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2)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而柔,其声汹以豗(3)。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4)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金鸡之峰(8),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9);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10)而优游,逍遥而相羊(11),无外物以汩(12)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13)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赏析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建国后,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以弘文馆学士致仕。谥文成。有《诚意伯文集》。
这篇游记开篇围绕风和松展开,引经据典,极尽描摹之能事,全面分析了风和松的各种特点,然后写到金鸡峰上的三棵古松树:“微风拂之,声如暗泉……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用四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由小到大的风吹入松林的声音。最终归结到叙述松风阁的修建过程。
(1) 松风阁:位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2) 訇(hōng)磕:大声。
(3) 豗(huī):轰响。
(4) 槁:枯。
(5) 巃嵸(lóng sǒng):高耸。
(7) 昏秽(huì):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8) 金鸡之峰: 金鸡峰,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9) 雅乐:正乐。古时把那种正规的、标准的音乐叫作雅乐。
(10) 偃蹇(jiǎn):安逸舒适。
(11) 相羊:徘徊,盘桓。
(12) 汩(gǔ):乱。
(13) 颍水: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西的颍谷,东南流至安徽省境内,入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