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城市与道路(1 / 1)

村上春树于2009年3月12日去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报纸《国家》文化板块的记者海斯斯·路易斯·曼蒂利亚记录了村上春树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时的情景:

村上春树在奥勃拉多罗的马路上散步,吃章鱼,喝红酒,在书上签名,在公园里和马路上慢跑。在获奖致辞时,他说道:“我想留在这里。”

正如路易斯·曼蒂利亚所说的那样,村上春树非常喜欢加利西亚中心城市的氛围。另外,他也同样深爱着巴塞罗那。村上春树在2009年和2011年曾两度前往西班牙,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过巴塞罗那这座城市。

巴塞罗那

具体来说,是《挪威的森林》中的西班牙语例句“巴塞罗那有好几座桥都被冲走了”、《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的登场人物“巴塞罗那出生”的菲尔迪纳德、短篇小说《山鲁佐德》中出现的“巴塞罗那足球队的挂历”,以及短篇小说《蜂蜜饼》中出现的“为航空公司机上杂志的取材而去了巴塞罗那”的描述。

村上春树的童年是在芦屋和神户度过的,现在则住在神奈川县。就像爱着芦屋、神户、神奈川县的海岸线一样,村上春树也同样醉心于西班牙这两个临海城市。

与喜爱海滨城市的村上春树不同,三岛喜爱的是两座位于西班牙内陆的干燥城市。他被西班牙中世纪遗韵犹存的城市托莱多所打动,并借《镜子之家》的登场人物夏雄,描写了托莱多到马德里路途中的落日:

大约是在夏雄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刚从欧洲旅行归来的伯父与他分享了旅途中的趣事。其他的事夏雄基本上都已忘记,唯有一件他却一直记得。

有一天,年轻的伯父租了一辆车从西班牙的马德里到托莱多兜风。黄昏时分,汽车已行驶了一半路程,再过一个钟头将抵达马德里。托莱多与马德里之间相距四十三英里,中间是荒凉的原野、山岩与零零星星的荒村,几乎看不到汽车。

四周的旷野已经笼罩在暮色中,夜空中繁星闪烁。唯独西边地平线附近,层层云彩下尚留有一片淡蓝色的落日余晖。

此外,在视野的一隅有一束强烈的光,将旷野尽头低矮的山岩上方的天空染得通红。伯父以为是火灾,透过车窗往那个方向眺望。随着汽车的前行,伯父发现那并不是火灾,而是山脚某个工厂的炉子发出的亮光,那亮光在旷野尽头熊熊燃烧着。旁边低矮的工厂屋顶上,烟囱吹出火粉,将那一带的天空染得火红。

看到这个画面,伯父瞬间想到前一天在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看到的博斯的《地狱》,心想:这不正是博斯所描绘的地狱远景中燃烧于地平线上的城市的再现吗?

1960年和妻子瑶子第二次去西班牙时,三岛买了托莱多的袖扣,并把袖扣送给了在学习院高等科就读时期的老师清水文雄,“三岛由纪夫”这个笔名也是源于他。

托莱多

在杂志《新潮》刊登的“三岛由纪夫给老师清水文雄的信(全三十六封)”中,有一封信可以证明三岛确实把托莱多袖扣送给了清水:

托您的福,我们夫妇二人在二十号顺利回国了。回来之后被琐事缠身,没能及时向您问候,深感歉意。(中略)至于特产,也没给您买什么,只是另给您寄了西班牙托莱多的袖扣。袖扣非常花哨且大,不知道您会不会喜欢。据说当时皇太子殿下去西班牙时,看重并买回来的就是这种工艺品。皇太子殿下回国后弄丢了一枚,立马通过驻西班牙日本大使馆又买了一枚,我觉得此物与您缘分颇深,遂敬献给您。

此外,三岛还十分喜爱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风景。他在《马德里的除夕夜》的散文中,记述了1957年除夕夜那天的西班牙:

马德里的冬天非常冷。尽管西班牙被称为“欧洲的非洲”,但这里冬天的寒冷程度却和欧洲不相上下。

除夕夜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葡萄串,街上卖葡萄的商贩也举着葡萄踮脚观望着。听说在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吃葡萄,不仅能消灾,还能保证新的一年诸事顺利。广场上的人一起开始吃葡萄的场面实乃奇观。钟声消散后,大家拥抱周围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之后随着乐队开始跳舞。也能看到酒鬼们在吵架。

除了天气寒冷外,这里迎接新年的光景完全是一派南国风光。从披肩阴影处窥见的西班牙女性的黑色眼睛,能让我彻底忘记这寒冷。

此外,三岛还在《男性的美学》的散文中,提到了在西班牙买到的各种东西以及和妻子在马德里散步的情景:

我生来就喜欢明朗的地中海文化,喜爱拉丁风格的色彩,也喜欢中南美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建筑。我立志要把热带的色彩之美和忧郁移植到日本,于是建了西班牙殖民风格的房子,在房子里摆放了法国和西班牙的古董。我买的第一个值得纪念的东西,是一个西班牙扇子的螺钿边框。

马德里的落日

家里摆放的家具是我和妻子一起挑的。我们俩在马德里古董店逛得腿都僵了,沉迷于西班牙巴洛克式豪放的建筑美不能自拔。

由此可知,村上春树喜爱的是降雨量多、海风阵阵的海岸线城市,而三岛喜爱的是位于内陆的、降水少的干燥城市。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村上春树喜欢的是从比利牛斯山脉南麓到加利西亚地区的“湿润伊比利亚”,而三岛喜欢的是伊比利亚半岛内陆地区的“干燥伊比利亚”。

此外,从语言学、文化的角度来看,可做出如下判断:村上春树喜爱的是西班牙语和加利西亚语并用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以及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并存的巴塞罗那这两个两种语言并行、反对中央集权的城市,而三岛由纪夫喜爱的则是马德里、托莱多这种使用西班牙语单一语种、中央集权制的、具有贵族特性的城市。

除了城市以外,村上春树和三岛也都很喜欢西班牙的道路,同时也都在作品中有所提及。村上春树在《寻羊冒险记》中,借一名在北海道某牧场工作的男性角色之口,描述了自己喜爱的西班牙道路:

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全国各地遍布着牧羊人才能走的路,连国王都不得进入。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这一时代设定和西班牙国王的存在。

十六世纪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时代。1516年,卡洛斯一世宣布成为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地区的国王,西班牙·哈布斯堡家由此开启。在1571年腓力二世时期的勒班陀海战中,西班牙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被称为“无敌舰队”,西班牙也成为“日不落帝国”。就这样,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形成了“西班牙帝国”。

但是,村上春树选择的西班牙道路却是十六世纪这一黄金世纪时期,连国王卡洛斯一世和腓力二世都不得进入的、只有牧羊人才能走的道路。换言之,村上春树选择的这条道路和他选择的两座城市巴塞罗那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一样,是反中央集权的,也是反王权的道路。

和村上春树相反,三岛喜爱的西班牙道路则是充满中央集权、王权气息的道路。前面也提到过,三岛被连接马德里和托莱多的汽车道吸引,在《镜子之家》中写到了这条道路:

有一天,年轻的伯父租了一辆车从西班牙的马德里到托莱多兜风。黄昏时分,汽车已行驶了一半路程,再过一个钟头将抵达马德里。托莱多与马德里之间相距四十三英里,中间是荒凉的原野、山岩与零零星星的荒村,几乎看不到汽车。

虽然这里描写了西班牙的田园风光,但是喜爱连接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和保留中世纪风貌的贵族城市托莱多的汽车道,也就意味着三岛选择了王权、中央集权制的道路。

羊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