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纪
唐昭宣帝之后为后梁。朱温初为黄巢所署同州防御使,举州降唐,懿宗赐名全忠。后弑昭宗于椒殿,立辉王拀为太子,即位为昭宣皇帝。朱全忠进封梁王,加九锡,吞噬诸镇,卒灭唐室。
※.太 祖
名温,姓朱氏。初从黄巢为盗,既而降唐,赐名全忠,封梁王,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竟移了唐祚。居帝位七年,为太子友珪所弑。
【原文】 开平元年,昭宣帝禅位于梁,梁王更名晃,即皇帝位,国号梁。奉帝为济阴王。张文蔚奉宝册①,即帅②百官舞蹈③称贺。梁王与之宴,举酒劳之曰:“此皆诸公推戴之力也。”
张居正讲评:朱全忠接受唐昭宣帝的禅让后,即位为皇帝,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定都开封,改元开平。他自己又改名为朱晃。唐昭宣帝被封为济阴王,迁居到开封北边的曹州,即今山东菏泽。当时,宰相张文蔚手捧着册立君位的诏令,率领文武百官,向朱全忠庆贺,朱全忠便设宴款待众臣。酒宴正酣时,朱全忠端着酒杯慰劳张文蔚,说:“我今天能够即位为帝,都是在座诸位拥戴的功劳啊。”从朱全忠的话来看,他继承帝位没什么血腥气,但像王莽、曹操那样窃据君位的丑恶面目已经暴露无遗了!
【原文】 淮南节度使杨渥骄侈,张颢、徐温泣谏不从。二人帅牙兵露刃直入庭中,执左右乱政者诛之,谓之张、徐兵谏。
张居正讲评:当时杨渥作为节度使,独霸一方,骄奢**逸,奢靡无度。当时,张颢、徐温是杨渥的副手,同时也是他的父亲杨行密留下来辅佐他的人,两人年龄也相当。想必以前他们就已经向杨渥进谏过,要他不要这样骄横、奢侈,现在又进谏以至于当面大声哭啼。然而,杨渥根本听不进去。张颢、徐温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率领自己的亲兵,手执兵刃,直入杨渥的府中,将那些引导他奢靡的人全部处死。这样杨渥才知道警省戒惧,痛改前非,称为“兵谏”。
【原文】 梁以吴王钱
为吴越④王。镇海节度判官⑤罗隐说钱
举兵讨梁,曰:“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
始以隐为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
张居正讲评:钱
割据吴越,中原的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没有经历什么战事。他属下的节度判官罗隐见朱全忠篡夺了唐哀帝的帝位,册封钱
为吴越王,便对钱
说:“现在,主公如果起兵兴师问罪,讨伐朱全忠,伸张大义,是上策。倘若失败了,还可以退守吴越,成为一方诸侯,也没有人敢侵犯我,这是中策。怎么可以接受他的册封,服侍叛贼呢?”钱
起初认为,罗隐早年在唐朝得不到重用,这时必然怨恨唐朝而心向梁朝,但听他一番大义凛然的讲话,钱
虽然不能像他说的那样做,起兵讨伐叛臣贼子,使贼子伏法,恢复唐室,但也知道他对旧主的眷念,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原文】 梁以权知荆南⑥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唐进士梁震⑦归蜀,过江陵,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耻之,欲去,恐及祸,乃曰:“震不慕荣官。明公不以为愚,必欲使参议,但以白衣侍樽俎⑧可也。”季昌许之,终身止称前进士,不受高氏辟署。
张居正讲评:当时高季昌担任荆南节度使留后,朱温建立梁朝后,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有一个唐朝的进士名叫梁震,在回四川老家的途中,经过江陵。高季昌一向就仰慕梁震的才学,于是便留下他,打算任命他为节度判官。然而,梁震自认是唐朝的进士,不耻去担任梁朝的官职。忠臣不事二主,现在去担任梁朝的官职,是没有羞耻之心。打算拒绝,但又担心受到祸害。于是便说,自己平日生性淡泊名利,不想做官,如果你认为我不算太笨,执意要让我辅佐你,我愿意以布衣之身侍奉你,不愿担任官职。高季昌也不勉强他,便让他以布衣之身留在了幕府内,梁震也终身自称为“前朝进士”,而不担任官职。
【原文】 梁李思安等攻潞州,久不下。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潞州,河东⑨之藩蔽⑩,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遂帅兵直抵夹塞,大破梁兵,潞州解围。梁王惊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张居正讲评:梁将李思安率领大军进攻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存勖,围攻潞城,晋军坚守,梁兵久攻不下。晋王李存勖,对众将士说道:“上党、潞州都是我河东的战略要地,如果丢失了上党,我河东就失去了屏障,虽然河东全境还没有失去,但也为时不远了。况且,朱温所畏惧的只是我父亲李克用一人而已。现在,听说我父亲去世了,我刚刚即位,朱温必然狂妄,不将我放在眼里。如果,我选择精兵,快速出击偷袭梁军,朱温必败。立威天下,争霸中原,正是时候,不可错过了。”说完后,他就领兵赶到夹塞地方,大破梁兵。李思安久攻不下,也就撤退了。于是乎朱全忠大惊,说道:“生儿子就要像李克用的儿子一样,才好啊。现在,李克用虽然死后,但有这样的儿子,虽死犹生。至于我的儿子,平庸无用,就像禽兽一般。”
注释:
① 宝册,是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 帅,是率领的意思。
③ 舞蹈,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的一种礼节,即左脚向右伸出三次,右脚向左伸出三次。
④ 吴越、杭越,即今天的浙江地区。
⑤ 节度判官,是节度使的属官,权利极重,相当于节度使的副手。
⑥ 荆南,即现在的湖北地区。
⑦ 梁震,唐代的进士。
⑧ 樽俎,是礼器。辟署,是征聘人才作为幕僚。
⑨ 河东,当初宋仁宗分天下为二十三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河东路即现在的山西地区。上党、潞州,都是地名,隶属于河东路。
. 藩蔽,即屏障。
. 倍道,即兼程赶路。
后唐纪
※.庄 宗
名存勖,姓朱邪。先世事唐,赐姓李。父克用,平黄巢功,封晋王。存勖袭封,灭梁。在位三年,因中流矢而殂。
【原文】 同光元年,晋王即帝位,国号大唐。二年,唐主祀南郊,大赦。郭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唐主内府钱财山积,不肯给赐。于是军士皆不满望,始怨恨有离心矣。
张居正讲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位的第二年,到都城洛阳的南郊举行祭天的仪式,接着大赦天下。郭崇韬第一个向庄宗进献犒赏军队的钱财十万缗。庄宗宫中、国库中的钱财堆积如山,却不肯拿出来赏赐立功的将士,因而将士们都心怀不满,离心离德。
【原文】 郭崇韬位兼将相,权侔人主,自附于汾阳王之后,以膏粱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浮华,由是嬖幸嫉之于内,勋旧怨之于外。
张居正讲评:郭崇韬作为宰相,同时担任朝廷大将统领军队,权力极大,与帝王比肩,他曾自言自语说:“我原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珍羞肥美的东西,在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他所重用的都是一些夸夸其谈的人。所以,朝内庄宗宠信的宦官、伶人,都怨恨他,朝外庄宗倚重的勋臣宿将,都对他心怀不满。他既然身居高位,只图个人享受,穷奢极欲,任用奸人,废弃勋臣宿将,所作所为没有一样值得称道的。与郭子仪封为王爵,生活奢侈而人们却觉得那是应该的,位极人臣而君主不猜忌比起来,他怎么敢自称是他的后裔?
【原文】 三年,唐主欲徙郭崇韬镇汴州①。崇韬辞曰:“臣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②。且群臣或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臣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旌节③,乃大愿也。”唐主曰:“卿为朕画策,保固河津,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崇韬固辞,乃许之。
张居正讲评:当时,庄宗打算外放郭崇韬到汴州做藩镇。郭崇韬自己也有计较,他觉得自己职位显要,担心祸患不远,便推辞不接受任命。他说:“我出将入相,富贵已经到了极点,何必再做藩镇。况且,朝中官员中,也有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所获的封地也不过一州一县。我没有丝毫战功,反而担任如此显要的职位,我心中不安啊。与那些身经百战的大臣们所获的赏赐相比,有些过分了。现在,正应该选择有功劳的贤才担任此官。请陛下恩准我辞去这个官职。”庄宗听完后,说道:“你替我出谋划策,使河东基业稳固,进而占据中原,登基为帝,这样的功劳又怎么是那些战功可比的呢?”郭崇韬极力请辞,庄宗才同意了。
【原文】 四年,唐以郭崇韬帅兵伐蜀,灭之。未几,诏杀崇韬,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
张居正讲评:蜀王王建在韦庄的劝说下,即皇帝位,建国号为“蜀”,史称“前蜀”。后来,郭崇韬领兵灭亡了后蜀。灭蜀后不久,庄宗下诏让郭崇韬自杀。后来,又封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蜀王。再后来,孟知祥即位为皇帝,史称“后蜀”,传国到他的儿子孟昶时,被北宋灭亡。
【原文】 唐赵在礼反于邺④,命李嗣源讨之。嗣源至邺,军士作乱,帅众大噪,逼中军曰:“将士从主上百战以得天下。今主上弃恩任威,云克城之后,当尽坑魏博之军。今众议欲击退诸道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为军民之主。”嗣源泣谕之,不从。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唐主幸关东。招抚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唐主为流矢所中,殂。嗣源入洛阳,即位于枢前。
张居正讲评:后唐将领赵在礼在邺起兵反叛,庄宗命他父亲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领兵讨伐。李嗣源刚到邺,军队就哗变与叛军会合,一起造反。军中将士对李嗣源说道:“我们这些人,跟随皇上血战沙场,覆灭梁朝才有今天的天下。然而,现在皇上大权在握,将那些功臣宿将都抛弃了,还任意杀戮。他还说,这次我们取得胜利,攻破了城池后,这些魏博的兵,也没什么用了,必须将他们全部杀死。挖掘一个大坑,杀了他们就地埋了。我们众将士决定杀退诸镇军队,请皇上为河南地方的皇帝,拥戴将军你为河北地方的皇帝。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打算。”李嗣源痛哭流涕,劝众将士不要造反,将士们不听。李嗣源迫不得已,让安重诲请庄宗驾幸到关中地方。不料御林军指挥使郭从谦造反,不听从庄宗的命令,庄宗在与他的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而死。李嗣源率军进了洛阳城,在庄宗的灵柩前即帝位,即是后唐明宗。
注释:
① 汴州,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 藩方,是藩镇的职位。
③ 旌节,指旌旄、符节,君王赐给将相、史臣作为身份、权力的象征。
④ 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
※.明 宗
本胡人,李克用养子,名嗣源。庄宗遇弑,诸将立之,在位八年崩。
【原文】 二年,唐以冯道、崔协同平章事。时议置相,孔循荐郑珏、崔协,而任圜欲用李琪。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安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朝,唐主曰:“吾在河东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他日安重诲谓任圜曰:“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而取蛣蜣之转也。”竟以冯、崔为相。
张居正讲评:李嗣源即位后,任命冯道、崔协为同平章事,位居宰相。先前,朝中商议宰相人选时,孔循举荐了郑珏、崔协二人,任圜举荐了李琪。但是郑珏一向都与李琪关系不好,所以与孔循一起诋毁李琪,他对安重诲说道:“李琪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不廉洁,是贪财好物之徒。担任宰相的人,必须要稳重、严肃,器量风度可以作为天下表率的才行。”等到朝廷真要任命宰相时,明宗对众臣说道:“以前我在河东时,冯道担任掌书记,我见他才思敏捷,学问渊博,待人接物时,并不计较得失。这样的人方才可以担任宰相。”后来,安重诲又对任圜说道:“现在正是缺少真正有才学的人,崔协凑个数担任宰相怎么样?”任圜回答说:“你举荐宰相,不用李琪,而用崔协,这就像舍弃了贵重并且有益于身体的苏合丸,而用蜣蜋所弄的粪球啊。” 蜣蜋是一个污秽的昆虫,常将人畜的粪便滚成球状的丸作为食物。用贵重的药物比喻李琪,有益于天下国家。以无用的蜣蜋比喻崔协,无补于天下国家。虽然任圜说得这样清楚,最后还是任命冯道、崔协为宰相。
【原文】 四年,唐主与冯道从容语及年谷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昔在先王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忧马蹶,执辔甚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自逸,俄而颠陨。凡为天下,亦犹是也。”唐主深以为然。又问冯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民之中,最为勤劳,人主不可不知也。”
张居正讲评:明宗与同平章事冯道闲谈时,偶然谈到近几年来,年年丰收,军民粮食充足,四方既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寇贼为患,明宗感到很得意。冯道借着这个话题,以李克用的事,规谏明宗,说道:“以前先王在世时,曾派遣我出使中山路,经过井陉,道路危险,崎岖难行,只得紧握鞭缰,非常小心谨慎,才平安地过去。等到走过了这危险的地方,到达地势平坦的地方,高度紧张的心情自然放松,变得大意起来,不料反而跌了一跤。不但骑马走路这样,君主治理天下也是这样。治理天下应当小心谨慎,就像驾驭六匹马拉的马车一样,稍有什么磕磕碰碰的,马就容易受惊,出问题,作为君主应当慎之又慎啊。”明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从农业的丰收,天下太平,便考虑到如何才能使国家不致于危难,要铭记于心啊。明宗接着又说:“今年,风调雨顺,农业获得了丰收,百姓们都有收成,粮食必然不会匮乏了。”冯道接着又说:“从目前来看,年年丰收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就算丰收百姓也不一定就不缺粮。前朝进士聂夷中曾写过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二月份先借钱交给官府,约定新丝出来后就还,新丝出来就卖了!‘五月粜新谷’,五月又借钱缴纳给官府,约定粮食收获了就还,粮食收获了也就卖了!‘医得眼前疮’,目前的疮虽然得到医治,但病根还在,只是救一时的急而已!‘剜却心前肉’,丝、谷都卖了还债去了,下半年又怎么生活呢?目前的情况是,疮虽然得到医治,而心头肉已先剜去了,让他们怎么生活呢?农民在士农工商四类中是最勤劳的,生活也是最困苦的。从播种耕耘,水旱、虫灾,哪一样都得时时放在心上,都需要尽力而为。君主深居宫中,高高在上,哪儿知道民间的勤苦到了如此的地步。虽然人人都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也不知道到了收获的日子,所收获的能否回报一年的辛苦劳作。君主如果知道这些,百姓能够生活得稍微好一点;不知,百姓的生活就会更加困苦。作为君主时刻不要忘记聂夷中的诗,要时常记诵。这样,君主治理天下小心谨慎,又没有天灾人祸,国家也就大治了!”
【原文】 四年,唐主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八年,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张居正讲评:明宗每天下朝后,都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祈祷说:“我李嗣源本是沙陀人李昌国的儿子,李克用的养子,在乱世中被众将士拥戴为皇帝。希望上天体谅天下人渴望安定的意愿,早早降下圣人,作为天下百姓的君主,使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明宗在位八年后死去。他在位期间,每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家有余粮,敌国也很少来侵犯后唐,战事平息。在整个五代的君主中,明宗在世时,虽然比不上汉代文、景时期的盛世,也算一个小小的平安时期。李嗣源作为君主,时时致力于国泰民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上天便降下丰收。现在,我大明一统天下已经数百年,上顺天意,下应人心,君上作为天下苍生的明主,就更应该时时刻刻留心民事!
后晋纪
※.高 祖
名敬瑭,姓石氏,明宗婿也,与潞王素有隙,乃借契丹兵以灭唐,在位七年。
【原文】 天福元年,唐主千春节①置酒,晋国长公主②辞归晋阳。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耶?”乃议使敬瑭移镇郓州,未几,为天平节度使。敬瑭疑惧,谋于将佐,曰:“吾之再来河东也,主上面许终身不除代。今忽有是命,得非如今年千春节与公主所言。”都押衙刘知远曰:“明公将兵,久得士心。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若称兵传檄,帝业可成。奈何以一纸制书,自投虎口乎?”掌书记桑维翰曰:“主上初即位,明公入朝,岂不知蛟龙不可纵之深渊?然卒以河东相授,此乃天假公以利器也。明宗遗爱在人,主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明宗爱婿,契丹素与明宗约为兄弟,公诚屈节事之,朝呼夕至,何患不成?”及唐庄发兵讨敬瑭,敬瑭乃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割卢龙等州与之。契丹喜,自将五万骑赴援,唐兵大败。唐主曰:“石郎使我心胆堕地。”十一月,契丹册敬瑭大晋皇帝。敬瑭割幽蓟等十六州以报。仍许岁币。唐主登玄武楼,自焚死。
张居正讲评:后唐末帝清泰三年,末帝李从珂在自己的生日千春节这天设宴招待众臣。在宴会上,晋国长公主向李从珂辞行,要回到自己的封国晋阳。李从珂趁着酒醉,说:“怎么不多住几天啊?急着回去与石敬瑭一起造反?”不久就让石敬瑭移镇郓州地方。不久又调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心怀疑虑,对属下的将领说:“现在我又到了河东地区,君上曾经与我相约永不调换我。现在的命令,不正与他在千春节对公主所说的话相符合吗?”都押衙官刘知远说:“主公统领兵马,一向都很得军心。现在,既然占据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加之兵勇马壮,如果起兵争霸天下,帝位触手可及。怎么能听从他的诏令,自投罗网呢?”掌书记桑维翰说:“君上刚即位时,主公曾经入朝觐见,君上难道不知道蛟龙不可放入深渊,一旦进入深渊,便风生水起,不可制御。现在,他将河东地区封给你,这正是放蛟龙入深渊啊。以前,明宗爱惜百姓,百姓至今还很感念他,而君上作为明宗的异姓养子即位,人心不服。而主公你是明宗的嫡亲女婿,契丹又与明宗结为兄弟,主公如果屈身事奉他们,早上有什么需要,晚上他们就能来到,何愁大事不成?”当时,李从珂发兵讨伐石敬瑭,石敬瑭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的礼节事奉他们,相约取得帝位后,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他们。契丹君主见石敬瑭前来称臣,非常高兴,亲率五万精兵前来相助,于是唐兵大败,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上。石敬瑭占有了中原地区后,契丹册封他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履行约定,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并且年年进献金玉财货,以尽儿子的本分。
【原文】 四年,晋加刘知远、杜重威同平章事。知远自以有佐命功,耻与重威同制,制下数日,杜门不出。晋王怒,欲落知远军权,令归私第。赵莹拜请曰:“陛下昔在晋阳,为唐所攻,非知远心如金石,岂能成大业。”晋王意解,知远乃受命。
张居正讲评:后晋高祖天福四年,石敬瑭任命刘知远、杜重威为宰相,但刘知远认为自己有拥立君位的大功,官爵应该尊贵无比,怎么能与杜重威同为宰相。诏书颁下了好几天,刘知远竟然闭门不出,谁也不见。石敬瑭听说后,大怒,要革去刘知远的兵权,让他回家养老。当时,赵莹正侍奉在旁边,他劝石敬瑭说:“陛下以前在晋阳被唐兵围攻时,如果不是刘知远坚定地支持你,戮力作战,陛下能够成就今天的帝业吗?”石敬瑭想起这些事,心中的怒意渐渐消散,下诏让刘知远接受任命。
【原文】 以冯道守司徒③兼侍中。晋主尝访道以军谋。对曰:“征伐大事,在圣心独断。臣书生,惟知谨守历代成规而已。”晋主然之,宠无比。
张居正讲评:后晋朝廷任命冯道为司徒兼侍中。后晋君主经常向冯道请教军旅的事,冯道回答说:“讨伐叛逆、敌国兹事体大,需要君主自己独自思考,作出决断。我只是掌书记,书生一个,只知道历朝历代的法制,小心奉行,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后晋君主听了他的话,愈发的宠信、优待他。
注释:
① 千春节,是庆祝后唐皇帝生日的节日。
. 晋国长公主,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长女。
③ 司徒,是官名,在《周礼》中地官司徒掌管土地事物,相当于后来户部的职掌;后来成为三公之一,地位显要,一般作为对德高望重的大臣的加官,以示恩宠、尊贵。
后汉纪
※.高 祖
名嵩,字知远,姓刘氏,其先沙陀人。仕晋,以功封北平王。及重贵被虏,嵩乃即位于晋阳,建国号后汉,在位二年。
【原文】 天福十二年,晋刘知远在河东,富强冠诸镇。及闻契丹深入,知远无入援之志,但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轶。于是将佐劝知远称尊号,以号令四方。知远从之,即皇帝位,自言未忍改晋国,又恶开运之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
张居正讲评:刘知远拥兵河东,兵精粮足,势力远在其他藩镇之上。他听说契丹大军入侵后晋,却不打算起兵救援,只是吩咐麾下将士坚守边境,以防备契丹的侵扰。于是,将士们都劝刘知远即位为皇帝,以号令天下。刘知远早就有这个打算,便即位为皇帝,建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他不肯废弃后晋的年号,又觉得后晋出帝的年号开运不好,便以石敬瑭时期的年号天福,为年号。
后周纪
※.太 祖
姓郭名威,邢州尧山人,仕汉为枢密副使。及隐帝遇害,将士拥而立之。建国号后周,在位三年而崩。
【原文】 广顺元年,以监国即皇帝位,国号周。周主出汉宫宝器,悉毁之于庭,曰:“凡为帝王,安用此物。”
张居正讲评:后汉末年,太后下诏任命郭威为监国,后来在将士们的拥戴下,郭威以监国的身份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后周,取周武王开创基业,传国三十代,享国八百的意思。郭威重义轻财,不像李存勖钱财堆积如山,却不肯赏赐给臣子。后汉宫中积聚的财宝,很多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贵重之物,郭威全不放在眼里,将它们全部集中到庭院中摔毁了。这并不是沽名钓誉,只是为了表明不爱惜珍奇财宝的意思。他说:“作为帝王,当以治理天下为急务,与这些积聚在宫廷中的财宝,有什么关系。”所以,将它们全部摔毁,毫不爱惜。郭威这样做跟唐太宗焚毁珠玉、锦绣一样,都是重本轻末。
※.世 宗
名荣,姓柴。太祖无嗣,养以为太子。太祖崩,乃承大号,在位六年。
【原文】 显德元年,北汉连结辽主入寇。周主自将兵御之,战于高平之南。合战未几,樊爱能、何徽等,引兵先遁。惟宿卫将赵匡胤力救世宗,大败之。徽等复还,周主责之曰:“汝辈非不能战,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
张居正讲评:当初,后汉隐帝刘承祐被杀后,太后让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刘赟继承帝位。刘赟被废,郭威以监国的身份登基为帝,并杀死了刘赟。当时,刘崇割据河东,号为北汉,与契丹相互勾结。显德元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世宗柴荣即位,北汉和契丹便趁此机会,一起出兵进攻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前往迎战,在高平南边双方遭遇,大战数场不分胜负。此时,将军樊爱能、何徽却率军逃走,让世宗处于危险的境地。幸有禁军将领赵匡胤,拼力保护世宗,使世宗秋毫无损,并且打败了敌军。世宗取胜后,樊爱能、何徽又率军返回。临阵脱逃,失机误国,罪不可诛。世宗将他们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并不是不善于作战,只是心中有背叛我的打算,所以临阵脱逃,想把我作为一件货物,卖给刘崇。”依照军法应该处死,于是下令将他们处死了。
【原文】 三年,周世宗命匡胤将兵伐唐,遂克滁州。世宗遣翰林学士窦仪籍滁州帑藏,匡胤遣亲吏取藏中绢,仪曰:“公初克城时,虽倾藏取之无伤。今既籍为官物,非有诏书,不可得也。”匡胤由是重窦仪。范质荐赵普为滁州判官,匡胤与语,悦之。时获盗百余人,皆应死。普请先讯鞠,然后决,所活什七八。匡胤益奇之。时匡胤威名日盛,每临阵,必繁缨饰马。或曰:“恐为敌所识。”匡胤曰:“吾固欲其识之耳。”
张居正讲评:后唐闵帝李从厚被潞王李从珂杀死,潞王后来又在石敬瑭的紧逼下,自焚而死。当时李氏一族还有人在,并没有全部归降后汉。世宗派遣赵匡胤统兵讨伐他们,取得了滁州地方。又派遣翰林学士窦仪,接收了滁州官库中的钱粮。赵匡胤派遣亲信官吏找到窦仪,要取库中的绢来使用。窦仪对赵匡胤说:“在你攻占滁州时,就是将官库中的所有财物全部拿走,都没什么问题。现在,既然已经登记造册成为朝廷官物,没有朝廷的诏书是万万不能动的。”于是,赵匡胤越发的敬重窦仪。范质是世宗信任的大臣,一天他举荐赵普为滁州判官。当时,滁州刚刚收复,还没有派遣官员。他上任后,赵匡胤屡次与他交谈,双方都很尽兴。一次,差役捕获了盗贼数十人,按照律法都应该处死。赵普说:“必须先把情况弄清楚,然后才能判处刑罚。”赵普详细审问,发现其中十之七八的人都可以赦免。由此赵匡胤愈发的敬重他。当时,赵匡胤威名卓著,远近敬服,每次作战,必然用繁缨装饰自己的战马。有人便劝他说,这样容易被敌人认出来,增加不必要的危险。赵匡胤回答说:“我正是要他们认出我来。”
附 录
※.进讲章疏①
万历元年十二月丁未朔十九日乙丑
上视朝
辅臣张居正、吕调阳题:臣等一岁之间,日侍皇上讲读。伏见圣修日懋,圣志弥坚,盛暑隆寒,缉熙罔间。臣等备员辅导,不胜庆幸。但惟义理必时习而后能悦,学问必温故而后知新。况今皇上睿明日开,若将平日讲过经书,再加寻绎,则其融会悟入,又必有出乎旧闻之外者。臣等谨将今岁所进讲章,重复校阅,或有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支蔓不切者,即行删除。编成《大学》一本,《虞书》一本,《通鉴》四本,装潢进呈。伏望皇上万几有暇,时加温习,庶旧闻不至遗忘,新知日益开豁,其于圣躬,实为有补。以后仍容臣等接续编辑,进呈御览。仍乞敕下司礼监,镂板印行,用垂永久。虽章句浅近之言,不足以仰窥圣学精微之奥;然行远升高,或亦一助云尔。
上答曰:卿等启沃忠爱之诚,惓惓恳至,朕深喜悦,讲章留览,以后接续编进,刊报留传。该衙门知道。
注释:
① 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史部》《明抄本万历起居注》卷一第146-148页整理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