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守得住寂寞的人,必然是洒脱的、独立的人,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心中的向往是什么,知道心灵的归宿在哪里,同时又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和繁华。他们能守得住寂寞,自然能迎来成功花开。
黎明前的时刻总是最黑暗的,雪崩前的冰山总是美丽的,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总是宁静的,大自然用它自己的方式告诉人类:成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寂寞的深处,蕴藏的往往是极致的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就大事的人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没有忍受过寂寞?
公元753年,张继信心满满地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高中。可事与愿违,他落榜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只得打包行囊,准备返回家乡。
张继乘船到了苏州,若此次能够高中,他定会兴致勃勃地欣赏一番沿途风景,但现在他名落孙山,完全没有游玩的雅兴。张继看到滔滔江水,认为它是在嘲笑自己,心里是无尽的哀愁和忧伤。
落寞的张继和一叶扁舟孤独相伴,游走在浩瀚的水面上。他独自坐在船头,寒风萧瑟,凌乱的发丝遮住了双眼。此时的张继,心中茫然,仿佛自己就是那江中的那叶孤舟,飘飘摇摇,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去往何处。距离科举考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他心中的落寞依然强烈。迷茫中想起临行前父母的殷殷期盼和自己的豪言壮语,他思绪万千,久不能眠,在痛苦中煎熬着。
此时传来了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地撞进了张继的心里,泛起了阵阵辛酸的苦涩。他更睡不着了,索性摸出纸笔,黑暗中写下了那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后,天宝十二年的那场考试人们早就忘记了,跨马游街、琼林赴宴的风光面孔也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人们记下来的,是那个叫张继的书生和他所做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寂寞,是成功必经的路。只有耐得住一时的寂寞,才能守得住一世的幸福。每一朵花在开放前,都要经历一段默默的坚守;每一颗果实在成熟前,都要忍受一段寂寞的等待。
一只小河蚌从出生开始就被卡在水底的岩石缝里,静静地看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
“喂,你好!我从出生一直待在这里,没去看过外边的世界,你能告诉我外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小河蚌叫住一条正在身边游来游去的小鱼。
小鱼被小河蚌吓了一跳。“哎,大家快来看啊!这个家伙长得好奇怪啊!”小鱼惊奇地叫嚷着。周围的小鱼都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小河蚌,有的胆子大的,还上来啄了几下小河蚌身上的青苔。
“我只是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你们谁能讲给我听吗?”小河蚌明显有点害羞。
小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了起来:“嘻嘻,他连外面的世界都没见过,真有意思。”
“喂,跟你说了,你不还是不知道?”一条小鱼靠近他,满是嘲讽地说道。
“可是,可是,我就是想知道嘛。”小河蚌不安地闭合了两下贝壳,这一举动吓坏了周围的小鱼,“唰”的一下全散开了。
“这家伙还想吃我们呢!”“教训教训他!”“对,教训教训他!”小鱼们叽叽喳喳地商量着。
“喂,你张开你的壳儿让我们看看,我就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条小鱼坏笑着说道。
“真的吗?”小河蚌很高兴,痛快地张开了自己的壳儿。
另一条小鱼瞅准机会,用尾巴将一粒小石子使劲扫向小河蚌,打在了小河蚌贝壳里柔软的肉上。
“唔!”小河蚌痛苦地闭上了壳儿,伤心地哭了起来,那些小鱼则大笑着游开了。
从此以后,小河蚌再也不敢轻易地打开壳儿,只在没人的夜里悄悄打开。嵌在身上的石子,它拿不出来,为了不让它磨自己,小河蚌只能不断地分泌着黏液,把它包裹起来。时间久了,它变得越来越大,越大就越磨身体,小河蚌就越使劲分泌黏液,慢慢地石子竟与小河蚌融为了一体。
有一天,小河蚌又听到了外面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像是当初那一群小鱼的声音。
“这家伙还在这儿啊,长大了啊?”“是啊,越来越丑了。”“喂,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吗?”小河蚌终于听不下去了,使劲地张开了壳儿。就在这一瞬间,耀眼的光芒照射着海底的世界,小河蚌终于看清了嵌在它体内一直折磨着它的小石子,已经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正闪烁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小河蚌高兴极了,当它想告诉那些小鱼的时候,才发现它们早就逃得没影了。
坚持梦想的人,势必会面临寂寞和孤独,他们也知道,在寻梦的道路上,肯定会有艰苦和磨难,但他们心中有对梦想的坚定信念,所以他们走得义无反顾。当他们到达终点的那一刻,绽放出的璀璨光华,让世界瞩目。