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点到为止:批评要讲究一点方法(1 / 1)

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有些人批评起来简直让他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有碍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使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没有批评,但我们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同时也理解我们善意批评的意图,使他人真正对我们心存感激。

说话不妨拐点儿弯

在日常交往中,最忌四面树敌,无端惹是生非。所以,即使陈述利害,为避祸免灾,也应刚柔并济,以退求进,装点糊涂,拐弯说话。须知时势有变化,命运有沉浮,少一点锋芒,便多一分平安。

公元961年,赵匡胤在平定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很难保证他们不生异心。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宴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大为不解,忙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一脸的真诚与无奈,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啊!”

石守信等人吓得汗流浃背,慌忙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遗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茅塞顿开。话说得如此明白,哪还有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他们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滴血没流,一句口角没发生,酒酣之间,赵匡胤假意诉苦一番,兵权就这样得手了。赵匡胤真是会玩大糊涂。

批评时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让他人走下台阶,他人就只能使出最后一招——自卫。因此,我们处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别让人下不了台阶。

说一两句得体的话,宽容他人的态度,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别人的面子。

多年以前,通用电器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计算部门主管之职。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是第一等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是彻底的失败。然而公司却不敢冒犯他。

公司绝对解雇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给了他一个新头衔。他们让他担任“通用电器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项新头衔——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通用公司的高层人员也很高兴,他们已温和地调动了这位最暴躁的大明星职员,而且他们这样做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住了面子。

让他人保全面子!这是多么重要呀,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情,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却不去考虑是否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下一次,当我们必须解雇员工或惩戒他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点。

会计师马歇·葛花杰说:“解聘别人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没趣。我们的业务具有季节性,所以,当所得税申报热潮过了之后,我们得让许多人‘走路’。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因此,大家变得麻木不仁,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就好。通常,例行谈话是这样的:‘请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没什么工作可以给你做。当然,你也清楚我们只是在旺季的时候雇用你,因此……’

“这种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而且有种损及尊严的感觉。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言解雇他人,而是会婉转地告诉他:‘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他的确做得很好)。上次我们要你去纽瓦克,那工作很麻烦,而你却处理得很好,一点儿也没有出差错。我们要你知道,公司十分以你为荣,也相信你的能力,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别忘了这些。’结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觉得好过多了,至少不觉得‘损及尊严’。他们知道,假如我们有工作的话,还是会继续留他们做的。而等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很乐意再回来。”

宾夕法尼亚州的佛雷德·克拉克谈到了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开生产会议的时候,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有关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由于他气势汹汹,矛头指向生产部总督,一副准备挑错的样子,而为了不在同事中出丑,生产部总督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裁更为恼火,直骂生产部总督是个骗子。

“再好的工作关系,都会因这样的火爆场面而毁坏。凭良心说,那位总督是个很好的雇员。但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不能留在公司里了。几个月后,他转到了另一家公司,据说表现很不错。”

安娜·玛桑也谈到相同的情形,但因处理方法不同,结果却大不一样。玛桑小姐在一家食品包装公司当市场调查员,她刚接下第一份差事——为一项新产品做市场调查。她说道: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几乎崩溃,由于计划工作时出现了一系列错误,整个结果当然完全错误,必须从头再来。更糟的是,报告会议即将开始,我已经没有时间同老板商量这件事了。

“当他们要求我做报告的时候,我吓得发抖。我尽量使自己不致哭出来,免得又惹得大家嘲笑。因为太过于情绪化了,我只能简短地说明一下情形,并表示要重新改正过来,以便在下次会议时再做详细报告。坐下后,我等待老板大发雷霆。

“出乎意料的是,他先感谢我工作勤奋,并表示新计划难免都会有错。他相信新的调查一定正确无误,会对公司有很大助益。他在众人面前肯定了我,相信我已尽了力,并说我缺少的是经验,而非能力。

“我挺直胸膛离开会场,并下定决心不让这种情形再次发生。”

现实中,即使我们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会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别人的自我。具有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间接地指出别人的过失

我们在说服别人时,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就是当发现对方有明显的错误时,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对方说:“那是错的,任何人都会认为那是错的!”这样一来,对方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突然陷入沉默,或挑剔你的言辞来拒绝你的说服。

因此,为了不触犯对方的自尊心,即使发现了对方的错误,也不要立刻指出,而应采取间接的方式,继续进行说服。据说,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年轻时非常喜爱辩论,尤其是对于别人的错误更是不能容忍,总是穷追到底。因此,他的看法常常不能被人接受。当他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之后,便改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来,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可知,不要用“我认为绝对是这样的!”这类口气威压对方。用“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这种委婉的态度与对方交谈效果会更好。

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有些人批评起来简直让他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有碍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使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没有批评,但我们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同时也理解我们善意批评的意图,使他人真正对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评之前先总结一下他人的优点,然后慢慢引入缺点。在他人尝到苦味之前,先让他尝点儿甜味,再尝这种苦味时就会好受些。

约翰找了一个就是奉承也无法说漂亮的女士为妻,可是几个月之后,他妻子却变得像“窈窕淑女”一般美丽,与之前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位女士在结婚之前,不知为什么对自己的容貌有种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很少打扮。虽然当时大战刚结束,物质极端贫乏,人们的穿着都很普通,但是她也太不讲究了。不,不是不讲究,而是认识出现了偏差——认定自己不适合打扮。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姐姐,这使得她更加自卑。每当有人建议她“你的发型应该……”时,她都怒气冲冲地说:“不用你管,反正我怎么打扮也不如姐姐漂亮。”由此,可以认为她要把自己的容貌未得到赞美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因为不打扮这一理由上,并且加以合理化。约翰到底是怎样说服他的太太,使她发生了变化的呢?据他所说,当他的太太穿不适合她的衣服时,他什么也不说,但是,当她穿上适合她的衣服时,便夸奖说:“真漂亮!”对于她的发型、饰物也是如此。慢慢地,她对打扮有了信心,而因容貌所产生的自卑感自然也消除得无影无踪了。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人不能直接说出对方的错误,而应通过间接的方式让对方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禁止对方做某件事时,不应使用直接禁止的语言,而应劝说对方做与之完全相反的事情。此外,事例中的说服对象并不愿听从他人的忠告,聪明的说服者知道,要矫正因不满情绪而产生的反抗态度,如果直接禁止对方只会招致反感,而采取不禁止,只是劝说对方做与之相反的事情的方法,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批评时,没完没了是大忌

我们在沟通时,往往会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的反思再深刻,也可能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批评他人也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因此,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应时刻注意不要触犯“大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所以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批评别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复言说,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时,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就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另外,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而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辞和粗话等污辱对方的人格。

有些人在批评他人时喜欢带着成见,因此看不到真相,看不清事实。有成见的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是幼稚、愚痴、无知的。因此,要放弃成见,凡事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不必预设立场。“是”,就还给它一个“是”的本来面目;“非”,就还给它一个“非”的真相。唯有消除成见,去除执着,才能认清实相、拥有真心,而别人也才会接受人的批评。

幽默式批评最有效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受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受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被批评者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时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将适得其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何谓幽默式批评。

课堂上很乱,有的学生在说笑,有的学生在睡觉,有的学生眼观窗外。上课的老师突然不再讲课,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如果坐在中间谈笑的那几个同学能像那位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一样安静的话,也就会让前面睡觉的那两位女同学睡得更香甜了。”此言一出,哄堂大笑,那几位被点到的同学的笑容里则带有羞愧之色。

幽默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气氛变得轻松,即便是批评,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幽默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再呆板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逐渐变得幽默起来。美国前总统里根以前也不是幽默的人,在竞选总统时,别人给他提出了意见。于是他便采用了最笨的办法使自己幽默起来:每天背诵一篇幽默故事。

但是要注意,幽默式批评不是讽刺,讽刺别人会使人厌恶,甚至产生对抗心理。

反驳也是一种艺术

当你想要驳倒对方时,除了理由必须充分外,还要靠说话的技巧。你要悉心静听对方说话,摘出他话中的要点与漏洞,如果对方不曾说完,无论如何不要插嘴,面部也不要露出什么不对的表情。等他说完,有时还需问他一句,还有其他的意思吗?言多必失,让他畅所欲言,这正是找寻反驳点的好机会。

你开始反驳时,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当,先把他的话总括扼要地提出,问他是否是这些意思,对于他对的方面,表示适当的赞同,使他高兴。之后,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使他无法分辨。如果你要教训他几句,更要留在最后,看见他的面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才好开始说教训的话。说教训的话时,态度必须诚挚才能显出你的善意,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免得他恼羞成怒,引起新的纷争。因为反驳者虽恃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但也必须动以感情使他心悦诚服。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气就越要婉转。中间有时还要设身处地地代为表达他的苦衷与用意,然后随即加以反驳,使他知道错误。有时不妨态度激昂,接着又须和悦,春风与雷霆相互间用,充分表示你的立场的公正,表示你的凛然难犯,表示你的富于同情。就整个反驳过程而论,都是欲抑先扬,但不要扬得过分,否则反使你的抑失去了力量;也不要抑得过分,这会使你的扬引不起他的感悟。废话是绝对要避免的,但巧譬善喻绝不是废话,譬得越巧、喻得越善,越能激起他的同悟。

反驳完毕,你虽取得胜利,态度仍须谦逊,使他不至觉得是失败;然后须丢开正文,随便谈谈,总要有说有笑,把反驳时严肃的空气尽力冲淡。争辩是一回事,交谊是一回事。争辩只限于一个事项,不要牵涉到交谊。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身份,随时要把代表人的本身分开,不要产生有直接人身攻击的嫌疑。万一对方盛怒之下,对你做人身攻击,你必须用和婉的态度向他说明你是代表人,不是当事人。经过多方的解释必可减少误会,即使对方出口辱骂,你也要大度包涵,付之一笑。

至于没有利害关系的辩论,有的是维护个人的主张,有的则是比赛彼此的口才。为维护主张而反驳,多少要承认对方若干的论点,反驳的语气有时可用补正的方式,不必完全使用攻击的态度。倘若是在会议上,只要争取多数人的同情,促使各方面的响应,让各方面群起而攻击,造成对方四面楚歌的局面,就可以不必单枪匹马地和对方相辩。这种四面合围,不但力量雄厚、声势壮大,而且可以使你不必费极大的气力就可战胜对方。

至于比赛辩论技术,原只是游戏性质,不要过分认真,倘使对方假戏真做,你便乘机退出,表示讲和。有人不能明白这一点,往往因薄物细故,极力争辩,弄得双方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其实这又何苦呢?

批评方式要灵活改变

不同的人对于批评,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因为不同的人,性格与修养都是有区别的。

为此,可以根据人们受到批评时的不同反应将人分为迟钝型反应者、敏感型反应者、理智型反应者和强个性型反应者。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受到批评也满不在乎;反应敏感的人,感情脆弱,脸皮薄,爱面子,受到斥责则难以承受,会脸色苍白、神志恍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具有理智的人在受到批评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能坦率认错,从中吸取教训;具有较强个性的人,自尊心强,个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遇事好冲动,心胸狭窄,自我保护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当面批评。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其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应采取直接批评法;对于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应采取公开批评法;对于思想麻痹的人,应采用警示性批评法。

在进行批评时切忌方法单一、死搬硬套,而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对于个别现象应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谈话,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生“矛头不集中于‘我’”的感觉,主动在“大环境”中认错。

另外,还要避免粗暴批评。对下属进行粗暴批评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员工听到的只是恶劣言语,而不是批评的内容。他们的心中会充满不服和哀怨,这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要学会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防止只知批评不知表扬的错误做法。在批评时运用表扬,可以缓和批评时的紧张气氛。可以先表扬后批评,也可先批评后表扬。

批评时还要注意含蓄,可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引人思考而领悟。万万不可直截了当地说出批评意见,开门见山地点出对方要害。

在批评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通过列举和分析历史人物的是非,烘托其错误;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中的人物的是非,暗喻其错误;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比较其错误;还可采用故事暗示法,用生动的形象增强对其的感染力;也可用笑话暗示法,通过一个笑话,使其认识错误,这种方法既有幽默感,又不会使人感到尴尬;还有逸闻暗示法,通过逸闻趣事,使其听批评时,受到影射而易于接受。总之,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对于十分敏感的人,批评时,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即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错误。态度要谦虚,谦虚的态度可以使对方的抵触情绪逐渐消除,使他乐于接受批评。例如,可以这样批评别人:“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也出过很多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

有时,一些问题一时未搞清,涉及面大或被批评者尚能知理明悟,则批评时更要委婉含蓄。可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对方从模糊的语言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当严厉批评。另外,对于执迷不悟者和经常犯错误者,则应做例外处理:要么是他们改正错误,要么是你不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