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巧借外力少吃亏,办事也需别人帮(1 /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势。他的强项可以让他获得与之相应的利益,他的弱势则常成为他吃亏上当的根源。因此补足自己的弱势就成了办事的重要方法。补足自己的弱势一种方法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一种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这两者都不可或缺。善借他人之力者,做事不但不会上当,而且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无论做什么事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得到别人的支持,你才更容易成功。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有了一些新想法时,往往一个人很难说服对方与你合作,而这时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两个声援你的力量,让他们作后盾,反而更容易成功。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单枪匹马多属心血**,而有了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同,对方会认真考虑你的问题。他会想:“既然这么多人支持,他的想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对方认真考虑,事情最好有两个以上的人支持你。当然所找的人得是对方信任的人,知识水平能力都能胜任你所要办的事情。如果你的朋友水平很低,对方怎么能信任?

有时想办一件事,说服对方或许会有许多困难,但把这些事情讲给朋友,让朋友一起去说服就比较容易一些。当然,你的事情只有在切实可靠时才能说服朋友,连朋友也说不服,就说明事情可行度太小,甚至是不可行。

遇到困难想说服对方,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也可以借助事实的力量。比如向对方要求做某些工作时,就得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而要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就可以把你做过的一些重要事情讲给对方听。至少也得说上三件。这样对方就可以断定你是否有能力完成此事。而你列举的三件事应该与你要做的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如果你所在单位很有实力,你还可以借助单位的牌子为你开路。如果你的单位很小,势单力薄,没名气又没技术,那就可以借助其他单位的势力,与一些技术、资金雄厚的单位搞一些合作项目,或联营搞一些合作。然后你可以以你们两个单位的名义与第三个单位交涉,这样对方一般是会相信你的。

再就是可以借助一些有权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专家学者等。因为这些权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他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是被社会公认的。他们同意的事情一般人相信是对的,不会产生怀疑。你可以请他们参与你想做的事情,或为你们题个词等。这些东西可以向对方证明你的实力,有了这些东西再说服对方就不会困难了。而且对方看你有“后台”也会愿意与你合作。

通过交际弥补自己的弱势

关系广,有靠山,表现在众人面前的就常常是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股声势,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有背景,也就不敢轻易地招惹你。

人们常说,“柿子都拣软的捏”,指的是人们总习惯于拿整体实力比较弱的人出气;而对于半生不熟的柿子呢,大概也是只捏软一些的部位,这又说明即使有些人的整体实力并不比别人差,但还是有可能被别人抓住其缺点弱势。举个例子来看,大学教授满腹经纶,下笔千言,但到了集贸市场上却往往被卖菜小贩欺负,肚子里的墨水再多也还是常常闹一个脸红脖子粗,这是小贩抓住了教授敏于思钝于言这一弱势的缘故。

总体来看,人的弱势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1.个人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体弱。有些人天生体质较弱,在体力劳动方面不占优势甚至根本无法胜任。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智力劳动,疏于体质锻炼,因此身体素质往往相对较差,在倚恃体力争胜者面前常常处于下风。体弱的人如果能够多结交几个在体力上占有优势的朋友以形成互补是大有益处的,特别是知识分子,如果能够懂得以自己的智力优势与他人的体力优势结合起来,就可以免受许多气,少吃许多亏。

(2)智弱。有些人在智力上不占优势,思考能力比较差,想问题往往不甚周到,很容易被人占便宜。特别是当一个人智力上的弱势被人发现以后,别人就很可能将其视为“缺心眼儿”的弱智者,从而拿他当出气筒看待。那么,智弱的人就理所当然结交一些在智力上占优势的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把问题思考得深入周到一些,这样再结合自己在体力或其他方面的优势,就能够在人前不低头,不上当。

(3)嘴弱。我们讲过,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冲突是靠嘴而不是靠拳头解决的。口才好的人可以为自己罗列许多正义的借口,感人的事例,从而占据主动,口才不好的人纵有千言万语却不善于表达,结果只能因驳斥不了对手而吃亏。因此,嘴弱的人就应当自觉结交一些口才好的朋友,不但可以直接从朋友那里获得“声音”上的支援,而且还可以从朋友身上学到不少演讲、辩论的经验和技巧,强化自己的口才,以避免因嘴弱而吃亏。

2.社会性实力不够

社会性实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任何一种国度,一个人的社会性实力都会成为公众衡量其地位的重要标尺,而在法制尚不十分健全、官僚主义和裙带关系较为盛行的国家则显得更为重要。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接触到一些人,个人能力并不算强,但却翻云覆雨,神通广大,常常能够成就一些普通人难以设想的大事,那往往就是他关系比较广、善于拉拢攀附,因而社会性实力比较强的缘故。相反,许多人的个人能力并不差,甚至于在某个或某些个方面还颇有造诣,但由于社会性实力不强,势单力孤,以至于难以成事甚至屡屡受气。譬如一个人在单位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处得不好,那么到单位分房子时就可能迟迟轮不到他,他在业务上能力再强也没有用,他不服气发脾气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从而令他受气更深。再譬如一家工厂的厂长,要保证全厂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行,就必须要处理好和卫生、防疫、防火、电力等实力部门的关系,而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这些部门中官僚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部门官僚主义还比较盛行,因此这位厂长在和一些官气十足的低素质机关工作人员打交道时就难免受这样或那样的气。对于大多数初次涉足社会的青年人而言,因为社会性实力不足而屡受挫折的情况更显得普遍,而且由于青年人一味重视个人能力,相对忽视社会性实力,以致于在屡屡受挫之后会滋生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成熟十分不利。

社会性实力从根本上说即来源于个人的社会交际,一个人朋友多,关系广,社会实力自然就强,别人也就不敢轻易地欺负他,也自然就少受气。因此,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以弥补个人在社会性实力方面的弱势,就成为做事不上当的有力保障。

1.通过交友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个人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培养。个人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刻意磨炼,的确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先天禀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一个人在某一能力区域所能够达到的上限,一个人单凭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突破这个上限的。我们前面所说的体弱、智弱、嘴弱等个人能力方面的弱势不可能完全依靠主观努力予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结交对自己有互补性的各类朋友来弥补缺憾。譬如说《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品德高尚,很能服人,但若论武艺就只能算一般,而且做事有时优柔寡断,在无赖泼皮面前就免不了受气,这就需要他找一位性情粗砺、武艺高强的朋友以弥不足,于是李逵就成了他忠实的左膀右臂。李逵虽然急躁鲁莽,但和宋江的关系却绝不一般,宋江每每亲切地称他“铁牛”小名,这里面不能不说有刻意结交的因素。再譬如三国时代的刘备,有才有德,被称为有帝王之相,但不论是智谋还是武功都算不得人杰,他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也是因为他善于团结一批各有特长的志同道合者,如三顾茅庐拜求孔明出山以加强智力优势,对关羽、张飞等猛将爱护有加、视若手足以加强军事实力。总之,有了互补性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少吃很多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国民党要人毛人凤小时候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毛人凤本名毛善馀,自幼聪颖,在乡里有“神童”之称。1911年,毛善馀考入江山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和他一同进入学堂的还有称他为“五哥”的同乡王莆臣。由于王莆臣的父亲是个郎中,手头相对宽裕一些,于是小莆臣也就成了一些高年级同学时常勒索的对象。特别是几个不成器的乡绅子弟,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吃喝嫖赌,钱不够花了就敲诈同学,王莆臣没少受他们的气。作为“五哥”,毛善馀理应拿出点当哥的模样来,只可惜他一来体质羸弱,二来习惯隐忍,因此每次也只能是打躬作揖,说些好话。几个小恶棍被他说得烦了,看他也像是好欺负的样子,于是干脆连他也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

这一顿揍得毛善馀鼻青脸肿,但他一声没吭,领着哭哭啼啼的王莆臣回到了学生宿舍。好言哄得小弟安睡以后,他开始倾倒心中的怨毒,同时琢磨报复的办法。忽然,他想起比自己高一级的同学兼同乡周启祥,估计他人校早,应当会认识些管用的朋友,于是就在当夜找到了周启祥,向他细诉详情。周启祥听了他的描述,心里也很愤慨,就答应给他介绍了一个好打抱不平的同学戴徵兰(即戴笠)。于是,毛、戴两人约期会面,毛善馀一见戴徵兰体格强健,性格强悍,就知道他是可用之人,于是拼命地和他套近乎。恰巧两人是同乡,又是同年,细细算来甚至还有些亲戚关系,因此两人很快就亲如兄弟,戴为毛帮忙的事也是一拍即合。于是,戴徵兰马上召来了自己的一帮朋友,准备明刀明枪的收拾那几个恶少。颇有心计的毛善馀马上阻拦了他们,说那几个家伙的老子都是本地的势力人物,明着招惹他们只会大家倒霉。在毛的建议下,戴徵兰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把兄弟们安插在恶少经过的路边,一等他们经过就一拥而上,先是一顿暴打,打够了就蒙眼堵口,手足并捆,像粽子一样扔在学堂的东墙根下。结果,这几个恶少足足在家里躺了四五天才能下地,虽然恨得咬牙切齿,无奈抓不到“凶手”,也就只能自认倒霉。这一下,毛善馀总算替小弟和自己报了仇,出了气。

这次事件过去以后,毛善馀和戴徵兰结成了无比亲密的朋友。后来他们一起考入省立一中,毛善馀因为家贫而为人歧视,也是仗了戴徵兰的威势才得以不受欺侮。同时毛善馀也时常给戴徵兰出些点子,乐得他点头称是,也就更加佩服毛的心机智谋。在戴的护佑之下,毛善馀虽出身贫苦,却少受了许多贫苦家庭的孩子常受的气,甚至成了同学们称羡的对象。

毛善馀结交戴徵兰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拥有几个互补性的朋友可以使一个人的处境发生多么重大的改变。由于体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毛在骄横强蛮的同学面前只能被动挨打,但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利用朋友这一重要的资源,找来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戴徵兰,于是立刻化被动为主动,不但不再受气,还出了口恶气。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恰当地分析自身的强项和弱势,然后有针对性地结交一些互补性的朋友,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那么别人就很难抓住我们能力上的弱势来欺负我们,我们就能够少受气。甚至于,我们还可以利用朋友给予的脑力、体力等方面的支持来保持对于对手的强势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但不会受气,反而可以扬眉吐气了。

2.通过交往来弥补社会性实力的不足。如果说结交几个互补性的朋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那么要弥补社会性实力的不足则要求更为广泛的社会交往。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就得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部门打交道,如果社会**往不够广,那么就有可能处处碰壁,遭人家的白眼,办不成事还要惹一肚子气。有时候遭受的挫折多了,免不了要抱怨别人的态度不好,素质太低,但很显然我们是无法凭个人的力量使每一位与我们打交道的社会成员的素质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的,在此前提下拓宽我们的交际面、广交各界朋友从而多办事、少上当,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现实的办法。譬如生意人要尽量搞好和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来好办事,二来也可以对那些地痞流氓形成威慑,免受他们的骚扰,两方面都不吃亏。对于企业家来说,搞好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特别重要,对于与企业关系比较紧密的政府部门要特别予以关照,最好能够和部门的领导建立个人友谊,以增强实力,应付意外。企业有了后台,就能够少受各方面的气,甚至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总之,通过社会**往可以大大弥补社会性实力的不足,这一点对于人们少受气、不受气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尤其如此。

社会关系广,声势自然大,也就自然会塑造起不好惹的形象,避免很多麻烦。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朋友多、关系广的人有支援,有靠山,做起事来自然底气足,信心强,表现到神形气色上也自然是一副不窝囊、不好惹的硬朗形象。别人也不敢招惹你招惹你,这样就会避免很多麻烦,麻烦少了自然你就少吃亏,这实在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表现正气,争取多数人的支持

由于正气从道德角度反映的是多数人的道德观念,从利益角度反映的是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正义的一方必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而一个人如果有了多数人的支持,自然就会更坚强、更有力量。

从本质上讲,任何孤立的个人都是软弱无力的。缺少了群体的支持,皇帝不见得比乞丐更尊贵,将军也不一定比草民更勇武。因此,做事如果善于表现自己的正气,争取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够不受欺,不上当。有些人受了侮辱,明明知道理在自己这一边,可还是由于惧怕对方或其他原因而忍气吞声,把苦水憋在肚子里,不懂得向别人表白。别人不了解你的苦衷,自然也就不会盲目地支持你,于是你失去了利用多数人的正义支持为自己洗刷冤屈的机会。饱经沧桑的老人都有一点体会,那就是尽管年轻时愤世嫉俗,但终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你把你的苦水吐出来,把你的正气表现出来,肯定会有人支持你,为你的冤屈鸣不平,为你的正义之举鼓掌叫好。因此,只要理在自己这一边,就不怕以堂堂正正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己越是憋着越会觉得这个世上没有公理,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受了一次气你憋着忍着,那么欺负过你的人就会认为你是孤立无援的,于是就会更加明目张胆地欺负你。而如果你第一次就勇敢地表现正气,唤起大家的正义感和愤怒情绪,凭借群体的力量战胜了对方,那么他下一次就再也不敢欺负你了。

有位刚刚高中毕业的青年人张某,来到某市的一家西餐馆打工。他本想学些炒菜的技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技术没学到,杂七杂八的活倒于了不少,险些累得趴下了。累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受到酒店里一位洋鬼子的气,这就让他更加难以忍受。

那个洋鬼子是酒店里的大厨师,级别最高,因此经理给了他许多优待。正因为如此,他就自以为比别人高一等,在厨房打工的内地伙计几乎全给他欺负遍了。伙计们受他的气,可是谁也不敢吭一声,大家都知道要是触怒了这个外国大厨师,自己就别想在酒店里呆下去了。

也许是刚刚走出校门、还不知道外面社会深浅的缘故吧,张某对洋鬼子仗势欺人的做法十分恼怒,这份怒火在心里压得久了,终于寻到机会爆发开来。

这天下班,张某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电梯,发现那个洋鬼子也在里面。张某刚一进去,洋鬼子就开始叽里呱啦地对他讲英语,虽然听不懂,但张某一看就知道他在揶揄嘲笑自己。这时候,洋鬼子指了指张某的头,然后又指了指自己的裤裆,做了个侮辱性的手势,然后又啪的打扁了张某的帽子,并把肥厚的手掌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头上,哈哈大笑起来。这一连串侮辱使张某的心燃烧起来,他屏住呼吸,一拳击中了洋鬼子的小腹,然后又是一记狠狠的右勾拳,打得洋鬼子瘫倒在地上……

电梯的门开了。眼前的一幕使门口的伙计们目瞪口呆。但他们随即欢呼起来,纷纷拥过来,又是伸大拇指,又是啧啧称赞。张某看到大家都很支持自己,感到这两拳不但为自己出了气,也为大家出了气,于是撇下瘫软的洋鬼子,满怀信心地回家去了。

事后,张某考虑过被“炒鱿鱼”的危险。但是,他一想到身后那么多同仇敌忾的伙计跟他站在一起,他就什么也不怕了。

第二天,一上班,张某果然被经理叫进了办公室。刚一进去,张某就看见那个洋鬼子坐在经理旁边,得意洋洋地朝他坏笑。经理见张某进来,就问他:“昨天你打了大厨师?”张某很清楚,如果他一个人在这里申辩,是绝对争不过恶人先告状的洋鬼子的,那么,为什么不争取全体伙计们的正义支持呢?于是他大声地对经理说:“我是不是打了大厨师,我说了不算,他说了也不算,只有在场的员工们说话才算数。”于是,张某推开办公室的门,把那些关注他命运的伙计们叫到办公室来。伙计们一见昨天打了洋鬼子,为大伙出了口恶气的张某需要他们的帮助,都一拥而人,七嘴八舌地对经理嚷嚷开了:“经理,不关小张的事,是那个洋鬼子先动手的!”“没错,那洋鬼子平时就老欺负人!”“对,我们都可以作证!”

张某得到了大家正义的支持,胸脯挺得更高了。洋鬼子见触犯了众怒,紧张起来,连忙向经理使眼色。经理见到这个阵势,心里已经大致明白了原委。于是他让伙计们先退出去,并告诉他们此事他会公正地处理。

一小时以后,从办公室传来的消息让所有打工的伙计们欢呼雀跃:张某被宣布是清白的,而那个不可一世的洋鬼子则被经理炒了鱿鱼。张某勇敢地表现正气,终于凭着群体的力量为中国员工争了一口气。

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高中毕业生,面对着外国人的欺凌就已经懂得调动群体的正义力量来保护自己,这对每一个人都应当是一种启迪与激励。我们应当永远记住:个人总是弱小的,办事只靠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往往是不够的,别害怕把自己的正气表现出来,去争取多数人的支持吧。只要想一想有多数人的正义力量在支持你,你就会感到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借对手的“天敌”对付他

人性固然有美好和谐的一面,但你也不能忘记邪恶一面的存在,因为一面临利益时,和谐也会立即变成邪恶的。因此为了生存,你必须要对“天敌”有所认识。

在动物世界里,某种动物会是某种其他动物的“天敌”,有些动物看到天敌出现,会赶快逃跑,有的则瘫在地上,只等天敌来收拾他。

人的世界也有“天敌”存在,如果你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人蛮横霸道,人见人怕,可是当他面对某人,却乖巧得像小姑娘似的,这人就是他的“天敌”。某人能力高强,会说会辩,可是当他面对某人,却好像全身神经系统错乱那般,言行都走了样,这人就是他的“天敌”。而“恶马恶人骑,一物克一物”这句话,最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非常奇妙,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只能把它当成人类世界中的一种“生态平衡”!

现实生活中你要了解:

1.你的“天敌”是谁?关于这一点,你可以透过反省,了解你“怕”谁;所谓的“怕”是指丧失意志力以及你的意志力对他失去作用,若有这种现象,那么他就是你的“天敌”,也就是你斗不过他。

2.你是谁的“天敌”?你的意志力压得过谁,你就是谁的“天敌”。

3.你的“天敌”的“天敌”是谁?一物克一物,天敌也有天敌,这是大自然中的铁律。

了解这些,你就可以发展出一套生存之道:

1.尽理避开你的“天敌”,若避不开,应保持距离,千万不要有利害关系,因为面对天敌,你占不到便宜,甚至要吃亏的——连想抗拒都没办法。

2.如果你是某人的天敌,你也不可恃强凌弱,知道你对他有绝对的支配性就可以了,否则他躲得远远的,对你并没什么好处。老虎总要有猎物吃吧,否则都跑光了,它会饿肚子的。

3.当受到天敌压制时,要想办法寻找他的天敌来救你,平时也应和天敌的天敌接近,以接受他的保护,这样你的天敌就拿你没办法了。

不管谁是谁的天敌,老是以敌对的态度来做事是不太好的,因为人和动物有一点不太一样,人有“面子”、“尊严”的需要,当他被压制到不能忍受的程度时,会作飞蛾扑火似的反弹,反弹不一定有用,但却会对他的对手造成相当的伤害,这一点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最好的方式是采取“共生”的态度,动物世界有很多这种情形,人的世界其实也是做得到的。

恩师领路一朝即成,摸石头过河还需十年

无论是资历和财力,恩师都会高出我们一截,因此能够得到恩师的赏识和提携,便是你人生的一大幸事了。而找到恩师为自己的靠山,更易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恩师是我们潜在的贵人和靠山,把握得好便能让你更快的脱颖而出,走上一条成功的捷径,搜狐公司的创始人张朝阳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5年以来,美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更猛,网上服务日益壮大,而中国却存在中文信息严重匮乏的问题。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留学的张朝阳猛然醒悟过来,这个领域在中国大有作为!他去找自己的老师尼葛洛庞帝,极力说服他的老师进入中国的信息产业,后来张朝阳如愿以偿地从恩师那拿到了22.5万美元风险金。

1996年,他回到中国,开始创业。

通过自己的恩师,张朝阳又去说服风险投资家爱德华,爱德华也同意投入一定的资金。有了启动资金,1997年张朝阳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这就是搜狐公司。

风险投资是别人用钱来换取你的股份,公司成功了他就赚钱,公司失败了他自认倒霉了,不用还债。这种形式,很适合高科技领域。张朝阳被称为是中国高科技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他的公司也办得很成功。

1998年2月,经过一年的探索后,搜狐公司推出了标志性产业——中文搜索引擎“搜狐”(SOHU)。创业之初,极需钱来做技术和软件,张朝阳发邮件四处求援,结果收到的都是拒绝的回复。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政变了这种不利状况,英特尔、太平洋风险等业界巨头,都答应出资,“搜狐”于是开始飞速发展。

仅过了半年,“雅虎”这家世界最大的网络服务商盯上了搜狐,他们想要收购“搜狐”。张朝阳与对方谈了几次,不能接受合并后统一用“雅虎”名称这一条件,坚决走自强自立的道路。

在以后的几年里,搜狐公司与中国互联网一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大获成功的张朝阳非常感激恩师尼葛洛庞帝,他说:“我和他首先是师生关系,后来他在我这赌了一把,我们是投资者的关系。这几年我的业绩特别好,他庆幸自己赌对了。我们现在都是公司董事会成员。”

张朝阳能够得到恩师的垂青并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张朝阳的幸事,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幸事。

把亲戚经营成你的靠山

俗话说得好:“是灰就比土热,是血就比水浓”。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亲戚关系也需要经营和培养,只有用心去栽培,才能让这个靠山更牢固。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原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就有可能互相得罪。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2.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的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的计较。

一般而言,亲戚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交往对象,也是重要的寻求帮助的对象,亲戚关系处理的好,便在无形之中多了许多贵人的相助,通常来讲,这种帮助要比陌生人来得真诚和便捷。

在朋友的庇佑之下,事业会更容易上一个台阶

利用朋友关系能成就一番事业,许多办事有心机的人是此中的高手。

大学一毕业,特朗普即进入父亲创建的房地产公司任职。大学四年的每年暑假他都协助父亲管理业务,却不愿呆在生活圈子狭窄的纽约市皇后区,他宁可独自迁居繁华热闹的曼哈顿,勇敢地伸出触角,在高级社交圈结识不少有钱有势的政经名流,这对于他日后发展房地产事业,有莫大助益。

1974年,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宣告破产,特朗普立刻买下这块地产,向政府建议在此兴建“市立会议中心”,迟至1978年才获纽约市政府批准。特朗普得寸进尺地向市政府要求用“特朗普”命名此会议中心,但遭市政府拒绝。

1975年,特朗普以100万美元买进邻近纽约中央火车站的破旧旅馆,历经5年的准备,终于说服市政府给予40年减税优惠,顺利办妥了贷款手续。他亲自监督重建工程,于1980年竣工的“凯悦大饭店”,是特朗普房地产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以重金礼聘著名建筑师设计新颖靓丽的饭店外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宾客,至今仍生意兴隆。“凯悦大饭店”的成功,彰显出特朗普锐不可挡的经营才华,年仅34岁,他已在纽约市颇具名气。

紧接着,他又以2亿美元在纽约曼哈顿商业区兴建“特朗普大厦”。这幢高达68层的综合商业大楼,为高收入的民众提供了宽敞办公室、精品商店以及豪华公寓,吸引了无数长期租客,特朗普亦因此赚进滚滚钞票,并继续攀越更具挑战性的高峰。

特朗普逐渐将投资范围延伸至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开设赌场、经营航运、主掌职业足球队、赞助职业拳击赛等。

凭借多年来在政经界建立了朋友圈,特朗普轻而易举地扩张信用,投资手笔也一次比一次巨大,并傲慢地以“特朗普”之名为保证,有数家银行竟然愿意随时为他提供上千万美元的贷款金额。

与特朗普相似的是,新大陆董事长王晶也是成功运用朋友作为自己的贵人而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经获得全国十大女性风云人物称号的新大陆集团董事长王晶并不像其他商界明星一样驰名。这位女性曾是新大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并已位至新大陆集团董事长之位。在实达辉煌时出的一本书里,王晶是作为创业者之一出现在书里的,她是创业者当中惟一的一位女性,并且对实达当年所从事的POS终端产品一无所知,但她却开始为实达构筑公共关系与人力资源平台。

而让她欣慰的是,她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以及经验,在她与实达第一任总裁胡钢出走实达后的二次创业中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在王晶的眼里,她的创业故事里总有许多神奇的事情发生,每每谈起这许多的奇妙故事,就必然会谈起她身边众多的朋友,特别是新大陆第三大股东德国人汤姆与她在新大陆创业成长中的故事:

“1992年由于项目合作的原因,我与汤姆认识,此后成为好朋友。新大陆创业时根本没办法从银行贷款,是汤姆每年无息借给新大陆流动资金。后来我们以每股2元溢价出售部分股权给这位德国朋友,由此他成了新大陆的股东。新大陆创立八年,每年增长都是接近100%速度,他的投资也获取了很好的收益,对此,他也非常高兴。”

“朋友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手帮助我。”王晶在回忆起当年新大陆上市时的一些故事时说,“我们一直请求科技部帮我们向中国证监会推荐新大陆,后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总共有五家企业成了双高论证准许试点上市企业的高科技企业,新大陆是最后一家带着额度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论辩的那一天,我们统一着装与发审委员会的专家见面,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用友软件由于没有通过,上市比我们迟了两年。”

“朋友是我一生的财富。”王晶说,实达与新大陆创业过程中技术人才与行政管理人才的捡选几乎都是她在操作,“如果我不再创业,我想我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猎头公司经理人选,福建省人事厅在当年我离开实达时就力邀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在王晶成功的道路上,成功的朋友交际圈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拥有了朋友的鼎力支助,还有什么事不能办成呢?

找准你的“黄金搭档”

单枪匹马走江湖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声震天”,联合的力量是强大的,互助的作用不可或缺!

今天的社会不是独行侠的社会,要想靠单枪匹马笑傲江湖,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的搭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要绿叶扶”,就是说现代人要有合作意识,走共同创业的道路。

传统的黄金搭档,大概就是所谓的“明君贤相”了,而这其中,又以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君臣最最出名,正是由于两个人的完美合作,才创选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也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20多年以前,乔布和沃滋是在同学的一家车库里结识的,当时他们都是中学生。这两个电脑迷想要一台“8800”,可是一时又凑不起钱,于是决定自己动手装。乔布和沃滋卖掉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凑起钱准备装100套“苹果-I”计算机板,然后每台售价50美元,可赚回2200美元,正好够他们的本钱。

他们俩分工协作,由沃兹设计“苹果-I”,由乔布拿到商店去兜售。当乔布拿着样品到当地的电脑商店去兜售,这家商店只订了50台。他们说,社会上大部分人不是想买散装件,而是想买整机。这给了乔布最重要的市场信息,而当时乔布仍无意做企业家。这家商店的经营者却是个有心人。为了督促乔布去设计制作微电脑整机,便把“苹果-I”故意装在了一只粗糙不堪看起来很没有档次的木头盒里。当乔布再次到这家商店的时候,他们就给设计者乔布展示出带有木头外壳的“苹果-I”,这促使乔布下决心去设计制作美观的外壳。乔布和沃滋终于决定设计、生产完整的微电脑了。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苹果-II”。

乔布和沃滋原来都是技术人员,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后,他们决定自己开公司,但首要的问题是筹借资金。这时,来光顾的第一位是唐·瓦伦丁,他是乔布和沃滋的老板介绍过来的。瓦伦丁来到乔布家后,看到的乔布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头发,蓄着一脸大胡子,怎么看都确实不像是一位企业家的样子。瓦伦丁先生觉得不妥,终于未敢问津。而把乔布和沃滋介绍给了另外一位企业家——英特尔公司的前市场部经理马克库拉。这是一位精明练达的风险企业家,对微型电脑业务十分精通。这位38岁的富翁来到乔布的车库里,仔细询问并实地考察了“苹果”的样机,提了一大堆问题。最后问起了关于“苹果”电脑的商业计划。乔布和沃滋对买卖一窃不通,两人当时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来。可是马克库拉独具慧眼,看出了这两个小伙子是不会让他失望的,于是他们三个人日夜工作,制定了一项“苹果”电脑的研制生产计划。马克库拉首先将自己的91000美元先期投入,又帮助乔布和沃滋从银行取得了25万美元的信贷。接着,他们三个人又带着计划去马克库拉熟识的风险投资家那儿去游说,吸引了另外60万美元的资金。至此,苹果公司吸引了接近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他们聘请了33岁的迈克尔·斯科特当经理,因为他熟悉集成电路生产技术。马克库拉、乔布任正副董事长,沃滋任研究发展部副经理,苹果微电脑公司就这样正式开张,走上了它飞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