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来聊聊月中玉兔。在中国文学中最深入人心的玉兔形象,大概要数《西游记》里面的玉兔精。
玉兔精变化成天竺国公主,想要骗唐僧成亲。电视剧《西游记》里面还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叫《天竺少女》。因为电视剧的影响,玉兔精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美貌少女。但其实,原著里的玉兔精是一只公兔子。
这是有明确根据的,原著里说:玉兔精被孙悟空识破以后,脱了衣裳,摇落了钗环首饰,跑到御花园土地庙里取出一条短棍,急转身来跟孙悟空乱打起来。这个时候,后宫有些妃子,还把她脱下来的衣服和首饰拿给皇后看,说“这是公主穿的、戴的,今都丢下,精着身子,与那和尚在天上争打”(第九十五回)。注意,这里明确写着“精着身子”,就是说玉兔精不但脱衣服,而且还脱光了。要是她真是一位美少女,打架前脱光衣服,众人还抬头围观,这也未免太**了些。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妖精不会在意凡人的人伦,脱光衣服打架,不代表玉兔精就是雄性。其实不然,《西游记》的一贯设定,就是妖精也有人性,也懂人伦。比如原著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蜘蛛精洗澡时被猪八戒调戏,恼羞成怒,说了这么一番话:“你这和尚,十分无礼!我们是在家的女流,你是个出家的男子。古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们同塘洗澡?”这里蜘蛛精不但懂人伦,还引用了儒家《礼记·内则》里面的“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即男女长到七岁就不能坐在一起、不能一起吃饭了。可见,人伦这方面,蜘蛛精这样的野怪尚且明白,更不要说嫦娥的高级宠物玉兔精了。
其实,玉兔精是雄性,在古代是一个常识。明朝有个大思想家李贽,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写了一段批注:“向说天下兔儿俱雌,只有月宫玉兔为雄。故兔向月宫一拜,便能受孕生育。今亦变公主,抛绣球,招驸马,想是南风大作耳。”[1]
李贽这里说的“南风”,指的就是男色之风。明末清初小说家褚人获有《坚瓠集》传世,书中道:“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闽、广两越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辄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所以,李贽会说《西游记》中玉兔精抛绣球招亲是“南风大作”,这是因为他体会到了这一回的喜剧色彩。
为什么古人会有雌兔拜月受孕这种说法呢?因为兔子这种动物,从外观很难分辨公母。《木兰诗》里就有这么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就是说,雄兔、雌兔,从外表看,是分不出来的。所以古人会认为,地上没有公兔子,全是母的,只有天上那只玉兔是公的;地上的母兔子朝着天上的公兔子拜一拜,就怀孕了。
这类说法,早在西晋时期就出现了。西晋有一位大学者名叫张华,是西汉张良的十六世孙,他曾经劝说晋武帝司马炎出兵伐吴,一统天下。张华还是一位大学者,编纂了一本书叫《博物志》,里面就提到了这个说法:“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就是说,母兔子舔舔自己的毛,望着月亮就可以怀孕。这类说法,在中国各类文献中还有很多。所以在中国民俗和神话传说里面,玉兔是只公兔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玉兔精的人设,应该是一个浪**少年,手拿一根短棍,打架前喜欢脱衣,颇有点儿梁山好汉的豪爽。而且,他可能还好男风,这也是明清时期很多富家少年的爱好;连《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如此。《西游记》塑造了玉兔精这么一个妖精,其实和明朝的社会风气有关。
既然说到了玉兔,顺便来说说嫦娥。玉兔的主人真的是嫦娥吗?
你可能有点儿惊讶,难道不是吗?至少在《西游记》里面,还真的不是。
先问一个问题:嫦娥、广寒仙子、太阴星君,这三个神仙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可能会说,“太阴星君”这个称号有点儿陌生,没听过。其实在《西游记》原著里面,玉兔的主人就是太阴星君,而且她是带着嫦娥一起下来收服玉兔的。
你若不信,请看原著第九十五回:
这行者愈发狠性,下毒手,恨不得一棒打杀。忽听得九霄碧汉之间,有人叫道:“大圣,莫动手!莫动手!棍下留情!”行者回头看时,原来是太阴星君,后带着姮娥仙子,降彩云到于当面。慌得行者收了铁棒,躬身施礼道:“老太阴,那里来的?老孙失回避了。”
你看,这里明白写着“太阴星君”四个字。而且太阴星君的地位似乎很高,孙悟空看见她都毕恭毕敬的。那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太阴和太阳对立,指的是月亮。太阴星君,那自然就是月神了,类似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在《西游记》里,太阴星君的人设是一位老太太,一口一个“老身”;孙悟空也称呼她“老太阴”。而且太阴星君下来,还带着姮娥仙子。注意,姮娥就是嫦娥,汉朝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就把姮娥改成了嫦娥,因为恒和常是一个意思。
那问题就来了,按《西游记》里的设定,嫦娥是太阴星君的下属,但在中国很多老百姓心里,嫦娥就是月神,月神就是嫦娥。所以电视剧《西游记》也尊重了这个设定,最后是由嫦娥来把玉兔精收走了。那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有这个印象,认为嫦娥才是月神呢?
这就要说到嫦娥的历史了。嫦娥传说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古书《归藏》中,书中提到“恒我”偷窃不死之药、然后奔月的传说。这个“恒我”应该就是“姮娥”,到了汉文帝刘恒年间,被改名为“嫦娥”。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著作《淮南子》里,给嫦娥奔月的故事加了个人物,也就是羿。这个故事里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取得了不死药,结果被嫦娥给偷吃了。嫦娥吃了药就提前几千年完成了“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这个故事里面虽然提到了羿,但没有明说他和嫦娥之间的关系。东汉有个学者叫高诱,他是卢植的弟子,也就是刘备的师兄。高诱在这里加了一句注解,说嫦娥应该就是羿的妻子。于是,羿和嫦娥的夫妻名分,就这么被确定了下来。
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妻子离家出走的故事。但古人喜欢脑补[2],总觉得嫦娥离家出走,独守孤凄,大约会回心转意。李商隐的诗中就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因此又有了这样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以后就后悔了,托梦给羿,说要是想她,就用面粉做成月亮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角,三更时分呼唤她的名字,她就回来跟羿团圆。羿于是照做,真的和嫦娥短暂地重逢了。据说这就是月饼和中秋赏月的由来。总之,嫦娥这样一位离家出走的妻子,又变成了爱情的象征。既然月神太阴星君主管爱情,嫦娥又住在月亮里面,而且嫦娥也象征爱情,那么一来二去,嫦娥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月神了。关键是,嫦娥颜值还高。
回到开头的问题,嫦娥和广寒仙子,又是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是一回事,嫦娥就是广寒仙子。月宫被称作广寒宫,广寒宫中的仙子,是为广寒仙子。只是在《西游记》里面,广寒宫的仙子不止一位,嫦娥也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身份?——?月宫里的仙子们都叫嫦娥,她们都是太阴星君的随从。《西游记》里的嫦娥,有明确称号的只有两位:一位是素娥仙子,一位是霓裳仙子。素娥仙子曾经打过玉兔;后来她下凡托生为天竺国公主,于是玉兔也下凡来报复她。至于霓裳仙子,她才是那位被猪八戒调戏的嫦娥;而且太阴星君下凡时身旁带着的那位嫦娥,其实就是霓裳仙子。原著里说,太阴星君收了玉兔、要回去的时候,猪八戒抱住霓裳仙子,说:“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第九十五回)所以,《西游记》里猪八戒曾经调戏过的嫦娥,并不是月神太阴星君,而是太阴星君身边的宫女霓裳仙子。要是猪八戒胆敢调戏太阴星君,那处罚可就不是赶下凡间这么简单了。
所以,玉兔和嫦娥,背后轶事颇多。若逢中秋佳节,饮酒赏月,谈古论今,拍案惊奇,不亦乐乎?
[1] 关于李评本《西游记》的评点者,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叶昼伪托。
[2] 脑补:网络流行语,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补充或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