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若让用一句来回答它,很多新手写作者都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并没有好好地总结过小说写作中的对话,甚至他们可能连对话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把对话写好呢?就像是你让一个木匠给你做一个桌子,如果木匠连桌子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做不出来,就算是按照图纸做出来了,肯定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所以认识对话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对话到底是什么呢?对话其实是人物的内心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外化,它和吃饭、睡觉、打架、跳舞一样,是一种行为。而每一种行为都有内在的驱动力和目的。
比如,一个人要上床睡觉,原因是他困了,目的是休息,但也可能只是占一个铺位。如果他的目的是占一个铺位,其心理就是害怕自己没有铺位。如果他的目的是休息,那么就是他觉得自己太累了。
人物内在的情感和心理会影响人物的行为。比如一对夫妻吵架,肯定是他们相互之间不满的情绪已经到了某个爆点。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个爆点用分值表示为7分。达到7分的爆点之后,他们就吵架了。在他们的情绪还没达到7分之前,他们可能只是冷战,或者相互抱怨、冷嘲热讽。但当他们的情绪已经达到甚至超过7分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动手打架了。
同样,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会影响对话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喜欢另外一个人,他对他喜欢的人说话时会客气点、热情点;如果他对这个人无感时,他也就不会说客套话,更不会说些奉承话;但如果他讨厌这个人的话,他可能就会跟他说一些挖苦或者取笑的话。
对话的目的同样也会影响对话的内容。比如一个警察问一个街坊:“吃了吗?”如果这个警察仅仅是为了打个招呼,那么对方回答什么,甚至对方不作任何回答都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嫌疑人,警察的目的是要从他的口中套取一些案子的信息,那么对方回答什么、怎么回答的就显得异常重要。并且,警察接下来的所有对话都应该是围绕着获取案情信息来进行的。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远在外地打工的孩子给家里的老母亲打电话。如果他打这个电话的目的仅仅是跟母亲寒暄一下,那么电话的内容就会天南地北、工作生活随便侃。但如果这个孩子想要告诉母亲自己在外面混得不好,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想要母亲给自己寄一点买车票的钱,那么这个孩子的台词就应该围绕要钱这件事来设计。
弄明白对话是什么之后,我们就需要了解说话人的心理和目的。台词要符合人物的心理和目的。
当一个人特别害怕另外一个人,他便不会用犀利的语言去激怒对方,他说的话要讨好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因此不会跟对方针锋相对。
那我们的对话只要遵循以上两个原则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有的对话都是有目的的,但是并不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对话都能直接搬到小说当中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对话往往是漫无边际、毫无目的的,甚至经常会出现反复、前后矛盾。
就比如前面举的那个例子,这个孩子给母亲打电话要钱,但是他不好意思直接要,然后谈天说地聊了一个小时,如果我们把这一个小时的内容全部都写进小说,那至少五千字的篇幅全部都是漫无边际的对话。所以小说里面,非常简洁、精炼的对话才符合基本要求。
知道以上几点之后,现在我们来写一段一男一女之间的对话。
我们先看这个女人的内心情感,她喜欢上了一位男同事,她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在公司的年会上对这位男同事进行表白。
在这位男同事上台领奖时,她冲到台上,站在男士面前,开门见山:“我喜欢你!”
现在我们来看这位男士的内心,他对这突如其来的表白弄得不知所措,关键是他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女同事的恶作剧,但是他必须对女士的表白做出回应。于是他假装开玩笑:“我也喜欢你!”
女士知道,男同事并不相信自己是真心表白,于是鼓足勇气,直接凑上去猛亲了男同事,转身逃离了现场,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说的是真的。”
在写这个对话的时候,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心理,知道他们的目的。所以,所有对话都在围绕着各自的心理进行,并且主导对话的女方的台词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写就会写得有章法、有顺序,也符合人物的心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对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言谈,它是由你的人物内心的情感驱动的,是带有目的、具有顺序的、简洁精炼的台词。
在写对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清楚参与对话的双方的内心情感以及目的,其次我们要知道主导对话一方的对话流程。
什么是对话流程呢?比如一个孩子要找妈妈要钱买iPad,他可能不会直接说要钱,而是先谈他上学期考了多少分,让妈妈高兴,接着向妈妈保证他以后要如何努力地学习,最后再讲他需要钱买个iPad。
这个孩子的对话是有流程的、有套路的。先让妈妈高兴,再聊这个学期的计划,最后再讲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一个iPad。
再举一个例子:两个人合作,其中一个人违约了,被违约方去找违约方要违约金,他去之前肯定是做好了准备工作的。
比如他先提出要违约金,如果对方不给,他便搬出合同,再不给,他就要请出自己的律师。这就是对话的流程。
我们总结一下对话的基本要求:对话要简洁精炼,参与对话的人要有目的、有流程,知道参与对话的人物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