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博学的思想家。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1],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兴趣”[2]。亚里士多德的传记材料,主要来自3世纪的思想文化史专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当代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资料进行了多方搜寻,但终因年代久远,许多具体细节已难以确定。根据普遍接受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童年、少年时期:出生~16岁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马其顿边区,爱琴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斯达吉拉城(现名斯塔夫罗斯)。他的父亲尼各马科斯是安德罗斯的移民,出生于爱奥尼亚一个以医生为祖业的家庭;母亲菲斯蒂丝是伏卑亚岛人。
作为一个以医生为祖业的家族子弟,亚里士多德幼年学习了医学的基础知识,如医学、解剖学等,接受了医学的基本训练。丰富的基础知识,严格的实践训练,使亚里士多德自幼形成了注重事实的特点,树立起了尊重经验的作风。医学和解剖学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之心,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把自然看作完整的有机体。这对于他以后形成哲学和教育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学园时期:17~37岁
在17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了古希腊文化教育的中心——雅典,并进入了柏拉图创办的学园(阿卡德米,Academy)学习。这时,学园正处于人才荟萃、思想活跃的高峰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到来,在学园中引起了轰动。他广泛钻研政治学、戏剧、诗歌、物理学、心理学、历史、逻辑、天文学、伦理学、自然史、数学、修辞学、生物学,等等。人们惊叹于他多方面的才华:一个人竟能向如此众多的科学知识敞开心智的大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柏拉图曾幽默地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其他学生们构成学园的身体,亚里士多德则是它的头脑。正因为这样,他才得到了阿卡德米的nous的美称。nous这个词的含义是心灵、精神、理智、理性等。这个称誉是亚里士多德当之无愧的。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据说,亚里士多德期望被选为柏拉图的继承人来主持学园,但这个愿望落空了。由于雅典与马其顿的战争,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怒潮。在这种局势下,作为一个外邦人、马其顿宫廷医生的儿子,亚里士多德的境遇可想而知。就是在阿卡德米的内部,他对数学的态度也引起非议。柏拉图临终前指定他的侄儿斯彪西波为园长,而斯彪西波则主张哲学和数学相等同。于是,亚里士多德决定结束20年的学园生活,回到小亚细亚。
三、游历时期:38~50岁
从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到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这12年是他的壮年漫游时期。他受赫尔弥亚的邀请来到了小亚细亚,并和赫尔弥亚的养女丕茜亚结婚。但由于波斯人的入侵,赫尔弥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亚里士多德被迫离开。幸运的是,他受到了马其顿国王菲利浦之邀,担任其子亚历山大(Alexander)的私人教师。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德米所受的教育,就是以把君主变为“哲学王”为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成功地执行了这一方针。他把柏拉图尊重理性和哲人治国的思想,撒播在亚历山大年轻的心灵里。亚历山大即位以后,在武力得天下的同时,积极振兴文化,以行“哲学王”之治,这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是有密切关系的。黑格尔认为,亚历山大事业上的成功和与先生持久的友谊,是对亚里士多德教育精神的最好鉴定。他说:“亚里士多德在亚历山大身上,比柏拉图在狄奥尼修斯身上,找到了一个不同的、更有价值的学生。”[3]“在亚历山大的教育里面,能够归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教化的是:亚历山大的精神禀赋的特有的伟大,那自然的本性,得到了内在的解放,被提高到完美的、自尊的独立,而这是我们在他的目的和事业中所看到的。”[4]
四、著书立说时期:51~62岁
公元前336年,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年仅21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攻陷雅典,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这一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事业的高峰时期。漫游加深了他的阅历,增长了他的见识,他积累了一批数量巨大的资料,思想见解也逐渐成熟,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创办了吕克昂学校,上午,他带领高年级的生徒,一边漫步,一边探讨那些专门性的问题;下午在运动场的回廊上,向众多低年级学员,包括一部分旁听者讲授基础科目。此外,他还编写了大量的讲义或教学提纲,如今只有这一部分作品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著作共有146部,保留至今的主要是一些讲义、讲稿和材料。1831—1870年,德国柏林出版了依曼努尔·贝克所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共收集著作46部,分为七类。第一类,是以《工具论》为总标题的逻辑学著作。第二类,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有关自然的著作。第三类,是以《论灵魂》和以《小物理学》为总标题的有关心理现象的论文。第四类,是关于生物学的著作,这是在亚里士多德全集中篇幅最多的,约占全部篇幅的1/5。第五类,是哲学和哲学史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形而上学》。第六类,是政治、经济、伦理著作。第七类,是文艺理论。
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不仅贡献了《政治学》《伦理学》《论灵魂》等一系列有关教育的著作,而且树立了一种堪称典范的亚里士多德人格——在对纯粹知识的追求中实现自我。他以自己无与伦比的成就证明了自己就是他所称颂的那种自我实现的人、幸福的人或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