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摸准对方心理,说他们想听的话(1 / 1)

沟通的艺术 陈世霖著 4688 字 1个月前

长话,要缩短了说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要语不厌精,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干不完的事,都有无穷的梦想等待着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员工做推销,或是熟人朋友之间的闲聊,都一定尽量长话短说,千万别啰哩啰唆,没完没了。

长话,不仅是对他人不负责,也是说明自己的归纳能力还有待改进。有这样一个关于啰唆的故事。

一个书生一日外出游玩。他走到外地,突然想起家中皮箱里的一件棉袄需要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防长霉,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我最尊敬的父亲大人:

您好!请您将我那衣柜里的皮箱打开,将皮箱里的棉袄,我过冬穿的棉袄,那件已穿了三个冬天的棉袄,箱子中唯一一件棉袄小心地拿出来。拿到太阳底下来,放到晒衣架上,拍拍打打,打打晒晒,前面拍拍,后面拍拍,翻过来拍拍,拍掉上面的灰尘,打松一点衣里的棉花,再对着太阳晒上三个时辰。然后在太阳下山前收起来,收时再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再照原样放回柜中皮箱里去。至此,我不再啰唆了,不再多说了,估计父亲大人您也听懂我的意思了,我就此打住,不再强调了,一切就这样,就这样吧,拜托您了……

这显然是一个讽刺笑话,一句话完全可以说明白的事,这位啰唆先生硬是写了一页纸。

许多长话是纯粹的啰唆,也是完全没必要的。说话简单明了最打动人,因为人的注意力有限,而且说得太长也不方便别人归纳提炼主题。因此,古人说话有“惜字如金”“要言不烦”之说。

把短话说长,不容易,但把长话说短更不容易。有用的话,不在多,而贵在精。人类最有效率的话,就是短语,比如部队里那些常见的短语:立正、稍息、向右看齐、保证完成任务等;我们日常交往中用得最多的短语有:早上好、你好、谢谢、请、对不起、十分抱歉等;还有在情人世界里,情人之间可能要讲千言万语,但这千言万语之中男人最能打动女人的话,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由此可见,感人的话,打动人心的话,都不在长,而在于精。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一位有独特魅力的首相。有一次,他被邀请到剑桥大学做“成功奥秘”演讲。当时,丘吉尔十分繁忙,但他还是答应出席。剑桥大学的大礼堂里人山人海,许多学生都想亲睹首相风采。

丘吉尔准时到达会场,他径直走到演讲台上,而后慢慢地脱下大衣交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目光缓缓地在听众身上移动。一分钟后,他激扬地说出了一句话:“我的成功秘诀就是:绝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后,丘吉尔又穿上大衣,戴上帽子,步行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世人认为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丘吉尔长话短说,一句话讲出了成功秘诀,告诉同学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只要有绝不放弃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成功!“要言不烦”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们讲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如果一个人的演讲“要言不烦”的话,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40年,处于欧洲反法西斯侵略最前线的英国,由于黄金外汇枯竭,已完全无力按照《现购自运法案》从美国获取军事装备,只好求助于罗斯福总统。而罗斯福必须说服美国国会暂时终止《现购自运法案》,才能继续向英国提供援助。但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拒绝给英国以支援。

为此,12月17日,罗斯福在国会就全力支持英国的议案发表了演说:“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我的邻居失火了,而我拥有浇花的水管,我应该把水管马上借给邻居灭火,而不是讨价还价。因为我帮邻居灭火时,也避免了火势蔓延到我的家!”

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罗斯福通过比喻和假设说明了英国和美国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语惊醒了本来持反对意见的议员们。最后,美国同意大力支援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罗斯福的演讲可谓是“要言不烦”的典范。

语言简洁是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的信息量。简洁的语言常常比繁冗的话题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者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它是说话人果断的性格表现。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尤其为人推崇。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简洁精炼的言语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简洁是必过的一关。

直话,要转个弯儿说

转着弯儿说话是用委婉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直语易伤人,何不绕个弯儿。同样的表达,同样的目的,绕一个弯儿就能圆满,何必弄得目的达不到还得罪了对方。

直话多半都是直指他人缺点的话,都是点击听者身上“死穴”的话。客观上,这种话的确是应该讲的。如果你真正关心对方,真正想继续交往下去,那就有义务提醒对方身上某些明显的缺点。因为缺点只能首先被他人发现,而自己一般是感觉不到的。

不过,你真正将直话讲出去了,那多半只能得到一个结局——对方不仅不感谢你,而且还会在心里怨恨你。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都只听得见赞美和吹捧的话,而不想听负面的话。要知道,听得进忠言和逆耳之言的人,是需要修炼的,是要有境界的,而这种人,生活中却并不多。

所以,直话并不那么好讲,一出口多半会伤人。那么,不得不说的话,应该怎么说才有效果?应该转个弯儿再说。

所谓转了弯儿的话,就是将生硬如石头的话加温、加工,使之变成柔软的话、温暖的话。这样的话才是“话中正品”。直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是话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们在讲的时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说直话的目的也是要人听进去后有所改变,其最终追求的依然是效果。直话,一则伤害对方的尊严和面子;二则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则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直话不仅没有收到预料的效果,而且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转了弯儿的话,则正好弥补了直话的三大缺点,找到了对方能接收的频道。因此,对方会舒服地听到耳里去,顺利地流到心里去,从而达到说话的真正目的。

所以说,你如果要讲他人的直话,最好再等等,等你能用转了个弯儿的话说时再说。不然,时机不成熟,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长期借钱不还,只要是他认识的人,他都借了钱。他口才特别好,脸皮也修炼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钱,他一进门就说:“老朋友,别看报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帮我。”

甲一听他又是来借钱的,心里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钱还没还就又来借了。他心里立即涌出了几句十分直白的话:“你上次借的钱都还没有还,还有脸再来开口呀!”“我不能再借钱给你这样的人,你得赶快还上次的钱。”“抱歉,我手中没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了!”

甲转而一想,朋友相处多年,他人并不坏,只是有此毛病,理应劝他改改。于是,他没有将心中的直话讲出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我们是老朋友了(其实还不算老,尊重他),借钱没问题,你先坐下喝杯茶,听我说几句。你看今天的报纸又在报道中国的水资源还能用50年左右,资源都快枯绝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借钱者只想借钱,他略一思考后说:“不知道,你学问多就告诉我吧!”

甲叹息道:“资源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呀,关键是要懂得及时维护,若不维护,只任意开采,总会枯竭的呀!”

借钱者并非非要借到这笔钱不可,他是明白人,一听就能听出朋友是在委婉地劝他。他立即醒悟,带着歉意走了。

他似乎从这次谈话中悟到了点什么——友情也是需要维护的。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提出的要求,总有些是我们所不应、不能或不愿答应的。但拒绝总是令人遗憾的,要把这种遗憾降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与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说“不”的技巧,把拒绝的话讲得委婉灵活一些。

当你遇到敏感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绝时,不妨以某种话语暗示自己的拒绝之意。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用“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许多时候,针对某些人,我们千万不能耍直脾气。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儿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坏谈话的气氛,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一位妻子下班途中塞车,回到家里早就过了吃饭时间,等不及的家人已经吃过了,老人和孩子到外面散步去了,丈夫正在网上兴致勃勃地冲浪……但是,一个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两个家庭却上演了两出截然不同的话剧——

A家庭:

丈夫:你吃饭了没有?

妻子:(吃枪药似的)我不是才回家吗?上哪儿吃去?吃公饭啊?我可没那个福气。

丈夫:没吃就没吃,发哪门子的火?

妻子:(提高嗓门)人家肚子空空,前胸贴后背,你酒足饭饱在家待着!好福气啊!

丈夫:(没好气地)问一下还不行?真是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算我问错了,行不?

妻子:(把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你说的本来就是废话!

(“嘭”,丈夫把书房门关上了。)

B家庭:

丈夫:你吃过饭没有?

妻子:还没有呢,你们都吃过了?

丈夫:吃过了,女儿和妈出去玩了。(在电脑前兴奋不已)快来看啊,我的牌真好。

妻子:哟,这么好的牌啊,连傻瓜也能打得好。

丈夫:快去吃饭,吃好了换你上来打,我要看新闻去了。

妻子:好嘛,几分钟就好了。(一溜烟地跑进厨房,马上端碗饭凑到丈夫身边。)去去去,我来了。

丈夫:哎呀,我打完了这局就走。

妻子:我会帮你打好的,快让开,新闻联播开始了。

A家的妻子恶言恶语,火药味十足,丈夫不生气才怪呢,晚上两人不发生战争就已是万幸;而B家的妻子呢,言语亲昵,心平气和,两人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浪漫温馨尽显其中。假如A妻子能向B妻子学习学习,换种说话方式,家里的气氛就绝对不会那么剑拔弩张了。

转着弯儿说,并非花言巧语,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语言不清晰,态度不诚恳,不让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种富于智慧、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是为某种需要而采用的方法。转着弯儿说,有时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冷话,要加热了说

给语言加点温,让生活更惬意一些;给自己一些温暖的语言,让生活更纯净一些;给别人一些温暖的语言,让生活更和谐一些!

冷话,就是生硬的话,不带情感的话,甚至是冷酷无情的话。这样的话,谁都不愿意听,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语言是有温度的,不同的语言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文明礼貌的语言是温暖的,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尊重他人的语言是温暖的,如您好、您先请、请坐;关心他人的语言是温暖的,如注意身体健康、多保重。

温暖的语言,恰似一阵春风,吹走你心中的阴霾;犹如一杯热茶,抚慰你受伤的心灵。冰冷的语言,却像一把尖刀,损伤你的尊严;犹如一根木棒,打击你的自信。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温暖。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情越来越淡的今天,谁不需要阳光和温暖呢?

正因为一些人缺少温暖,心都是凉凉的,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讲冷冰冰的话语。如见到路边的乞丐乞讨,他们可能会冷斥一声:“滚开!”见到熟人投资失败了,他们可能会幸灾乐祸地说:“自找的。”见到同事业绩大增,他们会愤愤不平道:“这没什么了不起。”

然而,我们若将身份调换过来,我们成了那个意外的失败者、伤心者,或者成功者,我们内心深处也会期待着身边的人能说上几句温暖的话、阳光的话、正面的话、鼓励的话,而不是冷冰冰

的话。

人们都在孤独地赶路,谁都很少听到同路人的温暖语句,哪怕是一句话,也能伴随着他们度过心中的寒冬,也能不断地温热他们的心田。

人都是有弱点的,谁都希望从他人口中得到欣赏和鼓励,谁都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尊严和面子,谁都想从他人那里得到温暖与关爱。因此,每当我们要开始讲冷冰冰的话时,我们要用心升一下温后再讲出来。冬天谁都不愿意吃没加热的冷面包,而愿意吃加热了的面包,因为这种面包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很柔软,很容易消化,拿在手中也是暖到心里。

假如人人都能将冷话加热后说出来,假如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有人情味,不然,就是人间地狱,冷风嗖嗖。爱迪生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他母亲就是会将老师的冷话升温成暖语的人,她时常对幼小的爱迪生说:“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句冷冰冰的话,有时可以扼杀一个希望;一句暖哄哄的话,有时可以成就一个天才。

同样,与朋友交流,说话不能太冷酷,要让人感觉有亲切感,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增进感情。否则只会拉开彼此间的距离。如:“嗨!穿得这么漂亮干什么?要迷死人啊!”这句恭维话就比“不必穿得古里古怪招眼”要亲切得多。

总之,我们平时最好用点语言加温术。用文明和尊重给语言加温,让温暖的语言围绕在我们身边。到那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送给别人的或许仅仅是几个“您好”“谢谢”“对不起”,但别人还给你的却是一脸的笑意,满身的温暖。尊重他人,文明用语,给语言加温,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文明。

大话,要降三级后说

大话是寻找生命自信的一种膨胀的表现形式,是追求发展和强大的一条最直接的精神途径。然而,说大话是十分有害的,并不是一种良好的获得自信和争取同情的手段。

所谓大话,就是说过了头的话,说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话。这种话说时很过瘾,因为一则显示了你的能力强大,二则让听众觉得你了不起,三则有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但凡说大话的人,都会口若悬河,热血沸腾,只顾图嘴巴快活,逞一时之能,以博取听众廉价的佩服和赞美。就算听众是仇人,哪怕能激起一些怨恨与恼怒的回应,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人生的诸多烦恼若追根,几乎都可以追到嘴巴上来。有时候,一句大话几秒钟就说出去了,但要兑现,可能三天甚至三年也办不到。

吹牛若只是朋友间相互娱乐一下,不必兑现,那倒不会留下太多的后患,最多给人一种肤浅或轻狂的感觉。但若遇上别人当场针对你强大的能力寻求帮助时,那就很麻烦了,就会造成一个两难——若答应的话,会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而办不到,就算办到也要花大功夫;若不答应的话,就是在打自己嘴巴,不负责任瞎吹牛。总之,无论选哪种方式,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麻烦。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因说了大话而吃了许多哑巴亏?有多少人,因说了大话兑现不了而失去朋友和恋人?有多少人,因说了大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应该如何规避这一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一句大话也不讲。

当然说话也有两面性,话说过一点点,有时并不是坏事,也许它还能激励你更加努力。但要把握分寸,绝不能太过,过到就算你努力也做不到的地步,那就会失信于人,失去朋友,造成不好的结局或不利的人际关系。

总之,只要你想开口说大话时,你就应该记住,先将大话降三级再说出口。

前些年有一个相声,说一年轻人在火车站有关系,在春运期间能搞到火车票,而且还是软卧票。实际上他搞不到。

在单位里吹牛时,他说他能搞到,而且还将自己已搞到的票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来显摆。同事们都没搞到票,羡慕之余,一同事想托他帮忙弄张票。他把胸膛一拍,说:“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旁边两位漂亮女孩也开口要求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也同样应承下来。

三张票,而且还要软卧车箱。下班后,他为了不失信于同事,只好去弄票啰!

在火车站里,他根本就毫无熟人关系。他自己那张票也是半夜排了三个小时队才购到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又开始排队。

购票的人越来越多,三张票到手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而且最后一张还是他用50元钱购了个排队者的位置才换来的。天已微明,他只好在路边店吃了些东西就直接上班。一通宵没睡,累得不得了,他十分后悔自己不该瞎吹牛。耽误睡觉不说,还倒贴了100多元,也不敢与同事说。他红着眼睛呵欠连连直接到单位上班。

同事拿到票后,都十分赞赏他——你真有能耐。

他听后十分受用,尤其是漂亮女孩的夸奖。一女孩问他眼咋红了,他说上班时被风吹进了沙子。老总见他们上班时在有说有笑的,就问他们什么事这么开心。一女同事把前因后果说完,还夸了他几句。

老总正为几位亲戚回家搞不到票而担忧,听到手下这么一说,老总自然将购火车票之事立即也转移到他身上:“五张,全软

卧票。”

他顿时傻了眼,但有言在先,也只好硬着头皮应下来。

可以想象,他又得两个通宵不能睡了。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千万不能逞一时之能瞎吹牛。否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弄不好,也会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倒贴时间、金钱不说,还大伤了自己的身体——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因此,说话还得低调点儿,高调唱得太多,只会对自己不利。

平时语言交流,最忌讲大话。生活中常常见到有的人明明是主动找上门来求人,但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和维护个人的声誉,在介绍情况时,故意把大事化小,难题化易。有的人还加上几句“像这样的问题我本来是完全能解决的,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所以只好求你帮忙”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这样求人帮助是没有好结果的。应如实讲明目前所处的困难和自己无力解决的实际情况,恳切地提出需要帮助的请求。

做人说话千万不要自我夸大,一定要表示谦逊。也许你自认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喜欢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别人听了这样的话,也会对你非常反感。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牛,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欢迎,就得要放下身份,主动去亲近别人。想想看,谁会去接近一个成天紧绷着脸,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

一些爱自夸的人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而不是朋友,当然朋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了。

反话,要转正后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交谈,说话要想感动人,就要善于将言辞中的“恶语”转换成“良言”,“反话”转换成“正话”,这样才能沁人心脾,暖人心扉。

话本无正反,只因相对于人的求乐厌恶心理来说,就生出了正负。阴阳理论是哲学的基本理论,天地分阴阳,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有阴阳、正负之分。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有动就有静,有前就有后,自然有反也就有了正。

人是被塑造了的人,人都只爱听好话、奉承话、积极的话、有利于发展的话、赞美的话。一般人都听不得反话,如打击、讽刺、挖苦等,一听就十分不舒服,就会立即受到打击,就会感觉失去了尊严和面子,这就是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负面的话干扰人的心理,从而引发负面情绪升起,导致身体内产生一定量的“毒素”,以致使身心受损。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反话的弊病远远多于正话的弊病。

因此,为了对他人的身体负责,为了对他人的心情负责,为了对他人的自尊与面子负责,我们都要尽量将反话转正后再说,那样于人于己都会十分有利。

文字就是信息,就是能量,人是懂符号的动物,不同的符号能刺激出不同的结果,正刺激激发正能量,负言词能激发负能量。如听到“寒冰”,你就会凉到心里;一听到王语嫣,就会联想到千金小姐;一听到“一窝蛆”,就会吃不进饭,就反胃……

这就是语言的能量,因此,你发出什么样的信息,或正或邪,就会产生出相对应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会决定他有怎样的人生,失败者口中多消极之语,卓越者口中多振奋自信之语。

表面上,三岁小孩都会说话,但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见得就能从口中说出正面的话,说出中听的话来。话中不中听,好不好听,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在表达方式上。换一种新方式,得一种新结果。

民间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

媒人问一青年人对女方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青年人回答:“肥。”

媒人又问青年人:“女人还有什么特点呢?”

青年人说道:“那女子腰像水桶,头发像牛尾巴,腿像大象腿……”

此话传到女子耳朵里,女子怨恨道:“这个人没修养,我是胖了点,可我是富态呀!怎么能说我肥呀?”这段姻缘立即被中

断了。

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男子又去与上面说的这个女子相亲。那位男子对媒人说:“这女子长得不错,身体十分结实,人长得十分丰满,头发如云,长发飘飘,浅笑盈盈,真是美极了。”

此话被媒人传到了女子耳朵里,那女子听了十分感动,她决定继续与这个男人相处下去。后来,她就嫁给了这个会说话的

男人。

别人问女子为何不嫁给前面的那个有钱人,而嫁给后面这个条件一般的人呢?女子笑道:“女人一生可以没有一切,如金钱、名誉、子女,但唯一不能没有的就是男人的欣赏。”

还有一个相声最能反映这个问题。

女说:“女人长得瘦,那叫苗条。女人长得矮,那叫秀气。女人长得胖,那叫丰满。女人眼睛长得大,那叫有一双慧眼。女人眼睛长得小,那叫有一双秀目。女人哈哈大笑,那叫热情洋溢。女人浅浅一笑,那叫含蓄。女人的手很瘦弱,那叫纤纤玉手……”

男说:“男人长得瘦,叫什么?”

女说:“那叫竹杆。”

男说:“男人长得胖,叫什么?”

女说:“那叫肥头大耳,五大三粗。”

男说:“男人长得矮,叫什么?”

女说:“那个叫矮冬瓜。”

这个相声,真是把反话说成正话最经典的表白。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一切缺点都能成为优点,反过来,一切优点也可以说成缺点。不同的说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们见面就问“你好”,这说明人人都是希望得到正面的信息,而不愿意接受负面信息。

许多人对老板、对朋友、对客户的话,基本上都是说正面语言;但这些人一回到家,一回到子女面前,那套负面语言就立即暴露出来了。

反话,就是毒药。一个长期说反面语言的人,他周围的人就容易生病,容易闹情绪。一个脾气暴躁对老婆和孩子讲反话的人,于己不利,于他人也不利。

因此,反话要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一旦有反话要说出时,最好将其转正后再说。

正话,利人利己!因此,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应把话说得好听点儿。一个人说话准确生动,入情入理,亲切温和,不仅体现了自己良好的修养和风度,同时,对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亲密,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