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而后德”的密码(1 / 1)

老子密码 古敏 1447 字 1个月前

老子在38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先失去了道后,才来讲德。失去了德后才来讲仁,失去了仁后,才来讲义,失去了义后,才来讲礼。)

“礼”在其它都失去后才有,是道德之末,标志忠信的不足,于道德仁义淡薄时出现,是愚昧的开始。守道者为人当厚道忌虚伪,取合于“道”者而为之。林语堂作家在《老子的智慧》中说:

“德”与“礼”当是人间律法的两端。“失道而后德”,是类似“浑沌死”的社会文化的诞生事件(类似《圣经》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国的原罪事件)。因此,“德”是人间的至上本体。而礼,作为明显可见的人为设施,它的等第低下是无疑的。

1.保持浑沌性

林语堂说的“浑沌死”,这个浑沌是《庄子》书中的人物。

作家王蒙说:

这是千古名寓言。浑沌云云我们现时理解为一种状态,囫囵、糊涂、混杂、含蓄、模糊、有大的存在而无定形定义,同时能包含万有,孕育万物。上述的一些与浑沌含义不无接近的词,有的词甚至声母相同或韵母接近,以致在发挥讲解延伸上似乎也与“浑沌”云云有些牵连。

(1)浑沌是被他们谋杀的

浑沌与倏、忽——倏忽是迅疾的意思。迅疾与浑沌似乎是对立的两面,倏与忽是急性子,是只争朝夕。浑沌则是难得糊涂,是浑然一体,是没有个抓挠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三位都是天帝,倏是南海之帝,忽是北海之帝,浑沌是中央之帝,看来浑沌高于倏忽。倏忽二帝为了报答浑沌的盛情,要为本来没有七窍的浑沌凿出七窍,一天凿一个洞,等凿到七天,即双目双耳双鼻孔都打通了以后,浑沌也就被他们谋杀了。

这种想象力,这种故事寓言,无与伦比。含义则任凭您的体悟。是囫囵着感受世界好还是分科分类辨清世界好?是马马虎虎、模模糊糊地感觉世界好,还是什么都弄个门儿清好?是条分缕析,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好,还是大概齐、差不离、稀里糊涂好?是心细如发,明察秋毫,眼里不掺沙子好,还是心宽体胖、大而化之、宰相肚子里跑巡洋舰好?我们的老祖宗,特别是庄子倾向于选择后者。这是中国一种特有的快乐主义,不求甚解主义,自我安抚主义。而用到应帝王上呢,则是宜粗不宜细,则是抓大放小,则是含糊其辞,则是留有余地,则是永远不能让你太明白太清晰,保持浑沌(混沌)性渊深性,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2)不议论别人的短处

后汉时,有个叫司马徽的,不议论别人的短处,跟人说话,不论好事坏事都说好。有人问他是否平安,回答说:“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回答说:“很好。”妻子责怪他说:“人家认为你有德行,因此才告诉你。为何听到别人儿子死了,反而也说好呢?”他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是很好的呀!”

(3)好好先生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我们没理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郁达夫《回忆鲁迅》:“我对他说破了。他满脸泛着好好先生的微笑说:‘你这个人真坏。’好好先生,不分善恶;糊涂之人,道德败坏。《诗.小雅.何人斯》中说:假如没有做什么有愧于人的事,那么对于上天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糊涂之人,无愧于人,不畏于天。

(4)受伤的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

曾有一位哲人这样说道:“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少有受伤,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倒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都十分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精神贯注,像这么稳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如果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前途渺茫,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2.什么都清楚了就会受到惩罚

《圣经》中的亚当夏娃,本来看不到自己是一丝不挂的,只因为被蛇——撒旦魔鬼的化身所引诱偷吃了产生智慧的禁果后,便什么都看得清楚了。因此,受到上帝的惩罚。

(1)在你眼前行了这恶

《旧约·创世纪》、《旧约·诗篇》。上说: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

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

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亚当与夏娃

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

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偷吃了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旨意,造成了原罪。正如诗篇中所说的,“我是在罪孽里生,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2)世世代代染有原罪

苏雪林《在海船上》一文的开头写道:

宗教家之所谓原罪说,我向来是嗤为荒谬之谈的,但近来得了许多经验,觉得这种假设,未尝没有理由。人类由亚当夏娃遗传来的劣根性,在没有达到超人时代之前,总是改除不脱的,虽然他们已经有了高深的文化。

苏雪林在《西伯来文化对中国之影响》一文中写道:

《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西伯来人有谚云:“父亲吃酸葡萄,则儿子的牙齿也为之酸倒。”言父作恶,则子承受其殃也。虽上主又在《厄则基书》(即《旧约·以西结书》——编者注)中,谓父子应各负其善恶之责,不致彼此牵累,但亚当犯上主命,其子孙世世代代染有原罪,则子孙也承祖父之过,因亚当乃人类代表之故。

(3)原谅人生中一切的过

鹿桥《未央歌》第14章,余孟勤、宴取中、朱石谯和童孝贤一同去吃饭,席间,小童由冯新衔的小说的旨意联想到身处天主堂的蔺燕梅生发出一番语惊四座的宏论:

“所以!”小童一气直逼本题,“如果我们是真相信我们所说的话,我们便要同情天质差池的人,如果我们是真诚说的这些话,我们便要原谅人生中一切的过失,要永远扶助别人,鼓励自己向上,直到屠夫放刀,奸枭临死悔过。我们要像修道士那样与‘原罪’挣扎。我们尊敬一个改过的人要不下于一个天生无过的人。我们看了疮疤不得皱眉。它比光洁的皮肤还多一段令人敬重的历史。”

同书第14章第650页,作者写了蔺燕梅给伍宝笙她们的信中对生命的重新领悟;

她独自跪在床边读这本法文的祈祷文。她认为有生以来,到今日为止,一切都是罪孽。快乐或得意,皆是虚荣,争得别人疼爱及夸奖,无非是满足自己骄傲的心理,甚至穿一件好衣服,找一件高兴的事做一做,都是贪婪,奢侈不应当的行为,这都是罪。她又说,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想毁去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也要算在杀戒之内。大为感情激动更是造罪之源。

(4)苦难使我们失去了自由

谢有顺《再度先锋》一文中写道:

北村在《孙权的故事》中告诉我们的是:罪带来了苦难,苦难使我们失去了自由。该隐杀了亚伯后,就流离飘**在地上,承受因罪带来的刑罚。人里的罪是一个性质,它大于罪的行为。罪行是肉身的,罪性是灵魂的。

浑沌个中央帝,是道的象征,但他被感恩的谋杀了,亚当夏娃违反上帝的惩罚。之后,统治者才来讲德、讲仁、讲义、讲礼、这已是没办法了的补救办法。老子认为,事先你们干吗去啦?以上事例表明,道才是根本,人不可轻易放错误。犯了错,那就会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