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大量出血并不一定致命 头皮很容易出血(1 / 1)

说起悬疑剧中经常出现的凶杀场面,“敲头”或“刺腹”都是标配。敲头的时候,罪犯用玻璃烟灰缸或花瓶猛击对方的头部使之晕倒,并在地面上留下一片血迹。

不单是凶杀现场会出现头部大量出血的情况,人们从楼梯或高处跌落并摔伤头部时,也会这样。

为什么呢?

尽管很多人认为头部受的伤是“致命伤”,但头部出血其实并不都是致命的。头皮真的特别容易出血。头皮中细小的血管相当多,而且头皮正下方有一块坚硬的骨头(颅骨),稍有磕碰就很容易出现损伤,而且出血量也很大。

不少人撞了个“头破血流”时会慌忙冲进医院。头部血流不止,脸和衣服一片鲜红,任谁都会惊慌失措。而且,头的大部分范围在镜子中都是看不到的,这种看不到的部位在出血,当然会更加恐惧。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撞了头起大包的经历。小时候我就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的部位就不会起包呢?只有脑袋会起包,这不奇怪吗?当我进入医学院并学习了人体的运行原理后,这个谜团就迎刃而解了。

准确地说,“起包”是一种“皮下血肿”——皮肤内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后聚集的状态。头上容易形成血肿的原因是头皮本就容易出血,而皮肤下就是头骨,所以积聚的血液不会向内扩散,而是向外扩散,引起皮肤肿胀。

总之,表皮受伤通常不会危及生命。如果流血了,用毛巾等按压止血,保持镇静,去医院缝合即可。

真正可怕的是颅内出血。

我经常对脑袋出血的人这么说:“如果是表皮受伤,可以缝合。我担心的是颅内是否有出血。即使现在的检查没有发现,以后也可能会缓慢出血。我们要再谨慎地观察一下。”

头部受创引发致命的颅内出血,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果受伤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行为异常、四肢麻痹等症状,可能是出现了颅内出血。

许多医院向患者发放的头部外伤注意事项单中都列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因为没人能在初次诊断时就保证患者真的“没问题”。

当你变成熊猫眼……

还有一些患者在头部受到撞击后一周到一个月,乃至更长时间后才发现颅内出血的现象,这被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人身上尤其常见。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健忘、头晕等症状时,家属会误认为是患上了老年痴呆而延误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头皮没有出血,甚至患者本人可能都不记得头被撞过。不知不觉地撞到了头,在看不到的地方不知不觉地出血。尽管头部出血并不都致命,但没有明显的出血也不一定是轻症。

还是题外话:很多人在撞到额头后会起一个大包(皮下血肿),第二天,眼睛周围变成了紫色,就像熊猫眼一样。人们误以为眼睛也被撞了,又会急忙赶去医院。

这是因为聚集在皮肤下的血液发生了转移,这种现象并不少见。额头上的血,受重力作用而下移到眼睛周围。通常情况下,颜色会慢慢褪去并恢复如常。

但是,对于皮肤较薄的老年人,即使是简单的血肿也要谨慎对待。因为老年人表皮的血液流动性较差,可能会导致坏死。

因此,撞伤可以引起身体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用理论来解释。如果你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就不会因为这些意料之外的现象担惊受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