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从平庸到优秀,需要你行动(1 / 1)

自己的命运,自己来掌握

一个生活平庸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信心,平时经常去找一些“赛半仙”算命,结果越算越没信心。他听说山上寺庙里有一位禅师很是了得,这天他便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大师,请您告诉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

“有的。”禅师回答。

“噢,这样是不是就说明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让这个年轻人伸出他的左手,指着手掌对年轻人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作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作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让他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当然,再看看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抓住,它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命运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的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他们“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散文家培根在论人生时也阐述过同样的道理,他说:“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等;但另一方面,人的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

明白“命运在自己手里”,就会对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就会对人生的逆境和顺境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就会看到事物的变化是相连续的,逆境是顺境的准备,顺境是逆境的铺垫,顺境中可能埋伏着逆境的因素,逆境中可能积累着顺境的因素。

明白“命运在自己手里”,就不会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就不会仰人鼻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恩赐上。就会将心态放平,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苦干、发愤图强,像鲁迅提议的那样从一木一石做起,干好自己的活,走好自己的路,自己拯救自己。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这句气势磅礴的话出自德国的贝多芬,他堪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但命运对他并不公平,双耳失聪、恋人离去、病魔缠身,这些苦难都先后落在了贝多芬身上。但他成功了,为什么?因为他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他是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伟大的作家小仲马,他在文学界鼎鼎盛名。他曾经直面命运且与之较量。在年轻的时候,他非常想成为像父亲大仲马一样的大作家,可写了无数篇文章,却没有一个出版社决定刊登,他先后回绝了父亲和一家杂志社主编的所谓“走后门”的帮助,最终,凭他自己的努力,写下了惊世之作《茶花女》,从此,文坛上便多了一位巨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成功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哲理,那就是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就握紧自己的手吧,对自己的内心大声说一句:“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手里和嘴里!”然后,积极地去行动!你将发现,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人生而独立,我们是特别的,无须感叹太多,成功者头上的光环向来是自己用手创造出来的。

成功法则:现在就开始去做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想到就去做”。然而,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想到就去做”呢?很多人其实并不缺乏工作的能力,也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是缺乏行动力。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塑料饭盒,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去做了虽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你不去做,你会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在演讲时,曾不止一次地对听众开玩笑说,全球最大的航空速递公司联邦快递(Fed Ex)其实是他构想的。

格林没说假话,他的确曾做过这样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格林刚刚起步,在全美为公司做中介工作,每天都在为如何将文件在限定时间内送往其他城市而苦恼。

当时,格林曾经想到,如果有人开办一个公司,能够提供将重要文件在24小时之内送达任何目的地的服务,该有多好!

这想法在他脑海中停留了好几年,他也经常和其他人谈起这个构想,遗憾的是,他没有采取行动,直到一个名叫弗列德?史密斯的家伙(联邦快递的创始人)真的把它转换为实际行动。从而,格林也就与开创事业的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了。

可见,行动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无论你的计划多么详尽,创意多么巧妙,你不开始行动,就永远无法达到目标。在一生中,我们有着许多人生畅想,若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将是多么的伟大!

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年轻人从某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学位。关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指导,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他的困境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那个年头的工作岗位极度稀缺。年轻人开始等待,希望有什么好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同时,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整个夏天都在一家当地的游泳池干救生员的工作。

一位经常带孩子来游泳的父亲对年轻人十分友好,并对他的未来产生了兴趣。他鼓励年轻人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究竟最想做点什么。年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开始检视自己。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最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年轻人告诉了这位父亲他的志向,这位父亲鼓励他采取必要的行动,使梦想成真。随后,他走遍了伊利诺斯州和爱荷华州,努力使自己进入广播行业。终于,他在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市停住了流浪的脚步,成为了一家电台的体育播音员。

“终于找到了工作,这多美好呀,”后来这个年轻人坦率地说道,“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我知道了应该去行动这个道理。”这个年轻人叫罗纳德?里根,后来他成为了美国第40任总统。

有多少想法,多少梦想,多少好的打算,被你束在头脑的“高阁”上呢?原因仅仅是因为你的决定没有得到有目的的实际行动的支持。

从现在开始展开实际行动,并非一件难事。我们只需要明快、果断、有信心。拿一张纸写上“马上行动”贴在你的办公桌前、床头、梳妆台前,贴在你房间的醒目位置。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马上行动起来,一直行动下去。假以时日,你会发觉,你整个人充满了热情和活力。长此以往,你将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再伟大的思想与热情都得付诸实践。事实上,当你在不断尝试、不断行动之后,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一种使人生最有效率的习惯。

付出了行动,一切才有意义

成功是“方向正确”和“持续行动”的结晶。要成功就要有持续的行动、大量的行动以及不断地付出。除非你付出行动,否则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从前有五个兄弟,老大是一个做砖工人,老二是一个泥瓦匠,老三是建筑师,老四是一个希望能开拓新的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而老五,则是一个批判家。老五的脑袋最好使,可是他却什么也没做,只是批判他四个兄弟做的事情。最终,五个兄弟都死了,可是四个哥哥在人间为人们做的贡献足以开启天堂的大门——天堂的大门只为在人间为人们做了贡献的人而开;而老五呢,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动动嘴皮子,所以他没有进入天堂。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哪怕你有再好使的脑袋,不付出行动,也是不会获得成功的。记得陈安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发现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行动的次数比别人多。我发现我之所以在30岁之内创造出非常惊人的绩效,是因为我行动的次数比任何人都要多。”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却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平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钓鱼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东西,但要紧的是付诸行动。任何事情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

相信不少人对“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记忆犹新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不能也,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

尽管客观条件对成功很重要,但是成功的根本并不取决于个体的客观条件,而关键在于个体是否为自己的目标立刻采取行动。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小克莱门斯四岁就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头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这么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是谁都不知道,其实在小克莱门斯的内心里是非常想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面包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

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头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

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小姑娘的话让小克莱门斯幡然醒悟。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上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里,他都牢记:“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

小克莱门斯为能得到一块面包,虔诚地进行祈祷,但是面包并没有出现。

一个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成功,必须付出实际行动才行。思与知、知与行、言与行都是不同的概念。思是必要的,知也是必要的,言也是可以的,但行则是必需的。思要认真仔细地思(分析思考、规划谋划),知要深入细致地知(明白全体、局部和关键点),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言(工作事业不是炫耀口技),行要脚踏实地、快速认真地行。

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说:“我知道今天该做这件事,但是今天我情绪不好、状态不好、条件不好、这样那样不好,这件事肯定做不好,还是以后再说吧。”于是他开始拖延。他把该做的事放在一边,去做那些比较容易、比较有趣的事。

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个典型的拖延事例。

某天清晨,张三于上班途中,信誓旦旦地下定决心,一到办公室即着手草拟下年度的部门预算。他很准时地于九点整走进办公室。但他并不立刻从事预算的草拟工作,因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将办公桌以及办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进行重要的工作之前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与舒适的环境。他总共花了30分钟的时间,才使办公环境变得有条不紊。

他虽然未能按原定计划于九点钟开始工作,但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因为30分钟的清理工作不但已获得显然可见的成就,而且它还有利于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他面露得意神色随手点了一支香烟,稍作休息。此时,他无意中发现报纸上的彩色图片十分吸引人,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报纸来。等他把报纸放回报架,已经十点钟了。

这时他略感不自在,因为他已自食诺言。不过,报纸毕竟是精神食粮,也是沟通媒体的工具,身为企业的部门主管怎能不看报,何况上午不看报,下午或晚上也非补看不可。这样一想,他才稍觉心安。

于是他正襟危坐地准备埋头工作。就在这个时候,电话声响了,那是一位顾客的投诉电话。他连解释带赔罪地花了20分钟的时间才说服对方平息怨气。挂上了电话,他去了洗手间。在回办公室途中,他闻到咖啡的香味。原来另一部门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们邀他加入。他心里想,预算的草拟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若无清醒的脑筋则难以胜任,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邀加入,就在那儿言不及义地聊了一阵。

回到办公室后,他果然感到精神奕奕,满以为可以开始致力于工作了。可是,一看表,乖乖,已经10点3刻!距离11点的部门联席会议只剩下15分钟。他想:反正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办不了什么事,不如干脆把草拟预算的工作留到明天算了。

许多人都因无法免于张三那样的拖延恶习,以致到头来平平庸庸、一事无成。

拖延是行动的劲敌,也是成功的劲敌。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拖延使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空想,让我们丢失现在而活在未来的等待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惯、犹豫矛盾的心境,还会让我们逐渐变成一个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潦倒者。所以,你要克服拖延,就要立即行动,缺什么,补什么。

以下是比尔?盖茨对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

1.随时解决问题

生活中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所以,不要等到条件一一具备后才展开行动。预期将来一定有困难,并在困难发生的下一刻起,立即着手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

2.做个主动的人

不要好吃懒做,虚度光阴,而是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另外,做事的态度要主动积极,自告奋勇地去改善现状,主动承担责任和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决心和能力。

3.我要立刻行动

时时想到“今天”、“明天”、“下周”、“以后”等诸如此类的词语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我不行”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此时此刻就去做”的那种人。当你潜意识中存在“我要立即行动”,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行动就会变成你的习惯,你也就成为一个行动的高手了。

采取正确的行动,别南辕北辙

从平庸到优秀的秘密是这样的:要采取行动(行动是超越平庸的第一要素),更要采取正确的行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们必须做什么,但他们却迟迟不愿意采取正确的行动。殊不知,一个人如果采取方向不正确的行动,那么,他行动得越积极,离他想要企及的目标就越远。

从前有一个魏国人,要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地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国人走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吧。故事中的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必须深谙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获得成功,重要的是找出正确的行动策略,而非匆忙采取行动。

还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洛洁走下码头,看见一些人在钓鱼。出于好奇,他走近去看当地有什么鱼,好家伙,看到的是满满一桶鱼。

那只桶是一位老头儿的,他面无表情地从水中拉起线,摘下鱼,丢到桶里,又把线抛回水里。他的动作更像一个工厂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个垂钓者在揣摩钓钩周围是否有鱼。他知道鱼会来的,无疑。

洛洁发现,不远的地方还有七个人在钓鱼,老头儿每从水中拉上一条鱼,他们就大声抱怨一阵,抱怨自己仍然举着一根空杆。

这样持续了半小时:老头儿猛地拉线、收线,七个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鱼,又把线抛回去。这段时间其他人没有一个钓到鱼,尽管他们只处在距老头儿十几米远的地方。真太有意思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洛洁走近一步想看个究竟。原来那些人都在甩锚钩儿(甩锚钩儿是指人们用一套带坠儿的钩儿沉到水里猛地拉起,希望凑巧挂住一群游过去的小鱼当中的某一条)。这七个人都拼命地在栈桥下面挥舞着胳臂,试图钓起一群群游过的小鱼中的某条鱼。而那位老头儿只是把钩沉下去,等一会儿,感到线往下一拖,然后猛拉线,当然,他就有鱼钓上来了。

老头儿收获了鱼,而他百发百中的秘密在于:只在钩子上方用一点诱饵而已!他一把线放下去,鱼就会开始咬饵食,他会感觉线动,然后再把鱼钩从厚厚的一群鱼当中一拉,有啦!

使洛洁吃惊的不是那位老头儿简单的智慧,而是这样一种事实: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头在干什么,他是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超级效果的,但他们却不愿如法炮制,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他们没有收获,只有失望!

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或方法,再加上立刻行动,才会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产出。

简而言之,采取行动固然重要,但是采取正确的行动更重要。选对方向和方法是有效行动的原动力。只有有了正确方向和采取正确方法的行动,才会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思而后行

一个人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停止抱怨,抛开所有的借口,用行动创造梦想中的生活。但是,在这样做之前,还需要花费一点点时间设计一下生活。在没有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之前,在没有理性地权衡利弊之前,千万不可以盲目地采取行动;否则,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迪沙的高级间谍伊莱?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担任了顾问要职,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

有一次,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拉德马赫尔匿藏在叙利亚。由于在战时,纳粹德国丧心痛狂地灭绝犹太民族,因此,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费朗茨是个二战期间残害了600万犹太人的刽子手,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将会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

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摩迪沙,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迪沙却下令给科恩:“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个中原因只有摩迪沙自己清楚,因为除掉了费朗茨,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当时,中东形势非常紧张,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叙利亚正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两者相比,摩迪沙当然宁可牺牲一个次要目标,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心有不甘,所以再次请示:“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恐吓他一下。”

摩迪沙仍旧指示:“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科恩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他发现在戈兰高地,叙军正在修筑强大的工事,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

不久,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当然,科恩从此在叙利亚也无法存身了,不过,这还是非常值得的。

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在行动之前,一定要经过缜密的思考。盲目行动或者跟风行动,往往难有好的收获,相反却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致命性的打击。“思考永远是行动的前锋。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先深思熟虑,做个合理的安排,切不可鲁莽行事。”当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成为一名共和党人的时候,股神巴菲特如此告诫他。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警示。

在行动之前,先思考一下吧!思考是没有任何坏处的。任何行动(除了突发事件)在进行之前,先进行前期的准备和分析,对寻求更好的结果是非常有利的。千万别小看这样的思考,多数的成功人士,他们从来不会盲目行事,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合理的安排,他们不会仅凭一时的热情去做任何事情。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是很明了的,那就是失败,甚至是粉身碎骨,死无全尸。

首先是思考,然后是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经过思考后的行动,相对就有了竞争力。在完成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时,经过思考的行动不仅会有与合作者之间清晰而完整的沟通,更有了对目标的正确认知。这样在完成目标的时候,行动才有更准确的方向。只有先具备了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遇到任何棘手问题时,让自己首先冷静下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一旦你养成了行动前先思考的习惯后,你将会注意到你的生活和工作发生的是质的变化。

有了想法,就及时付诸行动

在采取行动之前,保持谨慎态度是必要的。可是,如果因谨小慎微而不思进取,以致丧失发展或取胜的机会就得不偿失了。有道是:“不成熟的尝试.胜于不付诸行动的良策。”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过于谨慎,畏首畏尾,或因为害怕承担风险或失败而怯于尝试;否则,极有可能让良策胎死腹中,自然无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有三分良策,就付诸三分行动吧。一个人过于谨慎,只会剥削自己行动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事情固然必须在十分了解后,才能开始行动。然而,大多数的事情是先了解三分就可以开始行动了,然后在行动中逐渐深入了解,进而采取相应的举措。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迟迟不敢放手去做。他们为了追求每件事的“完美”,反而连一件事情也无法“完成”。

事实上,“完美”只是一个目标,唯有通过每一次的“完成”才能使行动的作品更趋于“完美”。不要让“完美主义”的情怀成为事情“完成”的绊脚石。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完美”,而不敢去“完成”第一个作品,他便永远品尝不到完美的硕果。

爱迪生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和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他的成功背后,其实却经历过许许多多失败的尝试。据说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失败的记录。

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2000度的高温燃烧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奋斗了近五六个月,结果发现只有白金比较适合,但是白金比黄金还贵重,用来做灯丝是根本不现实的。

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工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四万余页。先后共经过三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竹丝灯丝。后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钨丝做的灯丝,一直沿用到今天。

试想,如果爱迪生畏首畏尾,未能把一个个所谓不完美的想法投入到一次次不成熟的尝试中去,他能最终研制出较为理想的灯丝吗?肯定不能!恐怕,人类用灯照明的历史也不知道要往后延迟多少年呢!事实上,爱迪生把这种想法勇于付诸尝试的精神,正是他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建议你也像爱迪生一样,成为一个“完成主义”者。我们不必在乎成果如何,也不要太介意别人的批评和指点。只要你积极地开始行动,完成三分成果,就必定能够为下一个行动做好准备,完成五分的成果。如此类推,最终就能完成十分的成果。

一言以蔽之,成为优秀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争做行动派的完成主义者,不做头脑派的完美主义者。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完美主义”者其实是害怕不完美,被完美的意识给控制住一切,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恐惧不完美的结果,所以变成凡事要十分的准备才能开始行动起来,但是越准备总会越觉得不足。其实,那些都是头脑的想象罢了。在务实者看来,许多准备都是多余的,除非你开始行动进入实务,你才会明白你真正缺乏哪些东西,这样再回头准备才能务实,然而,再进一步改进,输出的才是真务实,才能“烹制”出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