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1)看雪(1 / 1)

张岱

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3)矣,余拏(4)一小舟,拥毳衣炉火(5),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7)曰:“莫说相公(8)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臂鹰、弹琴咏诗的贵公子生活。明亡后隐居剡溪山,布衣蔬食,常至不继,著述以终。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这部著名的文集记录的是早年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文字简短活泼,流利清新,富于诗意。

《湖心亭看雪》中的雪景,堪称古今无两的妙笔,如同绘画中的白描笔法,三言两语就把雪后的西湖美景刻画得如同琉璃世界,晶莹剔透。尤其是谈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简直是现代航拍才能实现的绝佳观感。文字极其简洁朴素,视野境界却非常宏大,空明澄澈,渗透着淡淡的诗意,堪称小品文的绝佳典范。

(1) 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位于外湖中央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

(2) 崇祯五年:1632年。

(3) 更定:也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

(4) 拏(ná):牵引,划动。

(5)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6) 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7) 喃喃:小声嘀咕。

(8) 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