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敷药疗法源远流长,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选用有一些辛窜通窍、通经活络的药品或者味厚攻伐的药品,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而调节机体平衡,疏通经络,驱邪扶正,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前不久妻子老是对我抱怨,她最近老是眩晕,我也不关心关心她。我告诉她,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敢保证3天之内不花一分钱就让你不眩晕了。她还有点不信,当晚我就让取了大约20克的独头蒜,剥皮洗净;然后取20克的土豆,同样剥皮洗净。都做好后,把土豆混着蒜一起捣成泥。最后,取来伤湿止痛膏,把适量的捣成的泥放在膏药的中心,然后等她洗脚以后,将膏药上有泥的部位对准她的涌泉穴贴上。在这里用伤湿止痛膏作为泥的载体,只是利用它的黏性,并无特别作用,用布只要缠紧也行。这样在睡前贴上,早上起床后取下来,到了晚上再换新的。如此连续两天后,妻子惊奇地告诉我,她的眩晕没了。
穴位的敷药疗法源远流长,传统医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选用有一些辛窜通窍、通经活络的药品或者味厚攻伐的药品,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而调节机体平衡,疏通经络,驱邪扶正,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穴位的敷药疗法,方式多样,不同的病症选用的药物可能一样,但穴位不一样;也可能选用的穴位一样,但药物不一样了;药物和穴位完全不同也是存在的。下面我将会为大家大致介绍一些常见病的足部穴位敷药疗法。
失眠:用朱砂3—5克,将朱砂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1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白布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把脚洗净,睡前贴敷。朱砂有清心、定惊、安神的功能。此法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者。
咳嗽:咳嗽取大蒜若干、伤湿止痛膏2片,将大蒜捣烂如泥,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晨揭去,连续敷贴3—5次。此法不仅可治疗小儿百日咳,而且对成人因炎症而引起的遇风、寒、燥邪所致的咳嗽及夜间剧烈咳嗽都有效。
呕吐、腹痛:取姜汁、蜂蜜和丁香各10克 ,混合捣碎后,取汁涂抹于太白穴。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凹陷处。
月经不调:取巴豆2粒去壳,加麝香0.3克,混合研磨成末后,加水制成1个药饼贴水泉穴。水泉穴位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鼻衄(流鼻血):取少许大蒜剥皮洗净,然后与醋混合捣烂。调制好后,去适量抹于人体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的京骨穴(足太阳**经)。
头痛:取胡椒3克,研磨成末后,以白酒调制后,涂于京骨穴。
在实际的穴位敷药疗法操作中,敷药前,大家要注意敷药部位的清洁,甚至需要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同时要确定患者是否对所敷之药有过敏的历史,一旦有,应放弃敷药;如果所敷位置的皮肤存在伤口或皮肤破裂,也需要放弃敷药。在每次清除所敷之药时,要保持敷药穴位的干净。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一种药长期敷一个地方,以免损伤皮肤,应几组穴位换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