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一个人是否有钱,与做人绝无关系。在我们的周围,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不一定是有钱人,能把人做好的不一定是没钱人。但最佳的成功之道是:有钱把事情做好,没钱把人做好。
智者为人的心境
如果富贵可以追求到,即使是做一个赶车的人我也愿意。如果没办法,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孔子做圣人是逼出来的,因为他无法做有钱有势的人。但这刚好歪打正着,因为圣人的生活比富人的生活当然更爽。
孔子爱富贵,曾梦想当大官。想做有钱有势的人,这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理想,这很正常,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当然人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放眼更远。
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又曾“摄行相事”,当过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孔子做的官已经够大了,虽然鲁国是小国,但小国的大官毕竟是大官。
有了这段宝贵的经历,孔子才能把这些看透,才能说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的话,才能弃政从学,从此走上真正的为人之途,寻找真实的自我与快乐。
孔子爱钱,说自己“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等待好买主把自己买去。他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看有没有人肯出高价钱把他买去。孔子最终愿望落空,两手空空回到鲁国。没料到一回国时来运转,他反而靠教书、办学成了个小富,真是乐不可言。
孔子当然不喜欢做穷人,他喜欢的是“富而好礼”的生活。他在落魄时鼓励自己,也鼓励弟子们要有操守,贫而不穷。这都是没办法的话。人当然是富一点好,圣人是造福的人,当然要带头先富起来。
钱是重要的,因为它必然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与价值。爱钱等于爱自己。
孔子当官是为了行道,要富贵与金钱是为了方便传道。既然官没得做,大富贵不可求,那他也不能在空想中死去,应另寻生存之道,那就是:
有钱把事做好,没钱把人做好。
这样就对了,不至于没钱时把自己搞得太狼狈。
我在没钱的时候与孔子一样,期待贵人出现。最终贵人没出现,恶人倒出现不少,讨债的、催电话费的,络绎不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为了生存只能去借钱,只能去贱卖自己的劳动,不过内心也不怎么痛苦,习惯了也就坦然。当然长期这样不是办法,还得自寻生路。
那么穷人的生路在哪里呢?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就是说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做。圣人都可以当马夫,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做?
我刚来北京的几年,先后当过寄食者、搬运工、编辑与枪手,现在回首一笑,觉得真有意思。苦难是金,没钱就要把人做好,像孔子一样磨炼出坚强意志,那么天下事无不可为。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天份绝高,在哲学上有颇多思考。但他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干活,基本上不能养活自己,我曾劝他:
“你就把自己当民工看,做一个文化民工。”
他拒绝了,所以到现在还是老样子。
要是他听说孔子曾说过只要能挣钱,当马夫也可以,不知他会作何想?
也许他连孔子也看不起,那么我就只好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