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技术
(一)踢球技术
踢球的方法有很多,但主要有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以及脚尖踢球和脚跟踢球等。这里只介绍脚内侧踢球和脚背内侧踢球。
1.脚内侧踢球(又称脚弓踢球)
特点:脚与球接触面积大,出球准确平稳,且易于掌握。但由于踢球时要求大腿前摆到一定程度时外展且屈膝,故大腿与小腿的摆动都受到限制,因此出球力量相对较小。主要是进行短距离准确传球和射门的理想方法。
动作要领:
(1)踢定位球:直线助跑,支撑前的最后一步稍大些,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约15cm处,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腿膝关节微屈,在开始支撑的同时踢球腿开始前摆,由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在前摆的过程中大腿外展,当膝关节的摆动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在触球前将脚跟送出使得脚内侧部位所形成的平面与出球方向垂直,踢球脚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微翘起,踝关节功能性的紧张使脚型固定,触(击)球后身体跟随移动,髋关节前移(送出)。
(2)踢空中球:根据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踢球腿大腿抬起(屈)并外展,小腿屈并绕额状轴后摆。利用小腿绕额状轴由后向前摆动,当摆至额状面时与球接触,击球的中部。
(3)踢反弹球:根据来球落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的站位应与球的落点保持在踢定位球时支撑脚与球的相对位置。踢球腿摆动与踢定位球时相同。在球着地后刚弹离地面的瞬间用脚内侧击球的中部。
易犯错误:
(1)踢球腿膝关节外展角度不够,脚趾没勾翘,击球脚型不正确,影响击球效果。
(2)踢球腿直腿摆击球,出球乏力。
(3)支撑脚位置靠后,击球的一刹那,脚型不固定,出球不顺畅。
纠正方法:
(1)可进行分解练习或无球模仿练习,也可结合固定球进行体会动作练习。
(2)在练习中强调支撑腿最后一步跨出的距离,使腿后摆充分伸展,膝关节放松。
(3)踢定位球时,确定支撑脚的支撑点,运用敲击的方式固定脚型。
2.脚背内侧踢球
特点:摆踢动作顺畅、幅度大、脚触球面积大、出球平稳有力且性能和路线富于变化,适用于中远距离传球和射门。
动作要领:
(1)踢定位球: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约成45°,最后一步稍大,以支撑脚底靠外部成滚动式积极着地,脚尖指向出球方向,并在球的内侧后方20~25cm处,膝关节微屈。在支撑的同时,踢球腿已完成后摆,并开始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大腿摆至与支撑腿接近同一平面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此时脚尖外转脚外翻,脚跖屈(脚背绷直)以脚背内侧部位触击球。击球后踢球腿及身体继续随球向前。
(2)踢空中球:根据来球速度、运行轨迹,选好击球点并及时移动到位,身体侧对出球方向,用来球方向的异侧脚支撑,支撑脚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向支撑脚一侧倾斜,展腹。支撑脚站位后,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大腿摆至接近与击球点成一直线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用脚背内侧击球的中部。同时身体向出球方向扭转,眼睛始终注视球。击球后,踢球腿顺势前摆以维持身体平衡。
(3)踢反弹球:要根据球的落地点及时移动到位,在球离地(反弹)的瞬间踢球,其他的规格要求与踢定位球相同。这种踢球方法多用于踢侧方或侧前方来的空中下落的球。
(4)削踢球(旋转球):要求用脚背内侧踢球的后外侧,施力的方向不通过球的重心。在踢球的一刹那,踝关节用力向里转,脚稍上跷,使球侧旋并沿一定的弧线运动。这种踢球方法由于踢出的球能够发生较大的横向飘移,故多用在罚任意球或传球绕过防守队员时使用。
易犯错误:
(1)支撑脚选位不当,脚尖没对准出球方向,影响摆踢动作的完成。
(2)击球刹那,膝关节不向前顶送,而是顺势内拐,出球呈侧内旋。
(3)踢球腿后摆动作紧张,影响前摆速度,击球发力不足。
(4)支撑脚偏后,击球时上体后仰,出球偏高。
纠正方法:
(1)进行助跑后的模仿踢球练习,体会支撑脚的位置,注意身体的协调配合。
(2)在练习中,增大支撑腿最后一步跨出的距离,使后摆腿充分伸展,膝关节前顶,放松做随前动作。
(3)踢内弧线球时,强调触球的正确部位,踢球脚翘起,向出球方向顺势前摆。
(二)接球技术
接球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脚内侧(脚弓)、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脚底、大腿、胸部、头部等部位的接球。这里只介绍脚内侧、大腿和胸部接球。
1.脚内侧接球
特点:脚触球面积大,动作简单,较易掌握,在比赛中经常用这种技术去接各种地滚球、平球、反弹球、空中球。
动作要领:
(1)接地滚球: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同侧肩正对来球。接球腿提膝大腿外展,脚尖微跷,脚底基本与地面平行,脚内侧正对来球并前迎,当脚内侧面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迅速后撤,把球接在脚下。
(2)接反弹球:根据来球的落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与球落点的相对位置应在球的侧前方,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身体向接球后将运行的方向偏移。接球腿提起,小腿放松,脚尖微跷,脚内侧对着接球后球运行的方向并与地面成一锐角,当球落地反弹刚离地面时,大腿向接球后球将运行的方向摆动,用脚内侧部位轻推球的中上部。
(3)接空中球:根据来球的速度及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若为抛物线较小的平空球则应根据临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高度的接球点,将接球腿抬起,使脚内侧部位对准来球的方向并前迎,在接触球的一瞬间后撤,将球接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易犯错误:
(1)判断起动慢,不能选择最佳的迎球位置,影响下面动作完成的连贯性。
(2)接球腿、膝和踝关节外展不够,影响触球角度,导致控球不稳。
(3)迎撤接球时机控制不好,缓冲效果差。
(4)压推或拨转接球时,重心跟进慢,接、控动作脱节。
(5)接球腿动作僵硬,直腿接球,难以控制。
纠正方法:
(1)可进行分解动作和无球模仿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在练习中强调反应快、起动快,抢占最佳接球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主动接球的实际意义。
(3)接地滚球时,确定支撑脚的支撑点,要求由慢到快地迎撤接球,从而达到最佳的缓冲效果。
(4)用手接反弹球,体会接球的时机是在球离地面的瞬间。
(5)接空中球时,在确定正确的技术动作时,强调接球腿髋关节要放松,注意培养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
2.大腿接球
特点:接球部位面积大,且肌肉丰厚有弹性,该动作简单易做,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高球。
动作要领:
(1)接抛物线较大的下落球:面对来球方向,根据球的落点迅速移动到位,接球腿大腿抬起,当球与大腿接触的瞬间大腿下撤将球接到需要的位置上。
(2)接低平球:面对来球方向,根据来球的高度,接球腿大腿微屈,送髋前迎来球,当球与大腿接触瞬间收撤大腿,使球落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易犯错误:
(1)接球腿引撤时机和速度掌握不好,缓冲的效果差。
(2)大腿接球部位靠前或偏后,接球效果不理想。
纠正方法:
(1)可进行一抛一接的配合练习,掌握接球时引撤的时机。
(2)进行大腿的颠球训练,在训练中找到接球的部位和良好的缓冲效果。
3.胸部接球
特点:接球部位较高,加之胸部面积大,肌肉较丰满等特点,易于掌握,故是接高球的一种好方法。
动作要领:
(1)挺胸式接球:面对来球站立(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置于支撑面内,上体后仰,下颌微收,两臂自然张开,接触球瞬间,两脚蹬地,膝关节伸直用胸部轻托球的下部使球微微弹起于胸前上方。
(2)收胸式接球:较多地用于接齐胸高的平直球。面对来球,两脚开立(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臂自然张开,挺胸迎球,触球瞬间收胸、收腹,臀部后移将球接在体前。
易犯错误:
(1)对来球落点的判断能力差,选位不当,影响整个接球动作的完成。
(2)收挺时机掌握不好,缓冲的效果差。
(3)挺胸接球时,上体仰角不合理,球的反弹角度和落点不理想。
纠正方法:
(1)进行一抛一接的配合练习。找到合理的接球位置,从而调整好人与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2)可进行分解动作的模仿收挺训练,使身体与下肢协调配合。
(3)练习接球时,要队员自抛自接,体会上体的仰角、收挺动作、收挺时机、球的反弹角度,以及接球后的连接。
(三)头顶球技术分析
特点:触球部位平坦,动作有力顺畅,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准确性强,出球平稳有力。
动作要领:
(1)原地头顶球: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当球运行到将近通过重心垂直于地面的垂线时,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颌,在触球前瞬间颈部做爆发式振摆,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并随前摆。
(2)跑动头顶球:顶球的动作要领与原地顶球几乎一样,只是第一环节需对来球跑出抢点。球顶出后,由于跑动速度较快,为保持平衡须随球向前移动。
(3)原地跳起头顶球:这种技术多用在本方传来过顶球,或对方进攻传来过顶高球时运用。多用双脚起跳,两膝屈,重心下降,然后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同时两臂屈肘上摆,在身体上升阶段展腹挺胸,两臂自然张开,眼睛注视来球,身体自然成背弓,当球运行至身体额状面时,迅速收腹,上体前摆,触球前瞬间颈部做爆发式振摆,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同时两腿向前做振摆。球顶出后两腿屈膝屈踝落地。
(4)跑动跳起头顶球:一般助跑跳起顶球时都使用单脚起跳。根据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选好起跳位置,及时跑到起跳点,起跳前一步稍大些,起跳脚用力蹬地起跳,同时另一腿屈膝上摆,两臂屈肘自然上提。其余环节与原地跳起头顶球相同。
易犯错误:
(1)击球刹那闭眼缩颈,不是主动地用前额击球,而是被动地让球击打头部。
(2)击球时机掌握不好,使头在被动位击球,影响顶球发力的效果。
(3)上、下肢与身体的配合不协调,发力动作出现脱节和停顿。
(4)跳起顶球时,起跳点、起跳时机和击球时机掌握不好;腾空后对身体的控制动力差,影响顶球动作的质量和出球效果。
纠正方法:
(1)可采用本人持球,做主动击球练习,要求击球刹那不闭眼,找准前额的击球部位。
(2)进行徒手的模仿练习,体会上、下肢与身体的配合发力动作。
(3)自抛自顶或两人一抛一顶的配合练习,掌握击球时机,体会顶球发力效果。
(四)运球技术分析
常用的运球技术有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运球。这里主要介绍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运球。
1.脚背内侧运球
特点:运球动作幅度大,控球稳,虽不能加速度,但是左右转换方向都很容易。主要适用于掩护性运球或运球变向,它是比赛中使用得最多的运球方法。
动作要领:身体稍侧转,并自然协调放松,步幅小,上体前倾,运球腿提起外展,膝微屈外转,提踵,脚尖外转,使脚背内侧正对运球方向,在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内侧推拨球,使球随身体前进。
易犯错误:
(1)身体重心过高或侧倾不够,影响运球方向的控制。
(2)触球时脚型不稳,影响控制效果。
纠正方法:
(1)采用固定球练习,确定支撑脚的位置,进行反复练习,体会重心前移的动作要领。
(2)在练习中,可放慢运球速度,固定脚型,强调推拨的动作顺序,体会如何控制运球方向。
2.脚背外侧运球
特点:易于变化运球方向和发挥奔跑速度,还具有掩护球的作用。运用时灵活性、可变性强,运球形式可分为直线运球、弧线运球和转换方向运球。
动作要领:运动时的身体姿势与正常跑动时相同,上体稍前屈,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髋关节前送,提踵脚绕矢状轴向内旋转,使脚背外侧正对运球方向,在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外侧推拨球的后中部。
易犯错误:
(1)运球脚直腿前摆,难以控制推拨力量。
(2)膝、踝关节僵硬,影响控球效果。
(3)身体重心偏高或后坐,影响重心跟进。
纠正方法:
(1)在练习中,确定支撑脚的位置和触球脚的部位,进行走步式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2)在练习中,可变换运球方向,强调推拨的动作顺序。
(五)抢截球技术分析
从防守者与进攻者相对的位置来看,抢球可分为三类,正面抢球,侧面抢球,侧后抢球。这里主要介绍正面抢球。
正面抢球
动作要领:
(1)正面跨步堵抢:抢球者两脚前后开立,迎着运球者而站,两膝微屈,身体重心下降并置于两脚间,当运球者与抢球者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范围(即抢球者上前一大步可能触及球),运球者脚触球后即将落地或刚刚落地时,抢球者后脚蹬地并跨步向前,以脚内侧去堵截球,当已堵住球时,另一只脚应迅速上步。若抢球脚堵住球,而对手也堵住球时,则抢球者应将另一只脚迅速前移做支撑,抢球脚在不脱离球的情况下迅速向上提拉,使球从对手脚面滚过,身体重心也迅速跟上并将球控制好。
(2)正面铲球:移动接近控球者,膝关节微屈,重心下降,当控球者触球脚触球后尚未落地时,抢球者双脚沿地面向球滑铲,并随即用手扶地做向一侧的翻滚,并尽快起身。另一种是单脚蹬地后,另一脚向前滑出,蹬地脚迅速绕髋关节摆动沿地面将球扫踢出去。
易犯错误:
(1)身体重心不能及时移到抢球脚上,抢球脚的踝关节不够紧张,抢球无力。
(2)触球后重心跟进不及时,影响衔接下一个动作,不能及时控球。
(3)抢球的时机掌握不好,不能抢先触球而失败。
(4)抢球动作缺乏力量,提拉速度慢,影响抢球效果。
(5)抢截时运用动作不合理而犯规。
纠正方法:
(1)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或对固定球从不同的方向体会技术动作。
(2)从弱对抗到强对抗进行练习,体会抢球时机和腿部的发力。
(六)掷界外球技术
掷界外球的方法有原地掷界外球和助跑掷界外球两种方法。
1.原地掷界外球
特点:可直接将球掷向同伴,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强,但掷球的距离较近。多用于将球掷出后,再由同伴组织下一步的进攻。
动作要领:面对场内出球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膝关节弯曲,上体后仰呈背弓,重心移到后脚上(左右开立时,重心在两脚间),两手自然张开拇指相对,持球的侧后部,屈肘将球置于头后。掷球时,后脚蹬地,两脚迅速伸直快速摆体,同时两臂急速前摆。当球摆到头上时,用力甩腕将球掷入场内。掷球时,脚可沿地面向前滑动,但不得离地或踏入场内。
2.助跑掷界外球
特点:可通过助跑的前冲速度,快速将球掷向同伴,使同伴直接射门得分。该技术具有突然性和直接性,掷出的距离较远,但掷球的时机和落点的准确性较难掌握。
动作要领:助跑时,双手持球于胸前,在迈出最后一步时,上体后仰或背弓,同时两手持球,两脚应前后开立。若助跑速度较快,在最后两步也可采用垫步的方法以控制身体向前的冲力。掷球动作同原地掷界外球。
易犯错误:
(1)初学阶段多属于概念不清或在完成掷球技术时,上、下肢与身体配合不够协调。
(2)掷球时,往往在掷球距离较近时,容易出现球不是从头后经头上,用一个连贯掷球动作将球掷出。当企图往远处掷球时,容易出现单臂用力或用力过猛造成一脚离地。
(3)改变方向掷球时,往往出现身体不能正对出球方向。
纠正方法:
(1)可进行徒手模仿掷球的动作,也可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
(2)练习时,可把动作速率放慢些,掷球距离适当近些,着重体会并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3)可要求下肢蹬地力量适当减小,以做到协调用力。身体不能面向出球方向,在掷球时可把两脚改成前后开立。
二、基本战术
(一)比赛阵型
阵型的种类:为了适应比赛中攻守战术的需要,队员在场上的位置的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阵型是以队员排列的形状或数量命名的。人数排列由后向前,分成后卫线、前卫线和前锋线。守门员的职责是固定的,一般不作计算。
通常用的比赛阵型有:四二四、四三三、四一二三、四四二。
(二)局部战术
1.局部进攻战术:包括二过一配合、掩护、交叉换位等。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二过一配合。
比赛中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与跑位配合,突破一个队员的防守,称为二过一配合。根据传球和跑位的路线,二过一配合的形式有:斜传直插、直传斜插、斜传斜插(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这是突破对方,打开缺口最有效的方法。在比赛中,任何位置任何区域都可运用。二过一配合应注意:
(1)二过一配合的传球脚法以脚内侧居多,因为二过一配合一般都是短距离传球,脚内侧出球准确、平稳。
(2)踢墙式二过一配合的“墙”不应是原地静止的,而应是在快速跑动中调整位置,直接传球,以达到最佳效果。
(3)二过一配合的控球队员要有运球突破的意识和行动,给防守方以压力,把防守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要过早暴露二过一配合的意图,这样才能创造出二过一配合的局面,打乱对方的防守队形。
(4)二过一配合机会瞬息即逝,所以要求传球的方向、力量、旋转要恰到好处。特别是踢墙式二过一配合,第一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第二传的效果。
(5)第二传的时机是二过一配合成功的关键,既要根据同伴的跑速和位置,又要考虑防守的位置和动向。
(6)二过一配合第一传后,可多人插上,传球的第一插上者被保护补位的防守队员封堵后,可利用第二、第三插上者打间接二过一配合。
(7)回传反切二过一配合要考虑纵深距离。传球队员和反切队员尽量不在同一纵轴上传切,以免给传球和接球带来困难。
2.局部防守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方法。它是集体防守战术的基础。其基本配合形式有:保护、补位和围抢。这里只介绍补位。
补位是指防守队员弥补同伴在防守中出现的漏洞时所采用的相互协助的战术配合。在比赛中,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补位,可以有效地遏制和破坏对方的进攻行动,变被动为主动。有下列补位的形式:
(1)当前卫或后卫队员插上进攻退守不及时,临近的队员应暂时弥补他的空位,以防对方利用这一空当儿进行快速反击。
(2)当同伴被突破后,保护队员要及时补位防守,将球夺回来或阻断其进攻路线。被突破的队员应立即后撤选择适当的位置转化为保护队员。
(3)守门员出击时,后卫要及时回撤到球门线附近,弥补守门员的位置,防止守门员出击失误,对方突然射空门。
补位注意事项:
(1)防守队员能追上自己对手时,一般不要交换防守和进行补位。
(2)需要补位时,以邻近位置的两名队员之间进行相互补位,尽量避免牵动更多的防守队员交换位置,以免打乱防守队形。
(3)要保证罚球区及附近的危险区域不出现空当。
(四)全队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包括边线进攻、中间进攻和转移进攻。这里只介绍边线进攻。
当由守转攻时,获球者可将球传至边锋,发动边线进攻。经过局部配合突破后,将球传到中央,由其他进攻者包抄射门。比赛中,中间地区防守队员比较集中,边线地区防守队员相对少些,因此从边线进攻比较容易突破对方防线。
全队防守战术:包括区域防守、紧逼盯人防守、混合防守等。
比赛中采用区域防守和紧逼盯人结合的混合防守较多。人盯人防守优点在于对进攻队员紧逼,使其活动困难。但往往由于进攻队员有意识地交叉换位和策应而造成防守上较大的空隙,而结合区域防守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当进攻队员交叉换位时,防守队员可以交换看人而位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