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有许多妖怪,虽然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妖怪,但仔细看一下他们的名称,还是能看出区别来。比如黄袍怪叫“怪”,蜘蛛精叫“精”。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叫法,比如“妖”,再比如“魔”。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妖、魔、精、怪分别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说妖。《左传》里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意思是说:天违背时令就是灾害,地违背自然规律就是妖异。比如夏天下雪,冬天打雷,这叫“灾”;梅花夏天开,荷花冬天开,这叫“妖”。一个人要是成天不守规矩,喜欢瞎折腾,这就叫“作妖”。引申一下,你家的猫狗如果有一天忽然会直立行走,会叫你“爸爸”或“妈妈”,会自己出门卖萌,然后给你带口红或者游戏手办回家,这也叫“妖”。所以“妖”是一个最宽泛的概念,泛指一切出现变异行为的自然物。
“妖”的下面又分出两支,一支是“精”,一支是“怪”,所以有的妖叫“妖精”,有的妖叫“妖怪”。那“精”和“怪”有什么区别呢?修炼之后更像人形的,或者说行为更像人的是“精”;修炼之后更接近本形的,或者说行为更接近本形的是“怪”。你想,如果你家里的猫忽然开口跟你说话,你会说:“成精啦!”因为它看上去更像人了。如果你家的猫忽然身高八丈,猫爪上来呼你1,那就很惊悚了,你只会喊:“怪物啊!”这就是“精”和“怪”的区别,它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这种潜意识的来源是什么?“精”这个概念,源于道教的修炼思想。道教很博爱,认为有生命的都可以进行修炼;动植物修炼到一定层次,就可以变成人形。为什么要变成人形?当然是源于人类“万物之灵”的自信了。《抱朴子》引《玉策记》曰:“狐及狸、狼,皆寿八百岁,满三百岁暂变为人形。”(《初学记》卷二十九)所以动植物修炼到能变成人形,就是“精”,动植物中的精英也。
比如《西游记》里的蜘蛛精、白毛老鼠精、蝎子精、玉兔精,不但看上去像人,而且都是美人,行为也和人没有区别,懂得打扮打扮再出门。再比如玉华州的黄狮精(就是偷了孙悟空他们哥儿仨兵器的那个倒霉孩子),他虽然长得更像本形(狮子),但也被称为“精”。因为他的行为实在太像个良民了,要办会吃席,需要弄点儿肉,他居然让手下小妖花钱去买1?呼你:东北方言,意思是打你、拍你。猪、羊。孙悟空他们哥儿仨冒充小妖回来,说买完还倒欠五两银子,得付钱;黄狮精居然说:“好的好的,我再给你们拿五两银子吧。”当妖精当到这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总之,他们给人的感觉都像人,从人的视角来看,没有那么奇怪,所以不叫“怪”,叫“精”。
而那些长相和行为不太像人的,就是“怪”。比如黄袍怪,本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下凡。虽然他本是神仙,但还是保留了狼的本相。原著里描述他的长相是:“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第二十八回)这一看就不像个人。而且黄袍怪的行为也不像人:他曾经变化成俊俏郎君去宝象国认亲,受到国王的款待;结果他多灌了几碗黄汤,就露出本性,抓过一个宫女咬了一口,吃她的肉?——?这不是人会干的事啊!所以,黄袍怪不能叫“精”,只能叫“怪”。
《西游记》里还有个多目怪(就是蜘蛛精认的大哥),本相是一条大蜈蚣。原著里说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清秀的道士,那为什么也叫他“怪”呢?因为他穿着衣服还像个人,衣服一脱就不像了?——?他胸口两肋之下有上千双眼睛,看着特别瘆人,简直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而且他的眼睛还能放出金光黄雾,遍及方圆十里,把悟空困在其中。这也显然不是人所能有的行为。这么个东西也只配被叫成“怪”。
当然,《西游记》里还有个比较分裂的妖精,就是偷袈裟的黑熊精,又叫熊罴怪。这哥们儿,看长相五大三粗的就是一头熊,但很有修养,经常和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讨论学术问题。可能也因为他学术功底不错,所以被观音菩萨看中,招去当守山大神。所以按行为他是精,按长相他是怪。
说完了“妖”“怪”“精”,我们最后来看“魔”。“魔”这个字原本其实写作“摩”,指的是摩罗。摩罗是梵语“mara”的音译,本义是扰乱和阻碍。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魔王曾经对他进行各种阻碍,想要阻挠他成佛。这个魔王就被称为摩罗。后来,“摩罗”这个词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觉得“摩”这个字不够可怕,把它下面换成了“鬼”,于是“魔”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所谓魔,指的是一切与正道对立的事物。所以一个人偏离正道,叫“走火入魔”。还有一句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或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两句话都对,但意思不一样。前者是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后者是说,修行每加深一尺,所遇到的魔障就会加深一丈,形容修行的艰难。总之,魔和道是一组对立。
《济公全传》里面有八个很厉害的角色,都是依外道修炼出来的,合称“八魔”。那《西游记》里有没有魔呢?有,比如白骨精的正式名称其实叫“尸魔”,“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在原著里叫“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为什么叫“尸魔”?因为有资格修炼的首先得是活物;尸体修炼,本来就违背正道,所以只能成魔。
魔在《西游记》里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既然魔和道是对立的,那么那些敢于公开和所谓正道叫板的妖怪,就被称为“魔”。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经有过六个结义兄弟,其中打头的三个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还有混天大圣鹏魔王。这几位大圣,一看名号就是跟天庭不对付的,所以都是“魔王”。类似的概念,在金庸小说里也有:《笑傲江湖》的日月神教和《倚天屠龙记》的明教都被称为“魔教”,因为他们和所谓的名门正派不对付。
总结一下就是:物有反常皆可为妖,妖中似人者为精,不似人者为怪,与正道抗衡者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