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后,竟然立刻就能开口说话——患者家属常会对此大感意外。
患者从手术室被推出,家属纷纷围拢过来——这是医疗剧中常见的场景。剧中的患者回到病房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缓缓睁开眼睛:
“你终于醒了!”身边的家属喜出望外——电视剧基本都是这么演的。
现实中,很多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就会从麻醉状态中清醒过来。医生会在手术室里等待患者苏醒,并要求患者动动四肢,回答问题,确认患者意识清晰之后才会将他送出手术室。
很多人认为所谓全身麻醉就是“睡一觉就做完了”,但严格来说,全身麻醉并非简单的失去意识。“镇静”“镇痛”“不动”是全身麻醉的三要素,全身麻醉过程中必须时刻满足这三大条件。
“镇静”指失去意识;“镇痛”指抑制痛觉;“不动”指肌肉松弛(舒缓状态),不产生多余的运动。以上目标都是靠不同的药物来实现的,这就是现代全身麻醉技术。
镇静时,让患者吸入挥发性麻醉气体,或是从静脉注射麻醉药。镇痛和肌肉松弛也都有专门的注射药剂。它们的作用时间都较短,用量也容易调节。手术过程中,必须持续给药,待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效果自然消失。但是要消除肌肉松弛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用拮抗剂(中和药效的药物)。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有疑问:既然没有意识,感觉不到痛,为什么还需要镇痛呢?
实际上,即便你感觉不到,疼痛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负担,会引发血压上升等异常状况,产生实际的危害。尤其是患者如果在手术期间醒来,疼痛会对身体造成莫大的伤害,因此镇静、镇痛缺一不可。
另外,即使失去了意识,如果肌肉不松弛,仍会因刺激而做出反射性动作(有害反射),这会妨碍手术的安全进行,所以必须使用强效的肌肉松弛剂,抑制有害反射,确保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下的患者,其呼吸肌也会麻痹,自主呼吸完全停止(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呼吸),所以需要给患者插管连接人工呼吸机,依靠机械的力量换气(空气进出)。
手术结束后,要确认患者已充分清醒,确认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后再拔管,否则是无法离开手术室的。
基于以上原因,患者从手术室出来时已是清醒状态,绝非昏睡状态。当然,刚苏醒的患者会有点发晕、说话吐字不清的情况,但跟家人交流基本不成问题。
当然也有例外。像心脏手术之类的重大手术,一般仍会在术后持续给药。患者会带着人工呼吸机离开手术室,进入重症监护室。这种状况下的患者在手术后不会马上恢复意识,待其身体状况逐渐稳定,医生会减少镇静剂的剂量,让患者尽可能在没有疼痛的状态下苏醒,在确定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吸后再拔管,计划性地终止人工呼吸。所以,那种“你终于醒了”或者“能不能醒要看运气”的场面并不存在。如今我们通过完善的过程管理,实现了患者的计划性苏醒。
在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时,很多人不免担心“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真的不必担心,药效消失后人会自然苏醒,现代全身麻醉技术非常安全。
“麻醉”与“镇静”的差别
有些医院可以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接受内窥镜检查(胃镜、大肠镜等)。其实这并不是全身麻醉,准确来说是镇静(根据需要也会配合使用镇痛剂)。被检查者虽然处于睡眠状态,但仍可自主呼吸,无需人工呼吸机,检查真的是在一觉之后就完成了。
但是大家一般并不会想到“镇静”一词,都以为这就是麻醉。经常有人说“照胃镜的时候请帮我‘麻醉’”,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麻醉”。
很多做内窥镜检查的诊所,在网页或招牌上都写着“麻醉”。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错误是故意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患者理解。如果写“镇静”,看到的人可能会有些费解。
多说一点,进行小手术的时候不会用全身麻醉,而是采取局部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麻醉同样有“麻醉”这个字眼,但是方法和全身麻醉完全不同——将麻醉药局部注入,仅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痛的效果。
当然,这时的人是有意识的,也能自主呼吸、谈话。例如伤口缝合、拔牙之类的小手术,没必要采取全身麻醉,只在有需要的地方注射麻醉药,暂时去除痛觉就能完成治疗。
在进行剖腹产、痔疮手术、腹股沟疝气手术时,则会抑制下半身痛觉,俗称“半身麻醉”,但正确的说法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法是从背部将药物注射进脊椎内的蛛网膜下腔,让下半身麻痹。这样一来,肚脐以下的部位会失去痛觉,只剩触觉。运动神经也会麻痹,所以患者自己无法移动下半身。这种方法和全身麻醉完全不同,患者意识非常清晰。很多时候,医生可以和患者对话,在手术中实时判断患者的情况。
麻醉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无痛分娩时采用的“硬膜外麻醉”,或是针对特定神经的“神经阻滞”,以及刚刚提到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它们统称为“局部麻醉”。
在临床中,根据手术的部位、种类、诊疗科别,会适当地组合或分别使用各种麻醉法。当然,具体情况都要交给这方面的专家——麻醉医生来判断了。
[1] Vero毒素分为VT1和VT2两种,后来的研究发现VT1和痢疾杆菌所带有的志贺毒素是同一种,因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也被称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志贺毒素是以1898年发现痢疾杆菌的日本学者志贺洁的名字命名的。痢疾杆菌的学名Shigella也出自志贺的名字。——作者注
[2] 玛其隆(マキロン),日本第一三共医药保健公司(第一三共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的品牌,该品牌的伤口消毒软膏在日本相当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