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善借外力——绝境生存的手段(1 / 1)

茶壶、夜壶都是用具,一个要摆在桌面上待客,一个要摆放在床底下。当没有茶壶的时候,不妨把夜壶拿出来借用,但借的方法要巧妙,要隐蔽。

身处绝境之地,就要善于巧借外力,不管君子也好,还是小人也罢,只要是能为生存迈步,就借来挥舞,只要能转危为安完善自己,就不失为高明之举。

1、借盟友,唐高祖一统山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共有几百支起义军,具有代表性的,在北方边境上有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等部;在黄河流域有李渊、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郎等部;在江西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肖铣等部;在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宇文化及等部。农民起义部队之间都企图消灭自己近邻力量,以壮大自己。在这些激烈的斗争中,谁能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做好政治分化工作,谁就能占据优势,从而取得胜利。李渊父子在统一战争中,即是对农民起义军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从而统一天下,建立李唐政权的。李渊原是隋朝的太原留守,贵族地主出身。乘农民起义遍及全国之机,他在太原率部起义,首先得到山西豪杰的响应,取得了更多地主阶层人士的支持,两月之间便召集了数万军队,并决计西进关中。但是,两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一是强大的突厥屡侵太原,这是西进的一大障碍;二是李渊曾率兵镇压过农民起义。与农民为敌,现在该如何对待农民起义?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面对如此情况,李渊临危不惧,想出了借友的办法。

首先,李渊派刘文静去突厥,称臣于突厥,在最大限度内和突厥取得妥协,以免和突厥直接对抗。对待农民起义,李渊则采取软化拉拢的手段,与李密建立友好关系,并推李密为主,其目的是在农民起义的空隙中保存自己,以求进一步的扩大发展。这一招果然产生了理想的效果:一是李渊向西进军得到李密支持,并使李密的部队阻挡住东部的隋军,便利于自己西进;二是突厥因为李渊对其称臣,便不加过多防范,停止了对太原的侵扰,从而使李渊能集中兵力向西挺进;三是李渊进入关中之后,改编了许多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得精兵九万,军事力量大大加强,继续西进并占领长安。

进入关中之后,山东群雄自相竞逐,自相残杀。于是,李渊便计划打击西北一带的割据力量,以巩固并扩展统治地盘。首先打击盘踞在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举则企图联合梁师都,并勾结突厥,拆散他们之间的联盟,并利用薛举与李轨的矛盾,与李轨通书结好,孤立薜举,最后一举消灭薛举。

薛举投降之后,李渊的矛头便指向割据河西武威一带的李轨。先是结好吐谷浑以孤立李轨,再是利用李轨内部的矛盾,拉拢安修仁、安兴贵,后者于619年5月发动政变。结果,李轨势力被消灭,李渊占取了河西。

正当李渊进攻李轨之时,刘武周却于619年3月勾结突厥进攻太原,但结果却以李渊胜利而告终。这一胜利,主要归功于李世民善于用兵。当然,李渊使用实效手段抗议散他们的联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突厥战败之后,却又反过来与李渊与唐军一道打击刘武周。幻想破灭后,刘武周、宋金刚等想逃跑,摆脱突厥,但却被突厥捉住,结果宋金刚被腰斩,刘武周被砍头,这对李唐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至此,李唐的背后与侧面的威胁基本上解除,西北一线的军事行动,也便暂告一段落,李唐的进攻矛头便指向东方的广大地区。

自618年李密失败到李唐军东进两三年间,东方与南方的农民战争形势已有很大变化。兼并过程中,至此只剩下山东王世充、河南窦建德、南方杜伏威三支最大的力量。从力量上来看,三支力量的总和是超过李唐的,但三支力量的任何一支,都赶不上李唐。如果三支力量统一行动对付李唐,谁胜谁负很难预料,但事实上他们之间不仅分散,而且处于敌对状态。比如,王世充进攻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就进攻王世充的殷州。

还在李唐东进之前,李渊即已派游说之士到东方活动,将李密旧部与先前反隋起义军(如王薄等)拉拢过来。尤为重要的是江南的杜伏威,接受了李唐的封号,与李唐合作,并于621年派兵协助李唐。这是李唐在政治上的一个极大胜利。加上窦建德北面的罗艺,盘踞于幽州,亦早已降唐。这样,窦建德与王世充便受李唐的两面包围。并且杜伏威与李唐合作,使得李唐对他们的包围形势便真正地形成了。

620年7月,李唐稳定西北局势之后,便由李世民统帅大军,进攻王世充,王世充自知不敌,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在621年3月击败孟海公之后,亲率十万大军援助王世充。

李唐派李世民前去虎牢,据险御敌,阻止窦建德西进。果然,窦建德军为虎牢之险要所阻,不能顺利西进,陷于进退维谷之境。5月间,李唐军引诱窦建德军前来决战。窦建德中计,全军出动,自板渚出中口布阵,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连鹊山,长达20里。李世民立于高处观看窦建德的阵势。李世民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只用部分兵力吸引窦军全部。直到晌午窦军“士卒饿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阵势紊乱,李世民看到已是决战时机,便命阴军渡过汜水,进攻窦军。此时,窦建德与群臣正在聚合,仓率应战,阵势大乱。

李世民率精锐部队插入窦军阵地,改换旗帜,窦军更加混乱,迅速溃退。李世民军追杀30里,俘获五万余人,窦建德受伤被俘,被杀于长安。王世充不久也投降了,至此,统一战争基本结束。通过这些我们看到,李唐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2、孟尝君脱险——借助鸡鸣狗盗之徒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一位有名的公子,以轻财好施、善待宾客闻名天下,于是列国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汇集到了他的门下,他所供养的食客多达数千人。这些人无论身份是贵是贱,孟尝君都一视同仁,和他们平等相处。每当有一个新的客人到来时,孟尝君总是很客气地接待他,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询问客人的家中境况。这时,在屏风后有一名侍从将谈话一一记录下来。当客人刚刚离开,孟尝君便立刻派人到来客家中去,奉送礼品,表示慰问。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一个客人吃晚饭,由于有人挡住了亮,客人不知道孟尝君吃的是什么,以为比自己的好,生了气,也不等饭吃完便要告辞,孟尝君连忙站起来挽留,并将自己的饭菜端上来让客人看。客人一看,同自己的完全一样,自觉羞愧无地自容,便举剑自刎。

孟尝君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所有客人都以为孟尝君对自己最亲,人人也都想报答他。有一年,孟尝君被秦昭王囚禁起来,并准备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那位宠姬说:“孟尝君要是把他那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他的忙。”

孟尝君是有一件狐白裘,一袭雪白,连一根杂色的毛都没有,价值千金,可他早已献给秦昭王,被收藏在秦宫之中,怎么才能拿出来呢?他向门下的那些食客求助,谁也没有办法。有一个人说:“我能取出来。”

这个人原来是一个小偷,最善于摹仿狗的动作。当夜,他化装成狗,潜入秦宫,偷出了狐白裘。那位宠姬得到了后,果然在秦昭王面前说了好话,使孟尝君得以释放。

孟尝君变更姓名,逃出了咸阳,后半夜到了函谷关。不料秦昭王后悔了,派人来追。这时关门紧闭,秦国有项规定,鸡叫时才许打开关门,而这时离天亮还远着哩。前有雄关挡路,后有秦军追赶,形势十分危急。正巧在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人善学鸡叫,此时可就派上了用场了,他一声长鸣,关内关外,远近村庄的鸡也都叫了起来,守关人还以为天亮了,只好开关,孟尝君得以顺利逃出。

当初孟尝君接纳这两个人时,其他的宾客都反对、羞于同这种鸡鸣狗盗之徒为伍,到孟尝君有难时,倒是这两个人帮了大忙。

3、借谋士智得兵权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为剪除地方割据势力,便利用各利手段去铲除异姓诸王的力量,而大封同姓王,在原有的封地上,分封刘氏家族子弟为王,且取而代之。但高祖死后,朝廷由吕后独揽大权,致使汉朝已成吕家的天下。此时,吕后不能容忍刘家诸王势力的存在,于是对刘氏各王,不是捏造罪名加以杀害,便是借故削去他们的兵权,以防止他们对吕氏朝廷的反叛。

其中,齐王刘泽,见诸兄弟逐个被吕后迫害,极为痛心疾首,自己更加恐惧万分。有一天,齐王在封他的园中,正一筹莫展地散步,突见谋士田子春急步前来相问:“大王为何这般忧虑?”刘泽叹息说:“我虽为王,现在却毫无权力,昔日父皇给予二十万大军的兵权,现在也被吕后收回,今后如何是好?”田子春听罢却笑着说:“这有何难。我有办法去长安向吕后要回兵权便是了。”刘泽听后大喜,随即向有何办法。田子春却不语,只要了一些金钱和黑、白两匹骏马,便带着儿子上路了。

谋士田子春父子离开齐王封地后,来到长安。在京城长安的繁华街道住下,然后四处打探吕后身边的心腹为何人物,获悉此心腹为经常路过此地上朝的六宫大使张石庆。田子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日早晨,他将白马拴在旅店门前桩上。张石庆上早朝入宫路经此地,见到这匹膘壮肉实的大白马,非常喜欢。次日,田子春又将黑马拴在门口,张石庆途经,见黑马更赞不绝口,问左右这是谁家的马匹,随从回答这是外地贩马者所贩卖的马匹。张石庆一听,急欲购买得手。田子春将这些情况一一探析获得后,便亲自到张石庆府上,登门求见。门卫回禀说:“外面有一个外地贩马者要求见大人。”张石庆心中窃喜,忙唤家人将贩马者带入。扮成贩马者的田子春与张石庆商议购马一事时,田则说:“如果大人果真喜欢这两匹好马,何言购买小事,小人愿意亲自奉上,以表致意。“张石庆一听此言,惊喜异常。随即反问道:“为何你卖马却不要钱呢?”田子春却说:“倘若卖马,我只能弄些钱,我愿以马藉此输通官府,得到一点差事做做。”张石庆一听,不断点头允诺说:“要想做官,这个好办,请暂且留在我的府上如何?”田子春听罢,心中暗暗高兴,一面答应,一面却在暗中思忖下一步棋该如何走。张石庆将良马得手后,心中高兴万分。他夫人娘家姓田,于是田子春为迎合她,又攀了本家,与张石庆以妻弟相称,以博张、田二人的欢喜。

有一日闲谈时,田子春故意逢迎般地向张石庆说:“姐夫要想讨好吕后的喜爱并不难,现今我有一计,准保能使姐夫上升为上大夫的显官要职。”于是,张石庆急忙便问,究竟为何计。田子春却故意漫不经心地说:“听说吕后还有三个本家尚未封王,不如请姐夫上奏请封吕氏三人为王。这样一定能使吕后喜悦,而姐夫被封上大夫,也就指日有望了。”张石庆一听,觉得颇有道理,决定按此办理。第二天上朝时,张石庆便向吕后奏上此本,吕后听罢果然接纳。并立即命封吕超为东平王、吕禄为西平王、吕产为中平王。同时,又加封张石庆为末厅丞相,常帛金三万。张石庆回到府中,便将上奏经过、升官得赏的经过,向田子春一一禀告,并表致谢之意。然而,田子春听完后,却故作满脸惊讶般地说:“呀,这可不好,上次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有意思让你真地这样去做。这样一来,岂不是对朝廷不利了。”张石庆急问究竟为何故。田子春却说:“吕太后一日连封三王,刘氏的王爷会服气吗?如果他们藉此而蓄意造反又如何是好。”张石庆一听,已急得满头大汗,急问该如何办,于是田子春又故作神秘地献上一计。张石庆决定再照计行事。

于是,张石庆当晚入宫,决定再见吕后。他面禀说:“外面已有传闻,刘泽、刘长、刘号三王知道太后又加封吕氏三王,甚为不平,恐有造反之意。而百姓对太后此举也颇为不满。我的意思是,对于刘氏三王,有官者赏赐,无官者则付以兵权,以此来平息他们的不满和愤忿。”吕后听完也觉得很有道理,认为目前也只好照此办理了。随即便召见丞相陈平入宫商议。陈平听完后,评道:“刘氏三王中,现在只有齐王刘泽,是尤职尤权镇守山东。”接着,吕后便命立即召刘泽进京来议事。齐王到京城长安后,吕后对他说:“我儿镇守边城而无兵权,怎么能行使守卫之责,现在将兵印交付给你,务须谨慎从事!”刘泽听罢,立即跪地谢恩致意。但究竟给他多少兵马,吕后却一时拿不定主意。便问陈平说:“三万如何?”陈平、刘泽听后皆不回答。“五万如何?”俩人又不说话。“七万如何?”陈平此时向刘泽暗暗眨眼示意,仍皆不语。吕后一见此状,气愤已极地说:“如果七万不行,就不给了。”这时陈平却故意高声喊道:“齐王还不赶快叩头谢恩,太后已给你二十五万兵马啦!”刘泽连连伏地叩头谢恩。吕后却质问陈平,陈平说:“你刚才不是说‘七万不行就二十五’吗。”吕后见状,也只好心中暗暗叫苦,加以默认了。她只得转过身来,无可奈何地向刘泽说:“看在高祖的份上,把兵带走,去镇守边防吧!”刘泽于是立即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回到山东。此时,谋士田子春也不辞而别地离开了张府。过了不久,吕后得悉,刘泽果真在山东起兵造反,极为恼怒,急忙召问陈平、张石庆其中的因由。到此她才明白知晓,骗夺兵权者,实际乃是刘泽的谋士田子春施计所为。于是,吕后命人立即火速捉拿田子春,但得到张石庆的回禀却是,田氏父子早已回到山东齐王封地去了。吕后只落得个中计丧兵权、封赏而激天下众叛的内外交困,加速自毙的结果。

4、借旧臣之计,绝境得生存

吕雉与刘邦本是结发夫妻,又是患难夫妻,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吕雉即为皇后,立吕雉子盈为太子,但吕雉和太子的地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来,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只身一人落荒而逃,逃到一处人家,乞饭借宿,这家主人听说他是汉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就是戚夫人。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就把戚夫人接来,逐渐疏远了吕后,专宠于戚夫人。

戚姬年纪既轻,又长得十分漂亮,善于舞蹈,还能弹会唱,粗通文墨,又会体贴奉迎,以至刘邦溺爱成癖。戚姬既得专宠,为了自己的未来,便五次三番地乞求刘邦立她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开始不同意,戚姬就时常哭泣哀求。刘邦不免动心,尤其太子刘盈生性软弱,刘邦素来不喜,而如意却聪慧刚毅,刘邦觉得很像自己,十分爱惜。刘邦也想趁早废了刘盈,立如意为太子,这样既可保住汉继,又能安慰爱妃。吕后早已察觉到这一点,日夜心惊胆颤,但刘邦全部身心都在戚姬身上,自己无由接近,只能空白焦急。正巧如意已满十岁,按惯例应当改封,如意也应当到封地去。戚姬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措,因为如意一旦到了封地,就很难见到皇上,更不用说朝夕侍候在皇上身边了,这样就会疏远感情,再也无法讨得皇上的欢心了。

戚姬见到刘邦,跪在地上痛哭不已。刘邦窥破了戚姬的心意,说:“你莫非是为了如意改封就国的事吗?我本想立如意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等等再说罢。”戚姬更加哭泣哀求,刘邦不禁动摇,最后决定第二天跟群臣商量改立太子的事。只是由于大臣的反对,才未成议。

但吕雉知道,刘邦还会重新提出废立太子的事。她自己想不出保全太子的办法,便拉拢张良,让张良替她出谋划策。张良说:“如果让一些贤能而又卓有名望的人辅佐太子,皇上就会觉得太子既贤明又得人心,即使要废,也要慎重考虑。如果这样,或许能保全太子。”吕后连忙又问哪里有这样的人,张良说:“听说陕西的商山一带有四位年老的隐土,称为‘商山四皓’,皇上曾多次聘请征召,都被拒绝了,如果能请得他们前来,或许有用。”于是,吕雉就派人千方百计地请来了“商山四皓”。

刘邦在平定了英布等人的叛乱以后,鞍马劳顿,再加征战中所受的箭伤复发,病势沉重。戚姬日夜侍候在旁,暗想万一高祖驾崩,自己母子绝无生路,便婉转哀求刘邦设法保全其母子的生命。刘邦想来想去,并无其他方法,只有重提废立太子一事。

张良为太子少傅,听说了这事,立刻进去拜见刘邦。张良说了许多道理,刘邦居然不理。张良自跟从刘邦以来,几乎是言听计从,惟独这次例外,张良知道难以劝谏,便在家里装病。太子太傅叔孙通听说了,进宫直言抗谏说:“从前晋献公宠爱骊姬,废去太子,晋国乱了20年;秦始皇不是立扶苏,致使秦国灭亡,这是您亲眼看见。吕后与陛下患难夫妻,只生太子一人,且太子仁孝,天下共知,为什么要无端废弃呢?如果不听,我便以死相谏。”说着就拔剑自刎,刘邦连忙止住说:“我本是说说而已,并未当真。”

不久,刘邦特召太子宴饮,实际上想考察虚实。“商山四皓”听说了,也跟太子一起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坐着四位须眉似雪的老者,十分惊异地问是什么人。四位老者一一自叙姓名。刘邦非常惊愕地说:“我访聘你们已有好几年,你们总是不来,现在难道是跟我的儿子交游吗?”“四皓”齐声回答说:“陛下轻贱士人,随便辱骂,我们忍受不了污辱,才不来见您。现在听说太子仁厚爱士,天下士人都伸长了脖子盼望太子,愿为太子效死。我们几个人特意远道而来,是想敬奉辅佐太子。”刘邦听了,叹息不已。

等太子和“四皓”离开时,刘邦急忙把戚姬叫来,指点着“四皓”的背影说:“不是我不愿立如意为太子,实在是太子羽翼已成,已不能废弃了。”戚姬听后,知道再无希望,当即悲凄欲绝。

汉朝初年,天下始定,但人心仍未统一,特别是某些重兵在握的将领,总想窥伺时机,以图天下,因此,刘邦格外小心。他在出征叛将陈稀的时候,宫廷之内委于吕雉,宫廷之外委于萧何,他才放心离去。吕雉实在是个有心人,她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树立权威、培植势力的机会,这样才能便于日后独揽大权。

刘邦怀疑韩信谋反,把他降封留在长安。恰在这时,韩信的舍人栾说派他的弟弟前来送信,报称韩信与陈稀通谋,以前已有密约,这次约定乘夜间不备,打开囚牢,放出囚犯,袭击皇太子,与陈稀遥相呼应。吕雉得书后忙与萧何商量,商定诛除韩信的密谋。吕雉派遣一心腹军士,潜出长安,绕到北方,再复入长安,谎称是刘邦派来,报告已平定陈稀叛乱的消息。群臣不知有诈,都来朝中称贺。吕雉的本意是将韩信诳到宫中,但韩信称病未来拜贺,萧何就被迫走一趟。他来到韩信的家里,韩信只得出见,萧何说韩信的病无关紧要,韩信无奈,只得跟着萧何来到朝廷之上,尚未拜贺,即被拿下。韩信知道不好,急呼萧何,望他救助,谁知萧何早已躲开。

武士把韩信带到吕雉面前,吕雉拿出栾说送来的书信作为谋反的“证据”,韩信当然不服,吕雉说:“现奉皇上诏命,陈稀已就擒,供出由你主使,你的舍人也有书信来告,证据确凿。”韩信还想申辩,吕雉怕夜长梦多,立命推出斩首。

吕雉杀了韩信,还嫌不够,又借故杀了梁王彭越。刘邦讨伐陈稀的时候,曾到梁地征兵,当时恰值梁王彭越生病,未能前去,刘邦大怒,怀疑彭越谋反。这时恰好梁太仆报你彭越谋反。刘邦就把他抓了起来。经过调查审讯,弄清了彭越虽镇压叛乱不积极,却未有谋反的事实,就把他贬为庶人,押在洛阳宫中。后又把他迁至蜀地居住。彭越西行至郑,正碰上从长女到洛阳的吕雉,彭越竟自投杀星,向吕雉哭诉自己无罪,并请居故地昌邑。吕雉满口答应替他说情,把他带至洛阳,暗中教人诬告彭越谋反,将彭越杀于洛阳城外,并把他的三族一起抓来,斩草除根。

5、伯乐相马与权威效应

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人在市场上卖马,虽然他卖的都是体健善驰的骏马,但由于识别马的优劣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人看不出哪匹马好,哪匹马劣。所以,卖马人在市场上卖了3天,仍然没有一个人来买他的马。

卖马人非常着急,不卖吧,马变不了钱,卖吧?又只能便宜卖,且赚不了几个钱。卖马人急得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坐卧不安。

俗语曰:急中生智,卖马人终于想到伯乐。伯乐善于相马,经他相过的马,跟马的实际质量总不会相差多大,他说哪匹马好,一般都是骏马,他说哪匹马劣,一般都是劣质马,人们也很相信他的相马术。当时,伯乐因善于相马而闻名遐迩。伯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相马的行家里手,是相马的权威。

卖马人想到的办法自然不是喊伯乐来相马,如是这样的话,他的马也同样卖不出好价钱。毕竟他知道,自己卖的骏马虽然是好马,但并不是伯乐所能看中的日行千里、夜驰八百的罕见的千里马。卖马人去找伯乐,一再苦求伯乐到马市上围着他的马转一圈,然后赞许的点点头,临走时再回头看看,显得恋恋不舍,想走不走的样子。卖马人还许诺伯乐,如果你愿意这样做,我愿把一个早上赚的钱全部送给你,作为辛苦费。伯乐同意了,照着他的话做了。

那些买马的人看到伯乐围着马转了一周,还不时点头,临离开的时候又一步三回头。这样,人们终于相信了马的质量,纷纷掏钱抢购,马的价格立即提高了10倍,卖马人除了付给伯乐的钱之外,还大大地赚了一笔钱。

那个卖马人不愧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凭着他能想到请伯乐帮助这一点,就堪称商人中的一杰。其实,卖马人所想到的就是我们现代关系所说的权威效应。道理很简单,伯乐是人们崇拜的相马大师,经伯乐看中的马必定是良驹,所以他出面围着马转了一圈,就必定会有效果。

权威效应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们对权威有一种自然的依赖感,乐于服从权威。伯乐相过的马,人们之所以很相信而不怀疑,是因为伯乐曾经成功地选出许多千里马。卖马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忍痛拿钱去特意请伯乐。在现代商战的公共关系活动中,类似于伯乐“下海”的权威效应时有所见,并且已不局限于某某著名专家、学者个人,其还扩展到代表某项技术权威性的组织。如医学、保健、饮食糖酒等等。当然,借权威之名、求权威效应,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组织本身推出的产品或商品应该是好的,而不是以劣充好。否则,即使造成一时的“权威效应”,也会终因其劣而致昙花一现;不仅会损伤组织自身的公众形象,而且还会损伤权威的形象。在这个问题上,应坚持基本的诚信原则,尔后借权威效应树立公众形象。

6、黛安娜“夜游”珠宝店

黛安娜王妃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举世无双的美貌和高雅、脱俗的仪表令英伦三岛无不为之倾倒和敬仰,有的人甚至崇拜到了“爱黛安娜王妃之所爱,学黛安娜王妃之所为”的地步,成了“黛安娜迷”。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伦敦有家曾经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珠宝店,为了摆脱行将倒闭的绝境,煞费心机地导演了一出绝妙的以假乱真的闹剧。该店主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一位酷似戴安娜王妃的替身,从气质、神态、举止和发式、服饰都进行了精心琢磨和模仿。

一天傍晚,夜色朦胧,月明星稀,这家珠宝店则张灯结彩,披红挂绿,老板红光满面,衣冠楚楚,站在台阶上恭候“嘉宾”。不一会儿,一辆高级轿车缓缓地停在珠宝店门前,戴安娜王妃从小车里走出来,她嫣然一笑,亲切地向行人招手致意。“戴安娜王妃来了!”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想一睹王妃的风采,久久不愿离去,珠宝店门前人山人海,气氛异常热烈,路边的警察也急忙过来维持秩序,防止围观者影响“王妃”的正常活动。老板笑容可掬,感谢王妃光临此店,随即引“王妃”向柜台走去。售货员拿出项链、钻石、耳环、胸针等贵重首饰任其挑选,“王妃”面露喜色,爱不释手,连声称好。这一切表演得惟妙惟肖,天衣无缝,毫无破绽,而预先安排的电视录相机则将此景此情一一摄入镜头。第二天,电视台播放了这段戏中戏,虽然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解说词,但珠宝店的地址却十分醒目,因而立即轰动了整个伦敦城,那些“爱屋及乌”的黛安娜迷们,纷纷赶到珠宝店,珠宝店一时车水马龙,人们抢着购买“黛安娜王妃”所赞赏钟爱的首饰。老板满面春风,亲临柜台,应接不暇,仅几天的营业额就超过了开业以来的总营业额,老板由此发了一笔横财。

这件事成了众人谈论的重要新闻。皇家发言人曾为此发表声明:“经查日程安排,王妃那天没有去过珠宝店。”但皇家又无法追究那家珠宝店的责任,因为电视从头到尾只配有音乐,而未置一词,并未道明来珠宝店的是黛安娜王妃。

尽管我们不难看出,这里借名人以制胜,纯粹是一个“假黛安娜”。但其效应并不假,借也借得巧妙。仅从法律角度讲,这可算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处世活动,既产生了名人效应,又避免了法律纠纷。其利用假与真的相似,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对公众而言,不是我说她是黛安娜,而是你们说她是黛安娜。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媒介传递,有效地利用了人们的错觉和思维习惯,获得了与真黛安娜出场一样的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各式各样的“名人”,由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事有较高的声望,深受公众关注与推崇。因而,他们的言谈、举止,甚至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可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进而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在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中,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常常借助“名人效应”来扩大组织和产品的影响,这便是“名人公关活动”。

名人公关活动是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中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其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以这种千差万别的需求求助于名人,困难是较多的。一般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本组织需要的名人?如何与名人取得联系?如何使名人能够或愿意按照社会组织的要求去做?如何处理由此而产生的其他问题(如解决纠纷等)。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公共关系从策划开始就要面临的问题。

开展名人公关活动,必须以组织的实力为基础。如果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即便是名人捧场,也难有广泛而持久的效应。开展名人公关活动,不一定需要本组织专门搞一个规模性活动,它可以借助于任何场合,例如有名人出席的会议,进行采访或赠送自己的产品请其使用,并且拍照、录像,只要名人一示首肯乃至一经使用,传播于社会,使其成为大众的话题和舆论上的热点,从而吸引公众对社会组织或其产品的关注。当然,开展名人公关活动是一项策略性很强的工作。既要使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名人的影响,促成自我目标实现,又要注意这种“借力制胜”不致过分影响名人的个人权利和生活,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7、借米下锅,穷光蛋胡雪岩逆境而上

钱庄,又称银号、钱铺,上海和江南、华中一带都称钱庄,故可以钱庄概称之。

钱庄起源于银钱兑换业,这一点和西欧的银行相同。在中国,最早是银两和铜钱的兑换,后来则主要是银元和银两的兑换。从某种意义上讲,钱庄可算做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经济细胞。

上海的钱庄,传说是由绍兴人所开煤炭店兼营货币存放而来,故有“钱米店”、“钱布店”之称,即米、布店兼营兑换。福州的钱庄是在1844年开埠后,随着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宁波钱庄则主要由国内贸易发展所致。长江口岸中,原以苏州的钱庄发展最早,后来发展到镇江、杭州、南京、汉口等地。此外还有天津、长沙等地。北京是票号势力中心,钱庄因票号而发展。

在1840年以前,钱庄没有股份公司的组织,都是独资或合伙经营,而以合伙者为多,出资人对企业负无限责任。因为钱庄的信誉决定于出资人的财产,出资人常另以一笔钱存入钱庄,称为附本或护本。还有的出资人在其他信誉较好的钱庄存入一笔定期存款,以示本人财力,兼有保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