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赢在口才(1 / 1)

觉醒 刘洋 著 10495 字 1个月前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好口才不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等名人的专利,它存在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良好的谈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拥有好口才的人可以将语言作为一种武器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他人更好地沟通。

不要败在说话上

我们天天在说话,并不见得我们是会说话的。说话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成败。

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及自尊。

办公室文员小宁就是一个说话没“心眼儿”的人,他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往往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问及小宁,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儿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儿紧。”

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小宁没有“心眼儿”,说的话“太真实”。虽然有时小宁会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可在发表意见时,她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是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说出来,让人不好接受。

时间一久,同事们便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结果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答理她。

在交际场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无遮拦,说漏了嘴,说错了话,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说话应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语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热衷于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在西方人的应酬中,“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做是最不礼貌的习惯之一,所以西方人在日常应酬中可以对女士毫无顾忌地大加赞赏,却不去过问对方的年龄。

人们似乎都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特别注意他人的隐私,而且尤以注意名人的隐私为最。那些街头小报一旦出现了一篇有关某某名人的隐私,如“某某离婚揭秘”、“某某情变内幕”之类,就容易被哄抢一空。

在与人交往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探问对方的隐私。在你打算向对方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于接受你,还会为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留下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对方隐私、错处。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须“点到即止”,一般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

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

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在交际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讲了一句外行话,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了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这种情况,对方本已十分尴尬,深怕更多的人知道。你如果作为知情者,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以为“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来做取乐的笑料,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将结下怨敌。同时,也有损你的“光辉”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远之,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要故意渲染他人的失误。

在社交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比如下棋、乒乓球赛等。尽管只是一些娱乐性活动,但人的竞争心理总是希望成为胜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取胜把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并不把对方搞得太惨,而是适当地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也胜一两局。尤其在对方是老人、长辈的情况下,你若穷追不舍,让他狼狈不堪,有时还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让你无法收场。

其实,只要不是正式比赛,作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文体活动,又何必酿成不愉快的局面呢?

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样,集体活动中,你固然多才多艺,但也要给别人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即使足智多谋,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一言堂”、“独风流”是不利于社交的。此时,要给对方留点余地。

在交往中,我们有时结识了新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好感,但毕竟是初交,缺乏更深刻的了解,你不宜过早与对方讲深交、讨好的话,包括不要轻易为对方出主意。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因为对方若实行你的主意,却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计,但其他人则可能以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为几句话而感激你。除非是好友,否则不宜说深交的话。

有些事情,对方认为不能做,而你认为应该做;或者对于某事,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他却又认为不该做,或做不了。这时你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强人所难,是不礼貌、不明智的。

有的人说话时旁若无人、滔滔不绝,不看别人脸色,不看时机场合,只管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是修养差的表现。说话应注意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讲话内容,使谈话更有意思,更为融洽。强人所难和不见机行事都是应当避免的。

你必须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否则会令人疲倦。说完一个话题之后,若不能引起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就要另找新鲜题材,只有如此,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

在谈话当中,对方的发言机会虽为你所操纵着,但你也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比如,说到某一环节时可征求他对该问题的看法,或在某种情形时请他介绍自己的经验等。勿使对方一味地茫然听讲,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如果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无将发言机会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做主动发言的表示时,你也应该设法把这个谈话结束。即使你精神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休息。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时才偶尔为之的方法,若以为别人爱听自己说话,或不管别人是否感兴趣,只顾自己随意说下去,那就有失说话的艺术了。

无论在任何地方和场合,针对任何话题,我们都要做到尽量少说话,不要口无遮拦。

曾看过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有一个业务员,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一名客户购买他的汽车。不过,客户想等进一步检测完制冷设备后再进行交易。这个业务员在启动汽车冷气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车的冷气很强劲,某市曾发生此类车的冷气冻死人事件……”

客户未等他说完,连逃带跑就离开了。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千万不要败在说话上!否则,不仅前功尽弃,甚至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成功大师卡耐基曾说:“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

说话能力是成功的捷径。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可以说,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世界,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

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的魅力来自何方?很简单,主要来自他的演讲。据说奥巴马在一次演讲的过程中,国会中的两党议员们起立鼓掌达30次之多!美国排名第一的演讲培训人沃克——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所聘请的演讲培训顾问,总结了奥巴马的演讲奥秘。奥巴马演讲上场的时候会与听众进行交流,比如握手、微笑或招手之类。他讲话清晰,节奏起伏,目光不停地来回扫描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并且能做到恰当地停顿思考。

实际上,奥巴马将这种演讲过程中的沉静,作为一种思考来对待,类似舞台剧中**出现前的静场,让人充满期待。据说,目前在美国,想学奥巴马演讲的人非常之多。而奥巴马旋风也早已从美国吹到了全世界,从加拿大到中国,奥巴马的粉丝都有不少。

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于是一种宣战,在你大声说出来的那一刻,就是你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但是,仅仅敢说还不能称为好口才,还要能说、会说。

古语所云“三寸不烂之舌”,就是赞誉这些能言善辩之人的。比如,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就是两件著名的以口才争辩所获得的辉煌战果。

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备受瞩目,鹤立鸡群。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很多有利条件。

在这里,我们虽不可能去做辩士或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当然,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出于天生,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出自勤于训练的结果。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当众不敢说话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心理作祟”的缘故。

当然,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也不可能在说话中都能做到应对如流。因为“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那些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足以应付与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的动向,比如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力量能够沟通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网络——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商场上有“先声夺人”、“一诺千金”的说法;在政界有“金口玉言”、“一言定升迁”之语;在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妙语”之论;在生活中也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人而言,是否能说、是否会说,都会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与败。

好口才,赢天下

成大事一定要有好口才,好口才是事业成功的阶梯,好口才是一种卓越的人生资本,好口才更是一种用之不尽的财富。好口才已经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口才好,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可以提高自我的生存发展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别人,可以化解人生危机,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可以让你成功零障碍。所以说,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好口才,好口才助人成功,好口才成就辉煌人生。

好口才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的各行各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口才。要想在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想把事情办好,就要有一副好口才。好口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特质。

古往今来,能够圆润通达者多为能言善辩之辈,不善言辞者往往处世艰难,甚至招致失败。依靠口才取得成功的人不在少数,可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能够把天下玩得转的就寥寥无几了。

春秋战国是我国舌辩之士的鼎盛时期。名流之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得宠于君王,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不得意。靠口才赢天下,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和身佩三国相印的张仪。

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两人一起拜鬼谷子先生为师。鬼谷子教学生,特别强调口才的教育,认为口才是心灵的门户,一个人的意志、喜怒、思虑、智谋,都要由口才表现出来。嘴巴的一闭一合,关系到一个人的荣辱休戚,说得好了扶摇直上,说得不好命丧黄泉。可见纵有满腹经纶,如果没有好的表达能力,也是不行的。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说的就是口才的作用。

然而有一天,张仪到楚国游说时跟楚国宰相饮酒,碰巧相国家里丢了一块玉璧,众人一口咬定是张仪偷去了玉璧。他们把张仪绑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后逐出府门。回家后,张仪的妻子说:“唉!假如你不读书游说,怎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却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忍俊不禁,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后来,张仪不仅凭着辩才雪了耻,还取得了秦国的宰相之位。这就是好口才的力量。

与张仪同时代的苏秦,最初游说列国诸侯到处碰壁,不得已穷愁潦倒而归。他的父母因他没出息而不认他这个儿子,他的嫂子甚至在家中指鸡骂狗而不给他做饭吃。他受尽了羞辱,于是头悬梁、锥刺股,秉烛读书通宵达旦,苦练舌辩功夫,终于成为能言善辩的饱学之士。他再次游说列国诸侯,宏论阔议,倾倒六国君王,使他挂上了六国相印。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说得圆满,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说话者在说话的时候,不要把功夫都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上。

社会是一本难懂的大书,一个人要想融入社会、顺应社会,良好的口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个好口才势在必行。吹牛拍马、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固然不可,但巧舌如簧、舌尖生花却不可无,总之要在“巧”字上下工夫,这样,你的事业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依各的姿态性情生活于世间。有人开朗,有人内向;有人持重,有人活泼。总体来说,活泼外向的人更有亲和力,能言善辩者更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相比之下,讷言罕语、内向型的人,出头的机会就要少得多了。你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可你口讷嘴笨,不会适时汇报和表功,你的功劳可能就无人知晓,有时甚至还会让能言善辩者据为己有。

都说人类是万物之灵,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人类语言器官特别发达,诸事都能用语言交流,比如演讲、汇报、表功、弹劾、谗言、诽谤等。因此,作为人类之中的一分子,你如果不是能说会道,巧舌如簧,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时,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必须立即回答一些难以回答的或是具有挑衅性的问题,智慧的人常以巧妙的、非逻辑的方式“妙语连珠”、“语妙天下”、“妙趣横生”、“妙语巧辩”……从而摆脱困境。这其中的“妙”来自于联想,来自于突破思维的局限,但这种“联想”和“突破”也必须注意“合理”,更要“合适”。

如果说世界是个变化着的万花筒,反映客观世界,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语言也是个变化的万花筒,那么,如何运用各种语言就更是一个变化的万花筒。

国外一家旅馆老板应聘三名男性应试者时问:“假如你无意间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对答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虽然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旅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还有一个与此相类似的故事:一个人在市场上买了六只来自中国的麻雀,决定用它们去讨好国王。

按照这个国家的习惯,七是大吉大利的数字。要是送去六只,国王也许会不高兴,要是国王真的发怒,那就更加麻烦了。但是,中国麻雀只有六只,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决定混进一只本国麻雀,凑足七只献给国王。

国王一见,果然高兴,他仔细地把它们逐一玩赏了一遍,突然发现有一只本国麻雀混在里面,立即大怒,责问道:“这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自恃博学多才,欺我寡陋无知?

那人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回答:“陛下果然是火眼金睛,洞察分明,可这只本国麻雀是另外六只中国麻雀随行的翻译。”

这个人利用类比思维做出了巧妙的别解——人出国需要有翻译,那么麻雀也不例外,那只本国麻雀就是一位翻译。正中有歪,歪中有正,几分正确,几分荒谬,国王见他奉承得体,便嘉奖了他。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既美丽,又聪明。她选驸马时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谁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她,她就嫁给谁。许多王公贵族子弟来求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是文成公主都对答如流。他们只好高兴而来,败兴而去。

松赞干布得知消息后,也赶来求婚。他非常坦然、恳切地向文成公主提到:“请问,我提个什么问题能难倒你?”

文成公主听后,什么也没有说就应下了婚事。

可见,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运气,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人人各有立场,如果都冲动地、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立场,恐怕世界纷争不断。所以既要维持表面的和谐关系,在捍卫自己的理念上又不能有丝毫让步时,机智就是最好的方法,它能使你另辟蹊径、沉着应变,展现你博学多才的风采。

用舌头代替拳头

征服一个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头。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说话水平高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和朋友喜欢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在人的各种能力当中,说话能力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才干、见识、智慧和水平的标志。如果一个人说话水平不高,那他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然也不能很好地驾驭各种事情和各种情况下的人际关系。

舌头是圆的,舌头也是软的,又软又圆的舌头能把丑话说成好话,也能把好话说成丑话。征服一个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头。一个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但是,他总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

人之所以要学习“说话”的方法,原因就在于人必须在不同的论点中寻求和谐,不能因各自不同的理念而损及人际关系。因此,与人沟通时,就必须注意分寸的拿捏。如果论辩中既不想太强硬,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主张,你可用“绵里藏针”法,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绵里藏针”意味着软中有硬,“硬”是通过“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婉言中预示警戒,柔弱中显示刚强。

春秋时期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结果,晋国的霸主地位不知不觉地就被楚庄王代替了。

晋灵公即位不久,便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那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的楼台。可以想见,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可灵公不顾一切,征用了无数的民夫,花费了巨额的公款,修建了几年,也没能完工。全国上上下下,无不怨声载道,但都敢怒不敢言,因为这位晋灵公明令宣布:“有哪个敢提批评意见,劝阻修造九层之台的,处死不赦!”

但是,有一天,谁也没想到大胆的大夫孙息竟敢来求见,灵公料他是来劝谏的,便拉开弓,搭上箭,只要孙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孙息。谁知孙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你看,让你开开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兴趣吗?”

灵公一看有玩的就来神了,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

孙息见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12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后,再在上面加放9个鸡蛋。不信,请看。”说着,便真的玩起来。他一个一个地把12个棋子叠好后,再往上加鸡蛋时,旁边的人都非常紧张地看着他,灵公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

孙息一听灵公这样说,便趁机进言,说:“大王,别少见多怪了,还有比这更险的呢!”

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吗?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

这时,只听见孙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

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钱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大王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一听,猛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干了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人生活在社会上,天天都要说话,把话说好是办好事情的前提,话说不好,不仅办不成事,而且一句不经意的冷言恶语也许会让人寒彻心肺、怀恨终生。常言道:“谋事在脑,成事在言。”可见语言是成事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赚钱就凭一张嘴

生意不完全是做出来的,很大一部分是说出来的。沟通从“嘴”开始,你若不会说,不会表达,纵然有好的机会,也会从身边溜走。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笑。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

当今社会,说一口漂亮话,是做人的一项真本领。

商场如战场,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有人说“好胳膊好腿,不如长个好嘴”。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好嘴”能比“好胳膊好腿”创造更大的价值。

商场上的语言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如果掌握了这门艺术,这张“好嘴”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位女孩儿到一家鞋店买鞋。鞋店的一位售货员态度极好,不厌其烦地替她找合适的尺码,但都没找到。最后她耸了耸肩说:“看来没有合适你的鞋子,因为你的一只脚比另一只大。”

那位女孩儿非常生气,站起来要走。经理听到了赶紧走过来,让她等一下,自己亲自为她挑选一双鞋子。果然,那位女孩儿满意地买好鞋子离开了。

售货员问经理:“你是怎么将鞋子卖出的?她的两只脚真的是一大一小。”

经理说:“我说她一只脚比另一只脚小,她就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

由此看来,同样一件事,两种不同的说法,可以造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赚钱就凭一张嘴,换个说法就能赢!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拥有好的口才往往事半功倍,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没有口才的人,如同发不出声音的留声机,虽然一直在不停地辛苦地转动,却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每逢周末,有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其中有不少人是等待与情侣相会的。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

其中一个擦鞋童高声喊道:“先生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保证又光又亮。”

另一个擦鞋童却喊道:“先生,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引来了一个个青年男女让他擦鞋。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当我们听到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他很有礼貌而且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女们的心理差距甚远。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有必要。人们从这儿听出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

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这位聪明的擦鞋童,传送着的是“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

“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这句话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

一个人如果具备良好的口才,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都一定会挥洒自如的。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显示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说出话来准确得体,巧妙恰当,让人听后如沐春风,而他们往往可以很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两个卖豆腐的,一个是吴老头,另一个是李老头,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吆喝的腔调也一样,都带着悠长的余韵,但两人的生意却不一样,吴老头的生意比李老头的好得多。

开始时大家都觉得奇怪,一样白嫩的豆腐,都是给很足的秤,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同样是卖豆腐,吴老头比李老头多说一句话。比如张大妈去买豆腐,吴老头会边称豆腐边问:“身体还好吧?”如果跑运输的赵师傅去买,吴老头会说:“活儿多吧?”话语里透着理解和关心。时间久了,大家都把吴老头当成了朋友,即使不需要豆腐,听到他的吆喝,也要买一点放在冰箱里,就为了听一句充满温馨的问候。

李老头后来因生意清淡,无奈只好改行了。

做生意不仅要了解用户需求,还要研究用户的心理,像卖豆腐的吴老头那样主动与客户多说一句话,进行感情交流,达到心灵沟通,让客户感到你不是在向他们卖东西,而是在关心他、想着他,为他提供方便,这样客户才会认可你的产品和服务。

有两家商店,同时装修,同时开业,商店设备也大致一样;但经营了一年之后,甲店赚了钱而乙店却亏了。

为什么同时开业,同样的“硬件”设施,结果却不一样呢?说来也简单,甲店的老板喜欢和顾客闲聊。

比如,顾客要为家里的老人买饼干,他会说:“老年人吃这种饼干不好,您可以试试这种,这种饼干好消化。”或者他会说:“这位妈妈,小男孩儿吃这种饼干好,这种饼干加有钙。”或者:“先生,这种包装的咖啡,送礼又好看又实惠。”有时见到熟人他又说:“老林,爱人今天怎么没一块儿出来?”得知对方生病在家,晚上这家老板就带上点水果来老林家看看……

掌握顾客的心理往往就是制胜的法宝。甲店的老板经营得好,主要是因为他和顾客常常闲聊,在谈话之中了解到了顾客的需求,同时也拉近了自己和顾客的心理距离,顾客就有了一种安全感。顾客对于商家充分信赖,而商家也了解顾客的需求,这样的经营岂有不胜的道理?

说“不”也是一门艺术

生活中,不可能不拒绝别人,但如果每次拒绝都带来隔阂,带来仇视敌意,那最后必将成为孤家寡人,所以,要学会巧妙拒绝,这样你在做人做事上才不会吃亏。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所求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掌握一点说“不”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让他感觉到“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大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卿”字同音同义的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天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其实,拒绝别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幽默轻松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可以给自己扛个漂亮的借口,或者运用缓兵之计,从而达到巧妙的拒绝效果。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美国海军部部长。一天,一位老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想了想,然后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信誓旦旦地回答:“能,我一定能。”“那么,”罗斯福诡秘地微笑着说,“我也能!”听到这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罗斯福不好正面回绝老朋友,就绕过问题,引诱朋友说出能保密的话来拒绝说出秘密,而且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拒绝的理由,最终幽默地“化解”了对方的要求。

另外,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当然,有时候,该说“不”时就说“不”。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想对对方说“不”,却活生生地把这个字吞到肚子里,回家后又越想越不对劲:“当时应该拒绝他的。

”“我怎么这么没用,不敢说出真心话。”你自责不已、悔不当初,最后陷入不安与沮丧中,久久无法释怀。不是不敢向对方说“不”,而只是因为你不想得罪人!但要知道,有时候人是必须要选择拒绝的。然而,当我们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时,对方却不会用同等的好意来回报你,甚至已习惯“利用”你。你牢骚满腹、抱怨连连,那是你的事,谁叫你不选择拒绝对方呢?

的确,有时候说“不”并不容易。那么,怎样说“不”,又该如何把握呢?我们又必须在作出一个选择前,快速地算一算选择不同方向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说“不”的成本要远远小于不说,我们为什么不快点说呢?当一个人能够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拒绝他人”的技巧时,由此而节省的时间将十分可观。当然,我们必须努力去做一个绝不说“不”的人,可是,当遇到别人不合理的请求时,我们是否也要委曲求全答应对方呢?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因为不能说“不”而轻易地答应任何事情,而应该视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千万不要明明做不到却不说,结果既造成了对方的困扰,又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做人难,做事难,面对千难万阻,要提升自我,不来点“硬”的怎么行?如果事有勉强,应该敢于说“不”;如果是正当利益,则应当仁不让;甚至,有时还得来点“霸王硬上弓”,要有“脸皮厚”的时候,也要有“头皮硬”的时候。如果说爱是活在世上的一门最大的最重要的功课,那么拒绝就是这门功课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拒绝也是一种爱,爱自己,爱别人,免受更大的伤害。

说话要会绕弯子

生活中有一类问题,是我们怎么回答都不对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聪明的人通常会想办法巧妙地避开。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参加招聘面试,最怕考官提些让人“无从下口”的问题,像“你有哪些缺点”就是典型的面试难题。对这个问题,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当成缺点来说,既解答了难题,又全方位地推销了自己一把。一般来讲,对应聘有利的优点有注重学习、办事认真、容易相处、敢拼敢闯、不轻易认输、以厂为家等。了解了考官的偏好,回答就容易多了,当然关键还要看你如何将上述这些优点逐一分解为“缺点”。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

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轮回,让肠子多绕几个弯,神经多长些末梢,否则就得做好吃亏的心理准备。

委婉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儿的妇女。于是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儿的女同志让个座儿?”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儿的女同志,请您往这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您得先过去。”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

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却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子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儿道谢连声说:“不客气。”

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小伙子一点儿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个谢”,后果会如何呢?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守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吃亏,甚至引起对方的不快而引发争吵。

不要以为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他的时钟却在关键时刻坏掉,最糟糕的是还有20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唯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他才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上车,他便对司机说:“司机先生,我很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堵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了司机的话,小职员最后还是选择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

司机所言不差,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小职员最终也赶上会议,还升了职,当上部门主任。

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像这种情况,绕个弯子,虽然多走了些弯路,但却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说话也是一样,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将其套牢。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小说《罪与罚》、《白痴》皆出自这位名家之手。1866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妻子玛丽亚和他的哥哥相继病逝。为了还债,他为出版商赶写小说《赌徒》,请了一位速记员,她叫安娜·格利戈里耶夫娜,一个年仅20岁、性情异常善良和聪明活泼的少女。

安娜非常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书稿《赌徒》完成后,作家已经爱上了他的速记员,但不知道安娜是否愿意做他的妻子,便把安娜请到他的工作室,对安娜说:“我又在构思一部小说。”

“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吗?”她问。

“是的。只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还没有安排好,一个年轻姑娘的心理活动我把握不住,现在只有求助于你了。”他见安娜在谛听,继续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个艺术家,已经不年轻了……”

安娜忍不住打断他的话:“你干什么折磨你的主人公呢?”

“看来你好像同情他?”作家问安娜。

“我非常同情,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充满爱的心。他遭受不幸,依然渴望爱情,热切期望获得幸福。”安娜有些激动。

陀思妥耶夫斯基接着说:“用作者的话说,主人公遇到的姑娘,温柔、聪明、善良、通达人情,算不上美人,但也相当不错。我很喜欢她。但很难结合,因为两人性格、年龄相差悬殊。年轻的姑娘会爱上艺术家吗?这是不是心理上的失真?我请你帮忙,听听你的意见。”作家征求安娜的意见。

“怎么不可能!如果两人情投意合,她为什么不能爱艺术家?难道只有相貌和财富才值得去爱吗?只要她真正爱他,她就是幸福的人,而且永远不会后悔。”

“你真的相信,她会爱他?而且爱一辈子?”作家有些激动,又有点犹豫不决,声音颤抖着,显得既窘迫又痛苦。

安娜怔住了,终于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谈文学,而且是在构思一个爱情绝唱的序曲。

安娜小姐的真实心理正如她自己所言,她非常同情主人公,即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且从内心里爱慕这位伟大的作家,如果模棱两可地回答作家的话,对他的自尊和高傲将是可怕的打击。

于是安娜激动地告诉作家:“我将回答,我爱你,并且,会爱一辈子。”

后来,作家同安娜结为伉俪。在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清了压在身上的全部债务,并在短短的后半生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向安娜求爱的妙计,历来被世人当**情佳话,广为传诵。

陀思妥耶夫斯基担心双方由于年龄悬殊,怕求爱不成,在不敢肯定对方是否也有意于自己时,采用了迂回说话的方式,避免在遭受拒绝时自己的尴尬,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巧妙回避不宜直言的问题,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你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借助事实说话,也可以含糊其辞,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时候,利用“模糊”语言让你的表意更有“弹性”。

实话巧说,坏话好说

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心眼儿”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世事难料,许多变化都出乎意料。在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时,若不能遇势转换,整个场面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但若能镇定借用环境,巧妙说话,一定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溢美之词,再标榜自己不受吹捧的人,也会在“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之下举手投降。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彰显你的仁德,有时反而突显你不识时务。经验告诉我们:捧人不是万能的,不捧人却是万万不能的!

会说话就是揣摩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对方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反对什么,都弄清了,说话也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依据。因此,如何把话说得美,说得好听,说得感人,并且说得恰到好处,成了说话的重中之重。

有一位身材肥胖的顾客问书店售货员:“有《如何减肥》这本书吗?”

“对不起,太太,刚刚卖完。您要同一位作者写的《如何增肥》吗?”

“你拿我开玩笑吗?”

“绝非开玩笑,太太,只要您按照书中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就行了,我有一位朋友,她长得比您胖多了,就想买一本减肥方面的书。当时我就把这本《如何增肥》的书推荐给她,想不到两个月后再见到她时,她居然瘦了十公斤。”

这位售货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一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增肥的书卖给了一个胖姐,可见口才的重要。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众人同在园中赏桂。贾母说起小时候跌了一跤,鬓角上留下了一个碰破的“坑儿”。只见凤姐不等众人说话就先笑道:“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地蹦出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也原是个坑,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突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众人都笑的直不起腰了。

贾母说:“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也拿着我取笑起来了,恨不得我撕你那油嘴!

凤姐说:“刚才吃了螃蟹,怕存住冷在心里,怄老祖宗笑笑儿,就是高兴多吃两个,也无妨了。”

贾母说:“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王夫人接口说:“老太太因为喜欢她,才惯得这样,还这么说,她明儿越发没礼了。

贾母说:“我倒喜欢她这么着……”

真是艺高人胆大,敢拿老祖母头上的伤疤开玩笑!众人同赏月桂,心情自然不错,人在心情好时,自然越发能宽容。更重要的,贾母年事已高,其心当然希望万福万寿,凤姐投其所好地说老祖宗的伤疤“原是蹦出来盛福寿的”,并巧联“寿星老儿头上原本也是个坑,因万福万寿装满了才突出来”。这种得体的恭维实在是巧到了极点。当贾母假装生气骂她,她便进一步表白说这调笑“原是为着吃螃蟹不存住冷在心里”——真是关怀、体贴之至,好一位有孝心的孙媳妇!貌似不恭寻开心,其中却蕴涵着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难怪王夫人责怪她无礼时,祖婆婆倒要给他护短了。

许多情况下,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

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欣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高超的回答。

有一位华贵的妇女去时装店买衣服,对一套时装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

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您的眼光真是不一般,刚才某部长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她也觉得这套时装有点贵,刚走。”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巧妙地达到了“让这位贵妇买下时装”的目的。

此外,你还可以委婉曲折、藏而不露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不过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

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朋友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

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那副‘长相’负责了。”

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荷姆斯曾经写道:“夸人只需要舌头,骂人却需要智慧。”的确,钟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确;指责别人的话不在于脏,而在于是否能切中这个人的要害。

宋朝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外出游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远远看到一个小寺庙,便喜出望外地跑过去想要讨杯水喝,顺道休息一下。

庙里的老僧看到穿着极为普通的苏东坡,对他爱理不理。为了想喝水,苏东坡只好报上姓名。老僧一听,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苏大学士,瞬间变了一个样,不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还请苏东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苏东坡欲离去时,老僧脸上的笑容甜得像喝了蜂蜜一样,谄媚的话说了一连串,之后他又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面对这个势利鬼,倒也不摆架子,立刻拿起笔来写了一幅对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火尽炉寒,备把意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学士的手墨,非常兴奋,把它挂到了大堂之上,并且不时地对过往香客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来到寺庙里,一见到挂在大堂中央的这幅对联,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这个文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道:“这幅字写得真妙,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为‘户’,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苏大学士是在骂你‘秃驴’哪!你竟然还这么得意!

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苏东坡文采飞扬,骂人不带个脏字,让老僧自取其辱,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自认为有苏东坡的文采,当然可以畅所欲言,道尽你心里想骂的话。如果没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骂别人?

看来,骂人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清代的纪晓岚是人们公认的“铁嘴铜牙”,说的就是他拥有超人的口才。

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于是,他泰然自若地说:“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珅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

若使自己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春风得意,游刃有余,一定要记住这八个字:实话巧说,坏话好说。

说服你没商量

把话说得让人心服口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句话都要注意语言技巧,说得得体、巧妙,方能赢得人心。

谈判是语言驾驭能力的表现,是语言技巧使用最集中的场合。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生意人尤其如此。谈判不是要打倒对方,而是要“说服”对方。“说服”是一门让人们认同你的观点、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具有说服能力的人总是处于主动地位,表现出一种信心十足、精力充沛的风貌。

萨道义说:“谈判技巧的最大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将自己要说服对方的观点一点一滴地渗进对方的头脑中去。”

说服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来使人相信,使人信服,使人赞同其观点和主张。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说服别人。针对不同的情形,应该采取不同的说服方式,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向盟友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支援,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做人质要寄人篱下,在那个动**的年代,人质的性命常常很难保证。

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赵太后断然拒绝。

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谁再来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大家一听,都不敢再开口了。

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危在旦夕。老臣触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后。太后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在大殿等他。

触龙故意迈着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首先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走快,非常失礼。很久没有来拜见您了,我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

看到触龙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便感慨道:“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才行,我们都老喽!”

“那您吃饭还好吗?”触龙很关切地问。

“只能喝些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我哪里有胃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里路,增加点食欲。”

“唉,我可做不到。”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气基本看不到了。

这时触龙用恳求的语气说:“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些力。”

“好啊,他几岁啦?”

“15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

“哈哈,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太后笑了。

“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母亲还多呢。没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嘛。”

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

这时,触龙趁机说:“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要多。”

“这怎么可能?”太后睁大了眼睛。

触龙很感慨地说:“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当年你送燕后远嫁外地,她也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

“是啊!”太后点头说。

触龙进一步说:“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赵国的开国重臣,现在他们的子孙还封侯的还有吗?”

“没有了。”太后想了一下说。

“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吗?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拥有很高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以服众啦。现在您宠爱长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您不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长远打算,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

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让他为解决赵国的危机出力。齐国很快出兵,击退了秦军,赵国平安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由此看来,要想成功说服对方,首先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能一开始就讨论双方的分歧点,而是应该站在同一立场上,先肯定他正确的一面或者讲他愿意听的话,寻求彼此共同的观点。然后,要针对对方心理“对症下药”,找到说服对方的有效途径、方法。再根据对方的需要,提出你的新主张,从而让对方放弃自己的旧主张。

美国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说服别人,不能仅晓之以理,更应晓之以利!”伽利略正是抓住了父亲的心理,成功说服了他并得到支持,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伽利略的父亲曾经是一个破产的商人,家里很穷,他送伽利略去学校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伽利略将来能成为一个商人,能多赚些钱。可是伽利略对科学领域颇感兴趣,希望在父亲的支持下在这方面能有所成就。

一天,伽利略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我母亲的婚事呢?”

父亲笑着说:“是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娶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曾要我娶一个富有的女人,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你的母亲从前可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伽利略说:“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我母亲直到现在风韵依然。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是因为你爱我的母亲。父亲,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像你当年一样的情境啊!我痴心所爱的这个姑娘就是科学!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再去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只钟情于科学。别的任何职业对我而言都毫无用途和吸引力。我不想去追逐财富和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就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儿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到了我这年龄,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开始想到自己的婚事了,可我从没想过,我不曾追求过任何姑娘。别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没有说话,一直在琢磨着。

伽利略继续说道:“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来实现你曾经的理想,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你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叹了口气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大学啊!”

伽利略看父亲心动了,便接着说:“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能领到奖学金,这钱是公爵给的,我为什么不能领一份奖学金呢?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在佛罗伦萨你有很多有名望的朋友,你和他们的交情还都不错,只不过你碍于面子不想开口求他们而已。为了你的儿子,你就到宫廷去走一趟吧,你有这个能力把这事办好。如果对我的学习有什么怀疑,你只须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他知道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