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度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1495—1553年)便是其中之一。[20]拉伯雷一生当过修士,行过医,研究过许多学问,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文主义者。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统治和教会腐败的无情讽刺和贬斥、对人性解放和人文主义理想的讴歌以及大量的教育思想都充分体现在其代表作《巨人传》之中。
一、生平
关于拉伯雷的出生日期曾有过争议,有1483年和1495年等几种说法。现根据权威的说法,大都认为是1494年2月4日。其出生地是法国中部都兰省坎农县一个叫作拉都涯尼的农庄,他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庄中度过的。拉伯雷的父亲是位律师,在拉伯雷十几岁时,他被送到附近的教会学校,刚开始是瑟利修道院,后来转入昂热附近的包美德修道院。1511年,拉伯雷进入圣方济会的修道院当修士,后升任神甫。修道院的生活简单枯燥,除读经、礼拜和吃饭外,别无他事。一向活泼开朗、酷爱古希腊和罗马著作的拉伯雷便开始阅读拉丁文的著作和学习希腊文。然而,在当时,学习希腊文和研读古代作品是被视作异端的行为,拉伯雷也因此遭到了歧视,并与修道院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所幸的是,他的昔日好友戴蒂萨当时已升任主教,在戴蒂萨的帮助下,拉伯雷才幸免于难,并转入了本笃会的德马伊修道院。
本笃会是一个比较重视学术的教派,德马伊修道院的主持正是拉伯雷的好友戴蒂萨主教。戴蒂萨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学学识渊博的拉伯雷关爱有加,拉伯雷正是在此度过了3年的自由时光,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不断成长,他还学习了哲学、数学、法律、音乐、图画、天文、地理、考古等多门学科,并结识了诗人布谢(Jean Bouchet)、宗教家阿狄龙(Ardillon)等优秀学者。同时,他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况。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活动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1527年,拉伯雷离开了修道院,进行了一次周游半个法国的旅行,对于法国的社会状况尤其是文化状况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在去巴黎的路上,他还寻访了众多的人文学者。这一路的学术性旅行,他获益匪浅,名作《巨人传》的构思便由此埋下了种子。
由于对医学的兴趣,1530年9月,拉伯雷开始进入蒙伯利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时他已30多岁了。或许是医学和人文主义同样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的缘故,拉伯雷同样对其热爱非凡,再加上他入学前就有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他仅用了两个月便获得了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1532年拉伯雷开始在里昂行医,在罗纳河圣母堂医院当医生。里昂在那时是直通瑞士、意大利及德国的要道,政治上是重要城市,商业上很发达,甚至超过巴黎。那里人民生活富裕,故文化也十分发达,出版商和作家多集中于此。医生这个职业使拉伯雷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他一面行医,一面尽量吸吮先进的思想。他对病人怀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他不仅仅从医疗上下功夫,而且还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病人开心,这也是他写小说的重要起因。他的那些故事和笑话来自他的广阔想象力和无穷尽的诙谐,是对巫术、迷信和偏见的讽刺和鞭笞。
随着拉伯雷对社会和各阶层人民了解的加深,他终于不再满足于做一名医治人体疾病的医生了,而想同时做一名医治“社会疾病”的医生。当时的新文化思想开始从意大利越过阿尔卑斯山传播到里昂,在新文化的氛围中,他不断地汲取一切新知识,并结识了里昂一些有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在里昂,拉伯雷用希腊文陆续发表了一些医学论文,但逐渐地,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开始和他奇妙的才思、无尽的诙谐结合起来,1532年8月,他便用那西埃(Alcofribas Nasier)的笔名创作了一部奇特小说——《庞大固埃传奇》(《巨人传》的第二部)。该书的出版既让广大读者赞不绝口,也引起了教会的强烈不满,但拉伯雷的创作却从此一发不可收。1534年,他又用那西埃的化名出版了第二部小说《庞大固埃的父亲——高康大传奇》,该书即《巨人传》的第一部分。这两部小说深得广大读者喜爱,在两个月内的销售数超过了《圣经》9 年的销售量,震撼了整个法国社会,这其中唯一不满的声音便来自腐朽的教会和上层统治者。不久,巴黎法院宣布这两部小说为禁书。
1535年,拉伯雷随红衣主教杜伯莱出使罗马。拉伯雷在此晋见了教皇,并遍访名人,凭吊古迹,足迹遍布罗马各地,同时他还得到了教皇的允许,以在俗教士的身份继续行医。罗马的千姿百态给拉伯雷丰富想象力又添上了翅膀,他在这儿住了一年后,于1536年回国。
1537年拉伯雷再次进入蒙伯利大学医学院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他是法国最早研究人体解剖学的医生之一,他还在里昂解剖了一具被绞死的犯人尸体。
1545年,《巨人传》的第三部《善良的庞大固埃英勇言行录》出版。在这部小说中,他第一次署上真实姓名。小说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批判精神,为此,神学家纷纷请求国王撤销所颁发的特许状,严厉处分拉伯雷,但当时的弗朗西斯一世并没有这样做。弗朗西斯一世死后,法国政府以镇压异端为借口,又开始迫害进步人士,一些进步人士被罚充军甚至被分尸。面对这种困境,拉伯雷只得再次以医生的身份随杜伯莱主教远走罗马,等候机会重返法国。终于,1550年,法王亨利二世(HenryⅡ)得子,红衣主教让拉伯雷编撰祝文,在这篇祝文的帮助下,他平安地回到国内,并于同年1月8日由巴黎主教指派在墨东做本堂神甫。
1551年,《巨人传》的第四部发表,同年4月9日,拉伯雷于巴黎病逝。《巨人传》的第五部也在1564年出版。
二、名作《巨人传》
同所有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一样,拉伯雷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学者,在文学上建树颇丰,而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其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历时20年才完成,共分五部分。第一部主要描写高康大这一 “巨人”的成长以及受教育和英勇作战的故事;第二部塑造的是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同样也是一位巨人)以及他的好友巴奴日的形象。第三部至第五部描写的也均为庞大固埃及他的好友的一些琐事。例如,第三部从“巴奴日是否应该结婚”这一话题出发来表达当时各阶层人士的婚姻观。第四部、第五部描写的是庞大固埃游历各地的情形。
拉伯雷有关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主要体现在《巨人传》的第一部、第二部中。《巨人传》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梗概如下。
巨人高朗古杰是法兰西的某一王国的国王。他的儿子也生来身躯就硕大、肥头大耳,人一生下来就高喊着:“喝呀!喝呀!喝呀!”高朗古杰便将其取名为“高康大”,意思即“好大的喉咙”。高康大3岁至5岁时,完全按照父亲的指示接受教育,和当地的小孩一样尽情地玩乐和吃喝。到了5岁,国王为了使高康大受到正式的教育,便请来一位经院学派的博士土巴·赫鲁董大师。这位大师用5年3个月教高康大认字母,用13年教他读《拉丁语法》《伦理学课本》《宗教考证》和寓言,又用了18年11个月教他读《词义大全》以及那些烦琐的注解,最后又用16年2个月读《历书》。正在这时,这位大师因生大疮而亡故。接着又请来一位害痨病的大师,他教高康大读《希腊词解》《文选》《修辞八法》和拉丁文的《问答集》《教理注解》《饮食礼仪》等。高康大先后在这两位经院学派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方法呆板机械,变成了一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以后再也焙制不出来的老实人”,特别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相比更显得呆头呆脑、糊里糊涂。高朗古杰由此也认识到经院派的教育只能毁坏人的天资,浪费青年的大好时光,与其跟这样的教师读书,还不如什么都不学为好。为了高康大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请来了一位人文主义的教师色诺克拉特。这位教师熟谙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他让高康大逐渐抛去旧有的学习习惯,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接受新鲜的教育内容。高康大在这样的教育下,一天比一天进步,终于成为一个头脑发达、身体健壮、英勇善战、德性高尚的人。
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也是一位巨人。在高康大的教导下,庞大固埃成了一位博学的人,他在巴黎读到了很多有用的书籍,善于辩论,并结识了一位机敏灵活的好友巴奴日。小说的后几部通过他们两人的言行来表达拉伯雷对各类问题的看法。
由于《巨人传》采取了诙谐的笔调和生动活泼的写作体例,引起了各阶层读者的喜爱;同时也由于它所蕴含的反叛意识和对“人性解放”的强烈追求,它也引起了法国社会朝野的震惊,它犹如地震海啸,摇撼了法国沉睡的大地。它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一切黑暗、腐朽、落后、愚昧的东西;同时它又热情地歌颂光明、智慧和人的力量。它凝聚了这个伟大时代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上的一切黑暗腐朽的东西给予无情的鞭挞,又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无限的同情。拉伯雷热爱和平和正义,有力地讽刺了战争的挑拨者,指出其必然失败的可耻下场。他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法律制度,把法官称作“穿皮袍的猫”,并深刻地指出了他们“巧取豪夺,弱肉强食,无恶不作”的本质。拉伯雷认为他们的权力是和金钱在一起的。有了金钱支撑的权力可以不分善恶、颠倒是非。然而,对于下层人来说,“诉讼”只能意味着更加贫穷,“打官司的人终必变成穷人,因为等不到重申权利,他们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21]。这种深刻的揭露入木三分。
拉伯雷作为一个修道士,对于教会、神学家、各级神职人员的腐朽生活和思想了如指掌,《巨人传》的另一个主要批判矛头就是对着天主教会的。他笔下教会中的人物,不是在侵略者行凶作恶时噤若寒蝉、只会念经祈祷的胆小鬼,便是为非作歹、欺压人民的“可怕的猛禽”,拉伯雷把包括教皇在内的整个天主教会着实地嘲弄了一番。
《巨人传》充分地体现了拉伯雷渊博的学识、大无畏的冲决一切腐朽势力的勇气,以及奇绝无比的想象力。《巨人传》用人民大众的语言,特别是城市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常用的俗语、习语、俚语等写成,一扫教会文学和贵族骑士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犹如大江奔流,具有一股不可阻抗的气势。《巨人传》将法兰西民族的幽默感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调查紧密结合起来,各种奇谈趣闻,嬉笑谩骂让人读后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在大笑的后面又隐含着对恶的极端憎恨和对善的无限崇敬。《巨人传》 同样也深受乌托邦思想的影响,他尽情地歌颂伟大的人物形象,追求人性的解放,向人们展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个性解放也无疑成为拉伯雷所塑造的乌托邦社会的法则和基础,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三、教育目的
拉伯雷赋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巨人”,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新人。
为了体现时代巨人的形象,拉伯雷首先在体魄上塑造他们的伟大和不凡。《巨人传》中所描写的高康大就是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11个月后从耳朵里生出来的,因为人们相信:“如果肚里的孩子确是一个精品,一个将以丰功伟绩扬名于世的人物,那么怀孕期是要这样长的,甚至还可以更长一些。”[22]高康大一出世声音就很洪亮,每天要有一万七千多头奶牛供其喝奶。同样,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也是“惊人地肥大”,“像一只熊似的全身带毛”,这也暗合了民歌中“他生时带毛,将做大事,成人之后,一定长寿”的说法。[23]庞大固埃出生后,身材和气力都长得快,甚至可以将活牛和熊撕碎吃掉。
拉伯雷对教育所要培养的“巨人”这一理想目标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完善的塑造。其中,拥有广博的知识便是巨人的品质和教育的目标之一。无论高康大一出生便高喊“喝呀!喝呀”,还是“庞大固埃”这一名称的希腊文意“全世界都在干渴”,以及小说结尾庞大固埃、巴奴日找到的神瓶上的谕示“喝”等都表明了当时的人渴望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这些写法无疑是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在中世纪几百年的教会的统治下,一切知识都被禁锢了,神的“意旨”代替了一切。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复兴”犹如掘开了知识和科学的大堤,而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和目的就是要传递广博的知识。在《巨人传》中,高朗古杰摒弃了空疏无用的知识,代之让儿子高康大学习算术、天文、音乐这些有用的知识;而高康大也将他的儿子庞大固埃送到巴黎,使他接触到了圣·维克多藏书楼上各种各样的有用书籍,两位“巨人”也都因此成为他们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拉伯雷所推崇的知识不是呆读死记的、于实际生活无丝毫用处的知识,而是新鲜活泼、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其中,学会各种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迦勒底语、阿拉伯语等,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这几种语言而说自己是博学的,便是不知羞耻的。此外,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知识也是巨人应该掌握的。拉伯雷所塑造的巨人,还应该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各类知识,了解铸造枪炮、织布、印刷等各种生产技艺,懂得观看天象、参与政治,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甚至还应英勇善战,认为“如果在紧急关头,学业和学到的东西不能配合武力发挥作用,那么学业和学问也是无用的,低效能的”[24]。可见拉伯雷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时社会生产、斗争需要的新贵族。这与卡斯底格朗的《宫廷人物》以及艾利奥特的《统治者》中的思想异曲同工。
拉伯雷所塑造的巨人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美德的化身,巨人应具有仁爱、勤劳、勇敢和正义等美德。
仁爱就是爱他人。高康大给其子庞大固埃的一封信中说:“要对人殷勤,要爱人如己。尊敬你的师长。”[25]《巨人传》中的几位巨人在实际的生活中也都表现出了仁爱的一面。《巨人传》中还描写了一位有道德的修士修翱,他有着仁爱的心肠,是修士的楷模。他能做到“保护被压迫的人,安慰受苦痛的人,援助有急需的人”[26]。除仁爱之外,巨人们同样也勤劳勇敢,修士修翱就是一个 “爱工作肯劳动”的人,会多种手艺,会做弓弦、磨枪类、编网袋等,巨人高康大在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中,参观各种技艺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受到外族侵略的时候巨人们会勇敢地投入战斗。他们视敌人如草芥,为保卫自己的国土和人民而英勇善战。因此,骑术、箭术、枪术以及使用炮等也是他们必须练习的项目,这也反映了拉伯雷将军事与体育结合起来的思想。
四、人文主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拉伯雷是位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他对经院主义教育深恶痛绝,对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推崇备至。
为了表示对传统的、害人的经院主义教育的反感,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对其进行了有力的讽刺。高康大幼时的教育,就深受两位经院派学者所害。
经院派的教育不仅内容空洞无物,而且方法呆板生硬。高康大对各种书只会死记硬背。他每天上午八九点起床,然后大便,吃早饭,上教堂做弥撒。从教堂出来继续念经,然后读半小时书,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吃饭时也要念八句经文。早饭午饭都吃大量的肉,喝大量的酒。午饭后玩纸牌、掷骰子,玩够了便睡上三小时,醒来又喝酒,然后读一点书,同时又要赶着念“天主经”,一边念经文,一边又去看人用网捉兔子。回来后直奔厨房看看火上烤的是什么肉。晚饭照样吃肉喝酒,晚饭后又玩牌,或找女孩们玩,吃罢夜宵就睡觉。可以想象,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人才。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高康大“虽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书本上,可是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相反的,却变得疯疯傻傻、呆头呆脑、昏昏沉沉、糊里糊涂”[27]。文中借一位大人的口指出:“与其跟这样的教师读这样的书,还不如什么也不学的好,因为他们的知识就是愚蠢,他们的学问就是笨拙,只能毁坏卓越高贵的天资,浪费青年的大好时光。”[28]
拉伯雷热心倡导弘扬人的精神的价值、体现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和方法。高康大后来就是在一位人文主义教师色诺克拉特的指导下接受教育的。这位人文主义学者熟谙教学艺术,深知如何才能改造一个人的不良习性,认为改变习惯如果是采取骤然的方法,反倒会引起反抗。所以他一开始宁可采取放任的态度,使高康大逐渐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为了使新思想新习惯易于生根,他还让高康大吃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黑藜芦草,把高康大脑筋中的“全部疾病和恶习”统统泻掉,从而使高康大全部忘掉过去所学的那些无用而有害的东西,为新教育扫清道路。
人文主义的教育内容充满生机,在色诺克拉特的指导下,高康大每天清晨四时起床,然后是观察天象,复习头一天的功课,学习三小时的新课,然后师徒一起玩各种球类,锻炼身体。等到身上出汗或是疲劳了,便回来吃午饭。在饭桌上“谈论饭桌上的菜肴的品种、类别、性能和功用,像面包、酒、水盐、肉、鱼、水果、蔬菜、萝卜等,以及它们的烹调方法”[29]。这样,就很容易学会某些饮食、卫生、菜类以及药物方面的知识。午饭后,再复习一下上午学过的东西,并拿出纸牌,学习从数学里变化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小技巧及新的计算方法。[30]他们还利用图画、图形学习几何,还学天文、音乐、唱歌、弹琴。等到肚里的东西消化好了,再用三小时来“学习主要功课”,内容是复习上午的课本和学习新课,还要练习写字。写完字,师生一起出门去学习骑马、游泳、剑术、板斧、标枪、长矛、拉弓、打靶。有时还练习爬绳、单杠、双杠、哑铃。经过以上的锻炼,便去沐浴。在回家的路上观赏花草树木,并参照讨论植物学的名著。晚饭后继续学习文学和其他有用的知识,余下时间就是唱歌、奏乐器或玩牌。在就寝前,还要观看一下天象,最后向老师复述一天学过的功课。在这里可以看到,拉伯雷提倡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教育,注重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通过日常生活来激发、感染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拉伯雷所推崇的人文主义教育还注重生产实践,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如遇阴雨天,色诺克拉特就带领高康大在家里劳动,如捆草、劈柴、锯木、打谷,或学习绘画、雕塑。有时还去参观各种手工作坊,乘机学习各种技术。参观药铺,仔细观察各种植物,包括其果实、根、叶、籽等。有时还去看卖艺的、变戏法的表演、郊游等。这种教育高度弘扬了人的自主性,处处充满着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精神。
拉伯雷还系统地提出了人文主义的课程内容,这就是《巨人传》中高康大为他的儿子庞大固埃拟定的一份教育大纲,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语言方面:首先学好希腊文,像昆体良所要求的那样;其次拉丁文,然后学习希伯来文,这是为了读圣经的缘故;最后学习迦勒底(波斯湾沿岸的古国)文和阿拉伯文。
文字方面:学习希腊文,要模仿柏拉图文体;学习拉丁文,要模仿西塞罗。希望没有一种历史不在你的记忆里;——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像《宇宙志》一类的书籍是很有益处的,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文艺方面:七艺中的几何、算术和音乐,五六岁的时候要发生兴趣,你要继续学习下去。
天文学:要学习所有的规则。但是不必学习卜卦、星占学和勒列厄斯的炼丹术,因为它们只是一些曲解和没有价值的东西。
法律方面:熟读全部的法律条文,然后再理智地加以比较。
自然科学:我要你仔细学习,要做到去认识河海、湖川里所有的鱼类,天空中的飞禽,森林里或是果园里的一切灌木和乔木,生长在地面的各种草和花卉、隐藏在地下的各种矿产以及世界东方和南方的各种各样的宝石,所有这一切你都应该认识。
此外,必须仔细地阅读希腊、阿拉伯和罗马各地医学家的著作,也不要轻视犹太法典的学者和谶纬学家的学说;你应该学习解剖学,获得关于世界即人的充分的认识。每天应该有几小时的时间学习圣经,先学习希腊文的《新约》和信徒们的书信,然后再学习希伯来文的《旧约》。” [31]
人文主义教育是非常注重人的品德修养的。借这份教育大纲,拉伯雷写道:“恶人灵魂里是没有智慧的,没有经过理解的学问等于灵魂的废物。”[32]他相信人性是向善的。像一切人文主义思想家一样,他反对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但只主张改良教会而不反对教会制度本身,更不反对宗教。所以,大纲中仍规定了学习《新约》《旧约》以及教徒的书信,可见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还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在这份教育大纲中,高康大还教导儿子说:“长大成人之后,就要离开求学和安静生活,去学习骑马和武术,保卫我们的家乡,当友邦抵抗坏人进攻的时候,尽一切力量援助他们。”[33]在这里,一种热爱家乡、热爱和平、勇于抵抗武力的新贵族的道德形象已清晰地显现于世人面前。
拉伯雷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继承了传统的“七艺”,同时又有所更新。同样,拉伯雷的思想中也有很多美育和体育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音乐以及骑马、射箭等,究其根本,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与之相对的,实施这种教育的方法也是自然主义的,它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注意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辩论、问答、动手实践等方法,更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启发才思、促进个性自由发展。
五、社会教育的理想
文艺复兴不仅是文化和教育的“复兴”,更是一场思想的“复兴”和变革。这一时期的“巨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用自己的理想构建未来社会生活的美好图景,而这种美好图景都是一种没有压迫和欺诈、充满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思想的“乌托邦”。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便是这一思想的典型反映,而拉伯雷同样也用《巨人传》的艺术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乌托邦社会,其缩影就是作者在小说中所设计的特来美修道院。
与莫尔、康帕内拉不同,拉伯雷没有把他的理想国建立在共产制的基础上,而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特来美修道院的主要成员由男、女修道士组成,修道院的建筑费是由高康大国王及贵族们赠予的。修道士日常费用也是由国王和贵族们赠予的。修道士并不从事生产劳动,他们都是一些有知识的修道士,特来美修道院也只是知识阶层的理想王国。拉伯雷没有仔细探讨过这里的经济制度、国家组织机构等,他所着重阐明的是“什么才是幸福生活”。
拉伯雷笔下的特来美修道院,其建筑金碧辉煌,宏伟壮丽。这所六角形的庞大建筑物的每一角都造一座高大圆塔。大厦共有房间九千多套,又分内室、工作室、更衣室、祈祷室和大客厅、浴室、理发室、美容室等,卫生设施也极其考究精美。运动娱乐方面的建筑有运动场、网球场、足球场、骑马场、游泳池、打靶场、舞台、游乐场等,此外还有果园以及饲养着珍禽异兽的动物园。特来美修道院在物质方面应有尽有。所有的厅堂、房间、 卧室均按不同季节铺设不同的地毯,卧室中有高大的镜子,每个房间有一喷香瓶,男女修道士的衣着讲究,衣帽鞋袜全是绫罗绸缎或呢毛丝绒做成,佩戴的珠宝稀世珍贵。在精神方面,他们的生活同样丰富。这里有各种藏书,高大精致的书架摆满了各种文体的书籍,有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这里还有华丽高大的画廊,画着古代英雄故事、历史故事和地图。这种文明状况无疑为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反映了拉伯雷的社会教育理想中对环境的高度重视。
修道院的男女修士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其大门的题词将一切“伪君子”“贪得无厌的讼棍”“重利盘剥的守财奴”及“无聊客”们拒之门外,而对一切“正直的骑士”、友好的“贵宾”“正确传布福音”的修士伸开了热情欢迎的臂膀。修道院的修士都是一些面貌端正、身体健全、知识渊博、能文能武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智慧、力量和美。他们既有先天的优良素质,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无论男女没有一个不能读、写、唱,熟练地弹奏乐器,说五六种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写诗写文章。从来没有见过比特来美人更英勇、更知礼、马上步下更矫健、更精神、更活泼、更善于使用武器的骑士,也从来没有见过比特来美修女更纯洁、更可爱、更不使人气恼、对一切手工针线、全部正式女手工更能干的妇女了”[34]。
个性解放是完美人格的基础,也是拉伯雷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特来美修道院,个性解放和自由得到了充分表露。这里男女一律平等,打破了禁止男女在一起的陈规旧习。修士们来去自由,任何人可以当修士,也可以随时不当修士而还俗。这里抛弃了历来修道院所奉行的三条誓言:贞节、贫穷、顺从,而代之以“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可以自由地发财,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35]。这里最尊重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意志,最反对束缚和压抑,这里没有任何约束个人自由的法规条文,吃、喝、睡、工作、游戏、运动,一切听其自便,不会受到干涉和惊扰,其方针就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36]。这种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无疑反映了16世纪整个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中的空想主义成分也在所难免,这种缺乏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积极的精神内核的自由,最终只能停留在梦幻之中。尽管如此,拉伯雷和他那部伟大的著作《巨人传》,以及其间体现的反抗封建神学、提倡人文主义教育、塑造时代“巨人”和完美人格、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无论在法国的文化史,还是整个文艺复兴之中,都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拉伯雷塑造了世人皆知的巨人形象,而他本人也不愧为他那个时代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