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四:毛公墓(小屯村西北)(1 / 1)

老师:刚才我带你们看了乐成遗址。现在咱们来的地方是历史人物留下的遗址,这里叫作毛公墓,是一座汉代的古墓,墓主人就是毛公。

图5-3 献王纪念浮雕

小红:毛公是谁呢?

老师:毛公是谁?老师一会儿再告诉你,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还记得《诗经》这本书吗?

小红:您给我们讲过,《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呢。

小华:(抢话)我还会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小红:就显着你能!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诗经》能流传到今天,和咱献县有很大关系。秦始皇焚书的时候,认为《诗经》不是好书,也在被烧之列。后来献王刘德到处访书,就找到了这位毛公。

小华:他有这本书?

老师:是啊,毛公是《诗经》的传承人,刘德聘请毛公作了河间国的博士,毛公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开始整理、研究《诗经》。

老师:老师还要告诉你们,毛公有两位,大毛公叫毛亨,小毛公叫毛苌。他们都是《诗经》的传人。相传大毛公是鲁国人(山东),小毛公是赵国人(今天河北邯郸)。正是受献王刘德的感召,小毛公毛苌才来到河间国整理传承《诗经》。当时另外还有三家整理《诗经》,号称是齐、鲁、韩三家。但那三家在历史上渐渐失传了,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就是毛公整理的,所以它又简称为“毛诗”。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献县又有了“毛诗发祥地”的美称。

小红:这功劳好大哟!

小华:那这里是小毛公整理研究《诗经》的地方吗?

老师:不,这是小毛公的墓,毛公一直在河间国传播《诗经》,后来去世后就埋葬在这里,称为毛公墓。

小华、小红:老师,这么棒的人,这么棒的历史,我太爱献县了!

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只走了这么两处,献县的古迹还有好多。古城遗址除了乐成,还有阿武城、中水城,还有几个没考证清楚的“无名小城”;古墓呢,除了献王陵、毛公墓外,还有串联冢、双俪冢、万春山、百草山等汉墓三十几处,它们现在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统称为“献县汉墓群”,是中国四大汉墓群之一。考古学家称我们献县是“两汉地下通史博物馆”。

图5-4 献县汉墓,左为串联冢,右为毛公墓

小华:咱们献县真是一本内容特别丰富的文化大书,读也读不完哦!

小红:所以你要当好献县人,就要好好读咱献县这本书啊!

图5-5 国家一级文物献县汉墓出土的错金豹镇

扩展学习

1.由班级、少先队、团支部等组织活动,寻访献县的古迹,写出寻访报告。

2.搜集民间流传的有关献县古迹的传说故事。

3.在老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分派角色,把第四课、第五课拍成电视纪录片。也可以按此形式拍摄更多家乡主题的电视纪录片。

4.参观毛公墓,朗诵几首《诗经》中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