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动速读(1 / 1)

不同的流派对快速阅读的命名方式不同,所以,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种阅读方式叫作眼动速读。但是,不用纠结它姓甚、名谁、哪里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方法。

这里有必要再重申两个概念:声读和视读。

声读

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必须读出文字的发音,才能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声读也有很多种情况。最夸张的是大声朗读,像演讲、朗诵。我们上幼儿园甚至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大声朗读课文:“人之初,性本善……”“春天来了,冰雪融化……”

然后就是小声嘟囔。很多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读出声音,虽然声音小到只有自己才能听得清,但仍然是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有些人可能在阅读的时候只有口型没有声音,但也属于这种情况。

再一种就是默读了。所谓默读,就是双唇紧闭,从外表看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出声音的痕迹了,但仍然是一种声读的状态。应该说大部分人用的是这种声读的模式,特别是平时不太喜欢阅读或者阅读量不是特别大的人,基本都处在这种声读的状态。

这种声读模式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在阅读的时候,声带是有振动出现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指轻轻按在喉结部位,或者在阅读的时候仔细感受自己鼻腔的后部,随着我们的眼睛在页面的文字上移动,喉结和鼻腔后部会有同步的振动出现。

其实还有一种更隐蔽的声读模式,这种模式算不算声读还存在一些争议。这种声读模式称为脑内发声。

要说清楚这种模式到底是什么状态,需要先了解文字加工的四个步骤:听、说、读、写。

这里的“读”并不是指阅读,而是指当眼睛看到一个字符的时候(比如“一”),大脑能够认识这个字是“一”,并且能知道这个字读作“yī”。这个过程叫“读”。

而大脑知道它的读音以后,嘴巴能够把它读出来,这个过程叫作“说”。

写和听就不用解释了。

脑内发声被称为“最隐蔽的声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嘴唇并没有动作,声带也没有发生振动,但是脑内掌管发声的区域仍然处于活跃状态。

视读

视读是什么?它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眼睛看到页面上的文字,可以直接转化成大脑能够理解的意思。

通过一个图来对比一下。

上图是声读过程中从看到文字到大脑理解的过程。

我们再来看一下视读的过程。

从上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视读模式省去了“嘴巴读出”和“耳朵听到”这两个过程。

为什么省掉这两个过程速度就能提高很多倍呢?

阅读就像将知识“吃”进脑子里的流水线作业,当整个流水线上有一个环节出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整个流水线的速度。而减少流水线作业的其中一两步,并且将前后的工序连接起来,自然能提高效率。

这就像一条公路,当其中一个位置出现堵车的情况时,整条公路就要堵死了。而如果能在缺口之上架起一座桥,绕开原先的必经之路,就能更快地到达终点。

哪个环节最容易导致“堵车”现象呢?没错,就是“嘴巴读出”这个环节。

据科学研究,人的眼睛能够捕捉到字符的最高极限大约是120万字/分钟。而人的嘴巴所能读出音节的最高速度应该是每秒10个音节(即600音节/分钟)左右,不可能再快了。

这个差别也太大了。

所以,如果不改掉声读的习惯,那么阅读的速度最快也就每分钟600字了。

那究竟如何才能改掉这个习惯,让自己能够做到由声读变为视读呢?这个问题在快速阅读领域有个专业的说法叫消声(也有些人把它叫消音,也有人把它叫割除默念)。

后面的章节我会有专门的讲解。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让眼睛接受字符的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