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再高的山峰,坚持平凡的碎步也可登顶(1 / 1)

积硅步以至千里

成就卓越的过程,好比是爬山的过程。走好平凡的碎步,才能攀登上巍峨的高山。

具体地说,胜利在山的顶峰上。你不可能直接飞上山顶,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巍巍高山。这一个个脚印是平凡的,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碎步才让我们有机会站立在“顶峰”,一览众山小。所以,在我们心存高远的时候,不要忽略眼下的每一个平凡的细节,正如现在细枝上的一个个幼芽,是成就满园春色的基础。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这么一个关于“百合谷”的故事: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在公开场合,它们则讽刺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地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因为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在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景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使得这些地方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地落泪,触动了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积累的力量,像滚雪球一样,要想让从山坡上滚落下来的雪球越滚越大,就必须以坚实的内核作为起点。众所周知,滚雪球的起点不是一团散雪,而是捏了又捏的、很紧密的雪核,否则,出去不了几步,就会从中散开。成功也是一样的道理,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只有走好每一个“一小步”,才能跨出“一大步”。事实上,没有突如其来的胜利,也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要想让成功降临到自己头上,必须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实现从一小步到一大步的跨越,如果你忽略了这一小步的非凡意义,就会在成功的路上止步不前。

此外,要想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还必须从小到大慢慢来。没有人滚雪球是分别滚出两个半球,然后再组装到一起的,都是一点点地由小变大,一层层地不断加大的。相应地,在人生路上也要循序渐进地构建成功。如果一味地追求过于高远的目标,丧失了眼前可以成功的机会,就会成为高远目标的牺牲品。许多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羡慕那些大款或高级白领人士,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想着跳来跳去。其实,没有十分的本领,就不应有妄想。我们还是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吧。

关注平凡的细节,才能完美无缺

密斯?凡?德罗是十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当他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如果对看似小事的细节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

在全球经济将走向“精细化”的现代社会,“细节”中的做事能力越来越成为了人们立身处世的资本。能够将细节完美化的人,也必将是组织和企业里炙手可热的人物,而成就大事的能力就是在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中积累而成的。

吉姆21岁进入了一家集团公司,他被派往纽约分公司做财务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分公司的财务软件与总公司之间有一些不配套的地方。这套财务软件来自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它的强大功能不容置疑。但是,问题的确存在,尽管只是小问题,但是处理起来非常繁琐,并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错误。

吉姆决定完善这个软件,他请教了许多相关专业的朋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改善后的软件被应用于财务工作中,员工反映非常好。几个月后,董事长来到纽约分公司视察,吉姆为他演示了这个软件,董事长马上发现了这套软件的优越性能。很快,这个软件便被推广到集团在全美的各个分公司。

三年后,吉姆成为集团最年轻的分公司经理。

工作中有许多细小事,这往往也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有心的员工则往往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留心,把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如此敬业的工作态度,让你无法不耀眼。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注意细节,在老板看来,也许是填缺补漏,但时间长了,你考虑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扎实的作风就会深深地印在老板心中。

一个小伙子在家乡做铁匠,但是因为日子并不好混,所以想要到大城市碰碰运气。他到了一个工厂的组装车间做工。

但是三个月之后,他对朋友抱怨,说他不想再待在那儿了,“这份工作让我厌烦透了!你知道吗,我每天的工作不过是在流水线上将一个螺丝拧到它该待的地方,每日每夜地只是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这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朋友提议他再干一个月再说,并且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要处处留心工作中的细节,他闷闷不乐地回去了。

但是一个星期之后,他兴高采烈地来找朋友:“嘿,伙计!你知道吗?我现在觉得这份工作真是棒极了!今天我在拧螺丝的时候发现那个地方有条小小的裂缝,于是我找到头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你知道,他向来都只会板着脸监视着我们,但是今天,他居然对我笑了,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夸了我!”

一个月过去,他再次来找朋友:“你知道吗?今天主管来巡视车间,我对他说:‘为什么你们不把车吊高一点,好让我拧螺丝的时候能动作快一点,而非要让我弯着腰、扭着脖子慢慢地拧那颗螺丝呢?’主管听了我说的话,居然认真地观察了我的工作,说他会考虑。”

朋友笑着问他:“那么你还打算辞掉这份让你厌烦透顶的工作吗?”

“你在开什么玩笑!”他拍着朋友的肩膀说,“这份工作需要我,我现在不知道有多喜欢干这份工作!”

只有深入到细节中去,才能从细节中获得回报。细节是一种创造,产生效益,带来成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二十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邀游太空的第一人。

加加林是细节的受益者,然而因为细节的不慎导致错失机会的也大有人在。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到了面试时间之后,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十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翻看来信,没一个人闲着。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这些年轻人惊诧不已:“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文件的人。”这些年轻人全傻了。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了成功的机会。而那些注意抓住细节、细心做人处事的人,却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而且注重在工作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成功其实有时候很简单,需要的只是对细节的关注,养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成功往往就在一瞬间。

重视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

每一天,我们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等待我们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我们的抱负、尽显我们的才华,而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依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我们就开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缺少热情,敷衍了事。然而,殊不知,机会就在这些无谓的叹息中悄悄地溜走了。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事。”这是《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的一段话,听来平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其实,人生就是由这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

所以,在平日的工作中,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极致。在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过程中,会提升你的工作能力,改善你的工作态度,继而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和肯定,你良好的个人形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

对日本人来说,泡茶招待客人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如果泡的茶不好喝,客人常会直接推断这个公司一定管理不好,所以泡茶虽然事小,却是重要性很高的工作。

有一位大学毕业的少女,非常向往记者的工作,于是去报考新闻机构。

她被录取了,但是,由于没有记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暂时做一些为同事泡茶的工作。作为一个满怀梦想的大学生,只为大家泡茶,心里当然非常失望。

不过,想到公司也不是有意轻视她,且待遇还不错,就安慰自己不用急,将来还是有机会的。于是,她坦然去上班,每天为同事泡茶。

三个月过去了,她开始沉不住气了。心里总是抱怨:“我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却来天天为你们泡茶。”这样一想,她泡茶就不像从前那样愉快,泡出来的茶,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她并未察觉。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她泡好茶端给经理喝,经理喝了,就大骂起来:“这茶怎么泡的!难喝得要命。亏你还是大学毕业呢!连泡杯茶都不会。”她真的气炸了,几乎哭了出来:“谁要在这个鬼地方继续泡茶呢!”正准备当场辞职的时候,突然来了重要访客,必须好好招待。她只好收拾起不满与委屈,想着反正要离开了,就好好泡一壶茶吧!

于是,她认真地泡了一壶茶,当她把茶端进去,转身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客人由衷的一声赞叹:“哇!这茶泡得真好喝!”别的同事,连那位骂她的经理都端起来喝,纷纷情不自禁地赞美:“这壶茶真的特别好喝!”就在那一刻,她自己也呆住了。想,只是小小的一杯茶而已,竟然造成那么大的差异,或被上司骂,或被大家赞不绝口,这茶里显然有很深奥的学问,要好好地去研究。

从那以后,她不但对水温、茶叶、茶量都悉心琢磨,就连同事的喜好、心情,也细心地体会。甚至连自己泡茶时的不同心情状态会带来的不同结果,也了如指掌。很快,她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不久她被升为经理,因老板想:“泡茶时那么细致专心的人,一定是很精明难得的人才!”

可见,工作中的小事也是见精神之事。

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无力承担学费,被迫辍学,背井离乡到一家米店打工。在打工时,他总是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做生意,通过努力,最后他自己也开了一家米店。

由于当时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经常混杂着沙粒、小石子……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但是这个孩子却没有忽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每次在卖米的时候他都把米里的杂物捡干净,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反映出他的细心周到,而且深受顾客的信任和欢迎。

然而,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满足,而是更用心地盘算着顾客的消耗量,设定标准,把握时间,制定比例。估计其顾客差不多缺米了,就主动将米送到顾客家中,这种考虑周到的细致服务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不仅方便了顾客,而且也使自己的米店在当地留下了美名。日销量从开业之时的12斗发展到后来的一百多斗。

就这样,他坚持日复一日的细致服务,最终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台塑大王”王永庆。除尽米粒里的沙粒和用心盘算顾客的消耗量,把握时间,制定比例,这些看似小事,微不足道,但是当平凡的王永庆坚持做好这些小事时,他就走向了卓越,最后成了“台塑大王”。可见,成就大事者,绝不会忽略和轻视小事,而是努力从小事做起,认真把小事做到位。

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悟道。他们不会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做是一种负累,而是当做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当做成就宏图伟业的必修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卓越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需要不断地积累。

父子俩一同穿越沙漠。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都疲惫不堪,干渴难忍,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是沙漠先驱者的遗留品。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抬起失神的眼睛,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用呢?儿子摇摇头。于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弯腰拾起了马蹄铁,继续前行。终于,他们到达了一座城堡,父亲用马蹄铁换了200颗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干渴时,父子俩吃上了酸葡萄。

一件你不屑一顾的小事或许就是你的机遇。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们也应该用心地去做。成就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习惯。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才能成就大事;唯有培养好日常良好的习惯,最后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如果希望避免失败,获得成功,就得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好,才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每个人应该时常警醒自己:如果希望成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学会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大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美妙人生。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平凡,只要做好了,就有机会。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不管你目前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放弃自己!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九岁时,在他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都嫌这活儿脏,不愿做,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平凡,只要做好了,就有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一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又累又脏,但是,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条: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有机会。

果然,后来他成为每星期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

再后来,他成为美国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编辑。

艾伦的人生信条告诉我们,最紧要的是把我们眼前的工作做好,不论眼前的工作多么平凡,做好了,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我们晋升的阶梯。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多视这句话为座右铭的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湖南省益阳电业局的一位普通职工——曾卫,便以此为人生格言,终结了他年仅38岁的人生。他在2008年年初的抗冻救灾中以身殉职。

如今,只要是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那种“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的执著动容。也正是他这种执著的人生追求,使他近20年始终坚守在电网巡视、维护和抢修最艰苦的环境中而无怨无悔,也正是他这种执著的人生追求,使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进了电业局,从事被誉为“华中电网最恶劣的500千伏五民线路”工作。他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吃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苦,特别是反复地练习走线的基本功,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坚持不懈,直到人家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完的线路,他十来分钟就能搞定。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扮演诸多“角色”,会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工作责任等。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女人在家里既为人妻、又为人母、还为人女,要想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基本让大家认可、使家人满意,仅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是无法做得到的。

其二,要不怕吃亏、乐于助人。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生怕吃亏,生怕好了别人,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想做好每一件事恐怕就是痴人说梦。只有那种乐于助人的人、甘愿吃亏的人、大公无私的人、一心替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做得到。

其三,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一个人做起事情来,倘若抱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态度,是不怎么可能做好事情的。唯有那种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才有可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只怕也是难以做到的。

事实上,也只有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做到位了,方可达到做好事情的目的。记得有位伟人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不仅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更是人生的经验总结。“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好比是“做一辈子好事”一样的艰难,平凡的人能做到这样,那也就是真正的不平凡了。

事情太多,就一件一件处理

无论你今天多么忙碌,时间多么紧迫,事情多么繁多,也还是要一件一件处理才好。

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曾经向他人谈起他遇到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一再地伸手看表,暗示你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量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毫无章法,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从来都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般不停地忙碌着,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和安放。

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恰恰相反。你从来看不到他忙碌的样子,他做事情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温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工作,各种东西安放得也井井有条。他富有特色的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并带动了整个公司的员工,大家做起事来都是有条有理,整个公司秩序井然。

不难看出,在工作过程中,只要在处理事情时做到有条有理,就能让自己心神安定,就能充分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却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丰沛的精力去完成眼下的任务,并因为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而烦躁、焦虑,这无疑会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很大的压力。其实,同时想做几件事,是引起情绪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做某一件事的同时,却还在盘算着其他的难题该如何去解决,想到今天没有完成的事情还很多,就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到底先做哪一件,似乎每一件都很重要。

我们这种为眼下许多事情而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不是来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想法所致。这种急躁的情绪会导致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唯一可以克服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要求自己有次序地将事情逐一处理,也就是一件事做完后再做下一件事情。

有心理学家表示,造成现在许多人认为自己匆忙、烦恼的原因是职责和义务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图像,似乎随时都会有什么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心理学家同时指出,无论我们在这一天里有多忙碌,时间有多紧迫,我们也要把这一天的事一件一件地安排好次序,逐一解决。

假如某一件事情你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还没有处理完,那就停止考虑它,先去解决另一件事情,这样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如同你坐在考场上答试卷,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考虑某一道题目到底该怎么做,这样你便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原本对你而言简单的题目,你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此外,不要在正做某件事时,心里又思索另外一件事,否则,只会导致你的思想混乱,没有条理,从而产生困惑和焦虑。只有当你把思想集中在一件事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你才会从杂乱无章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一件一件地做事情,不仅有助于你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你从中获得乐趣。

摒弃浮躁,做好每一件事

不要四处乱撞,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这样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的转变。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

他微笑着反问记者:“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尔后,他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居然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漏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种子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种子相互挤着,居然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一个朋友,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大学。但是她非常喜欢韩语,于是专攻韩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会上,她因为韩语说得好而被聘为翻译,最近还在韩国找了一份好工作。正是因为她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学好韩语,所以她成功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做很多事,学英语、学日语、学计算机、学会计、学法律,到头来,时间精力没花得比别人少,却还是一事无成。事实上,绝大多数卓越者只做一件事,就是把事情做精、做透、做专,做到完美无瑕;而平庸者一生做了很多事,却像狗熊掰玉米棒子似地掰了一个又丢一个,最终连一个玉米棒子也没拿到手。

研究显示,世界上的500强公司,它们几乎都是一根筋、一条路。世界第一强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公司,资产四千亿美元,但它由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也没想过买地做房地产。与此相反,那些想要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得的企业,往往因为涉及的领域太宽而将整个公司拖垮。身为通信业的领头羊诺基亚公司,曾在1990年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诺基亚公司CEO决定只认准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五年后便东山再起了。

这些知名企业的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坚持做好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甚至百年如一日,才能做到如此卓尔不群。其实,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是如此,一个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能有所尝试,但是人到中年,却还在无数的尝试中摸索爬行,就容易陷入平庸了。毕竟,人的一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不可能给你太多的时间供你无意义地消遣和蹉跎。卓越人士的成功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命范式,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直到步入成功的殿堂。

然而,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并非易事。古语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人心受到种种现实的**,难免浮躁,向往的东西太多,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无止境的欲望势必会分散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到头来得到的可能只是一星半点罢了。因此,坚持做一件事,需要我们超越浮躁,抗拒**,并拥有持之以恒的执著精神。

按照轻重缓急,把工作排个序

在人世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制定一个顺序表,当你面对大量的事情时,便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说,要想处理好事情,就需要根据目标,把所要做的事情排列顺序。对实现目标帮助大的、比较紧急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且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这样,一张工作顺序表就问世了。

20世纪初期,一个名叫艾维?李的人给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控股股东施瓦布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施瓦布先生,我现在向您推荐一种绝佳的时间管理方法。请试用三个月然后按照您的估价给我的点子回寄一张支票。如果您觉得我的点子一文不值的话,您也就用不着给我回寄任何东西了。”

三个月后,施瓦布给他寄去了一张金额为25000美元的支票。艾维?李价值25000美元的点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 每天列出一张数目为十项左右的待办事项清单;

2. 按照优先度,给这些任务排出先后次序,从一到十;

3. 从第一项任务开始,依次按照顺序处理所有待办事项;

4. 万一没有完成,不要紧,因为至少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办好,其余的事情留给明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我们要有工作的计划,可能是一天的、一个星期的、一个月的、一个季度的、半年的、一年的、三年的、五年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其次,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管理方法中有一种按照重要和紧迫程度对事情进行分类的二维象限方法,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人们在计划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标;再次,逐一完成工作。

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事情,是一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成为高效的时间管理者的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工作的心态和在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事实上,这也是卓越人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的重要原因。相反,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1.重要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地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这种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有这样的事情吗?当然,而且随时随地会出现。比如你打算好好休息,以便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忽然手机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立马去KTV唱歌。你不想让朋友们扫兴,所以你出去玩了个通宵。等次日工作时,感觉头晕脑胀,一天下来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这类事情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其中,就等于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来上网,却常常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些新闻或帖子。往往在想关掉电脑时才发觉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还不如去读几本书。

上述四种情形可用一个坐标表示,依次分别被归入A、B、C、D象限。

仔细想想,你的时间大多用在哪个象限了呢?

如果是用于A象限,你肯定是每天都忙手忙脚。长此以往,早晚有一天会被击倒、压垮、焦头烂额。

如果是用于C象限,你的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不要以为这些是紧急的事就认为它们也很重要,实际情况是,这些事情的紧迫性常常是由别人的需要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的。

如果是用于D象限,长此以往,你将一事无成。你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没有丝毫的工作成绩可言。它除了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外,还证明你是一个自控力很差的人。只有把时间尽量多地用于B象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人。只有养成“做要事不做急事”的良好个人习惯,你工作起来才会驾轻就熟。你会提前规划工作进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会避免临阵磨枪的紧张和尴尬。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忙碌却效率低下的人士(很不幸,这样的人俯拾皆是),他们把自己90%的时间花在了象限A,以应付那些看来永无穷尽的紧急事,又几乎把剩下的10%的时间用在了象限D。他们的行为与那些高效能的卓越人士恰恰相反,他们基本上过着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乏味且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