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1483年11月10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艾斯勒本(Eisleben)。母亲出身于一个望族家庭,其父因为是长子,按风俗必须离开富裕的父母家自谋生路而务农,不久弃农经矿,后又搬到路德的母亲的娘家曼斯菲尔得一公职,逐渐成为拥有一定资产的矿主。路德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管束,要求敬神从父,按照父亲的期望刻苦造就自己以跻身上流社会。
路德从7岁开始进拉丁学校读书,受尽了体罚之苦。14岁得到机会进马格德堡“共同生活兄弟会”办的学校读书。该校新的办学思想和对宗教的虔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后他又转到艾森纳(Eisenach)读书,幸运地遇上一位优秀的文法教师,加上路德聪明好学,能言善辩,在文法、演讲、作诗赋词各个方面都成绩卓著。马丁·路德17岁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很快精通辩证法,把西塞罗等作家的著名典籍当作生活的训示和写照广泛阅读,喜欢思考事物的始末根由,1503年遵父愿学习法律专业,1505年获硕士学位。
但是,就在他的法律专业学习前程似锦的时候,他却突然遁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做了一名乞僧。在经过两年多的侍奉上帝的亲身体验后,他于1508年被推荐到威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ttenberg)主讲《圣经》,以其深刻而虔诚的思想、清晰的思路、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智慧的比喻,赢得了听众的喜爱,给年轻的威丁堡大学带来了声誉。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且被任命为神学教授。这段时期是他神学研究的辉煌时期,在他的新教思想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因信称义”学说,就主要是他结合清苦的乞僧体验认识,深入进行神学研究,在不断地用心传道演讲的过程中酝酿而成的。
把路德推向宗教改革舞台的直接导火索,是1517年他为了揭露教皇谎言兜售赎罪券的劣行,在威丁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而引起的强烈反响。各阶层的人民觉得《九十五条论纲》道出了不满罗马教廷和教会统治的心声,但使路德招来一系列的攻击。用路德的话来说:“教会控诉我,罗马教廷传唤我,整个天主教会群起攻击我一个人。”[2]这就迫使路德对一系列的攻击进行回击,他以《圣经》的权威对抗罗马教廷的权威,领导了一场伟大的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的宗教改革运动。随后,发生了1519年的莱比锡辩论、1520年的在威丁堡教堂门口烧毁教皇的禁止诏令。更重要的是,在被逐出天主教教门,与罗马教皇彻底决裂后,路德于1520年写下了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作为指导宗教改革的思想武器。
1517年至1522年,路德的大量著作几乎作为时代的先驱,代表了人民的心声。路德的著述和著名演讲,除《九十五条论纲》《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以外,1517年他关于《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演讲,使他成为全国性的人物。《奉劝全体基督教徒怜悯修女》《教士没有妻子是多么危险》《国家为何穷困》《基督受难和反基督者》《论世俗政权:对世俗政权服从的限度》(1523)等文章,立即被印成小册子迅速传播到全国和整个欧洲,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那时路德的演讲或著作几乎吸引了当时所有新的传播工具,据记载,10年之内,12个城市的30架印刷机一有了他的演讲稿之后,就立即把它们印刷出来。[3]
路德的新教理论在各阶层人民中产生的强烈反响,也招来了教皇与世俗皇帝联手迫害路德。然而,在整个民族的坚强后盾支持下,路德置生命安危于度外,应召出席了1521年4月的沃姆斯帝国会议,不畏强暴捍卫和阐述了他的新教主张,得到除皇帝等保守势力以外的5000多名听众的欢呼爱戴,这是他作为一位宗教改革领袖形象的最灿烂一页。
沃姆斯帝国会议后路德隐居在萨克森选侯的瓦特堡,开始把《圣经》直接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成为德文,整部《圣经》的翻译工作虽然一直持续到1534年才完成,而1522年9月出版的第一部分《新约全书》,立即为人们争相购买,5000册书一抢而空,12月不得不印刷第二次。由于路德新教改革的关键,就是以“个人通过直接研读《圣经》与上帝交流”,来取代“教会作为人与神之间交流的唯一中介”,这就内在地决定了新教改革和新教教育改革必须一体两面地同步进行。因而,《圣经》的翻译不仅是路德传播新教思想的最伟大工程,是对神学和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也是路德对德国新教教育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原来由教会控制的教育系统,也随着教会势力的倒台而百废待兴,路德针对这种状况,非常重视新教教育的重建工作。他于1524年公开发表了教育论文《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提出宗教与世俗的二重教育目的论、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主张;于1528—1529年编著了大、小《教义问答集》;于1530年发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进一步阐述了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以及组织路德派的教会颁布了一系列新教教育学校条例。
路德的新教与天主教的根本分歧只在于罪民该如何赎罪,而不在于人是否生而有罪。因而,路德作为一位忠实的基督教徒,在本质上与现实社会的统治阶层不可能格格不入,而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当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爆发时,以及由宗教改革运动带来的动乱和激进的再洗礼派的广泛传播,斗争的焦点由反对罗马教皇和争取民族独立转移到反对国内世俗封建政权时,路德就站到了人民大众的对立面。他的一些文章,如《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1522)、《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1525)等,很清楚地表明了他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路德晚年仍然从事传教、著述及组织新教教会的工作,直至1546年2月18日凌晨于艾斯勒本谢世。他一生留下大量著作,他在世时,《路德全集》的出版工作就在断断续续地进行。1883—1948年由魏玛系统出版的《路德全集》达8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