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抢花炮(1 / 1)

第一节 抢花炮概述

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其主要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一、抢花炮的起源与发展

抢花炮源于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贵州从江县城一位老人说,500多年前,侗族先祖沿都柳江逆水而上住在江的两岸。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落后和交通不便,先辈们只有靠狩猎、农耕为生。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劳作,突然,天空上飘来一个五彩缤纷的圆环,于是农夫就一直跟着跑,直到此环落地,农夫将其带回家中,从此以后农夫家里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民们得知是这一吉祥圆环给农夫带来的好运后,便要求将这一吉祥物拿来让全村老少抢,谁争到是谁的福气,于是寨老们将每年春暖花开的农历三月三定为抢花炮节。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项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最为踊跃。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

在抢花炮的节日里,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涌上花炮赛场,有的是为了参赛,有的则是为了给本村寨的花炮选手呐喊助威,姑娘们更是为了寻找如意郎君,凡是主持抢花炮的村寨,事先请纺织手艺高、家庭和谐、人丁兴旺的妇女用青细竹篾或藤条编织茶杯口大小的圆圈,外面缠上红布,典型示范以红、绿、蓝、黄、紫五色丝线扎牢。花炮有三个,据说:“抢得第一炮是福禄寿喜;抢得第二炮是升官发财;抢得第三炮是人丁兴旺。”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时,将红炮圈放在铁炮的筒口上,然后点上火药放炮,红炮圈被射上高空中,各村寨的选手争先抢夺,顿时全场欢声雷动。抢一炮一般都要争夺两个小时左右。当选手把红炮圈送到庙里的裁判台后,庙里顿时鼓声齐鸣,并鸣炮三响。

传统的抢花炮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后属于单打独斗。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一定界限,漫山遍野皆为活动范围。这就对抢花炮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抢花炮者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拨的毅力,快速灵敏的反应,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等。1982年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为表演项目的抢花炮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出现在民族体育的园地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为使其更加普及,国家体委、国家民委于1985年决定,把抢花炮列为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

二、抢花炮的特点与价值

抢花炮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参赛的队员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做到了个人为集体努力争光,集体才能为个人的技术发挥创造更多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所以,抢花炮运动能培养队员团结、协作、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在抢花炮运动的比赛过程中,技术的发挥和战术的运用都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运用的复杂性。因此,通过抢花炮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能培养参与者顽强的意志品质。随着抢花炮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赛场上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情况下,要求参与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还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通过抢花炮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能提高参与者的身体器官的功能,提高观察能力,以及时空感和定向能力。参与者在练习中,由于动作的经常改变,对提高神经中枢的灵活性,提高神经中枢支配身体各器官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抢花炮运动现已在民间和学校中广为流传,积极地普及和开展这项运动,既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对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