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的十三日的迎魂仪式,很多和佛教并无关系。第一,傍晚的迎神火①的点燃处,通常是先在参墓②的墓碑前烧,然后将火移到灯笼里迎取过来。城镇或离墓地不远的家很多也只是在家门口烧,也有从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或小河岸边,点燃了迎回自家的。更引人注目的是,村内的村民经过商议,会固定一处附近的山丘,登上山丘点燃大火,因为如今这是孩子们负责的事,所以他们被允许手持小松明,或挥舞或投掷,或高声叫嚷,如此,这部分仪式已经成为游戏。在此仪式之外,人们还会另外在门前或墓地前点火。因为尚有实例可见,所以不难想象这曾经是成年人认真的做法。切笼或岐阜县提灯①普及以前,人们是在竹竿头挂起高灯笼②,或者点起柱松明③,但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做法。在此之前,仅仅点起盛大的火焰,就是“盆”和正月的祭祀活动的中心。火焰照耀夜空,从远处眺望到这美景的人们,很自然地将其认为这是先祖归来的路标。不过,原来人们的观念,是祖灵在燃起大火之前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回来了。总而言之,现在火焰燃烧起来时,现场的人们意气昂扬,最朴素的“招魂词”多数是借小儿之口,就这样口口相传唱起来了。
诹访④一带在盂兰盆的六日的晚上已经点燃此火,小儿之类的称之为“kiyarannou”。我想这是“来吧,祖灵”的方言,当地人也有唱作“来啊,nonnou”的。在岛根、岛取二县的农村,盂兰盆的祖灵被称为“konakare”,毋庸置疑这来自“迎神火送神火”的请神歌。现今,人们仍在十三日时到墓地火河边点燃火焰,且反复吟唱:“盂兰盆、盂兰盆、迎神火、送神火。”同样的请神歌,在日本海沿岸更北的秋田到津轻一带很早就广为流行了。宽政①年间的《奥民图汇》②,描绘了弘前一带的民俗。
七月十三日的先祖祭,叫作hokai,每家在门口点燃樟木和樱花树树皮,焚烧时要唱:
老爷爷,老奶奶,乘着小牛呀小马呀,一定要来呀,一定要来呀。
差不多20年后的《秋田风俗问状答》③中,记录了当时的童谣:
老爷爷,老奶奶,乘着马儿,乘着牛儿,一定要到明亮的地方来。
十六日点燃送神火时,当然要说“请回吧”。几百年后的今天,孩童们仍传唱着大致相同的歌词。信州北部各地也仅是在其基础上替换了少数方言词,这唱词直到最近还流传着:
老爷爷,老奶奶,随此火回去吧。
十六日时只在“请回去”的文句上不同而已。如上总①地区的君津郡的例子则是,“老爷爷,老奶奶,点亮此火,请来喝茶吧”。
这些并非只是少数孩童的随性之作,村中每年的“盆”时,这些歌声都会不断重复,年幼者学习,年长者回想,这个习俗对自古以来日本农民的心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