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速度素质及其训练(1 / 1)

一、速度素质的释义及分类

(一)速度素质的释义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二)速度素质的分类

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2.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3.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大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反应速度已过了增长的敏感期,同时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对信号应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那么提高大学生速度应着重从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入手,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二、速度素质提高的方法

(一)动作速度提高的方法

1.变换各种信号让练习者迅速做出反应的练习。

2.各种高频率动作的练习。如牵引跑、在转台上跑和顺风跑等借助外力提高动作频率的练习。

3.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如利用同步声音的伴奏,使练习者伴随着声音信号快节奏做出协调一致的快速动作。

(二)移动速度提高的方法

1.采用10秒以内的短距离反复急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保证组间休息充分,通常组间休息3~4分钟,一般每次练习3~4组。

2.各种爆发力练习。

3.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高抬腿、后蹬跑、折叠腿跑等跑的辅助性练习。

三、速度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动作速度练习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动作速度练习强度较大,要求练习者的兴奋性要高,一般练习不应超过20秒。

2.动作速度练习中,每组之间的间歇时间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练习强度大,间歇时间就应长些。但间歇时间过长会使练习者神经兴奋性下降,不利于用“剩余兴奋”去指挥后面的练习,如持续时间为5秒、强度达到95%以上的练习,间歇时间以30~90秒为宜。

3.速度素质练习应在练习者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