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权力之争(1 / 1)

1876年,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在拜罗伊特建造的节庆剧院开幕,也迎来了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节庆剧院的建造和音乐节开幕的幕后故事波澜壮阔,若无瓦格纳铁一般的意志绝无可能完成。理查·瓦格纳死后,音乐节监管权一度由其后裔控制,亦由此展开了一场曲折漫长的家族权力之争。

音乐节的缘起

瓦格纳原先是计划把慕尼黑作为他音乐的根据地。然而由于1865年末与人妻科西玛走到了一起,信奉清规戒律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禁止瓦格纳与他见面,瓦格纳也自然将注意力从慕尼黑转移到纽伦堡。然而当瓦格纳从汉斯·李赫特的信中得知拜罗伊特有一座上好的歌剧院之后,纽伦堡也遭到他的遗弃。拜罗伊特的这座歌剧院于1747年由腓特烈大帝建造,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歌剧院之一,音响效果好得出奇。

早在1869年4月17—20日,瓦格纳就在前往柏林途中取道拜罗伊特,觉得这一城镇完全符合他的雄心壮志。然而不幸的是,鼎鼎大名的巴洛克风格的歌剧院在技术上早已陈旧不堪,机械设备要应付瓦格纳对巨大可切换布景的需要时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在城里再建一座全新的歌剧院。于是在这次寻访的激励下瓦格纳毅然决意选择拜罗伊特作为歌剧节的演出中心。

拜罗伊特坐落于巴伐利亚州北部边界附近,正好位于整个德国的中心:这点要比慕尼黑更具优势,慕尼黑大致在巴伐利亚州中部,太靠南。拜罗伊特也胜于纽伦堡,因为除了让·保罗和巴洛克建筑,再没有什么能和瓦格纳主义的硕果相提并论的了。1868年,在《德国艺术与德国政治》(Deutsche Kunst und Deutsche Politik)一文中,瓦格纳指出未来的歌剧院理应成为全德国民教育的焦点与核心。如果能在拜罗伊特建造瓦格纳的歌剧院,那她将矗立于德国地域上的中央,这样,来自整个德国的民众便能前往他们崇高思想再生的源泉进行朝圣。

之后瓦格纳便为了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资助四处游说。同时,他也准备了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支援的“后备方案”。在两次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会晤之后,瓦格纳立刻将寻求民众支持的方案投入实际运作。整个工程预计耗资40万泰勒,其中10万用于剧院的建造,15万购买演出器具,其余15万留作首届节庆的开支。

1871年春天,瓦格纳已开始筹措资金。但到1871年年底,种种迹象表明光是守株待兔远远不够,瓦格纳的钱袋并未鼓起多少。在朋友的建议下,瓦格纳于全国各地建立社团,以为集资安排活动、提供场所。最后路德维希二世决定性的10万泰勒拨款帮助瓦格纳实现了梦想。

1876年的闭幕演出《众神的黄昏》结束后,瓦格纳作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发言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你们愿意,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艺术。”陶醉在胜利喜悦之中的瓦格纳绝没想到下一轮音乐节的筹措活动也刻不容缓。由于找不到音乐节永久性的资助,瓦格纳迷直到1882年才得以重聚节庆剧院。

在1883年瓦格纳出人意料逝世之前,作曲家仅成功地策划过两届音乐节。然而,他到底还是实现了创建自以为将日耳曼民族引向其独特个性的德国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目标;他也找到了心目中为整个社会复兴指引方向的崇高思想再生的源泉。在他的乌托邦中,艺术与政治将合二为一,柏林与巴伐利亚会共结连理。瓦格纳在其有生之年未能目睹这一联合;他的梦想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现实——然而却是违背了作曲家的初衷,因为纳粹统治下的艺术只是政治手中的工具而已。节日的延续落到了下一代人手上。

黑色拜罗伊特和第三代

理查·瓦格纳死后,柯西玛接过了音乐节,每年或隔年举行一届,上演的曲目从最初的《指环》全集和《帕西法尔》扩大到作曲家生前最后10部歌剧,也就是成熟的作品。柯西玛竭力维护瓦格纳的制作和音乐,不允许对1876年版做任何改动,也不允许这一拜罗伊特的专利流传到其他演出场所。1906年,年事已高的柯西玛退休,将音乐节大权交给了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直到20世纪20年代,音乐节严格维持着上演理查·瓦格纳钦定版本的惯例。然而齐格弗里德1930年过早去世,音乐节的权杖移交给了他的妻子维尼弗雷德·瓦格纳,艺术总监则是海因茨·迪特延(Heinz Tietjen)。

齐格弗里德·瓦格纳是同性恋,与18岁的维尼弗雷德结婚时已经46岁,而结婚的唯一原因则是为瓦格纳家族兴丁旺才。维尼弗雷德生于英国,年幼丧亲,由德国远亲领养。养父卡尔·克林德华斯(Karl Klindworth)是理查·瓦格纳的挚友,维尼弗雷德的婚事由此而来,并育有两子两女。1925年维尼弗雷德认识了希特勒。希特勒本人音乐修养虽然不高,但却是瓦格纳迷,两人由此结上私交,瓦格纳家族的第三代们也是叫着希特勒“狼叔叔”长大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锒铛入狱,正是维尼弗雷德为他送去了面包和纸张,希特勒便在纸张上撰写了《我的奋斗》一书。纳粹当政时期,出于两者非同寻常的关系,拜罗伊特音乐节在独裁的纳粹政权中被赋予极大的自主权,甚至享受免税。作为回报,纳粹可将前线运回的伤病员送至拜罗伊特接受瓦格纳思想和音乐教育。齐格弗里德死后希特勒还一度向维尼弗雷德求婚,但遭到拒绝。不过维尼弗雷德直到1980年逝世仍坚守对希特勒的愚忠。出于此,在战后清纳粹运动中维尼弗雷德被剥夺拜罗伊特的掌管权和财产权。她将权力移交给了两位男丁第三代,分别是维兰·瓦格纳和沃尔夫冈·瓦格纳。

纳粹问题依旧是音乐节的一个禁区。当时瓦格纳家族的书信和档案等历史资料至今仍放在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档案馆,不对外查阅。不过毫无疑问,第三帝国的拜罗伊特已沦为纳粹的一台宣传机器。不过在维尼弗雷德的鼓动下,希特勒还亲自给抵抗纳粹的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去信,希望他到拜罗伊特指挥,然而托斯卡尼尼拒死不从。1933—1942年间的音乐节主要由卡尔·埃门朵夫(Karl Elmendorff)指挥。

1951年两位第三代接管音乐节时都才三十出头,维兰是哥哥,沃尔夫冈是弟弟。兄弟俩推崇简约风格的舞台制作,跳出祖父规定的舞台设置,使用灯光和简单布景营造出虚幻的舞台背景,赋予音乐更大的空间,第一次在歌剧舞台上推出抽象性的制作。尤其是维兰的制作更是出类拔萃,充满天才的想象力,被誉为当代“导演制歌剧”(Regietheater)的奠基人。

1966年,维兰逝世,沃尔夫冈成为音乐节唯一的独裁者。直到2008年8月退休,沃尔夫冈执掌音乐节长达59年之久。由于缺乏维兰的天才,沃尔夫冈的舞台制作并不受好评,同时维兰的子女也纷纷要求沃尔夫冈放权。于是在家族的要求和国家的认同下,1973年成立了拜罗伊特基金会(Stiftungsrat)。拜罗伊特音乐节及节庆剧院不再是瓦格纳家族的私有财产,而成为基金会所有。基金会主席为沃尔夫冈,董事会成员则包括瓦格纳家族其他成员和政府任命的要员,但实权依旧掌握在沃尔夫冈手中。基金会的创设为音乐节权力纷争埋下了种子,但也为一些更为大胆的设想提供了舞台。诸如20世纪70年代拜罗伊特工作室的开设便确定了邀请一流导演执导音乐节歌剧的惯例,由此诞生了传奇色彩的音乐节百周年庆的1976年版帕特里斯·显若(Patrice Chéreau)导演的《指环》全集,被誉为音乐节有史以来最佳的歌剧制作。不过之后沃尔夫冈频频邀请先锋派导演和从未涉足过歌剧的导演到拜罗伊特指挥,并力邀新人上台演唱。音乐节几乎成了新人跃跃欲试练兵的场所,与其百多年尊贵身份不相匹配。对音乐节艺术水准的质疑和要求沃尔夫冈下台的呼声愈加强烈,基金会由此推举了一位与沃尔夫冈交恶的第四代作为接班人,沃尔夫冈拒死不从。第四代权力之争于是达到了顶峰。

硝烟弥漫的曾孙女混战

第四代的权力之争之所以热火朝天、为前辈所不能及是因为第二代齐格弗里德为瓦格纳独子,他仅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又早逝,因此从理查·瓦格纳的第一代到第三代的继承权来龙去脉清晰明了。第三代维兰育有一子三女,老三尼克·瓦格纳对音乐节虎视眈眈。沃尔夫冈结过两次婚,与第一任妻子生长女爱娃和次子哥特弗里德,均被他视为眼中钉。爱娃便是基金会推选的接班人,沃尔夫冈不从,拒绝退休。哥特弗里德视家族成员为仇人,大曝祖辈与纳粹丑闻,被沃尔夫冈驱逐出拜罗伊特并断绝父子关系。沃尔夫冈最心仪的是他与第二任妻子古德伦所生的女儿卡特琳娜,1978年出生。第四代中爱娃长期在法国普罗旺斯音乐节担任高管职位,也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顾问,但不得老爸宠爱。尼克是第四代中唯一独立掌管过音乐节的艺术管理者。而卡特琳娜身为沃尔夫冈的掌上明珠,占尽音乐节天时地利人和,也深得老爸真传,于2006年首次在音乐节执导《纽伦堡的名歌手》,但毁誉参半。音乐节接班人便会在尼克、爱娃和卡特琳娜三位理查·瓦格纳的曾孙女中产生,但后两者才是最为激烈的争夺者。沃尔夫冈则以不退休要挟基金会退让。

单凭沃尔夫冈恐难以与基金会抗衡。他的另一半古德伦是丈夫长久的支持者和音乐节的顶梁柱,这也维持了理查·瓦格纳和柯西玛以及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与维尼弗雷德夫妻共治的传统局面。事实上1999年古德伦曾在丈夫的应允下向基金会申请成为沃尔夫冈的接班人,无奈遭拒,基金会于2001年任命爱娃为接班人。随着2007年11月28日古德伦的逝世,88岁的沃尔夫冈一贯的强硬作风立刻消失殆尽,继承人格局也立刻有了清晰眉目。2008年4月29日,年事已高的沃尔夫冈终于孤掌难鸣,底气丧尽,宣布于2008年8月,也就是今年的音乐节结束之后退休,不再坚持卡特琳娜独享接班人待遇。接班人的问题立即被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卡特琳娜早在母亲逝世前就已经制定出了接班团队的人选,由她本人担任总监,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和前萨尔茨堡音乐节总监彼得·鲁奇卡共同担任艺术总监。这一方案目前仍在讨论中。

在决定继承人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首先是拜罗伊特基金会,也就是音乐节的运行实体。其次是巴伐利亚州政府。由于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拨款的10万泰勒的债务尚未还清,音乐节依旧受到巴伐利亚政府的牵制。其次是瓦格纳之友协会,也是音乐节集资的最大渠道。基金会规定自沃尔夫冈辞职之后四个月内决定继承人,候选名单已经出炉,到目前为止共有四套方案。其一是卡特琳娜与蒂勒曼的总监与艺术总监制。其二是尼克与爱娃为了针对卡特琳娜提出的双总监制,模仿维兰与沃尔夫冈的共治模式。其三是沃尔夫冈的两个女儿爱娃与卡特琳娜的双总监制。其四就是基金会于2001年任命的爱娃为接班人但被沃尔夫冈推翻的方案。理论上瓦格纳家族之外人选也可以申请角逐总监,但可能性不大,除非瓦格纳家族不能就家族内继承人达成一致。但拜罗伊特市长迈克尔·霍尔(Michael Hohl)就欢迎外来人员接班。就目前局面而言,巴伐利亚州政府、瓦格纳之友协会和沃尔夫冈本人都偏爱爱娃与卡特琳娜双总监制。巴伐利亚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基金会董事会成员托马斯·戈培尔(Thomas Goppel)还特别为此找两位女儿谈话了解两人的音乐节规划。但爱娃与卡特琳娜为了争夺继承权早已势不两立,再次走到一起共同掌管音乐节困难重重。

倘若这一延续了132年的老牌音乐节能够推陈出新地力邀外界力量注入而不是坐吃山空的话,其艺术水准相信能更上一层楼。因为对于乐迷和历史来说,艺术质量的保证远比家族血统的纯净重要,况且音乐节从来不愁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