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盛衰,必须与农业的盛衰分开来考虑。在日本,农业无论从何种立场而言都还尚未衰颓。确实,不少作物已然式微,如茶叶、麦类等产量全无增加,棉花、蓼蓝等也因为不划算而种植意愿减退,栽培其他替代作物。众多的新种类农产物逐年增加,而主要谷物依然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丝毫不受其影响,耕地的总面积近来反而显示出减少的倾向。这说明不仅是平均到全国的水平有所上升,而且各户农家的技术与土地生产力也日益发挥着其效果。虽然如此,农村依然存在着不安,至少是能感受到衰颓的征兆,仅凭所谓农村经济学,真能轻易解释其原因吗?
如果只要农业得到保护农村就能兴盛,那么在现代这种保护已经相当完备。稻米进口要征收关税,如果仍担心价格下落,还能通过政府采购维持市场价格。其他诸如提供融资的方便、仓储的设备,以及更为有效的直接奖励或补助,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在尝试。如此呵护,不仅历史上没有先例,恐怕在海外也找不到同类。似乎大家都坚信农业已经衰弱,非如此救助不可。但这种想法违背了事实,真正应该救助的反倒得不到帮助。仅凭这样的办法无法解决农村凋敝的问题,如今我们终于亲身体验到了这一点。本应赚钱却赚不到,努力劳作却依旧贫困,这种种怪象的原因还不得而知当然足以为耻,但也并非全无头绪。田地极端不足,有需求但无法得到充分的供给。外部资本以另外的目的占有田地,将其租给耕种者,出租的条件在摸清对方底线后提出,内容极为苛刻。而在代代相传的自有土地上耕种者,也开始模仿资本家的买卖市价,特意向交易对方提出苛刻的要求。以上这些都是近年极为普遍而显著的现象,也都是农业经济学的法则管理之外的事件。
众多的农学家将农家称为农业家庭,认为农村是仅凭农业为生的村落。按照这个理论,农村之外就应该有渔村、林村、商村等存在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以劳动为生,几乎全部的壮年男女,一年之内有三百日左右都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工作。虽然我也希望他们不必如此辛劳,但这就是今天的普遍情况。即使存在着精巧的劳动组织,日本也没有足够的农地满足需要。村子占地广,相应地,人也多。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村落一定以某种方式聚集了生存所需的各种工作。各种家庭生产即使还无法被称为“业”,也都应该被统括于这一目的之中。其大部分被村外的资本或事业所剥夺而造成的所谓纯粹农业化,大大限制了村子的活路。就纯粹化而言,农业远不如渔业、商业。于是在此,我想把“农村”这个词理解成可以从事农业的地方,或者是也可以从事农业的地方,以农为基础安稳生活的地方,尽力将日本乡村的利益拢聚归一,尝试恢复即将失去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