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蒸汽朋克党的分支辨认指南(1 / 1)

对帝国的批评

蒸汽朋克小说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时断时续的进程,在这期间形成的诸多前沿突破并不一定会对紧随其后问世的作品产生影响。贝洛克、杰特尔和鲍尔斯三人或许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创作了一批十分优秀的幻想探险作品,但是另一种早期蒸汽朋克作品早在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那就是迈克尔·穆尔考克的《空中浪游者》三部曲(Nomads of the Air,1971—1981)。

根据蒸汽朋克专家兼评论家杰斯·奈文斯的说法,“(这个三部曲)拥有蒸汽朋克的一切基本要素,却还称不上是成熟的蒸汽朋克。不过,这主要是因为我不太确定能不能在子类正式出现之前就把它称作蒸汽朋克。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也只会管爱伦·坡之前的侦探小说叫‘原始侦探小说’”。

《空中浪游者》里出现的飞船并不都是蒸汽动力的,不过,除了这个近乎吹毛求疵的小问题之外,穆尔考克完全称得上是当代蒸汽朋克的教父之一了。他的系列作品中不仅有飞艇舰队之间的激战,也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政治及军事阴谋。对此,穆尔考克表示:“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这些小说的意图看成对爱德华时代帝国观念的纠正。它们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所谓良善的帝国是不存在的。即便有时候帝国看起来十分慈悲,事实上也绝非如此。书中涉及的既有当时正在崛起的北美帝国,也有日益衰弱的大英帝国。让我震惊的是,虽然许多人和我(写《空中浪游者》系列故事的时候)选择了同样的手段,他们所做的却只不过是(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写写看起来很酷的大冒险,比如飞艇在空中嗡嗡叫着飞来飞去,打几场轰轰烈烈的空战什么的,而这些故事发生的世界甚至还在打第二次世界大战呢。我抨击的那种怀旧情绪人家反而大肆赞扬起来了!”

穆尔考克的作品中没有爱迪生式故事里那种热情又轻率的发明家形象,也不会对现代技术大加赞赏,他认为这样的技术必定要被政府运用于压迫的目的。出于这样的原因,他对来自加州的作家三人组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反而与第一波蒸汽朋克浪潮的代表作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而那部彻底否定了怀旧情绪的作品正是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合著的《差分机》。这部1990年问世的小说同时获得了星云奖、坎贝尔奖和极光奖的提名。

迈克尔·穆尔考克,摄于20世纪90年代

虽然贝洛克、杰特尔和鲍尔斯三人的作品出现得更早,但蒸汽朋克这一亚文化中小说读得不多的成员提及最多的还是《差分机》。这部小说虽然形式是“历史赛博朋克”,却十分适合蒸汽朋克的语境。绝大多数赛博朋克作品都是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近未来的阴郁科技小说,《差分机》的舞台却是1855年的反乌托邦式架空实境:查尔斯·巴贝奇成功建造出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促使信息化时代与工业革命同时到来;拜伦勋爵成了一个工业激进党的领袖,他领导的反对技术的数次革命都在压制下破产,大英帝国由此成长为超级大国;而美国则分裂成了数个独立国家,比如加州共和国与采取共产主义制度的曼哈顿岛公社。大英帝国在这一大背景下取得了诸多科学成就,这让查尔斯·达尔文等人获得了贵族地位。

伊安·米勒为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的《差分机》英文第一版(高兰兹出版社,1990年)设计的原始封面

这部小说里出现了不少让蒸汽朋克爱好者心花怒放的内容,比如以煤炭粉末为燃料的喷气式飞船,以及多少有点笨拙的机械AI(人工智能)——它被安装在伦敦的一座足有好几个街区大的埃及风格金字塔里,一群穿白袍的僧侣随时拿着油罐伺候它。《差分机》还对爱迪生式故事做出了小小的致敬,书中劳伦斯·奥利凡这个角色“偷偷把爱迪生式廉价原始科幻小说走私给大不列颠的王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中有一本叫《沙皇的车夫》(Wheel-Men of the Czar)”,斯特林如是说。不过,在这些细节之外,斯特林和吉布森像穆尔考克一样,更加倾向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探索帝国的扩张与工业和信息革命并行的前提下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形上。所以他们才会兴致勃勃地探索看似十分友善无害的技术是否会带来腐败性的后果。

那么,贝洛克、杰特尔和鲍尔斯的作品对《差分机》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根据斯特林本人的说法,这种影响其实相当一般:“我猜,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这三位来自加州的科幻作家敢于以19世纪英国专家自居的那种自由精神。这勇气确实值得称赞。他们读了亨利·梅休的作品,这也是个好主意。”

斯特林和吉布森与赛博朋克的关联对小说、电影以及流行文化产生了普遍的影响,这也让《差分机》一书对蒸汽朋克文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更早出现的小说。诚然,我们或许可以将加州作家对蒸汽朋克的共同影响与约翰·菲奇在蒸汽轮船上的贡献做个类比。菲奇的确制造了第一艘能够运行的蒸汽轮船,但让蒸汽轮船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是罗伯特·富尔顿(在这个类比中,斯特林和吉布森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然而,实际上,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些蒸汽朋克小说在影响力和流行度上一直起起落落,直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蒸汽朋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作为时尚真正兴起,没有亚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也没有核心粉丝群体为其添砖加瓦,蒸汽朋克小说的发展只是时断时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