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给故事分段(1 / 1)

我们知道,故事的节奏对于数十万字的小说或者90分钟的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办法把故事的节奏把握好,该缓的地方没有缓,该急的地方不急的话,故事就会变得混乱。但是对于很多新手作者来说,把握节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作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节奏算是恰到好处的节奏。

实际上当我们对自己故事的全局足够熟悉,故事的节奏其实也并不那么难了。那么要如何熟悉自己的故事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故事进行拆分。

中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记叙文可以分成三段,起因、经过、结果。其实,小说或者剧本也可以分成三段,在好莱坞大家称之为“三幕剧结构”。

主人公做某件事情,必须有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做这件事情的经过、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比如《琅琊榜》里主人公梅长苏要为赤焰军复仇、平反。

复仇的理由是赤焰军被陷害,导致全军覆没。

复仇的过程是打败太子和誉王,辅佐萧景琰上位。

复仇的结果是逼宫皇帝重审赤焰军冤案,最后平反成功。

《花千骨》写的是女徒弟和师父的虐恋。

第一段交代女徒弟和师父为什么要虐恋?本来恋爱是很美好的,为什么是虐恋呢?

第二段交代女徒弟和师父虐恋的过程。

第三段交代虐恋的结果,他们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战狼2》故事主线是退役军人找雇佣兵为老婆报仇。

第一段要交代他为什么要给老婆报仇。

第二段是他给老婆报仇的过程。

第三段交代报仇的结果。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战胜妖魔鬼怪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第一段要交代他们为什么要去取经?

第二段要交代他们取经的过程。

第三段则要交代取经的结果。

当我们把自己的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分段之后,就能很明确地知道这三个部分各自的作用了。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第二段,因为第二段是小说/电影的重点。

我们知道,第二段讲的是主人公执行任务的过程。

《战狼2》里讲的是冷锋给老婆报仇的过程;《花千骨》里讲的是花千骨和白子画虐恋的过程;《西游记》里讲的是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琅琊榜》里讲的是梅长苏为赤焰军复仇、平反的过程。

所以第二段实际上也是主人公和对手之间进行“生死搏斗”的过程,或者说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的搏斗过程。比如冷锋和雇佣兵之间的搏斗过程,唐僧师徒和妖怪之间的搏斗过程,梅长苏和对手之间的生死搏斗过程。

当然,这里的搏斗并不仅仅指的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搏斗,也可能是“好人”和“好人”之间的搏斗,还有可能是人与自然的搏斗、人与病魔的搏斗。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都在跟疫情搏斗。

我们说第二段写的是主人公和他的敌人较量(搏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肯定并不是一次两次的较量,而是包含了多次较量。比如《琅琊榜》里梅长苏并不是与敌人较量一次就能够为赤焰军平反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也并不是打了一次妖怪就能够一路顺利地取得真经的;《战狼2》里冷锋并不是一次较量就能够为老婆报仇成功的。

他们都是多次跟敌人较量,最后来一次大决斗,然后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比如《战狼2》里的第二段,主人公和雇佣兵总共进行了四次较量:第一次较量是主人公去医院救陈博士;第二次较量是雇佣兵派人来华资工厂抢黑人小女孩;第三次较量是主人公回华资工厂救人;第四次较量是雇佣兵全军出动,带着坦克来华资工厂杀主人公。

并且这四次较量遵循着环环相扣和循序渐进两个原则。

环环相扣指的是这些较量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某种关联。在《战狼2》里,因为在第一次较量当中主人公带走了黑人小女孩,导致雇佣兵要来抢黑人小女孩,所以引发了第二次较量。在第二次较量当中,雇佣兵没能成功把小女孩抢走,于是雇佣兵再次派人来抢小女孩,这就引发了第三次较量。在第三次较量当中,因为冷锋打死了雇佣兵头目的女朋友,所以引发了第四次的较量。

循序渐进指的是主人公和敌人之间的较量的危险程度不断在升级,或者主人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在《战狼2》里,第一次较量是主人公偷袭医院,救陈博士,虽然场面也非常危险,但是主人公占据主动权,所以占了上风。而在第二次较量的时候是雇佣兵来偷袭,相对于主人公,雇佣兵是有备而来,所以主人公面对的危险就比第一次高。第三次则是雇佣兵已经控制了华资工厂,还埋下伏兵等着主人公自投罗网,并且派来的人也比第二次多,主人公处境更加危险。第四次则敌人全军出动了,开着坦克等重武器,他们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小女孩,而是主人公的命。

我们可以看到这四次的较量不断地升级,主人公面对的敌人也在升级。这个特点正好符合我们在第一章里分析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主人公难题设计的规则。

当然,你可能会说《西游记》作为畅销数百年的经典名著,它里面的较量就没有遵循以上两个原则。

确实,《红楼梦》《水浒传》等一大批经典名著也并没有遵循这个原则。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经典,而经典是没有办法去总结规律的。我们阅读了这本书,学习了其他课程,再写出一个《战狼2》、再写出一个《琅琊榜》是可以的,但是要说再写出一个《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基本上不太可能。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这套方法更适合于通俗小说,而经典百年难得一见,并不是能够教授出来的。

讲完了第二段,我们现在来讲第一段。

第一段其实就是起因,实际上就是交代理由:主人公和敌人生死搏斗的理由。冷锋为什么要跟雇佣兵生死搏斗?梅长苏为什么要跟对手们博弈?

如果第一段给的理由不够充分的话,整个故事都会特别虚假,就像是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最后的结果就是分崩离析。

在《琅琊榜》中,梅长苏要为赤焰军复仇的理由是赤焰军当年被冤枉,导致全军覆没,主人公的很多兄弟、部下以及父母都在那一场冤案中丧命。他身负太多血债,所以要复仇,要为赤焰军平反,这个理由很充分。

在《战狼2》中,主人公的老婆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雇佣兵残忍杀害,让他每每想起痛不堪言,所以他要为老婆报仇,这个理由也足够充分。

那假如,以上两个故事当中,我们换个理由会怎么样?

因为敌人吃掉了梅长苏的一匹马,所以梅长苏建立了江左盟,就是为这匹马复仇;雇佣兵抢走了冷锋的衣服,所以冷锋要满世界找雇佣兵复仇……

这样的理由是不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没错,这样的理由是支撑不起他们进入第二个阶段的!

所以设计第一段必须是主人公的人生发生了某种意外,导致主人公必须进入第二段跟敌人生死搏斗。

在《琅琊榜》中的意外是赤焰军被陷害导致全军覆没;《战狼2》中的意外是主人公的老婆被雇佣兵杀害了。

这里我们所说的意外并不是特指“生死”,可以是任何打破主人公生活轨迹的插曲。比如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主人公罗子君的意外就是发现老公出轨了,而这个意外迫使主人公下定决心要进入第二段跟“敌人”进行生死搏斗(敌人:前夫、破坏她婚姻的小三)。

第三段就是结果,在主人公和敌人之间进行了多次较量之后,得要有个结果。因为之前的每次较量都没有分出最后的结果,所以最后主人公要与敌人进行一次生死决斗。

在《战狼2》中,最后冷锋和雇佣兵的头目两个人进行了正面对抗。这次对抗的双方都是对方的杀妻仇人,必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琅琊榜》中,最后的决斗就是梅长苏与萧景琰逼迫皇帝重审赤焰军的冤案,如果失败的话,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如果成功,那么他也就胜利了。

以上就是一个小说/剧本的分段方法以及每段的作用及功能。

现在,你可以给自己的小说/剧本分一下段,然后思考一下自己的小说/剧本当中是否具备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