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祭灵是新年的仪式,但是很早就变成年末的活动。这个变化并非很晚近的事,请看著名的《徒然草》①中的一节。“除夕之夜晚愈加昏暗……亡者归来之夜、当下古都已无祭魂之礼法,而东国却古风犹存,实可哀矣。”这里说的是在除夕夜举行祭祀的事情。实际上,关东地区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年末到正月十五举行祭祀。只是京都在兼好②时代就已经没有了这个习俗。再往前推三百多年前的话又如何呢?请看下面的作品。
①镰仓末期的随笔,吉田兼好著,上下2卷,文保元年(1317)至元弘元年(1331)成书,内容包括作者的见闻录、感想、实用知识等。
②镰仓末期、南北朝时代的作家。《徒然草》的作者,生卒年不详。和泉式部①:亡人回归夜,奈何君不在。
曾根好忠②:祭灵在岁之暮。
由此可知,早自那个时代开始,迎魂仪式就已经在年前,而且是在除夕夜完成,这和第二天元旦一早举行的庆祝仪式是明确分开的。风俗的变化也如同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并非是近世以后才有的现象。
另一方面,古老的仪式也出人意料地被留存下来,比如距今一百二三十年前,《越后长冈领风俗问状答》③中就有报告说,有的村子神灵是在十二月除夕的午时降临,而在正月初一的卯时返回。逗留时间虽不能说长(卯时相当于现在的凌晨六点多),但正好是家家户户饮屠苏酒供杂煮的时刻,也就是说,祭神仪式是新春活动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在卯时举行,我们还无从知晓,但是相关的另一个例子是,同样在越后地区,还有信州、东京附近的农村,都有这样的口头传说,即正月神是在正月最初的卯日返回的。卯日如果早到,神灵可以少吃这几天的米饭,然后离开,这一年供奉的人家就会丰衣足食;如果元旦是辰日,卯日是十二日的话,神要吃十二天饭,这年就会闹饥荒。希望年神逗留的时间短,这一点令人意外。我的观点是,这表明先祖祭慢慢开始从正月整体的仪式活动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这也可以算年神本来是祖灵的一个证据吧。前面我们提过七岛正月的例子,把两者综合起来看,最早的情形应该是正月六日为止,大概有长达七天的节庆活动,后来有了初卯之说,开始出现每年时间长短不同的情况。最近的使用太阳历的经验也表明,新历法只是做原则上的规定,对旧有的习惯该如何适应变化,并不做硬性规定,是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的。或者改月份,或者调日子,或者觉得调整困难,便接受原来同一个仪式的做法,慢慢地,各地的仪式开始发生变异,因此,国民固有的感觉日益稀薄,我认为忘了祭灵就是先祖祭这个事实的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