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高效会议(1 / 1)

台积电工作法 彭建文 923 字 2个月前

这几年做企业辅导的时候,我经常向企业介绍三种会议,帮助企业提升开会的效率及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效都非常好。

1. 部门例行性会议:强迫提问

在我辅导的案例中,很多企业的会议都是员工报告完后,只有主管提问,其他人闷不作声,第一位员工报告结束,就换第二位员工上台,依序报告到结束会议。这样的会议,只有报告人对主管报告,其他人几乎都认为“事不关己”。你的部门的会议也是这样吗?如果是的话,那真的很可惜,现在连大学生上台报告,台下反应都不会如此冷漠。

接下来,我就导入“强迫提问”的形式,一个人报告完后,主管会问参会的每个人“对报告的看法”,每个人都要发言,也一定要提问,这就是规定。我相信一个有作为的企业,每一场会议都不是无效会议或沦为“一言堂”。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强迫提问”的形式也间接启动了员工的学习模式。其他员工报告时,要专心听,如果自己问的问题没有切中要害,大家也会有所比较。每一位员工提问时,大家又会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答案。无形之中,所有与会员工的逻辑思考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同时还能听到别人的看法和见解。

另外,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每份报告和项目,所以员工一开始开会根本问不出太多问题。这就要求员工们在每次开会之前,一定要先看过别人的报告,才能在开会时提出问题。当知道报告时会被同事提问,你就必须事先模拟,做好准备。如此一来,你就能更好地掌握报告主题,甚至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细节。

2. 部门项目进度会议:实时回报

有件事情令我印象很深刻。一家我辅导的企业召开部门项目进度会议,某研发处处长向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项目进度时被问“倒”了。处长说:“好,我回去查一下,明天再回报总经理。”

后来我建议他们,要在会议结束前就解决问题。当处长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会议空当,打电话给部门同事,让整个部门动起来,帮忙查找资料,也许能在20分钟内找到答案,接着回报处长,由处长在会议结束前向总经理报告。

遇到这类问题,若无后援帮忙,确实很难迅速回报,领导的疑问就会一直悬着,导致会议气氛尴尬。遇到问题,我们都想立刻得到解答,与其抱怨问题难缠,不如马上行动起来找答案。

换句话说,我们平时就要做好资料分类,整理好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备不时之需。我们都希望任何问题都能在会议上实时得到答案,不用每次都把问题带回去,浪费更多时间。这种类型的会议,可以训练员工如何在平时做好准备,遇到紧急情况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

3. 跨部门项目会议:多元思考学习

我强烈建议各大企业要有更多跨部门的项目会议,一方面可以让跨部门的沟通更顺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跨部门会议解决公司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

在跨部门项目会议上,我们可以学习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由于跨部门项目会议规模较大,除了各部门的执行者参与会议以外,有时候执行者的主管们也会列席会议,因此可以同时和很多部门的主管开会。参会的人多了,看问题的角度就多元化了,这是一件很棒的事。另外,因为跨部门项目通常要求必须完成,绝对不能延迟,所以在项目进行中,也能间接培养员工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

① 向上管理:当项目遇到瓶颈或需要支持,适度让更高层的主管来解决。

② 跨部门沟通:来自各部门的员工有不同的个性,年资、专业度也不相同。如何带领这些人朝向共同目标迈进,是一个很棒的学习机会。

③ 逻辑整合能力:跟高层主管报告项目进度,也是一项挑战。每次的项目内容都要用一两页简报呈现,充分考验了员工的逻辑整合及制作简报的能力。

我以前在工作时常用“会议学习记录本”。这个记录本是用电子表格(Excel)设计的,里面记载了不同的会议形式、日期和我在会议上学到了哪些东西,如表15-1所示。至今我仍维持记录的习惯,只是形式不一样了。不过重点不是形式,而是你可以针对在不同会议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记录,养成这个习惯,会对你未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表15-1 会议学习记录本

在辅导企业的时候,我常常发现很多项目小组会议的效率不高。严格来说,这些会议都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导入管理方法和技巧。我觉得想要开会开得更有效率,就应该有一套方法、制度和必要流程。

在开会时,可以对会议前、会议开始、会议进行中、会议结束和会议后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流程管理,如图15-1所示。

图15-1 会议的必要流程及注意事项

请记住,会议不只是会议,而是值得你全心投入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