无长”、“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人才的真正本事,因此,使用人才,还有个“发掘”的任务。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是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废物扔掉。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的人真是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最易被人视为无用的人、少才的人、不才的人。

作为用人者,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废物。“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以短掩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短掩长是只见泡沫,不见江流。管理者要切记以短掩长是用人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